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明術
-
2 # 任小騙
1
油茶籽收儲:油茶籽主要來自農戶自採的和從油茶樹基地採購的,油茶籽需要經過驗收、計量、乾燥及冷卻後儲存,儲存一般在0℃~30℃的溫度環境中,利用植物種子後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進油茶籽後熟。擬定油茶籽烘乾規模為600t/d。
2
預處理:經烘乾入庫貯存的油茶籽經選籽、清理分級、剝殼分離進行去石,磁選脫鐵。預處理後的油茶籽進行剝殼,剝殼產生固體廢物主要為油茶殼。脫殼後進行仁殼分離。
3
冷榨:採用專用冷榨機,入榨溫度在70℃~80℃左右,避免高溫引起的茶籽油顏色變深,有效成分損失等。
4
油渣分離: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進入精煉車間前應迅速進行油渣分離,油渣分離的及時與否將直接影響毛油的酸值和色澤,保留時間越長則酸值越高,顏色越深。
由於茶籽油的黏度大,含膠質多,因此油渣分離比較困難,常用的方法是板框過濾。雖然板框過濾工人勞動強度較大,但濾出毛油含渣量低,一般為0.1%以下,而臥螺分離機濾出毛油含渣量為3%左右。過濾前透過油渣分離刮板,降低毛油中大部分含渣量。過濾溫度不宜過高,一般為60℃~70℃,壓力不宜過大,一般小於0.3Mpa,否則會影響油品質量。
-
3 # 阿里村菇官方賬號
目前,大部分的小型榨油作坊一般採取的土法熱壓榨方法,並沒有有效的去除這些雜質。在食品標準和技術上,這種土榨油稱為“原油”,俗稱“毛油”或者“粗油”。製作流程中,“土榨油”僅通過了烘乾、破碎、壓榨、過濾等簡單工藝過程。這種制油方法生產出來的食用油存在著明顯的安全隱患。
摻假問題
當然,這不是說所有的小作坊都一定是摻假的,相信也有很多小作坊是本著為顧客負責的態度,從原料到加工都嚴格把關的。
舉個例子,20斤油茶果≈5斤油茶籽≈1斤油,收2.5元/斤的油茶果,需50元/斤的成本,加上加工成本,人工成本,簡陋的包裝,為了保證利潤,很有可能加一些便宜的油混合一起出售。
當然很多人會說我自己買了原料,挑選乾淨,直接拿去作坊,看著他榨的肯定不存在摻假問題。
即使生產出的“土榨油”不是黑心的,由於工藝上的粗糙以及質量衛生無標準,土榨油不僅達不到人們所追求的健康安全,反而帶有更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國家不允許毛油作為食用油上市。
認識一下“苯並芘”
首先,土榨油在製作過程中一般會進行高溫處理。由於高溫作用,在處理過程中會形成一些苯並芘,這是一種常見的高活性間接致癌物和突變原。
很多超標的原因,就是壓榨之前高溫加熱產生的。而且,現在很多的土榨油為了能提高出油率,在炒籽的時候會把溫度炒的很高,這種情況下苯並芘是很容易超標的。
▲ 日本人曾將苯並芘在兔子身上做過實驗,實驗表明,將苯並芘塗在兔子的耳朵上,塗到第40天,兔子耳朵上便長出了腫瘤。▼
油脂氧化
土榨油的雜質很多,往往也更難儲存,容易酸敗變質,尤其在高溫夏季,易產生哈喇味,這是油脂發生酸敗的結果。酸敗後的油脂,往往有變質的氣味,而且,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 、D 、E 、K 等也會被氧化破壞;同時,油脂的氧化產物對人體健康也是有害的。但這種土榨油本身的味道就夠大,即使有輕微的酸敗味也未必能聞出來。
衛生風險
榨油作坊衛生條件較差。而且在整個榨油過程中,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清洗、消毒、滅菌等處理工藝;而大多數榨油作坊的衛生條件也較差,原料、油料、殘渣等隨意堆放,容易滋生蚊蠅,達不到規定要求。
土榨油還可能含有重金屬、農藥殘留等等很多的未知風險。實際上,目前市場上的土榨油大多數都還是散裝油,沒有標示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保質期、食用油名稱、成分及QS標識等,是典型的三無產品,萬一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也完全無法追溯源頭。
油煙殺手丙烯醛
在使用土法壓榨的油炒菜時,因所含的雜質較多,家庭烹調時都會發現,燒一段時間後,油就會冒煙,冒出的煙中含有一種物質叫做丙烯醛,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強的刺激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丙烯醛甚至作為化學武器來使用。油開始冒煙的溫度叫做“煙點”,煙點越高,越不容易冒煙,在烹調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往往也更少。同種類油的煙點高低與其所含雜質的量密切相關,雜質越多煙點往往更低,炒菜時油煙也越大,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更大。
買油不要盲目追求“土”!
阿里村菇原味山茶油——可以生喝的山茶油,正宗有機,您家寶貝和老人喝上了嗎?
