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是俗夫

    1,賈詡

    亂國之毒士,謀士三重境界最高一重,便是謀己,縱觀三國,所有謀士中只有他與司馬懿得到了善終。

    賈詡一生站隊都極為正確,並且幫助曹丕上位,不僅如此,不過是當初給李傕還是張繡出謀劃策皆是百戰百勝,並且幫助曹操發財了袁紹,就連赤壁之戰,他都提醒曹操了,但曹操沒有聽。

    2,司馬懿

    鷹視狼顧之人,善於隱忍,精於策略,不要說他經常敗在諸葛亮手上,打個比方,你認為以司馬懿的腦子會看不出空城計?只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他需要諸葛亮,養賊自重。

    我之所以把司馬懿排在第二,就是因為他的隱忍,他忍過了曹操時代,忍過了曹丕時代,這種人註定不甘於平凡。

    3,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說一句,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太過神話了,真實歷史中他並沒有那麼算無遺策。

    識人不明,不懂的放權,單從這兩點就不難看出諸葛亮並沒有那麼神。

    不過如果沒有司馬懿,我會把諸葛亮排在第二,畢竟是蜀國後期的支柱,一首出師表,千古傳頌。

    4,郭嘉

    鬼才郭嘉,最出名的便是給曹操的十勝十敗論,奠定了曹操硬鋼袁紹的決心,並且幫助曹操最終擊敗袁紹,成為北方霸主,為曹操的霸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以常年喝酒,加上身體虛弱,讓他早早過世,跟曹操第一任謀士戲志才一樣,都是短命之人。

    5,周瑜

    江東周郎,東吳第一任大都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很多人都對他有誤解,什麼諸葛亮三氣周瑜,把他氣死了,又如何被諸葛亮戲耍。

    真實的歷史是周瑜贊同與蜀國的合作,並且說服孫權不投降曹操,另外赤壁之戰也是他一手指揮的,當時的周瑜才是主帥。

    而且江東基業其實就是他與小霸王孫策打拼的,孫權只負責繼承而已。

    6,荀彧

    王佐之才,荀彧準確的說是個戰略家,無論是戰略還是謀略都很厲害。

    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而在謀略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用謀扼袁紹於官渡。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不過最重要的還有荀彧的後勤能力,他簡直就是蕭何張良的結合體。

    他與蜀國的蔣碗其實在我看來比一般的謀士都重要,打仗就是打後勤,荀彧與蔣碗管理後勤都是一把好手。

    7,荀攸

    荀彧之侄,平時少言,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

    如果熟讀三國志,會發現荀攸這個人物是如何也不能忽視的,他與賈詡類似,平時不多言,一出口便是奇謀。

    8,龐統

    鳳雛龐統,與諸葛亮齊名,到說真的他的戰績明顯不怎麼亮眼,只為劉備出了一個上中下三計,便被流矢射中,死亡。

    9,法正

    蜀國可以排前三的謀士,善於奇謀,在功勞上他比龐統要多。

    比如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等!

    10,程昱,陳宮,徐庶,田豐,沮授,戲志才,陸遜。

    第十名不好排,因為三國裡有太多出眾的人物了,他們每個人都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 2 # 1劍鋒

    一 司馬懿

    1. 司馬懿野心十足,然而憑藉其智謀存活於曹家三代人中。可見其智慧不下曹家及其眾謀士。

    2.培養出司馬師和司馬昭。三國中眾謀士中,唯有司馬家後繼有人,且木秀於林。

    3.諸葛亮六出祁山未見寸功就是司馬懿所賜。瞭解諸葛亮,知道其弱點。

    4.關鍵時刻,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一擊必殺。高平陵之變。一舉奠定曹魏政權。為後來的三分歸晉打下基礎。

