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麻化妝品科普
-
2 # 贏在智東璧
一、政策、行業、市場、技術、產品等環境分析
1、政策分析
1.1、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面健康服務,是健康中國的戰略要求。《中醫藥法》的實施以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出臺,健康產業進入蓬勃發展期,有機構就預測,到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而此後黃金十年中,將誕生幾十家千億市值公司,甚至可能誕生三五家千億美金市值的公司。
1.2、2012-2016年全球醫療支出年增速為1.3%,預計2017-2021年將以每年4.1%的速度增長,中國隨著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國家醫保資金的壓力與日俱增。貫徹以預防為主的醫療方針,人人享有健康的權利,實施中心下移、關卡前移是中國醫改的重大需求。
1.3、居民個人健康問題,是影響家庭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健康問題的日益突出,已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層面。
解決人民健康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實施全民全週期、全程式健康管理!
2、行業分析
2.1、健康管理學術理論和健康管理機構學科建設滯後,學科的學術內容與技術應用及商業化落地都需要相互融合和提高。
2.2、健康管理資訊化程度相對落後:可穿戴裝置只停留在資料採集和趨勢分析上,資料關聯性達不到使用者做的健康畫像和改善健康的結果。
2.3、缺少關鍵適宜技術:對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的整合創新應用不夠,與商業模式相匹配的健康干預矩陣產品體系不完善。
2.4、行業標準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專案單一、水平低、缺少統一的技術標準與規範;服務標準化與內涵缺失,盈利能力不強。
2.5、商業模式有待創新:複合型、平臺型商業模式的創新空間大,商業模式創新將極大的推動健康管理產業的發展。
2.6、行業缺乏領頭雁:中國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機構,僅僅停留在體檢服務上,個人終端與健康預警、慢性病康復終端沒有有效的實施路徑和方法,工作流程系統再造面臨挑戰,服務滿意度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3、市場分析
3.1、中國平均每人每年吃掉2.59公斤農藥: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中國化學農藥總產量為35.83萬噸,分攤到13億人身上,每人2.59公斤!殘留農藥90%已進入我們的生態環境,部分地區超標比例為80%。美國環保局證實:90%殺蟲劑可致癌,是造成10%不育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華人健康的隱形殺手。如此下去,再過五十年,華人將生不出孩子!
3.2、中國婦科病狀況嚴重:
中國90%以上婚後女性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病,婦科疾病嚴重威脅著女性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
3.3、中國亞健康人群比例超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進出口檢驗檢疫首席科學家龐國芳指出:“中國國民中,76%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70%有過勞死的危險,20%患有慢性病,佔全部死亡的86%。慢性病年輕化趨勢嚴重”。營養健康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
3.4、“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
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是2.41億,到2025年將突破3億,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57%,每年醫療費用超過150億。老年人健康管理問題已成為中國的一項重大挑戰。
3.5、醫學面臨的挑戰
三分之一病人死於化學藥物的不良反應;普通疾病的誤診率高達27%;英國研究表明85%的化學藥品是無效的;美國研究表明,有30%-40%的手術是不需要做的。
3.6、B端市場的痛點與需求
3.6.1、B端市場(各級醫院、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縣、鄉、村、中醫館、健康管理機構)缺乏建立在中醫診斷學理論基礎上的智慧化、全程化、個性化、便捷化、動態化的健康管理解決方案(模式、體系、標準、技術、產品);
3.6.2、健康管理師、健康管理專家人才稀缺,專業培訓不足,跟不上未病、欲病、已病、病後人群對健康管理日益增長的需求;
3.6.3、缺乏中醫遠端智慧化健康管理系統、裝置,缺乏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體系;
3.6.4、缺乏健康干預適宜技術,缺乏豐富的、個性化的各類健康干預產品;
3.6.5、缺乏智慧化服務終端的觸發連結功能,所提供的服務與產品的滿意度、體驗感不夠理想。
3.7、醫藥零售渠道的痛點與需求:
目前醫藥零售渠道還停留在“賣產品”的經營模式上,未能提供和滿足消費者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客戶的滿意度、粘合度、忠誠度較弱;健康服務+健康產品的經營模式是醫藥零售渠道經營模式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選擇。