-
4 # 鄉下的塵埃
茶油是如何加工,茶油加工是在油坊完成的
1:土法壓榨,
2:螺旋榨機.
3:化學浸出製取,
其中土法壓榨工序多,要求嚴格,要經過烘乾,打粉,蒸煮,包套,粉餅,進入木榨油床擠壓。.
-
5 # 每日新況
茶油是如何加工的?
我們村後山有一片區域是我們家的,裡面有幾十顆茶油樹,每年都可以摘好幾袋子茶籽出來,在八月份的時候是摘茶籽的時間,摘回去以後需要在太陽下暴曬,暴曬幾天後,茶籽的水分就會變幹,然後茶籽核脫落出來,茶籽核呈黑色,上面有一層厚厚的皮,裡面包裹著一粒果實,味道有點苦。
茶籽皮脫落後需要把茶籽核篩選出來,然後再將茶籽核再曬幾天,主要是把茶籽核的水分曬乾,等茶籽核的果肉變幹即可。
然後再把茶籽核運到專門榨茶油的地方,茶籽核在經過絞碎、高溫、高壓處理後,就會榨出油來,然後剩下的殘渣再經過物理擠壓,放一點稻草進去,就可以變成茶籽餅,茶籽餅可以用來毒魚,效果非常好,很經濟和實惠。
-
6 # 百事鄉村
做油茶的材料各地有所不同,看你說的是那種油茶了
北京和四川省閬中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做成的。吃時用開水衝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回族的油茶食品。是蕎麥麵和糯米粉加牛油或羊油混合而炒的一種炒麵。食用時用開水攪攔成糊狀。多作早餐。
侗、瑤、漢等族飲料也叫做油茶。將茶葉用油炒,然後加水煮熬,沸開後濾出茶葉渣,即成油茶。食用時,要配以調料和副食。
河南武的陟油茶,它名為茶,實際是粥。它的主料為精粉麥面,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們稱這種粥為油茶。武陟油茶的原料除精粉麥面以外,還有珍珠澱粉、花生、芝麻、小磨油和懷山藥等,另外還要加入茴香、花椒、肉桂、丁香、枇杷、砂仁、叩仁等24種高階香料。武陟油茶不僅味道濃郁,營養豐富,而且還有健胃提神的功能。
淮北濉溪的油茶,用過油豆皮、花生米、豬骨髓油、麵筋、黑白芝麻、大小元茴、丁香、花椒、麵粉等,經過幾道工序做成的。
北方的羊油茶和牛油茶的做法一樣,只是放的油不一樣。羊油茶,拿羊的骨髓炒麵。先把羊骨髓用熱鍋融化,等油五成熱倒入白麵翻炒至面變淡棕色。面和油的比例掌握在1:5就好,面裡可以放瓜子仁,花生渣一起炒就更香了。面的顏色不要太淺,油茶喝的就是那種有點糊,香香的味兒。喜歡甜的等面涼了可以放糖,喜歡鹹的加鹽進去就行了。
-
7 # 童話鎮的郵遞員蜀黍
油茶麵
原料:麵粉500克,牛骨髓油150克,黑芝麻20克,白芝麻20克,核桃仁20克,瓜子仁10,白糖和糖桂花汁各適量。
製法:
1、在鍋內放入麵粉,用微火攪炒約10餘分鐘,待麵粉呈現麥黃色時即熟,取出過細籮,仍放回原鍋中。
2、另起鍋放入牛骨髓油,用旺火燒到油將冒煙時,立即倒入熟炒麵裡攪拌均勻。待用。
3、將黑、白芝麻用微火炒出香味,核桃仁炒熟去皮,剁成細末,連同瓜子仁一起倒入炒麵中,即成油炒麵。
用法:吃時將油炒麵分盛10個碗內,用沸水衝攪成稠糊狀,然後各放上適量的白糖和糖桂花汁攪勻,即成。
特點:本品為北京小吃,回民風味,系由熟炒麵拌牛骨髓油用沸水衝制而成,呈稠糊狀,質地細膩,甜潤中帶有濃郁的酥油香氣,宜於老人食用。本品又名油炒麵。
除用牛骨髓油外,還可用奶油用芝麻油。若成鹹味的也很好吃,風味不遜
原料配方:大米400克紅辣椒麵10克糯米100克生薑25克標準粉250克蔥花25克菜油150克蘇打粉3克芝麻150克幹澱粉25克醃大頭菜50克雞蛋15個川鹽75克麻油15克花椒5克
製作方法:
1.鍋內放清水3千克,燒開後放入10克姜塊,一根生蔥(挽結),水沸撇去浮泡,撈去蔥、姜,然後將鍋端離火口10分鐘,再將磨好的大米,糯米粉攪入水中。鍋再置旺火上燒開,移放微火上煨熟成油茶糊。
2.標準粉500克放鹽5克、蘇打3克,加清水200克,調勻揉好,靜置1小時,再搓成條狀,刷上菜油,盤條發汁。鍋內放菜油燒至七成油溫時,將發汗後的面扯成50克重的節,拉成細如麻繩的線條,捲曲入油鍋炸成油茶饊子。
3.菜油下鍋燒熟後,分別舀入花椒粒、辣椒麵中,製成椒油、紅油。芝麻炒熟擀成細面,大頭菜剁面細粒,生薑15克剁成末。