    二 郭嘉

    1.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可見其謀力高於諸葛亮。

    2.官渡之戰,十勝十敗論鼓舞曹操劍指官渡,一戰天下驚。

    3.下邳水淹李布,

    4.計定遼東,中途病重,助曹滅袁。

    5.臨死獻計殺司馬懿,最早讀懂司馬懿。

    三 諸葛亮

    1.熟透天下形勢,聯吳抗曹。奠定蜀國幾十年的平穩發展。

    2.實行屯田制,主抓政務。讓蜀國短時間快速發展。其明白戰爭就是國家整體實力的比拼。這才有後來劉備70大軍戰東吳。

    3.取荊州,定西南各族,讓蜀國有了戰略延伸。

    四 魯肅

    1.看透聯吳抗曹之戰略,終身周旋於吳蜀。終保吳蜀逃過分而滅之的命運。

    2.榻上策,滅黃祖,攻劉表。憑長江天險保江東。

    五 周瑜

    1.輔佐孫氏三代,其明白唯憑軍事實力可保江東。期間把東吳水軍打造成天下第一,為後來赤壁之戰埋下勝利的種子。

    2.火燒赤壁,讓曹操終生無力窺江東。

    3.推薦魯肅.呂蒙.陸遜才使東吳未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六 賈詡

    1.計偷烏巢,一舉奠定官渡之戰勝利的基礎。

    2.離間馬.韓。一舉殲滅。平定北方。

    3.深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定,謀臣亡。

    七 陸遜

    1.火燒六百里連營,迫使劉備白帝城託孤,由此蜀軍再無東犯之力。

    2.石亭一戰,曹軍難有東擾之心。

    八 荀彧

    1.屯田以備軍,奉天子以令諸侯。為曹家集團穩定發展作貢獻。

    2.推薦大把人才,荀攸.郭嘉.陳群.司馬懿等

    九 法正

    1.假道伐虢敗劉璋,取四川風水寶地。

    2.佔領關中,殺夏侯淵,讓蜀再添糧倉。

    十 徐庶

    1.新野敗曹軍,讓劉備得以苟延殘喘。

    2.薦諸葛,讓精彩歸於天下三分。

  • 3 # FLYING我心飛翔

    1、曹魏鬼才:郭嘉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一生雖然短暫,卻用謀無數。幫助曹操拿下北方,打敗袁術,袁紹,呂布,劉備。民間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2、曹魏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3、江東周郎: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4、蜀漢臥龍:諸葛亮 三國演義過分的將其神話了,並沒有“火燒博望”“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但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幫助劉備壯大蜀國和魏國吳國三足鼎立,其功不可沒。

    5、晉祖冢虎:司馬懿 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也是他把曹家三代基業變成自己的,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6、東吳:陸遜 把陸遜排第六,小編其實也是很糾結的,但是他火燒連營,打敗劉備,一把火燒的蜀漢元氣大傷,後經諸葛亮五年休養生息才得以恢復。《三國演義》記載,蜀軍“共七十五萬”;吳軍“水陸軍五萬,以拒蜀兵” 《三國志》在記述夷陵之戰時,對東吳的總兵力,有明確記載:陸遜五萬人拒之,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

    7、亂國毒士:賈詡 奇謀百出,算無遺策,一個人玩弄整個漢末政局,是唯一一個打著董卓旗號還能獲得聲望和名望的高手,一生就在用計。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8、江東:魯肅 東吳除周瑜外最有遠見之人,管理東吳內政、外事皆井井有條,魯肅是東吳名將,他有智有勇,堪與周瑜媲美,若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恐較周瑜還略勝一籌;曾在歷史風雲變幻中活躍一時的魯肅,他的心計絕不後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贊他“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吳書》說他“善談論,能文屬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9、北成田豐 袁紹手下首席謀士,袁氏拿下冀、青、幽、並四州,其也是功不可沒。田豐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後袁紹用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主動。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在曹操東擊劉備時,田豐提出奇襲許都之計,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皆被袁紹拒絕,沒有采納。羅貫中:"鉅鹿田元皓,天姿邁等倫。周朝齊八士,殷室配三仁。 直諫幹袁紹,忠心救兆民。堪嗟牢內死,黃土蓋麒麟。

    10、北魏:荀攸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

  • 4 # 小敏敏說歷史

    1、曹魏鬼才:郭嘉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一生雖然短暫,卻用謀無數。幫助曹操拿下北方,打敗袁術,袁紹,呂布,劉備。民間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2、曹魏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3、江東周郎: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4、蜀漢臥龍:諸葛亮

    三國演義過分的將其神話了,並沒有“火燒博望”“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但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幫助劉備壯大蜀國和魏國吳國三足鼎立,其功不可沒。

    5、晉祖冢虎:司馬懿

    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也是他把曹家三代基業變成自己的,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6、東吳:陸遜

    把陸遜排第六,小編其實也是很糾結的,但是他火燒連營,打敗劉備,一把火燒的蜀漢元氣大傷,後經諸葛亮五年休養生息才得以恢復。《三國演義》記載,蜀軍“共七十五萬”;吳軍“水陸軍五萬,以拒蜀兵” 《三國志》在記述夷陵之戰時,對東吳的總兵力,有明確記載:陸遜五萬人拒之,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

