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隆大帝
-
2 # G厚積
作為一個文化人,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手拿菸斗無疑是個最好的選擇。
就像麥克阿瑟,斯大林,我們想起他們時,腦子裡浮現出的分別是:嘴裡叼個大煙鬥和手拿大煙斗的形象,而丘吉爾則是大雪茄。
這是想區別自己與常人不同最簡單的方式,當然也有可能是自己常年養成的習慣。我的看法是田蘊章身穿長衫,手拿菸斗是為了表明自己是個文化人。
而範曾的菸斗除了表明自己文化人的身份外,更是一種傲氣的一種表現,不能說他有什麼不對,但就我個人而言很反感範曾的這個出格形象,一般傳統的中國文化人,在世人面前都是以謙卑的君子的形象而存在的。而他卻恰恰相反,因為他的自滿,他只能是這一世的當代大師,卻不能流傳千古。
-
3 # 白先生如是說
範曾先生和田蘊章為什麼用菸袋而不是抽菸卷?
看過範曾先生的國畫也看過田蘊單先生的書法,不過還真不知道他們用菸袋吸菸。
不過這個話題蠻有趣,每天在嚴肅認真地談論書法,偶爾聊點與書法相關的輕鬆些的內容也挺好的。
他們二位為什麼用菸袋也不是抽菸卷,這個只能去推測或者說去猜測,那麼,可能是以下面這個原因:個人習慣或愛好,沒有其它什麼原因,也許他們自已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於他們兩個愛好一樣,純屬巧合。
啟功先生當然,我們常會看到一些搞藝術的,留個長髮、蓄鬍須、穿個唐裝什麼的,總之,以達到與眾不同的吸眼球效果。出類拔萃、鶴立雞群,以吸眼球的效果。
其實,我們有時真的可以以貌取人:
一、 有時我們無法透過外貌來判斷一個藝術家,因為真正的藝術家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人。
二、 有時我們可以透過外貌來判斷一個人不是藝術家,凡以外貌吸人眼球的,大部分是半桶水,有了部分剛入門,有一部分根本就是混子,。
沙孟海先生三、 藝術家是不是都要俗一點,?不是!
留鬍子,理光頭,這些都沒沒什麼不好,至少我認為挺好,只要不是為了搏虛名或者為了行騙的做法,都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世界是多元的,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習慣才能形成繽紛世界。
因為,藝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藝術!
吳冠中先生在作畫 -
4 # 存希齋書法
這個問題有意思,他們為什麼用菸袋而不是抽菸卷?我們就來全方面分析一下吧!
田蘊章和範曾兩位先生不必多說了,相信只要是喜歡書法,愛好藝術的朋友,都應該對他們有了解。都是在書壇,藝術界有影響的人。接下來說說他們抽菸的事情吧!
第一,兩位都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都是文人,我們知道文人是有很多講究的,想必在這個事情上,也不列外,所以他們使用傳統一點的菸袋更符合他們的身份。試想,他們要是叼著一隻捲菸,那會是什麼形象呢?大家腦海裡是不是立刻出現了一副痞子的形象,所以,他們不會那樣做的。還有古代文人喝酒,像李白肯定也很講究,用精緻的酒杯倒上酒,怕不是像今天一些人,拿起啤酒瓶就吹!所以,文人形象給人的感覺就是雅緻一些,在我們生活中,喜愛傳統文化的人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比較講究?甚至還刻意模仿古人的作風,比如有的人寫毛筆字在選筆的時候,就不喜歡花花綠綠的,鑲金帶銀的筆,而喜歡找沒有裝飾的,就是一根竹竿兒加上筆頭毫毛。
第二,既然說到了他們深受傳統文化薰陶,自然知道勤儉持家的道理。雖然他們不缺錢,但是好的習慣是養成的,畢竟他們都是受過苦走過來的,很顯然用菸袋抽菸比抽捲菸便宜得多。
-
5 # 西北之子書畫工作室
這個問題是個人喜好和內在問題,菸斗給人的感覺是文雅,沒有傲氣,是和諧,而抽雪茄的人如同是黑社會或者是有社會氣息的成功人士,在自身的文雅氣息於和諧一點都沒有!個人拙見。
-
6 # 鴻鵠迎罡
我覺得,範曾和田蘊章兩位先生用菸斗是為了彰顯個人品味和風範。試想一下,手裡握著一隻菸斗和握著一支香菸哪個更有範,更能彰顯個人的風度與氣質?毫無疑問是菸斗。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曾說:我只見過風雅的人選擇菸斗,從未見過一個人因抽菸鬥而風雅。這句話證明了一個人處在什麼地位,有多大能力幹多大的事。
如果讓一個流浪漢或乞丐嘴裡叼著一隻菸斗,你會覺得他有品味嗎?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會在心裡說:真能裝!
