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個毛線
-
2 # 北山牧童
看似無懈可擊,實則遙不可及。
這裡咱不談什麼”心學“。
以我們的切身經驗、常識和基本邏輯分析一下。
情緒是可以用理性控制的,但是不能完全控制的。
情緒用現代科學解釋,是身體內各種物質的化學反應,導致神經系統的波動,然後產生的一系列的感受。
這個問題就類似於說人的”理性“能控制”感性“。
有完全理性的人嗎?
如果有,那應該是植物人。
有完全感性的人嗎?你說呢?
就我們的日常而言,做每一件事都有理性的思考和感情的帶動。
再者,情緒好不好,也是相對的。
”情緒不好,是智慧不夠”,簡單粗暴的翻譯一下,足夠聰明的人不會有煩惱。
足夠聰明的人不會有煩惱?
我只能說:煩惱人人有,只看大與小。
看一下王陽明一生的經歷,高高低低,波折起伏,也並非一帆風順。
這句話的也並不意味著是錯的,可以理解為:智慧越高,煩惱越少。
智慧越高,煩惱越少。是一個比較的動態,老王一下把它推到盡頭了,有點絕對。
用數學思維,就像把”越高“高到無窮大,就意味著”越小“小到無窮小。
但是”無窮小“不是沒有啊。
-
3 # 是北垞
太對了。一個人情緒用會收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說明內在沒有定力。就像牆頭草,隨風倒一樣。
當你有自己堅定的人生追求和信念,有自己築牢的城池,試問,外界的風再大,會輕而易舉吹倒它嗎。外界再幹擾,你的情緒會有太大起伏嗎。
說到底,還是自己擁有的內在的東西太少,不夠堅固,這與認識,修養等有極大關係。
回到認識上,就是識不足,則多慮。智不足,則多怒。
回到修養上,凡事總愛怪外界的不是,而很少叩問內心,自己有沒有做到位。
當有一天你開始反諸位求己,學會審視自己的時候,你的修養才會開始有質的提升
-
4 # 一燈傳文
是這樣的,不過還說少了,比如,財富不足,也是智慧不夠等等。好象人生沒有什麼跟智慧沒有干係吧?這麼說吧,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智慧,就會相應有什麼樣的人生。
“情緒不好,是智慧不夠”。我覺得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先弄明白情商的定義。所謂情商,就是一個人控制情緒的能力。情緒不好,當然就是情商不高的表現。而情商不同於智商,因為智商是有先天差異的,而情商大多通過後天的培育和養成是可以提高的。
再來看看智慧。我們經常說某個人聰明,那麼一定是誇他的天分,聰明其實就是智商的外在反映。而智慧則不然,一個聰明的人,不一定是智慧的,舉個典型的例子:楊修何其聰明,但因智慧不夠,恃才放曠,最終招來殺身之禍。智慧是需要豐富的閱歷和上下求索才能實現的,也是後天的。如果說聰明對應智商,那麼智慧對應的就是情商。
那麼回到問題,為什麼情緒不好,是智慧不夠呢?
智慧使人明理人們在對一件事情束手無策時,會展現焦慮、恐慌、失望等不良情緒,事情得不到解決,情緒問題將難免出現。而一個有智慧的人,是明瞭事物內在規律、掌握解決問題方法的人,因此他在面對問題時,通常是遊刃有餘的。所以智慧越大,被問題困擾的機率就越低。在智者的心中,深深明白一個道理,情緒化是無助於解決問題的,唯有去探索事物的本質,才能化解一切難題。
智慧可以修身養性智慧的人,不會將問題歸咎於外因,而是善於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當一個人足夠豐富的時候,他是自信而不自卑的。當一個人看穿世事的時候,他是豁達而不嫉妒的。當一個人向內求索的時候,他是自律而不放縱的。當一個人洞悉一切的時候,他是理智而不憤怒的。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可以在智慧面前迎刃而解,自然會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