    7、亂國毒士:賈詡

    奇謀百出,算無遺策,一個人玩弄整個漢末政局,是唯一一個打著董卓旗號還能獲得聲望和名望的高手,一生就在用計。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8、江東:魯肅

    東吳除周瑜外最有遠見之人,管理東吳內政、外事皆井井有條,魯肅是東吳名將,他有智有勇,堪與周瑜媲美,若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恐較周瑜還略勝一籌;曾在歷史風雲變幻中活躍一時的魯肅,他的心計絕不後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贊他“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吳書》說他“善談論,能文屬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9、北成田豐

    袁紹手下首席謀士,袁氏拿下冀、青、幽、並四州,其也是功不可沒。田豐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後袁紹用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主動。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在曹操東擊劉備時,田豐提出奇襲許都之計,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皆被袁紹拒絕,沒有采納。羅貫中:"鉅鹿田元皓,天姿邁等倫。周朝齊八士,殷室配三仁。 直諫幹袁紹,忠心救兆民。堪嗟牢內死,黃土蓋10、北魏:荀攸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

  • 5 # 賢哥的VLOG

    和大多數人一樣,喜歡三國,不僅是因為三國有武將們馳騁沙場的雄姿,還有三國謀士們智計超人的策劃。

    對於謀士,我是有些見解的。

    三國中有太多的能人異士,那些個讓人折服的智慧的奇謀跌計。

    或許很大一部分是吸引。

    談三國謀士排行,我認為需要把《演義》和《三國志》對比來看,或者說至少要本著正史角度分析,而不是《演義》本身。

    咱們現代人看的三國都是《三國演義》裡的三國,三國演義是以蜀漢為正統,醜化了曹操美化了劉備,神化了諸葛亮。

    而在真正的三國裡,諸葛臥龍不過是一個長於內政的著名謀臣。三國謀士如果非要排個名次,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NO.1曹魏郭嘉

    郭嘉郭奉孝,實乃一代鬼才。可惜的是天妒英才,48歲就英年早逝。倘若郭嘉能活到六十歲,歷史就要改寫,不會再有三國也不會有以後的司馬晉朝。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奉孝的奇謀才能自不需多言。眾所周知,漢時分天下為十三州,而其中九州為魏國領土。

    細細說來,司隸、豫州、袞州、徐州、冀州、青州、幽州、幷州、涼州、以及荊州八郡、平州共十個州級單位。而這一切,皆出自郭嘉之計謀。若論謀士功勞之巨天下無人能出其右,只此一例,足矣。

    NO.2曹魏荀彧

    郭嘉郭奉孝的鋒芒畢露,讓很多謀士都忘塵卻步。在曹營當中,恐怕也只有二荀能配合郭嘉的腳步。值得說的是,郭嘉死後,荀彧與亂國毒士賈詡開始在曹營大放光彩。即便有赤壁之敗,也並不能影響他的光輝。

    作為郭嘉死後,曹操的第一謀臣。荀彧的長處不在外事,但內政無人能及。

    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的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

    值得可敬的是,他有奇謀卻不自傲,更是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也難怪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倘若不是荀彧他一心向漢,又將是另外一番景象。

    NO.3東吳周瑜

    東坡曾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位在《三國演義》為了神化諸葛亮被嚴重醜化的周瑜周公瑾,可謂是一代天驕。

    輔助孫策打下整個江東吳國四州揚、荊、交、廣除荊州之外皆自周瑜之力。之後又於赤壁大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使其事業達到頂風,不可謂建樹頗豐。

    NO.4北成田豐

    讀國三國的都會知道那個面臨死亡,大喊:“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的田豐。

    作為袁紹手下的首席謀士,第一功臣,雖然冀、青、幽、並四州雖非盡出田豐之手,但他的功勞對袁氏而言,不可不謂之大。可惜的是,袁紹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不擅用人。倘若得以識人用人,與曹操之爭勝負必從長

    NO.5西蜀法正

    看慣了《三國演義》,一提西蜀,自然而然會想到諸葛亮。

    但實際上,若論謀士才略,是非諸葛亮而是法正法孝直。

    法正的早逝給蜀漢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

    諸葛亮曾經說到,法正若在,也許他真能阻止劉備東征。

    劉備對法正的言聽計從,非諸葛亮能比。即使東征,以法正的才華,也不會讓劉備犯下在彝陵那樣的低階錯誤,而導致慘敗。可惜法正終究與郭奉孝一樣,英年早逝。不然三國鼎立最終局面會是怎樣還尤未可知。