範曾和田蘊章兩位先生都是書畫名家,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算得上是普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成功人士當然要使用跟身份、地位相匹配的道具了。
名人用菸斗,在古今中外歷來有傳統,如愛因斯坦、斯大林、薩特、黃永玉等等。菸斗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隻上好的菸斗,全為手工雕琢,做工精良,凝結了製作者許多心血,本身就是一件有格調的藝術品,征服了許多男人。這就像一些女人非常鍾愛LV包包的道理一樣,道具本身具有審美價值,即使不用,拿在手中把玩也是一種享受。
並且,菸斗所用的菸絲也很講究,烘製時給裡邊要新增多種香料和其它東西,能把菸葉中的危害度降到最低,對身體危害小。
優質菸絲價錢也非常昂貴,我一個經常抽菸斗的朋友說,他曾經買過一兩900元的菸絲,看起來也就那麼一小盒。兩位先生是名滿藝壇的成功者,想必用得菸絲不是普通菸絲。
因此,從身份、地位、喜好等各方面來看,範曾和田蘊章兩位先生配得上使用菸斗,也消費得起。
-
7 # 街頭買醉
哈哈,一幫不懂裝懂的人啊。我來結束這個問題:
菸捲像妓女,只是為了過癮,用完就拋棄。
雪茄像情婦,為了抽它,還要配火柴、噴燈、保溼盒等等。
菸斗像老婆,不費錢,還忠誠的陪在你身邊,而且鬥上還有你把玩的痕跡,菸斗本身,也是你品味的象徵。
我煙齡十幾年,能冒煙的都抽過,菸捲二十塊錢一盒的就知足,不挑牌子。雪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高希霸就能滿足我。一個華雲的菸斗陪了我十多年了,鬥草換了又換,也自己配過,L草多少,V草多少,放在陰乾的地方,用紅酒配蜂蜜偶爾噴一下,也是個樂子。沒有好壞之分,沒有高低之分,無非個人喜好罷了。
-
8 # 蘭亭書院顧勇
似乎出題者在打擦邊球,這和文化沒有什麼聯絡,我父親不會書法,但他老人家也用菸斗抽菸絲,純粹個人選項,無可厚非吧?
田蘊章和範曾都是藝術家,具有較高的修養和風度。人前和公開場合他們基本不會抽菸,煙味其實不好聞!在自己的書畫工作室,他們在創作之餘,偶爾抽幾口,也是提神解乏,較為愜意。
菸捲我相信他們都抽過,或許不夠過癮,換成了勁大的菸斗,頗能給他們帶來快樂。這也不值得效仿,僅是個人愛好,還是注意健康的好。
劉歡也抽菸鬥
-
9 # 墨痴32
我也是寫字人,我現在是捲菸也抽菸鬥也抽,還有菸袋抽菸片,還有桌子上的竹根“旱吹”,你該說我裝啥呢?不要總盯著人家的生活習慣,有恩怨你去把他乾脆把他殺死了之,閒在這磨“糞門”!
-
10 # 學正學堂
這樣看起來比較瀟灑,更具有文化人的氣質,沒事的時候我也去買個菸嘴,他們都是紀大煙袋的後人,紀曉嵐是他們的祖師爺。自稱范仲淹後人的這位垃圾一般的人物,淨給范家人丟臉,不必說他,提起他就覺得反胃,做人還有比他再失敗的嗎?聊聊楷書大家田蘊章,他是1945年在天津出生,曾經執教在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理事,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南開區政協委學委,他個人的觀點就是強烈的抨擊當代的歪風邪說。強調中華文化要走正統。館閣體有缺點,但是成就是主要的。能寫成館閣體也很厲害了啊!
再說說捲菸廠,菸捲的年頭比較短,捲菸是用捲菸的紙把菸絲捲起來做成商品在商店裡銷售,有的帶過濾嘴,有的沒有過濾嘴,有味道重的還有旦味的,還有清香的。捲菸開始進入中國商品市場,還是在1890年的時候開始的,設定廠子生產捲菸是又過了三年以後,產銷量逐年增加,說明華人抽菸的比較多。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抽外菸,這是出於一種價值的認同。而並非是口味的決定,外國進口的香菸品牌營銷慣用傳媒和影視作品來傳達它的文化價值。就是不知不覺當中滲透著他們的民族文化,可以推斷萬寶路的文化價值至少在整個價值的一半。如果一包萬寶路賣十元那麼其中最少五元賣的是美式文化價值。
菸袋鍋一種吸菸的工具,男人們比較喜歡用把菸絲裝在旱菸袋,另一頭是一個碗狀的金屬。
範先生原來看著還是他的師傅抽菸的時候學會的,他老師在吃大煙的時候,還不懂菸葉從菸袋荷包裡往外裝。想從那個口袋裡捏出來一把菸葉,再到菸袋鍋裡面。後來自己就慢慢的喜歡上了抽菸。平時畫畫比較寂寞的時候。抽一口煙,輕輕一塗,煙霧繚繞。
-
11 # 黃河閒士
二位大家都是繼承了大中華的精髓所致,但並不是說不抽菸鬥就沒繼承,總有一部分繼承了的會繼承的更為徹底,更為原始。
回覆列表
菸斗、紙菸,口感完全不一樣,有人喜歡菸斗的感覺,有人喜歡紙菸的方便,這純屬各人的喜好,怎麼有那麼多人自己不學無術,卻狂噴亂吠藝術大家,我想問一下,所有在噴的狂妄者,你們哪一個可比兩位先生萬分之一的才華?兩位先生,一位是當代畫壇有著自己獨特風格,自成一派的國畫大家,其腹中才華哪真可謂錦繡崑崙,一位是書壇名家,精研歐體,同時對各個書體有著非常嚴謹的學術參悟,就如此兩位老師被你們這些不學無術之徒亂噴,說明的不僅只是言論自由沉淪,而是對專業國學藝術的褻瀆,也是對爬梁小丑的放縱,兩位老師固然不會有任何迴應,因為他們不屑與此等下賤之徒理會,但作為像我們這些真正喜歡書畫的學子,實在是不吐不快,每次只要提到一些大家老師,總是可以看到漫天亂噴,可總是從來沒有人能指出那些大家、老師們真正缺點、遺憾。可見都是為噴人而噴人,很奇怪你們這些狂徒這樣對人不敬為的是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