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蕙蕙妮

    可憐的孩子,做父母難做兒女更難。

    我已經從女兒高考的艱苦歲月中出來了。那段時間真的無法形容,孩子壓力大心情低落,我們又急又恨。當時就想它早早結束。又想就這樣算了。不上大學了,大不了這輩子辛苦些,做個光榮勞動者。那時候想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她多出息,只要平安健康。好在孩子挺過來了,大學普通二本,知足了。

    和孩子好好談談,先從他喜歡的談,不要老是盯著學習談,從今往後的聊天不要提學習提成績談理想,這些不用你們嘮叨他都明白。和他談耐克談肖戰談漂亮女生。讓你的孩子從壓力中走出來。我特別疼這些孩子,太難了。記住了。你需要的是個健康Sunny的兒子,不是一個目光呆滯的學霸。何況你孩子也不一定成得了學霸。

  • 2 # 核藝軒

    一切看開,好好開導孩子,身心健康比啥都重要。學習再好,沒有好的身體,沒有正確得人生觀那又有什麼用那,人就是這樣,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定要相信你得孩子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優秀的。

  • 3 # 不遺憾

    1、傾聽,是溝通最好的“語言”

    傾聽時溝通最好的語言,但是我們很多家長往往不會傾聽,因為大多數家長在小時候沒有被他們的家長傾聽過,所以做家長了也不會去傾聽孩子,這就是不會傾聽的主要原因,我們喜歡用傳統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今天的孩子畢竟不是昨天的我們。

    小建每次與父母談事情,父母總是沒有聽完他的講話就打斷他的話,他們會連猜帶蒙,把許多不是小建的意思全部杜撰出來,一股腦兒強加在小建身上,再給出處理意見。往往這時,小建就欲哭無淚,再怎麼解釋也是白搭。所以小建經常為此非常苦惱,最近這種情況越演越烈,小建覺得這個家對他越來越陌生了,所以放學了也不想回家,孤獨地在小區裡徘徊。

    2、尊重,是溝通成功的秘密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家裡的父母、老師、同學,而我們的家長總是把他們看成是長不大的孩子,事事都為他們安排妥當才安心,以為這樣孩子就可以少很多磨難,事實孩子並非如他們期望的那樣成長。

    3、幫助孩子理清心中千千心結

    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會有更多的煩心事,事情一多,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處理解決,家長如果能夠幫助孩子理清千千心結,孩子肯定非常樂意與你們溝通,如果你幫他們越理越亂,孩子就不會有主動與家長溝通的願望。

    4、適度地與孩子溝通一些“禁忌”的話題

    上海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對本市5所學校1700名初高中學生開展了一項青春期調查。近六成中學生對異性親密交往表示“順其自然”,這一比例在高中女生中達到89.32%,其中不少已經發生了性行為。青春期異性吸引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生理上情感上需求、擺脫孤獨感壓抑感需要、緩解學習壓力、滿足攀比心理、滿足好奇心理。

  • 4 # silence088

    謝謝!孩子前幾年叛逆(之前什麼都很好,又Sunny),本來很好的成績卻沒考上好高中,現在是幾經折騰出國讀書了,老是說自己壓抑和有抑鬱症,一時同意去看心理醫生,卻又不去,說能聊什麼,問他心裡有什麼心結,也不說,什麼人都不說,對外同學朋友交往都正常,運動也很好,感覺他年齡小,心事重,好起來蠻好,說翻臉就翻臉,有時給別人透露過說小時候被捱打了,現在又對他太好了,等等有些無法解釋的事情,我現在是很無語,完全沒好辦法,還要時刻擔著心。

  • 5 # 使用者61270017178

    按法定年齡18歲就成人了,但現在很多大學生還沒有脫離父母的光環,還在為學業奮鬥,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身體的健康狀態。都是作為父母擔心的,牽掛的,19歲的小孩離開父母去其他城市讀書,這是好事,小孩應該學會自立自強,增強生活能力,他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自己的主見,父母除了日常的問候及其他言語,千交代萬叮嚀,他不會聽,家長應該是輔助的態度讓他成長,給他空間,他漸漸長大,獨立,社會是第二所大學,會鍛鍊他成長,成人。

  • 6 # 四季——花開

    多跟他聊聊,多多鼓勵,多多肯定他,有空的時候跟他出去遊玩一下,在他高興的時候跟他暢談一下未來,聊聊壓力等等

  • 7 # 鳳146983974

    謝謝邀請。如果你們倆有條件陪讀的話,儘量選擇去陪讀。我這絕不是大驚小怪哈!而是如果孩子長期鬱鬱寡歡,搞不好會得抑鬱症的,到時候鬧出人命案就後悔莫及了父母親在他身邊邁!他有啥心裡話,也有個傾訴的物件噻!你們只需要不露聲色地搞清楚他不開心的主要原因,再幫助他解決不就得了?再帶他看看心理醫生,該吃藥吃藥;即使你們倆沒條件陪讀,那也請你們儘量給孩子多打幾個電話,多關心關心孩子的真實想法,及時給他出各種主意,讓他遇事也有個主心骨噻!另外你們做父母的還要多跟孩子的輔導員溝通交流,讓他(她)多關注關注你孩子的動向,一有風吹草動,(比如發現孩子狀態不佳)就要及時給你們家長打電話,以排除隱患。

  • 8 # 快樂庭院

    對於這個問題,很認真地思考,有幾個疑問:

    19歲的兒子在外讀書,是不是就是說兒子的學校和父母所在不在同一個城市?如果是這樣,父母又是怎麼確認兒子在外讀書就一直很壓抑呢?