    NO.6亂國毒士賈詡

    亂國毒士賈詡,在三國裡面似乎露面並不是很多。

    但他卻是曹操手下用兵者僅次郭嘉的“毒士”。

    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可謂是這位牛逼人物的寫照。

    三國裡面,真正大敗曹操者,除周瑜外首推賈詡。

    正是這位亂國毒士賈詡兩敗曹操,使其損兵折將。後歸順又屢建奇功,可為謀士亦可為大將。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讓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NO.7西蜀諸葛亮

    諸葛亮被世人推崇,也僅僅是三國之後,民間越來越多的神化。

    或許也是因為正統因素,兩晉對曹魏的打壓,才顯出諸葛亮的光輝照人,諸葛丞相名垂千古。

    三國謀臣素有“前期看郭嘉,後期看孔明”之說。

    但我認為,諸葛亮最多的就是所謂名氣。

    西蜀有法正一直壓在諸葛亮頭上,若論那攻城略地,離郭嘉、荀彧、周郎、田豐差之甚遠

    毫不誇張的講,若若不論名氣,擅長內政的諸葛亮排進三國謀士前10都很難。

    NO.8鷹眼狼顧司馬懿

    敗諸葛、平遼東、鎮荊州、破東吳。

    有鷹眼狼顧之名的司馬仲達,要說謀士排名,司馬懿絕對在諸葛亮之上。

    司馬仲達與曹阿滿一樣,都是奸雄之流。能夠在天下大亂中“常慨然有憂天下心”。也正符了他那“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的名頭。

    NO.8東吳魯肅

    管理東吳內政、外事皆井井有條。

    魯肅可謂是東吳除周瑜外最有遠見之人。

    既是名將,又有有智有勇,堪與周瑜媲美。當然,魯肅在三國演義裡面始終是一位仁慈的長者,忠厚有餘,才智不足,經常為周瑜、諸葛亮鬥智施謀所戲弄。

    但從正史角度分析,有“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曾在歷史風雲變幻中活躍一時的魯肅,他的心計絕不落於後人。

    NO.10東吳陸遜

    陸遜,這個年輕小夥子。可謂是隨孫權時間較久、功勞很大的大臣。

    周瑜、呂蒙之後,陸遜成為抗拒魏、蜀二國的主要支柱。

    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白衣渡江、智奪荊州。都展示了陸遜在軍事方面的才能。

    但孫權對陸遜的重用也只在軍事,始終沒有交給陸遜軍政大權。

    從帝王角度而講,孫權是對陸遜有猜忌的,不然孫權也不會逼死陸遜。或許這是孫權最為失敗的一個做法。

  • 6 # 創業之邦

    第十名當為司馬懿

    理由:一是曹操之後曹魏政權最大的謀略者。當年關羽北伐,曹操要遷都,司馬懿勸說其穩定軍心,等待時機,後關羽果然被呂蒙所殺,曹操之後,曹丕即位,這個時候的曹魏政權,最大謀略者就只有司馬懿,輔政平亂,事事都離不開他,司馬懿漸漸成為曹魏政權的核心人物。

    二是抗蜀北伐,當推司馬懿。諸葛亮六次北伐,幾乎沒有一次成功,最大的對手就是司馬懿,可以說諸葛亮最終沒有實現實現偉業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有強大的敵人司馬懿。雖然《三國演義》和《資治通鑑》將諸葛亮神化,但都擺脫不了諸葛亮六次北伐皆失敗的事實。其實,這個時候的曹魏政權已經衰落,能夠讓曹魏政權依然成為三國老大的根本原因在於有了司馬懿。這或許也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最終能夠取代曹魏政權完成統一大業的根本原因。

    第九名當為賈詡。

    理由:一是獻計張繡,差點殺了曹操。當年賈詡在張繡門下,曹操在穰城大敗張繡與劉表聯軍,然後撤退,張繡要追擊,賈詡認為不可,張繡不聽被擊敗,但這時,賈詡要張繡再度出擊,張繡終於聽了,打敗了曹操,這一經典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兵家經典。

    二是離間馬韓,助曹操取得關中。北方軍閥中,馬超和韓遂據關中,成為北方重要軍閥,馬超與韓遂和曹操多次交戰,互有勝負,馬超自知難以抗爭曹操,提議劃分邊界,賈詡獻計曹操,假意同意,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最終取得大勝,除了後患,穩定了北方。

    第八名當為法正

    理由:一是暗中倒戈劉璋,劉備從此有了稱帝的資本。赤壁之戰後,劉備根基依然不穩,因為荊州是借來的,孫權遲早是要收回去的,劉備之所以最終能夠稱帝,那是因為有法正的裡外勾結,假意投靠劉璋之後的劉備,與法正聯播推翻了劉璋,取代劉璋獲得四川這塊風水寶地,劉備最終稱帝就是靠的這塊土地。

