回覆列表
  • 1 # 泥水勞人

    敝人沒有讀過《道德經》,不過打算抽時間看看,或許會翻譯成現代話,再公之於眾。敝人曾經多次講過,道,方法與規則。德,結果與成果。經,所有記錄的內容。即此而已!比如,製陶器是製陶器的方法與規則,治國是治國的方法與規則,修煉是修煉的規則,等等。所以不能用修煉的方法與規則去製陶器,不能用製造航母的手段去捕魚或種地,所以我們一定要理清《道德經》書中所講及內容,不然永遠都是個迷!

  • 2 # 古道西風

    道德經中有一句——“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貴柔。慈故能勇,弱以勝強、柔能克剛,不自見、不自恃、不自矜都是柔的表現,逞強只能加速滅亡,知強守弱才是中正平和之道。

    守靜。修身治世莫若嗇,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清心寡慾是對身心的節儉、無為不爭是對處世的樸實態度。

    謙虛。聖人披褐懷玉、君子衣錦尚絅,“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不逞己勇、不妄造作,謙以待人、虛以養心,則無大患。

    〈以上是個人愚見,望名師指正。〉

  • 3 # 曹國俊a

    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人都讀過老子的道德經,根據國外的統計道德經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除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大的書籍,也有無數人為道德經註釋過,但真正能夠把道德經解釋的明白的人卻是不多。尤其是西方人對道德經的理解幾乎全部都是從本體論的角度去理解的。這樣的理解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無用的,尤其是對於華人來說更是無用的。所以說結論是,如果把老子的道德經理解為產生萬物的本源,那麼道德經對普通人來說就是無用的。因為對於這個世界大多數人來說,對世界本源的問題不感興趣。有的時候我很奇怪對於我們一個非常務實的中國文化來說,為什麼突然在2500年前有一個人寫了一本關於討論世界本源書籍?這完全與中國文化是不搭噶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甚至你如果仔細閱讀道德經你會發現,老子在這裡講的更多的是上古聖人們治國理政的經驗,即使是討論道,也是按照他們那個上古的語境來說明什麼是道和什麼是德的?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那你就會發現其實老子根本不是在討論什麼本體論的問題,也跟道是世界本源的問題不相關。老子其實在這裡討論的是關於如何正確認識事物的方法,按照現代的語言來說老子在道德經中討論的是關於認識論方面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從這個方面去理解道德經,那麼道德經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一部非常有用的經典著作。這樣也符合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歷史軌跡。

  • 4 # 古寺空巖

    專氣致柔。普通人常常胸中一股怒氣,道德經就要我們掌握這股血氣,將脾氣練得剛柔相濟,不被意氣左右,從而蓄養生氣。練氣法門。

  • 5 # 手機使用者宣德

    讀老子的道德經!雖只五千言,卻包含很多道理!初讀時覺.得很深奧,也讀不懂,有種高深莫測的感覺,再讀時就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繼續看書又看出一些治國之道,又看幾次才覺得這是一部修道的寶典!而且是天下道修玄修,心修的總岡!所講道德二字,就說出了天地的奧密,和生命的形成,及物質生命運動的規律!然道德二字,則又是評判世俗一切,正負的標準和準責!

    餘修行道德二字以來,注重了一個德字,因悟到若想修道有成,則就必須重德,養德,悟德守德,修德!德乃生命萬物之本,萬物生命長久的基石!老子道德經上下兩卷,上卷講道,下卷說德!道乃萬物之祖,德為生命之母,正所謂悟道而重德,修德而入道,道不離德,德不離道!功德圓滿,返本歸真矣!上善!謝謝邀請!

