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秋天——羅蘭《秋頌》賞析 秋頌(羅蘭)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風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楓樹之美,並不僅在那經霜的素紅;而更在那臨風的颯爽。 當葉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 最動人是秋林映著落日。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十分豔麗的悽楚之美,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醉紅所懾住,而情願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曾有一位畫家畫過一幅霜染楓林的《秋院》。高高的楓樹,靜靜掩住一園幽寂,樹後重門深掩,看不盡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嚐過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畫裡,問訊那深掩的重門,看其中有多少灰塵,封存著多少生活的足跡。 最耐尋味的秋日天宇的閒雲。那麼淡淡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於衷。 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純淨的風。那麼爽利地輕輕掠過園林,對蕭蕭落葉不必有所眷顧——季節就是季節,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無需參預,不必留連。 秋水和風一樣的明澈。“點秋江,白鷺沙鷗”,就畫出了這份明澈。沒有什麼可憂心、可緊張、可執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塵不染。 “閒雲野鶴”是秋的題目,只有秋日明淨的天宇間,那一抹白雲,當得起一個“閒”字野鶴的美,澹如秋水,遠如秋山,無法捉摸的那麼一份飄瀟,當得起一個“逸”字。“閒”與“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這份秋之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在,他擁有一切,卻並不想擁有任何。那是由極深的認知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透澈與灑脫。 秋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穫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是澹泊的季節。它飽經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讚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的讚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願做一個閒閒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來自
http://219.226.6.115/ruanxinxia/fourth/shiwen/qiu05.asp
不一樣的秋天——羅蘭《秋頌》賞析 秋頌(羅蘭)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風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楓樹之美,並不僅在那經霜的素紅;而更在那臨風的颯爽。 當葉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 最動人是秋林映著落日。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十分豔麗的悽楚之美,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醉紅所懾住,而情願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曾有一位畫家畫過一幅霜染楓林的《秋院》。高高的楓樹,靜靜掩住一園幽寂,樹後重門深掩,看不盡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嚐過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畫裡,問訊那深掩的重門,看其中有多少灰塵,封存著多少生活的足跡。 最耐尋味的秋日天宇的閒雲。那麼淡淡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於衷。 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純淨的風。那麼爽利地輕輕掠過園林,對蕭蕭落葉不必有所眷顧——季節就是季節,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無需參預,不必留連。 秋水和風一樣的明澈。“點秋江,白鷺沙鷗”,就畫出了這份明澈。沒有什麼可憂心、可緊張、可執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塵不染。 “閒雲野鶴”是秋的題目,只有秋日明淨的天宇間,那一抹白雲,當得起一個“閒”字野鶴的美,澹如秋水,遠如秋山,無法捉摸的那麼一份飄瀟,當得起一個“逸”字。“閒”與“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這份秋之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在,他擁有一切,卻並不想擁有任何。那是由極深的認知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透澈與灑脫。 秋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穫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是澹泊的季節。它飽經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讚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的讚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願做一個閒閒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來自
http://219.226.6.115/ruanxinxia/fourth/shiwen/qiu05.asp
) 不一樣的秋天 ——羅蘭《秋頌》賞析 文/湯杏金 羅蘭筆下的秋天,是明朗而閒適的,帶著她個人獨特的風格。 從古到今,無數人寫過秋天。秋天,在他們的眼中,是悲傷的,如秋風中的落葉,註定要飄零而下。而在作者的眼中,秋天是輝煌的,秋天也是悠閒的。留住秋天的美,或者就是她當時的惟一感受吧。 作者開篇點題,“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欣喜之情不禁躍然紙上。然後著力去刻畫秋天的美:天裡的楓葉、秋林映著落日的悽楚、秋日天宇的閒雲、純淨的風、明澈的水……在作者的筆下,如樹葉般脈絡分明而又與世無爭。在她的筆下,秋天不是靜止的,而是緩慢流動的。 平淡而睿智的語言,使文章呈現一種感性和理性的糅合之感。作者用淡淡而詩意的語言描畫了一幅秋景圖。裡面有樹有日,有山有水,也有云和野鷗……沒有人,卻處處顯現著人的品格。“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風神像秋”,在不知不覺中,作者把自己融進了畫面,走訪了一個“秋”。人的思想和景物的水乳交融,在平實的語言襯托下,顯得詩情畫意,而又透露出作者對人生事物的淡泊。“季節就是季節,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無需參與,不必留連。”這,就是她的人生態度。 “他擁有一切,卻不想擁有任何”。這是秋天的神韻,也是具有秋之美的人的神韻。擁有一切,卻願意放棄一切,這是何等灑脫的態度啊!其實,人生也應該這樣,適當放棄一點東西,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喜歡羅蘭筆下的秋天,更喜歡這個“屬於秋天”的作家——羅蘭。不一樣的秋天,帶給我們的更多是心靈的感悟。秋天,是一個閒閒的,遠遠的,可望不可即的秋,而我,更願意的是去做這樣的秋天下的一個寧靜而致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