    二是佔領關中,斬殺夏侯淵。關中是歷來兵家力爭之地,尤其對於劉備有太多的意義,既是劉姓的象徵之地,也是糧草供應之地,法正獻計必須拿下關中,採取聲東擊西之戰術,讓夏侯淵猝不及防被黃忠所斬殺,最終獲得關中。

    第七名當為郭嘉。

    理由:一是獻計軟禁劉備,但曹操未採納。當年劉備依附於曹操時,程昱獻計要殺掉劉備,這在當時有徵服天下雄心的曹操是不可能做到的,但郭嘉獻計軟禁劉備,應該合曹操之意,然而,曹操卻未採納,想讓劉備服從自己,最終導致劉備出逃,成為曹操之大患,最終成為曹操未征服的對手。

    二是官渡之戰一舉成名。三國最關鍵的三大戰役之一官渡之戰,讓郭嘉一舉成名,其“十勝十敗”之戰略,令曹操鼓舞信心,最終大敗袁紹,消滅袁紹兒子,曹操從此平定北方。

    理由:一是獻計擒呂布。荀攸在謀刺董卓失敗之後跟隨曹操,在戰場上為曹操獻計,從未失敗,當年獻計大敗張繡和劉表聯軍,尤其在生擒呂布之戰中,或許只有荀攸能夠想得出,為曹操除了重大後患。

    二是獻計官渡之戰,勸曹操相信許攸和張郃。官渡之戰,荀攸採取聲東擊西之戰略,斬顏良、殺文丑,動搖袁紹軍心。陷入僵持階段,力勸曹操、曹洪相信降將許攸和張郃,並且重用,從而達到最終打敗袁紹的目的,一舉讓曹操成為北方最大實力,奠定了曹操稱雄的基礎。

    第五名當為魯肅。

    理由:一是縱論天下,為孫權基業定調。魯肅在《三國演義》中似乎笨得不行,被諸葛亮牽著鼻子跑,其實,魯肅的雄才偉略實不在諸葛亮之下,諸葛亮有隆中對,魯肅有臥中對,在與孫權合榻對飲時,縱論天下,為孫權基業定調。如此之才,三國之中,或許只有荀彧、周瑜、諸葛亮、魯肅四人擁有這樣的偉大謀略。

    二是聯盟劉備,共抗曹操。諸葛亮與魯肅之所以成為朋友,實在是英雄所見略同,赤壁之戰,實在是他們兩人共同努力下的結果,雖然戰爭為周瑜指揮,但前提是他們所謀定,雖然魯肅借荊州給劉備給後人留下詬病,但當時之形勢只能如此。但聯盟劉備的戰略一直成為吳國後來的長期戰略,陸遜最終有遺憾,完全是在魯肅的戰略框架之內。

    三是單刀赴會,吳蜀劃定邊界。赤壁之戰後,孫權和劉備的邊界成為最大的麻煩,劉備派關羽東征,孫權派呂蒙討伐,戰爭一觸即發,但兩國開戰,最有利的當然是曹魏政權,魯肅深知其中利害,隻身赴會關羽,陳之以理,曉以利害,說得關羽無言,魯肅不但全身以退,而且兩國劃湘水為界,從此邊界劃定,最終沒有破壞聯盟之大略,曹魏無力南下。這也是周瑜死後,魯肅能夠代替周瑜之根源。

    第四名當為陸遜

    理由:一是夷陵之戰讓劉備政權從此依附。三國最著名的三大戰爭,大部分人只知道官渡和赤壁之戰,而知道夷陵之戰的人要少許多,其實,夷陵之戰或許並不比官渡和赤壁之戰的作用小,官渡之戰成全曹操統一北方,而赤壁之戰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但夷陵之戰卻把劉備差點打回原形,從此只能依附於吳而存在,吳蜀聯盟才真正形成。當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不聽諸葛亮之勸告,親率十萬大軍東征,六百里連營,最終被陸遜打得徹底叭在地上,幾乎全軍覆沒,隻身逃往白帝城,最終死在白帝城。此戰之後,劉蜀政權已是延喘,幸虧有諸葛亮支撐,否則,蜀不能再成為蜀,即使如此,蜀國從此就只能依附於吳國而存在。