4.吃時,先將雞蛋打入碗中攪散(每碗1個),再將油茶糊舀入碗中與蛋液和勻,放鹽、芝麻面、椒油、紅油、麻油、薑末、大頭菜粒及蔥花,油菜湖面上放入捏碎的饊子。
產品特點:味鹹鮮香帶辣,宜早點、夜宵,冬季食之尤佳。
-
8 # RenXK0218
茶油和其他植物油的提取方法一致,有土法壓榨,螺旋榨油機壓榨,和用(正已烷)浸出法
浸出法出油率高,但是毛油質量差
-
9 # 熊二土蜂蜜
茶油加工是在油坊內完成的,其工藝流程繁雜,純手工壓榨。把油茶籽壓榨成茶油大約可以分為五個步驟:
首先要把採摘下來的油茶籽曬乾,等殼和果肉分離後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殘餘的水分烘乾。經過烘乾完全沒有水分,就是100%幹度才可榨出油來,溼度大些的要烤十多個小時,如果溼度在二十以下的油茶籽烘四五個小時就可以榨出油了。
第二步就要把烘乾的茶油籽放在碾盤上碾磨加工。碾盤是整個油坊中最有特色的,與碾盤相連的是一個很大的轉輪,運用水流的衝擊力使轉輪轉動後來帶動碾盤的執行,碾盤也是傳統的石磨形,師傅將油茶籽倒入槽中,在碾盤上放置一定重量的石塊,在石塊的壓力下,來回滾動的輪子把槽中的油茶籽碾成粉末。
接著,油茶籽碾成粉末後,再把它倒進蒸籠上蒸。制油師傅們說油茶籽一定要蒸熟了才可榨出油來,同時這個過程也起到一個加熱的作用,加熱後的油茶粉會特別鬆軟,便於榨出油來。
第四步,山茶籽約蒸一個小時,待蒸熟後用稻草墊底將它填入圓形的竹篾做成的油圈之中,做成茶油餅。師傅告訴我們別小看了這個程式,在整個榨油的工藝流程中算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每一塊茶油餅的厚薄必須相當,否則就會因為擠壓不充分,榨油就不完全。有經驗的制油師傅可以憑感覺用鐵勺舀起適量的茶油粉進行裝包。
最後一步,榨油師傅把做好的茶油餅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油床裡。這根超過百年樹齡的樟木,它是整個榨油坊的“主機”,在樹中心鑿出一個長2米、寬0.4米的“油床”。茶油餅填裝在“油床”裡,裝好茶油餅後就可以進行壓榨。壓榨是整個制油工序中最耗體力,因此,這也是對制油師傅們體能的一個考驗。壓榨也是採用最傳統的擠壓方式,師傅們用長短、厚薄不均的木樁打入油床縫裡進行擠壓,不一會兒,一縷縷細細的山茶油從油床裡慢慢地滴落下來,作坊裡也到處瀰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整個山茶油加工工藝流程完全採取人力,不借助任何機械力量來完成,雖很辛苦,但具備有環保、天然的榨油優勢。
-
10 # 茂名康哥
關於茶油如何加工的問題,傳統加工方法如下:
1、需要的工具材料是:山茶籽、破碎機、手搖鼓風機、飯蒸桶。
2、將曬了半年以上的茶籽,放進豪用破碎機破殼。
3、用簸箕將茶籽的碎末篩出,接著用手搖鼓風機將茶籽的殼篩去。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搖動鼓風機的時候,用力和速度要均勻,否則茶籽肉也會被篩出來,也可以多篩幾次,這樣空殼留下來的會比較少。4、將篩好的茶籽和粉末一起混合,放進破碎機,碎成粉末狀。
5、把粉未倒入鍋中翻炒,注意火不可燒的太大,當茶籽沫溫度為40度左右就可以起鍋。
6、將炒好的茶籽沫裝進飯蒸桶,蒸半個小時。這裡要注意的是,水不能放太多,且要燒大火。
7、將蒸好的茶籽沫裝進專用塑膠袋中,捆綁好放進榨油機器。然後用幹斤頂擠壓機器,就出油了。
8、當茶油榨好後,剩下的茶餅不要丟棄。因為它是非常有用的,可以用它來洗頭髮,毒泥鰍黃蟮,也可以給豬驅蟲等等。
回覆列表
(1)Extra Virgin camellia Oil (極品山茶油、國標一級)
為第一遭壓榨山茶果子而得的果子汁,帶有果香及果味,油酸度低於1%。
(2)Pure camellia Oil (純正山茶油、國標二級)
由機榨山茶油經過除雜、脫酸、脫水、脫色、脫臭以及冷凍脫脂加工而成。
(3)Pomace camellia Oil (特級山茶油、醫藥注射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