3.8、C端消費者的痛點與需求;
3.8.1、C端消費者對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認識和需求在迅速提升,部分人群已有強烈的需求,且這樣需求未能得到真實的滿足;其中有部分人群對中醫“治未病”有較強的認知和認同,對中醫健康管理在欲病、已病、病後中的作用認知仍然薄弱。
3.8.2、女性和中老年等特殊人群對中醫健康管理的需求更加顯著,是中醫健康管理的重點人群。
3.8.3、消費者對目前醫療機構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務、產品的滿意度不高,對非醫療機構等健康管理機構缺乏信任感。
3.8.4、消費者除體檢外,對健康管理產品的認知度不高,對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模式、技術、產品認識不足,多數消費者對健康管理的消費還停留在體檢、針灸、艾灸、推拿、養生茶、保健酒、保健食品等零星消費上,對全程中醫健康管理的體驗較少。
4、技術分析:
健康管理的突破首先是技術上的創新,尤其是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技術上的突破,給消費者帶來健康辨識、風險預警、健康干預等遠端服務的同時,也帶來健康管理模式的變化。透過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系統喚醒消費者健康意識;透過風險預警激發消費需求;透過健康干預體驗健康管理服務;透過遠端便捷化服務體驗消費享受。
目前市場上智慧健康辨識系統仍未得到普及和應用。一方面是技術上不成熟,二方面是技術的商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5、產品分析
5.1、健康管理行業資訊採集、健康檢測、健康評估等診療裝置,普遍以西醫為主,目前國內大多數都是體質辨識等單項技術上的產品,缺乏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配套健全、成體系的裝置。因此,我們的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系統極具核心競爭力和商業價值。
5.2、在健康干預矩陣產品方面,科學化、體系化、標準化的適宜商業化普及的矩陣產品體系的構建,還尚待進一步完善。
5.3、在中醫健康管理領域,真正具有學術理論依據,技術含量高、標準化程度高、客戶體驗感強又能符合剛需、痛點、高頻要求的爆款產品非常少。
5.4、資訊化採集及健康狀況跟蹤的佩戴電子裝置,目前市場上正在興起。
6.吉愛尓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產業SWOT分析:
6.1、優勢:
6.1.1、擁有建立在中醫診斷學理論基礎上的先進的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模式、技術、產品;
6.1.2、擁有實施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戰略要素資源(學術研究、產品研發、技術開發、健康管理專家);
6.1.3、擁有獨特的商業模式;
6.1.4、擁有可嫁接的市場營銷資源(健康管理師、執業中醫師、家庭醫生、C端合夥人等);
6.1.5、擁有一定的的B端醫療渠道資源和醫藥零售渠道資源;
6.1.6、擁有複合型團隊優勢;
6,1.7、擁有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各類產品及供應鏈資源;
6.2、劣勢:
資金實力弱
6.3、機會:
6.3.1、恰逢政策風口和行業大勢;
6.3.2、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智慧感測、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等滿足了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需求;
6.3.3、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尚處在藍海市場,未出現強大的競爭對手;
6.3.4、B端醫療機構和醫藥零售渠道正處於匯入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最佳機會;
6,3.5、C端消費者對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需求在快速增長;
6.3.5、同業商業模式落後,可形成商業模式優勢。
6.4、障礙:
6.4.1、來自國內外行業巨頭的潛在進入者;
6.4.2、未來可能出現良莠不齊的競爭局面,干擾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6.4.3、健康管理行業政策尚未配套(主要對B端渠道的影響)。
6.5、戰略對策:
6.5.1、建立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獨特的學術、模式、技術、產品的優勢,形成一定的商業壁壘,以高制勝;
6.5.2、發揮C端產品力、服務營銷力,迅速佔領市場,以快制勝;
6.5.3、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打造適合的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模式、技術、產品等一體化解決方案及供應鏈服務體系,佔領B端主陣地,建立B端渠道根基,形成厚度,以厚制勝;
6.5.4、充分發揮商業模式優勢,挖掘商業模式融合度優勢,整合B、C端同業營銷人才資源,強化培訓力度,加快健康管理師招生考證工作,夯實人才基礎,形成強大的技術力、產品力、服務力、爆發力合一的拓展力,團隊制勝;
6.5.5、以制度管理為基礎,以“和合文化”體系建設為核心,以“服務人生、傳遞大愛”為價值取向,“ 追求心靈品級,崇尚人格魅力,弘揚和合文化,創造服務價值”,文化致勝!