    二是石亭一戰,讓魏國從此不敢南下。陸遜不但能打敗劉備弱旅,而且同樣能將曹軍打在地下,石亭一戰,大敗曹軍,曹仁也是死裡逃生,最終羞憤交加而一命歸西。從此,孫權北方安定,曹軍再也無力騷擾。

    三是智救孫權,安然而返。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吳國在東邊響應,孫權親率十萬大軍北伐,曹睿親率大軍南下,孫權敗退,陸遜派親信韓扁給孫權送信被曹軍所抓,可陸遜依然羽扇綸巾,還在那裡信步漫遊,而另一謀臣諸葛瑾嚇得要死,請陸遜退兵,陸遜並不理會,還按照原來的謀劃進軍,虛張聲勢,曹軍聞其大名,慌亂堵住城門,導致自相殘殺,陸遜在安全撤退中還斬俘曹軍上千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空城計或許取自這裡,真不過真實的演繹者為陸遜。

    第三名當為諸葛亮

    理由主要有三:

    理由:一是為劉備獻策三分天下取其一。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訣,為劉備分析天下,寄於籬下的劉備醍醐灌頂,按照諸葛亮的謀略終於取得一席之地。

    二是聯合孫權,會戰赤壁,三足鼎立有劉備。諸葛亮讓劉備最終成為三足鼎立之勢的最大貢獻就是聯合孫權,在赤壁一戰中協助周瑜,終於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最終成為三足之一足,雖然最弱,但也是一席。

    三是劉備之後輔佐後主嘔心瀝血,感動後人。劉備崩於白帝城之後,諸葛亮並未取劉禪而代之,而是全面輔佐後主,但此時的蜀國已不成氣候,關羽、張飛已死,法正、龐統早亡,除自己之外已無有影響之人物。而自己是謀天下局勢之人,現在既要謀取天下局勢,又要謀取一城一地一戰,自古或許只有諸葛亮能夠做到。所以,諸葛亮既要謀政治穩定,又南下征服蠻夷,七擒孟獲,以擴張國土和人力,北取關中,獲取糧食,六次北伐,以表現出蜀國的強大,在戰爭中讓對方不敢南下,並且向東響應吳國,以讓吳不敢輕視對他的聯盟,終於讓蜀國在風雨飄搖中得已存續。

    第二名當為周瑜

    理由:一是輔佐三孫,為孫權權衡天下。周瑜與孫堅很早就有緣,孫堅死後,周瑜率兵迎接孫策,孫策從此感到有了希望,孫策與周瑜同娶大小喬是三國佳話,可見,周瑜在吳國的地位不可動搖,孫策之後,周瑜成為孫權最堅定的支持者。官渡之戰後,曹操令孫權將兒子送到他那裡作為人質,其他大臣不敢表態,只有周瑜堅決反對,在房中給孫權權衡天下,道出能夠與曹操抗衡的道理,是為房中對,這才讓孫權下定決心對抗曹操。

    二是赤壁一戰奠定三國鼎立之局勢。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三大戰役,其中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但曹操統一天下之戰的赤壁之戰,卻是完敗,號稱80萬大軍(實際上只有23萬大軍左右),面對周瑜的三萬軍隊,竟然最終輸得連褲衩都沒有了,根本原因是周瑜的膽識過人,能夠在敵我懸殊巨大的前提下,找到曹操的弱點:一是軍隊數量吹牛;二是明白曹軍不習水戰;三是知曉曹軍水土不服,最終瘟疫流行;四是深知曹軍糧草不夠,幾十萬大軍供養有問題;五是分析曹軍戰術有誤,戰船首發相連的最大弱點;六是曹操驕傲,沒有將其放在眼中等方面,然後是善聽部下計謀,終於找到小得不再小的機會,在冬季竟然捕捉到東南風的機會,而且在東南風之後又迎來暴雨,這或許也是天助周瑜,因為這種可能或許是百年難遇。周瑜排行第二,實在是因為曹操所謂一大群通天的謀士在周瑜面前都不值一提,被掃得無聲無息。

    三是為孫權舉薦了大量人才。孫權最終成為三國的一方重要力量,根本原因是周瑜舉薦了一批核心人才,主要有三個,一是魯肅,二是呂蒙,三是陸遜,這三人在吳國那是通天之才,其能力不在周瑜之下,而且最終證明了這三大能人是孫吳政權雄立天下的核心。

