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17495808109

    《道德經》第五章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兩句話極易引起讀者的誤解,很多人望文生義,把這兩句話解釋為:“天地冷酷無情,輕賤、蔑視萬物,就像對待草扎的狗一樣。聖人冷酷無情,輕賤、蔑視百姓,就像對待芻狗一樣。”

    其實這樣的解釋完全違反了老子的本意。

    首先,我們要理解“不仁”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指仁愛的反面——狠毒呢?並不是,雖然仁愛的反面確實是狠毒,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在仁愛和狠毒之間還存在著一種不屬於兩者的狀態,被老子稱為“不仁”。

    舉個例子,你對於自己家人肯定是仁愛的,對於犯罪分子肯定是狠毒的,而對於路人則是一種冷漠的態度,既非仁愛,又不是狠毒,而是一視同仁,毫無偏私,這就是“不仁”。

    天地對待萬物就是“不仁”的態度。

    古人總是認為,天地間存在著一個至高的主宰者,這個主宰者是仁愛的,他灑下Sunny溫暖萬物,降下雨露滋潤萬物,蓄養萬物,培育萬物,就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老子卻在《道德經》中告訴大家,並非如此,在萬物之上並不存在著一個仁愛有情的主宰者。一切事物的生長、發育都是自然而然的,並不是被外在的力量所驅使,而是順應著自己的自然本性,這種自然本性就是內在於萬物的“道”。

    因此,天地對萬物毫無偏私,任其自由發展,這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認為,人應該效法天地的法則,所以《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的本性是自然,毫無偏私的對待萬物。那麼統治百姓萬民的聖人也應該效法天地,毫無偏私地對待百姓,任他們自然而然地發展,這就是聖人的“不仁”。

    其實,這個“不仁”就是“無為”。居士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說過,所謂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妄為。無為就是順應萬物的自然規律,輔助百姓自我發展而不加制約,不去驚擾百姓,不能強作妄為。

    有很多統治者做不到不仁和無為,他們自以為是仁愛有為的君主,認為自己有責任去指導百姓。比如今天告訴農民,種水稻比種小麥賺錢,大家把麥子拔了種上稻子,明天告訴牧民,養羊比養牛效益高,趕緊把牛宰了買小羊羔。這麼胡亂折騰之下,百姓必然越來越窮。而最好的統治方法就是不要替百姓操心,任他們自由發展。

    很多人看到“不仁”,就認為老子反對儒家的“仁愛”。其實儒家學說中也蘊含著不仁和無為的思想,比如《論語·衛靈公》中就記載了孔子的無為思想:“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孔子認為,舜只要端正地坐在王位上,天下就能大治,根本不需要他親自做什麼。這正是《道德經》中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

    綜上所述,老子認為統治者應該順應天地的自然之道,對待百姓毫無偏私和偏愛,任憑百姓自然發展,自然就能天下大治了。這正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不僅治理天下是這樣,養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然了,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是絕對做不到對孩子“不仁”的。但是有些父母愛孩子愛得太過分了,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養出來的孩子只能是個廢物,因此做父母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對孩子太過偏愛,要給他們留出自由發展的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冪旗下的藝人,你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