二、中國健康管理的出路在中醫智慧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以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與發展,降低醫療費用,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針對個體及群體進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識和水平,並對其生活方式相關的健康危險因素,透過健康資訊採集、健康檢測、健康評估、風險預警、健康干預等手段持續加以改善的過程和方法。
西醫是將人體視作一個機械的組合整體,每部分有自己的功能,相互沒有關聯,因此每個部位都可以拆卸、更換。這就導致了西醫的研究越來越分散,分科越來越細,直到最後連最優秀的西醫大夫也只能治療某方面的疾病而已。而中醫將人體視作一個統一的、具有自迴圈、自修復功能的智慧整體,人體與自然、萬物不可分離,因此自然萬物均可入藥。中醫的治病機理是透過對人體本身迴圈及功能的調節,達到疾病自我消減的目的。
據相關資料統計,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於化學藥物的不良反應,普通疾病的誤診率高達27%,英國研究表明85%的化學藥品是無效的,美國研究表明有30%-40%的手術是不需要做的。西醫存在誤診率高、診斷區域性性、無法提前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預警、治療成本高、治療後對機體損傷大等特點。
千百年來大量的醫療實踐證明,中醫對於促進人類健康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中醫學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動態辯證觀、中醫“治未病”思想作為基石以維護人類的健康。中醫“治未病”包含中醫養生學、中醫體質學等理論方法,它強調人們平素應該注重保養身體,培養正氣,並根據體質偏頗的不同,結合運用傳統中醫療法,以祛除病邪,扶助正氣,使人體氣血沖和,經絡通暢,陰陽平衡,提高機體的抵禦病邪能力。在中醫“治未病”原則指導下,對於各種疾病的預防,尤其對亞健康防治有著積極意義,逐漸為人們所公認和接受。同時,中醫學的辨證論治思維則能客觀描述和評估健康狀態的變化過程,而不是侷限於現代醫學對疾病危險因素的評估。 因此,中醫在整體上對個人的健康狀態進行衡量,是真正意義上的個體化健康管理,將“治未病”的內容與健康管理的各流程相結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所以中國健康管理的出路在中醫;依託大資料、雲計算、基因測序、人工智慧、3D列印、智慧感測、超級計算機等技術的進步,將中醫師人才短缺、診療水平參差不齊、服務流程繁瑣、標準不一等劣勢轉化為優勢,能夠為老百姓帶來智慧化、全程化、個性化、便捷化、動態化的優質服務,因此,中醫健康管理的出路一定在於智慧化,中醫智慧健康管理產業必將在行業中異軍突起。
1、健康管理的出路在中醫
1.1、中醫思維模式
中醫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恆動觀”。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中醫診斷有超前診斷的特點,能根據狀態與動態的演變規律和特點,對未發疾病進行預測。
1.2、中醫資料採集
中醫採用“望、聞、問、切”來進行無創資料採集,所謂“望診”,就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的變化。所謂“聞診”,是指聽病人說話的聲音、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等的聲動,還要以鼻聞病人的體味、口臭、痰涕、大小便發出的氣味。所謂"問診"就是問病人起病和轉變的情形,寒熱、汗、頭身感、大小便、飲食、胸腹、耳、口等各種狀況。所謂“切診”,就是脈診和觸診。脈診就是切脈,掌握脈象。觸診,就是以手觸按病人的體表病頒部分,察看病人的體溫、硬軟、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診斷。中醫“四診”簡便易用,能反映整個人體生命活動中的狀態,並根據狀態進行健康辨識,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提前預警。
1.3、中醫健康干預
中醫講求順其自然,採取不對抗方式,首先強健自身,再隨著狀態和動態的變化來調節自身,實施健康干預。
中醫用藥講求“君臣佐使”,採用多種天然藥物、藥材混合炮製,具有純天然及成本優勢。
因此,健康管理的出路一定在中醫。
2、中醫健康管理的出路在於智慧化
隨著大資料、雲計算、基因測序、人工智慧、3D列印、智慧感測、超級計算機等技術高速發展,新的數字資訊採集方式不斷湧現,資訊分析和計算能力更是不斷超越人們的想象。依託這些先進的數字新技術,克服了中醫師人才短缺、診療水平參差不齊、服務流程繁瑣、標準不一等不利因素,讓中醫診療模式從傳統的老中醫望、聞、問、切,轉變為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新模式,這是新的資訊化技術和中醫證素辯證研究的完美結合,為中醫現代化之路帶來革命性的突破,讓 “智慧太醫”走進千家萬戶,為老百姓帶來智慧化、全程化、個性化、便捷化、動態化的健康管理服務,開創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新紀元。
3、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定義