    第一名當為荀彧。

    理由:一是所有謀士中唯一一位謀天下之人。荀彧志在天下,以匡扶漢室為已任。而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志在割據;周瑜的房中對是志在抗衡曹操;魯肅的臥中對同樣是捍衛江南,對抗曹操;陸遜的夷陵之戰最終是為了聯合劉蜀政權抗衡曹魏,石亭之戰是阻止曹魏政權,都是以割據一方為己任,最終都不謀而合的走向吳、蜀聯合,抗擊曹魏,以謀穩定,則荀攸、郭嘉則是以謀一城一地一戰為己任,法正則是以不光彩的手段謀取利益,賈詡最終以自保為目的小心謹慎,而司馬懿謀在長遠,以自我利益為核心。

    二是曹操統一北方無荀彧曹操難有作為。北方作為群雄紛爭最主要集中在北方,主要的軍閥有董卓、袁紹、呂布、袁術、張繡、馬超等,而且北方有匈奴等勢力虎視眈眈,曹操作為當時並不顯眼的一支勢力,能夠最終統一北方,將各大軍閥消滅,沒有荀彧為其謀定,曹操難有作為,如屯田,保證糧草;如迎天子,奉天子以令諸侯;如建立根據地,以保曹操進退自如;如保證後方穩定,讓曹操在前方沒有任何顧慮,這是曹操在官渡之戰的最大便利;如能在危機中找到良機謀取良機,最終消滅呂布……曹操之所以在群雄紛爭中沒有湮沒,最終異軍突起,當推荀彧的鼎力合作。

    三是善於發現人才並舉薦人才。任何人即使才能通天,如果不善於發現人才,重用人才,那也只是匹夫之力,最終也成不了大事,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無人能敵,但最終被曹操所滅,根本原因即在此,而袁紹被終在官渡一戰被曹操大敗,喪失稱雄之勢力,那是因為不善於發現人才,重用人才,其他軍閥的失敗都如此。曹操能成大事,主要是不但擁有了荀彧這樣謀天下之能人,不但自己謀略通天,而且為曹操舉薦了一大批雄才偉略之人,這其中就包括戲志才、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畿、司馬懿,還包括嚴象、韋康等,正是因為這一大批謀士的湧現,曹操才在各方面都有了完備的人才,這也是曹操最終能平定北方的根本原因。

  • 7 # 侃侃聊

    1.諸葛亮

    諸葛亮在三國之中是神話般人物,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劉備遍訪賢士打探得諸葛亮是個人才才有“三顧茅廬”。事實證明諸葛亮為劉備建立蜀國確實貢獻很大其謀略堪稱三國“第一謀士”。

    2.司馬懿

    司馬懿深通兵法,其謀略並不在諸葛亮之下,正是司馬懿的存在才使蜀國吳國不能打敗魏國的原因。司馬懿屢次識破諸葛亮的計謀,使諸葛亮心存顧慮,導致諸葛亮六出祁山也是無功而返。

    3.龐統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智謀也算是神機妙算,獻計給曹操,從而有了後來的火燒赤壁。他的本事只能預料當下事,不可預知未來之事所以不如諸葛亮名氣大,可惜最後被射死在落鳳坡。

    4.周瑜

    周瑜是東吳第一謀士,難得的奇才,與孫策交厚輔佐孫策。周瑜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其弟孫權,封為“大都督”。其謀略和武藝都出類拔萃,但是他心胸狹窄屢次與諸葛亮鬥智謀均沒有取勝,最後活活鬱悶而死。

    5.徐庶

    徐庶曾是劉表的軍師,後來投奔劉備,幫助劉備打敗曹仁,夏侯惇。曹操無奈用程昱計謀軟禁徐庶的母親,逼迫徐庶投曹營。終生不給曹操獻一計,也埋沒了他的才華。

    6.荀彧

    荀彧是曹操陣營頭號謀士,為曹操建立無可計數的功績。曹操稱他為“吾之子房”。荀彧不但謀略高深,還為曹操推薦荀攸、郭嘉、程昱、司馬懿等一大批人才。堪稱德才兼備。

    7.郭嘉

    郭嘉思維敏銳,見識超人。在曹操麾下屢出奇計。特別是對三國局勢和人物心理的分析是相當準確。袁紹死後,二袁兄弟還是有一定實力,郭嘉建議“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事後事實證明郭嘉的先見之明。

    8.荀攸

    荀攸也是曹操重要謀士,一共為曹操獻妙策十二條。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重要貢獻。荀攸死後,曹操痛哭流涕可見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不同一般。

    9曹操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其文韜武略非一般人可及。曹操建立的魏國是三國最大的基業,手下文臣武將多如牛毛,由此可見曹操的文治武功都是頂級的。