  • 6 # 熱帶雨林的午後

    《道德經》首先讓我認識到,老子是系統哲學和辯證法的大師,極簡主義的鼻祖,反對形式主義的先驅。

    《道德經》完整提出了一套道論和德論,從世界的物質性上去尋找人類社會、自然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和規律。

    《道德經》描述了道的特性,這個道,虛而不空,先於萬事萬物又存在與萬事萬物之中,無疑這就是宇宙巨系統了。具體而微的層面上看,它又是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互相聯絡的各種子系統整體關係。

    提出道的運動規律是“反者道之動”。萬事萬物又是由於得到了道的性質而成“德”,秉承“德”的人和事物,莫不是遵道而行,遵道而成。

    萬物莫不由道而來,又向道復歸。人生要學會“觀復”,以知萬物之變;學會“玄覽”,以知萬物之本,跳出眼見的條條框框,逆流而上,與道同在,如水一般善利萬物,包容兼蓄,謀事善成,處下不爭,功成不居,超越侷限性,融入無限性,實現人的品格、生命、事業的超越。

    老子的辯證法、系統論,有具體系統的意義,雖然強調貴虛守柔,有所偏向,但關於事物關係的宏大圖景還是令人心曠神怡。與道同在,人會覺得自己清高和超脫,有一種真正的高貴和尊嚴。

    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可以叫“為無為”。簡單說就是不多事。《道德經》從來不是讓人無所事事,而是讓面對的一切要儘可能地簡單化,做到“自然而然”。

    根源上,靜心寡慾,不滋事,不貴難得之貨。面對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統治要簡單,少擾民。社會結構簡單,最好是小國寡民。人際關係簡單,老死不相往來,不尚賢,不使民相爭。這對今天有相當的啟發意義。過去留下的繁複矯情的禮儀,過於黏稠的人際交往,越搞越複雜低效的組織,不求有用只求擁有的收集癖好,擁擠不堪的傢俱和擺設修飾,等等這些,在現代成了新的社會問題。

    物極必反,由此興起的極簡主義,其實就是《道德經》的精神指引的結果。“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淡泊不僅明志,而且最佳化生活和品行。《道德經》提供了極簡主義的綱領和理論基礎,必將有更加深刻的影響。

    形式主義是政治和社會管理領域的官僚主義和不誠實態度的結果。

    形式主義也是一種社會努力,是不甘人後、不甘居下、不甘無聞的投機。在大搞形式主義的人那裡,恰好在他想不通的地方,老子《道德經》給出了良方。《道德經》提倡“見素抱樸”、“功成身退”、“功成不居”、甘處人不甘處之地,善利萬物而不爭,都是遵道而行的基本價值觀。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出,他有處事的三樣寶貴的原則,一是慈,二是儉,三是不為天下先。又把他的處事態度概括為“嗇”,反覆圍繞的中心概念,就是貴簡。

    “嗇”就是農民種地時薅掉滋長的荊草,留出空間和地方讓莊稼生長,碰到不斷膨脹的形式主義,也得用“嗇”的辦法,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留出經歷和資源來幹正事。

    多讀讀《道德經》,給人一種神清氣爽的感受,它的可貴處,就是道出了人心理不清、放不下的偏狹、繁複、糾結,把自己和事物放在廣闊深遠,比天地還要抽象、深邃的境界裡,解放一下被慾望和昏亂折騰得疲憊不堪的身心,清零到空靈明智的境界,反思自己,簡化自己,解放自己。隨便,也批判一下這個喧擾的世道,為讓它更加健康,揮一揮自己手裡的掃帚。

  • 7 # 陳廣逵

    《道德經》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其實《道德經》是寫給“士”的,寫給執政者的。我希望我們的讀書人,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各階層領導都讀讀它。

    《道德經》是二千五百年前出爐的,我們今天學習它還不能說是重溫它,因為不同人的“回鍋”,味道是有差異的,只能說是品味它。我們要善於從《道德經》中汲取精華,來指導實踐。

    我們可以學會辯證看問題,把握好老子的“無為”思想並非什麼都不做,等著上天的賜予,等著命運的安排,而是要遵循自然規律,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不濫為,不妄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實際還是要有所為的,即“無為而無不為”,通俗些說就是“不做又什麼都做”。要把握無為與有為的辯證法,有所為有所不為。本職所在的該為的必須為,不該為的一定不為。

    為政要腳踏實地,不要搞政績工程,不整事,不弄景。為的太多,轟轟烈烈,出問題必然就多,順應事物之性的無為少為,是明智的。保持穩定是最大的政績,這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也是科學發展的思想。