3.1、以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系統為依託,藉助移動網際網路、智慧體感技術、雲計算技術、大資料技術等先進的資訊化技術手段,採集健康資訊、評估健康風險、干預健康狀態、進行效果評價、實施動態跟蹤等各個環節,最佳化服務流程,打破時間侷限與資訊區域性,增加相互連線能力,由被動接受健康服務轉變為主動參與自我健康管理,促進健康管理從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延伸至家中,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實現生活方式指導、心理諮詢、健康體檢、預防保健、治療疾病等智慧化、全程化、個性化、便捷化、動態化的中醫健康管理服務,並隨時跟蹤,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的服務模式,從而開啟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新時代。
3.2、中醫遠端智慧健康管理的理論基礎
中醫診斷學是根據中醫學的理論,研究診察病情、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門學科。它是中醫學專業的基礎課,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樑,是中醫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主幹課程。診,診察瞭解;斷,分析判斷。“診斷”就是透過對病人的詢問、檢查,以掌握病情資料,從而對病人的健康狀態和病變的本質進行辨識,並對所患病、證作出概括性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態是生命時序連續過程的概括,生命過程中人體臟腑,經絡與氣血作出與內外環境變化相適應的調整,從而維護生命的動態平衡;狀態也是動態變化,體現未病態、欲病態、已病態三種狀態反映整體的變化,既可體現整體的健康狀況又可體現區域性臟腑的功能狀況。
3.2.1、健康狀況要素的辨識:健康狀況要素辨識以表徵引數為依據,透過集宏觀、中觀、微觀等表徵引數,判斷某一特定階段的病理特點,藉助證素辯證的思維,採用現代資料探勘、資訊處理等手段與方法,探索表徵引數與狀態要素之間從定性至定量轉變的方法,建立基於宏觀、中觀、微觀引數體系的中醫健康狀況量表,從而準確判斷健康狀態,全面客觀的反映生命整體狀態變化的時序過程。
3.2.2、中醫健康狀態的判斷結果:中醫健康狀況判斷則是藉助辯證的原理與方法,可以準確判斷某一種人體狀態的程度、部位與性質。在程度上,分未病、欲病、已病、病後四種狀態,主要是依據引數閾值的變化判斷人體狀態的輕重程度;在部位與性質上,透過表徵引數辨識狀態要素,組合成狀態名稱。人體健康是一個動態的複雜過程,不同階段狀態表徵引數的表現各不相同;因此,人體內在本質的狀態也是動態變化的,體現在輕重、主次、消長等方面。在演變中反映趨勢、欲病態與已病態勢一個連續的過程。欲病態是病之輕者,提示患病風險;未病態可向欲病態轉變,已病態透過治療也可以向未病態轉變;病後可以透過治療向康復轉變。
-
3 # 財經Lyf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引爆熒屏,非常觸動人心,這部影片折射出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和市場供給不充足、不完善之間的矛盾,意味著大健康產業勢必順應潮流。當下我們對健康領域的關注,超越了以往任何階段,同時二胎政策的開放,中國老齡化的不斷加重,我們對“大健康”產業的期待也達到了超前高度,眾多實力雄厚的公司開始投資大健康產業,如阿里投資10億收購中信,開辦 “阿里健康”。
那麼大健康產業包體系包含哪些呢?主要有:
理念體系:建立起健康的價值觀;
教育體系: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常規教育體系;
產業體系:發展以治療疾病及維護生命安全為目標的產業;
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健康服務,打造一個全民參與健康產業的氛圍。
大健康產業主要包含以下一些產業鏈:
健康文化,健康傳播,健康保險,健康理財,健康資訊
大健康產業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維持健康:健康生態,健康快消品,健康食品,健康品,健康養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體檢
修復健康:醫療服務,醫療器械,康復醫療,健康旅遊,預防保健,製藥業
促進健康:養生,美容,體育健身
在未來,大健康產業,將呈現出高科技化,精準專業化,智慧融合化,國際多元化,在各路資本的青睞下,實現飛速高質發展。
-
4 # 瑜伽教練師範教育培訓
未來大健康產業,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出現一個群雄逐鹿、良莠不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但 真正具有價值的,只有那些有真才實學、真正能給大眾帶來健康、長壽,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遠離醫院和藥店的技術與理念。
目前,我們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哮喘患者、呼吸系統疾病的預防、控制、理療康復等等技術培訓即將開始展開全國各地的招生培訓,一定要讓幾億人得到幫助。
-
5 # ein30922902
大健康一定是社會發屁的必然。在現代社會環境,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使人們的健康發生了改變。中國即將迎來老年社會,由於中國的國情,加之幾十年的發展使中國當前遇到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經歷,亞健康,慢性病,癌症,腫瘤,眼部疾病,尤其近視低齡化困擾著我們,所以未來健康事業一定是前途光明。
-
6 # 蔣軍
未來的一切產業都是大健康產業!