    10.姜維

    姜維智勇雙全,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可見他的天資非凡。蜀國無論地利還是人才都無法與魏國吳國相比,但是姜維能夠與其他兩國抗衡多年足可以證明其謀略確實高人一等。

  • 8 # 天外梵音

    第一梯隊:是我所認為的三國時期最強的三大謀臣――沮授、荀彧、諸葛亮(根據《華韻資訊》(|微|》平|》臺|》)記載)。

    第二梯隊:同樣是極為出色的謀士,只是與第一梯隊三人相較稍顯等而下之,分別是田豐、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劉曄、陸遜(根據《華韻資訊》(|微|》平|》臺|》)記載)。

    沮 授: 河北才俊,首推沮公,學究天人,氣貫長虹,屢進良謀,惜逢昏庸,不事二主,從容而終。

    荀 彧: 王佐文若,才兼蕭、張,數救危難,助曹以昌,恥見譖越,唯正是匡,犯顏而死,萬古流芳。

    諸葛亮: 逸群之傑,英霸之器,治國管仲,統軍樂毅,事必躬親,以答相知,唯才唯德,感天動地。

    田 豐: 天姿瑰傑,權略多奇,諫迎天子,獻策蠶食,己志不伸,慨然擊地,死非其罪,覽之噓唏。

    荀 攸: 軍師公達,海內名宿,謀誅董卓,諫攻呂布,畫策白馬,納郃官渡,奇計十二,惜哉未錄。

    賈 詡: 文和才智,可堪平、良,為免夷滅,一言喪邦,周遊四主,封侯壽鄉,此生無恨,後謗何傷。

    程 昱: 昱在東阿,曾破王度,阻曹歸袁,使主不辱,獨守鄄城,勇過賁、育,剛而無害,免而復樹。

    郭 嘉: 奉孝弱冠,洞曉軍機,去袁從曹,明主是依,料死孫策,烏丸奇襲,壯年而殤,梟雄垂泣。

    劉 曄: 子揚王族,佐世之英,勸攻張魯,漢中遂定,得隴望蜀,乘危加兵,白璧微瑕,未損其名。

    陸 遜: 吳之股肱,江東陸議,亦文亦武,心思縝密,和合耆舊,匡扶社稷,一體為公,父子國士。

  • 9 # 石阡南門生漆店農貿市場分店

    曹魏鬼才:郭嘉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一生雖然短暫,卻用謀無數。幫助曹操拿下北方,打敗袁術,袁紹,呂布,劉備。民間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2、曹魏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3、江東周郎: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4、蜀漢臥龍:諸葛亮

    三國演義過分的將其神話了,並沒有“火燒博望”“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但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幫助劉備壯大蜀國和魏國吳國三足鼎立,其功不可沒。

    5、晉祖冢虎:司馬懿

    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也是他把曹家三代基業變成自己的,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6、東吳:陸遜

    把陸遜排第六,小編其實也是很糾結的,但是他火燒連營,打敗劉備,一把火燒的蜀漢元氣大傷,後經諸葛亮五年休養生息才得以恢復。《三國演義》記載,蜀軍“共七十五萬”;吳軍“水陸軍五萬,以拒蜀兵” 《三國志》在記述夷陵之戰時,對東吳的總兵力,有明確記載:陸遜五萬人拒之,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

    7、亂國毒士:賈詡

    奇謀百出,算無遺策,一個人玩弄整個漢末政局,是唯一一個打著董卓旗號還能獲得聲望和名望的高手,一生就在用計。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8、江東:魯肅

    東吳除周瑜外最有遠見之人,管理東吳內政、外事皆井井有條,魯肅是東吳名將,他有智有勇,堪與周瑜媲美,若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恐較周瑜還略勝一籌;曾在歷史風雲變幻中活躍一時的魯肅,他的心計絕不後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贊他“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吳書》說他“善談論,能文屬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9、北成田豐

    袁紹手下首席謀士,袁氏拿下冀、青、幽、並四州,其也是功不可沒。田豐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後袁紹用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主動。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在曹操東擊劉備時,田豐提出奇襲許都之計,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皆被袁紹拒絕,沒有采納。羅貫中:"鉅鹿田元皓,天姿邁等倫。周朝齊八士,殷室配三仁。 直諫幹袁紹,忠心救兆民。堪嗟牢內死,黃土蓋麒麟。

    10、北魏:荀攸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

  • 10 # 巴拉森

    謀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1、賈詡2、郭嘉3、荀攸4、龐統5、法正6、魯肅7、李儒8、程昱9、荀彧10、諸葛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洛賓和駱賓王是同一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