    是透過資訊、電話的片段溝通而自行做出的一個心理判斷,還是去看望了兒子,透過聽到看到的狀態很壓抑呢?

    說實話,現在大學生感覺到壓力大或者迷茫而產生的壓抑感是很普遍的,且19歲,已經是從青少年逐步進入成年期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尤其是在校讀書的年輕人,他們會更多地做一些心理上的鬥爭,因為,他們在對自我認同方面做各種探索,他們的知識、自我理解的發展在這個階段遇到了挑戰和現實中的衝突,理想的美好和逐步展現在眼前的現實是有很大差距的,對於這個差距他們由於個性等方面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認識,或者激情澎湃或者失望無助,這種情緒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也會輪換出現,換句話說,這個階段也有點像蝴蝶在破繭之前的狀態,是很多人成長中的一個經歷。

    這種的心理的變化,會影響其對外界事物人物的看法,繼而又影響自己的心理,這是一個迴圈。

    現實生活中,很多大學生由於在中小學生階段在心理和情緒方面沒有得到很好的疏導,其三觀和人際關係處理處理能力沒能適應大學的生活,就會出現長時間的壓抑、不適應等狀況,更甚至是形成抑鬱等心理疾病。

    面對這個情況,家長有條件可以選擇陪讀,但陪讀的重點是補足他在自信心和對社會認知方面的不到位,而不是生活上的過多照顧。當然也可以找機會讓他約上他要好的同學一起吃飯或者推薦一些比較豁達的圖書,具體的方法只能是家長根據自己的孩子個性而去揣摩。

    總之,對於這樣的情況,我認為,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同時也不能不放在心上。

    具體做法的原則就是:用自然的、適合他的方式去鼓勵他增加自信去尋找自己的學業目標,開啟心扉和同學老師很好地相處,那麼多人,總會有和自己志趣相投的。

  • 9 # 壹兒

    自律源於自尊,希望你給了孩子足夠的尊重。

    對於19歲孩子的事情,父母儘量不要插手。一則因為他們已經成年,二則因為他們的現在是以前受教育而發展出來的一個果,如果他現在壓抑,父母的方法與理念有沒有什麼提升,去管只會加重孩子負擔。這時候,父母應該明確幾點:

    1。孩子是真的有壓抑嗎?還是你一廂情願的想象?據你所言,他不願向別人傾訴,這個別人應該包括你們吧。如果孩子真的願意與父母溝通,就不會壓抑。如果不與父母溝通,表示他們在尋求獨立的生活,這時候父母應該給予尊重,不要胡思亂想。

    2。如果父母真的希望有點幫助的話,只能在孩子回到家的時候,儘量給予可能曾經未能給予的愛與溫暖。現在大學生或其他離家就讀的學生回家,一開始會受到父母的歡迎,日子久了,看到她們憊懶沉迷,父母就開始擔憂並故態重演,嘮叨埋怨,使孩子感覺還是在那個深深地苦海中,倍感壓抑。同時,父母之間的關係應該和睦有愛,這樣,才能給孩子心靈一個安全穩定的港灣,使他們在外發展的時候有勇氣有鬥志。

    總之,孩子的美好幸福來自他們的自律,這種自律是父母對孩子的渴求,也是孩子自己的渴求。但是自律是建立在自尊心基礎之上的,孩子的自尊心如何得來?就是在不斷受到尊重,對他們的狀態表示認可中發展起來的。可是,家長通常都是做反了。自認為對孩子好,常提醒催促,卻不知這些行為正是對孩子自己思維的否定。家長應該有這一意識,並著手改變自己。以期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 10 # 飛過追夢

    凡事有度,愛兒子也不例外,男兒當自強,蛻變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要相信兒子的選擇,學會得體放手,兒子才能破繭成蝶,成為真正的自己。

    “19歲兒子在外地讀書很壓抑,又不願向別人傾訴心事,父母給怎麼辦?",兒行千里母擔憂,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遠離父母就都需自我管理,適應是要時間的。以下4點建議供參考。

    1 相處要把握好度,注意相處態度的方式方法。青春期會有些叛逆,轉移注意力,把關心融在字裡行間。兒子有學業在身,聯絡過頻會產生受束縛感,使效果適得其反;教訓口吻會引起逆反對抗,讓初衷事與願違。

    2 溝通能開啟信任,與兒子溝通要找共同話題。好的溝通能促進理解、增加信任。溝通同樣需要注意天時、地利,人和。最好提前徵詢、預約溝通時間,既能保證暢所欲言,又能體現父母對兒子的尊重,何樂不為?

    3 懂比愛更有效,條件允許可去學校看看兒子。百聞不如一見,放心不下就去學校看看兒子的真實狀態。在相聚中兒子會感受到,父母用心良苦的愛;在相處中兒子會體會到,可伶天下父母的心,用行動解決問題。

    4 鼓勵比責備實用,鼓勵兒子去融入新環境。去參加社團尋找到快樂;去鍛鍊身體排遣壓抑情緒;去做公益或打零工積累經驗;去圖書館充電儲備知識;去毛遂自薦在付出中尋找自我價值等,因無奮鬥不青春。

    年輕人適應力強,給兒子一點時間,多正向引導、少求全責備。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性格不是一天養成,改變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是要耐心和時間的。父母不能替兒子成長,人生要自己規劃,放手也是一種愛,做好自己與兒子共同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浪淘沙,白居易,賞析!超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