大健康不僅是未來趨勢,還是現在,是常態,是一種生活方式!
未來,所有行業都是大健康行業,未來的產品要做大,只有兩個屬性:第一是健康,第二是社交!
什麼是大健康進大健康產業?
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提出的一種全域性的理念。大健康產業可以理解為圍繞滿足各類健康(身體、精神、環境)需求的所有產業總稱,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閒健身、健康管理、健康諮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
大健康產業是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消除亞健康、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維護;幫助民眾從透支健康、對抗疾病的方式轉向呵護健康、預防疾病的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
大健康產業分為健康管理、醫療醫藥、康復智慧、養老養生。
大健康產業細分領域;中國依託大健康四大產業層級,形成了囊括醫療產品、服務、健康管理、環境、康體養生、智慧養老、商業配套、產業配套等全產業鏈的健康產業譜系。
大健康產業從哪裡入手?
1、大健康產業為什麼難做?
大健康產業的是長期的趨勢,大家都知道,但大健康的範疇非常廣泛,產業鏈很長,需要在產業鏈上有大的投入:平臺,團隊,技術,品牌,產品,模式,推廣,這些不是一般的企業可以做到的。
就算完成了前期的工作,後期產品的銷售才真正考驗企業的能力。
大健康產業很多產品,屬於影片或者保健類產品,不是藥品,非剛需,替代性很強,因此,很難有一種有效的方式去完美的促成銷售。很多企業投入週期長,難以支撐,苦苦掙扎。
什麼是剛需:場景化就是剛需,什麼是流量,流行就可以製造流量,跨界能夠產生連線;什麼是ip,能夠產生內容和話題的,能夠連線使用者,商業變現的就是ip;我們希望做成剛需,痛點,超級ip!
我們也知道,大健康專案為什麼難做,這個超級痛點就是:戰線太長,投入太大,還沒有堅持到收穫,已經支撐不了了!
2、大健康產業如何落地?
我們在2018年接觸了很多大健康的企業,發現的問題都很集中,怎麼實現專案落地,產品推廣和銷售,而且,大家都認為自己的產品不錯,甚至認為自己的產品是一流的。
我的建議是:
第一,系統的梳理品牌,形成超級IP勢能;
第二,場景化產品的塑造,形成剛需和流量;
第三,商業模式,個性化模式,精準有效的推動渠道;
第四,自媒體精準的觸達,完成精準的溝通和推廣;
第五,社群的轉化和裂變。
全新的輕運營系統,前期的策劃,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已經成型,除了產品這個關鍵要素,最重要的還是分享和分享系統確定,團隊搭建,兩年時間,我們積累了近萬人的團隊,在運營推廣上也有專人操作,急功近利做營銷,做品牌,做銷量,實現裂變!
這一套模式就是社群+新零售模式!新專案,新模型,新趨勢,即將登場。
大健康模式基本都是太重,因為前面已經說了,投入已經很大了,沒有時間再去重頭再來了,怎麼做?
一句話:急功近利做品牌營銷!什麼是急功近利做品牌營銷?
什麼是急功?
急功是快速建立品牌,快速獲取流量。
傳統營銷時代,建立品牌需要10年,20年,你看格力,美的,聯想,娃哈哈、茅臺等,這些品牌雖然都不錯,但建立品牌需要20年,30年,很多企業的方法是複製不了的,茅臺,你能複製這個品牌嗎,很難,學不到,學不會,模仿不了;
在網際網路時代,這樣肯定不行。我們需要一套方法,快速建立品牌,獲取流量。
商業模式是渠道的推動力,運用系統,分銷和分享,可以快速推動品牌,產品和專案落地。
什麼是近利?