    我們可以經常用《道德經》的思想警示自己,不自我表現,不自以為是,不自我標榜,不自高自大,因為“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自貴者為人所輕。

    我們應該把握“守中”的原則,避免“多言數窮”;避免“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一類的左傾或右傾。

    我們要堅持“見(現)小”“守柔”的原則,不示強,不逞強,做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不要追求圓滿,因為“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也不要狂妄自滿,因為“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我們要堅守靜重,借鑑不爭、不鬥、善居下處弱、後其身、外其身的思想,置身於紛爭之外,不為榮觀所動,不為利益所擾。

    要善於做小事,不把小事做大,易事搞難。要謹慎做事,慎始慎終。

    治國理政不要跟人民動心眼,要取信於民。要防患於未然,避免邪惡的東西氾濫而擾亂人民的思想。要遵循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讓貧困的人也能活下去;要減少食稅階層,避免“其上食稅之多”。

    國際交往中避免爭強好勝。要慎用戰爭,“不得已而用之” 要“恬淡為上”,“善有果而已”,“勝而不美”,要警惕樂殺人者。

    《道德經》可以給我們啟發的思想還有許多,當我們真的讀懂了,會有更多的領悟。

  • 8 # D笑看風雲

    馮友蘭說道德經兩條通則。

    第一條,想要得到什麼東西,就要從反方向入手。

    第二條是,想要保持什麼,就要加點相反的。

  • 9 # 在海前面說注意

    這是一個很值得回答的問題。那麼讀了那麼多年道德經,我到底悟出了什麼呢?

    時有開悟,今天就挑幾個重點的與大家分享。首先道是什麼?經常看見朋友們遲疑和疑惑道的存在。也經常看見大家胡亂的定義和解釋道是這樣那樣的形象。那麼道是什麼呢。

    道是宇宙執行法則的總規律。它適合於人類,也適合於我們未知的空間,和我們以後未知的領域。它以二元的基本形式存在於我們身邊,又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個層次不同的演變。 它常具有神秘性。有神奇的力量存在於他周邊,你合道而行你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

    學習和研修或踐行道,其實真正就是為了得。老子著述道德經。其實本意就是告訴大眾。合道而行,就會有得。大家常說的道經,德經啊!其實都是瞎扯淡。人類作為一個物種本身就有貪慾和獨佔的本性,老子為關令尹喜著書道德經,其實就是在說明道與德的關係。怎麼做才會有得,後來人隨著時代的傳襲,居然把得引申上升為德行了,也算是對聖人的教誨踐行於身了。很好,不愧為一個學習的民族。

    道和道德經。道無處不在,道再有老子道德經,出世之前,他已經存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他以型,色,數,聲,等自然形態存在於我們認知的角角落落。此處省去兩千字。

    還有就是在道的狀態下, 我研究出來的結果就是。天道中的大陰會被轉介成,人道中的狂暴狂躁的大陽。怎樣才能成為和諧社會,怎樣才能成為陰陽和諧?怎樣才能陰平陽秘?這些都是道學的範疇。不要以為現在有了什麼社會學,有了什麼心理,地理等自然科學。大家就忘了行道。

    再回到這個問答的主題上。讀老子的道德經悟到了什麼?讀老子的道德經就不得不說一說千百年來有那麼多人著書立說,為什麼就老子的道德經流傳於世呢?大家也不用奇怪,其實他就是道的存在見證。

    另外還有一點必須說一下。道可以大可以小。大家常看見有人搬弄道術,偷天換日,驅神弄鬼。這些其實都是道士們掌握的一些小技巧而已。不見得會被後世人歌功頌德。但老子的道德經為什麼就能夠恆古不衰呢。對呀,老子的天下觀,老子的世界觀。這才是老子流傳於世的根本。

  • 10 # 荷爾蒙不紊亂

    呵呵呵呵呵呵……“能悟出什麼道理?”

    若無真智,何曰五千!

    惜字如金,怎能對牛彈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簡單的作文讀後感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