近利是高效、精準的進行流量的轉化和裂變。
自媒體精準觸達,服務,百度生態,資訊沉澱,全網營銷,快速的進行流量沉澱,精準的觸達和服務,實現流量帶動新流量;用社群進行流量的轉化和裂變,社群是營銷轉化和裂變的解決方案。
一切營銷就是要解決價值落地,解決銷售轉化,也要解決長期的持續——裂變。沒有轉化的營銷毫無意義,因此,我們要重新看待急功近利這個詞。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品牌營銷,就是需要快速建立品牌,獲取流量,並進行轉化和裂變——這就是急功近利新解!
加入一個好的大健康專案
-
7 # 人民養老論壇
近年來,伴隨著“健康中國”理念上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扶持、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緊密出臺,大量投資正加速湧入大健康領域,健康產業的投資、併購日益頻繁。馬雲曾經直言:“中國下一個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領域”。如果需要切入大健康產業,那末我們需要對大健康產業的基本概念、發展趨勢、產業模型等需要具備初步的認知。
一、大健康產業的基本概念
大健康即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護,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大健康產業包括:醫療服務、醫藥保健產品、營養保健產品、健康、醫療保健器械、休閒保健服務、健康諮詢管理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大健康產業不同於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是一種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模式。
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出發,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凸顯了國家對維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定下明確目標: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超8萬億,到2030年達16萬億。康養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與此同時,健康企業的數量、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多,健康產業的整體容量、涵蓋領域、服務範圍正在不斷放大,呈現出市場與政策雙輪驅動的格局。
三、大健康產業的產業模型
目前,中國大健康產業模型主要有五大基本產業群:
一是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
二是以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
三是以保健、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當前國內慢病死亡佔疾病死亡率的85%因為慢病而引起的疾病負擔佔中國整個疾病負擔的70%,但是這些慢病是可防、可控的,正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注意、生活方式不健康這些慢病才會發生,發生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慢性疑難不治症。
四是以健康檢測評估、諮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五是被喻為“夕陽事業、朝陽產業”的健康養老產業。目前,中國老年人口數量為2.49億,老齡化水平為17.9%,到2050年將達到4.8億。老人數越多對健康需求、關注、迫切度越高,由此將催生龐大的健康養老產業。
四、大健康產業的進入方式
對於大部分創業者或從業人士而言,大健康產業涉及多個方面,但最重要不是過度關注資本的風向,而是先想辦法存活下來,並考慮如何解決客戶的需求痛點,提供價值服務,提高客戶感知;如此,才能在春天來臨時脫穎而出。那麼,入手大健康產業分為三大步驟:
第一:選擇正確的方向。相對於目前已經平穩且競爭力大的產業來說,不足二十年的健康產業仍屬於新興產業,對於新模式來說,初步探索不能起步太高,有市場教育普及過的產品品牌,同時有符合大健康產業基礎和有同樣思路的廠家是非常重要的。前期的品牌支援,銷售政策,培訓、物料支援方面需要有清晰的規劃。
第二:選擇合適的品牌。初次步入健康產業,合適的品牌對於創業者來說,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好的品牌可以為創業者帶來大批流量。
第三:運營模式的重要性。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來說,客戶的定位、產品的設計、市場的開拓、媒體的運作、服務的精緻度、企業的知名度信譽度才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如何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卻仁者見仁。打造核心競爭力不是一早一夕能完成的,有意識地增加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促進各項科技成果在健康管理領域的轉化同時國家的醫療衛生政策也不斷最佳化並充分加以利用,不僅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也將大大促進中國的健康管理業的發展和成熟。
中國大健康產業的未來有待可期,健康產業的入手,以上幾點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在國家及政府的支援下,中國的健康產業必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回覆列表
大健康行業包括醫藥、保健品、食品、化妝品、養生等行業,具體到這些行業,分析一下:
醫藥行業隨著國家醫改政策變化,越來越難做了,新特藥研發週期長,投入無底洞,仿製藥隨著專利放開競爭太大。對於新介入的銷售型的醫藥公司,很難有大的發展空間,唯一值得介入的是加盟連鎖藥店,不過需要相應的資質
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這幾年因為虛假宣傳和涉傳問題,有很多品牌轉向微電商和社交電商平臺,可以介入
化妝品行業屬於朝陽產業,很多醫藥背景和保健品企業也慢慢加入中高階功能性化妝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因為利潤空間足夠,化妝品是微電商、網紅經濟和直播電商賣貨的變現首選
根據實際情況,建議選擇進入大健康產業的時候,對於要介入的行業做資訊的調查和了解,特別是法規和政策導向一定要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