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逸綺聊陪娃

    因為我老公很少做夢,但是我經常做夢,所以剛有寶寶那時候, 我會很好奇寶寶到底會不會做夢,於是我觀察了寶寶很久,也翻閱了很多的資料。發現:寶寶是會做夢的!而且每次做夢的表現都不同:有時候眼睛會睜開動、有時候會笑、有時候會哭,還有時候身體會跟著動作,最好玩的時候會突然睜開眼看看,躺下睡。

    還記得有個朋友也跟我說過他們家寶寶睡覺做夢的事兒

    他家寶寶是在6個月的時候他觀察到寶寶在做夢的,寶寶閉著眼睛,眼球在眼皮下面轉圈圈,雙手我這小拳頭 ,眉頭緊蹙,過一會咯咯笑出聲。

    我問她今天做什麼了讓寶寶很開心。她說今天寶寶爸爸抱著他在屋子裡坐大飛機了。

    看看,我們的寶寶夢裡還在做大飛機!

    寶寶的夢是虛幻空間,夢到什麼都是我們手裡的筆畫出來的是不是寶寶睡著睡著,小嘴張開了,露出了可愛的讓爸爸媽媽心裡看著都會醉了的笑容;其實那是寶寶在夢中正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裡,寶寶感覺到舒服了、快樂、安全,所以寶寶在夢中漏出了醉心的笑容!我們看見寶寶在睡覺中的小嘴在一吸一吸的動;那是寶寶在夢中感到有點餓了,嘴中正在含著奶瓶或者在吃奶,沒有什麼比吃飽喝足更讓寶寶內心滿足的啦!有時看見寶寶在睡覺中的眉頭皺了,或臉上有了不愉快的感覺;我們看一下是不是寶寶不舒服了,冷了或者是熱了,拉了尿了,解決了問題,寶寶也就恢復正常啦!當寶寶在睡覺時突然的哭了,是不是感到沒依靠了,感到不安全了,感到有危險了,那是向我們發出了求救的訊號了,這個時候,我們將抱起來,當寶寶聞到了那個熟悉的味道,感覺到父母就在身邊的時候,就會安穩下來!

    是不是發現,寶寶夢到什麼,都是我們再他醒著的時候,體會到的感受在夢中的重現?或者是他在睡覺的時候感覺到的體驗,深入到夢中來體現。

    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讓寶寶在安全、舒適、和諧的環境中成長,這樣寶寶才能在美好的夢境中長大。一個好的夢境,也是回味無窮的!

    適當做夢也是配合大腦成長的表現,不要叫醒睡夢中的寶寶!

    談起來夢是什麼,第一反應是周公解夢,哈哈。還記得懷孕的時候,夢到了一條大鯉魚?其實周公解夢的解說我們去觀察會發現,都是日常生活的場景去解讀出來的一些常見的普遍現象。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實解夢也該發生變化啦!

    因為:

    夢是人在睡眠時想像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快速動眼睡眠(REM,這階段眼睛會在眼皮下面快速轉動)。做夢與快速動眼睡眠有很深的關係。

    兒童的動眼睡眠佔據整個睡眠的50%時間,而成人只佔 25%。

    很多家長會緊張,做夢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睡眠?我們來看組資料:

    睡眠一般是由兩種狀態組成的,一種是有夢睡眠,一種是無夢睡眠。這兩種睡眠狀態在一夜之中交替出現4~5次。

    “無夢睡眠”每次持續約90分鐘,一夜差不多佔6~7個小時。而“有夢睡眠”在剛剛入睡時較短,約5~10分鐘,以後依次逐漸延長到30~50分鐘,一夜加起來才90~120分鐘,只相當於一次“無夢睡眠”的時間。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有夢睡眠”只佔睡眠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在大部分的睡眠時間裡人是不做夢的。

    所以做夢是孩子睡眠中正常的大腦活動,也是大腦正常發育的結果。適當地做夢,可以配合大腦發育。因為孩子沉睡的時候,大腦對白天學習到的資訊進行整合,形成新的突觸(或修剪掉舊的),忙著生長髮育。

    還有一種科學研究發現:

    做夢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鞏固記憶的過程,並且有益於健康成長。

    隨著人體的發育到成熟,動眼睡眠比例會越來越少。

    一個有趣的例證是,陸生哺乳動物的睡眠中都有動眼睡眠階段,而海豚和鯨魚就觀察不到,因為深度睡眠會讓可憐的海洋哺乳動物憋死。

    因為他們沒有動眼睡眠幫助幼體成熟,所以導致海豚寶寶出生時就比比陸生動物成熟的多。

    按照這個科學研究來看,不做夢是慢慢變老的表現,哈哈,是不是覺得做夢是個好事兒?

    當你看到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微笑、手舞足蹈、或者皺眉頭,你一定會想象寶寶在做了一個特別精彩的夢。事實可能會讓你失望。

    夢是基於你現實體驗的發揮和想象,就算夢再荒誕無奇,那也是你記憶中各個片段和能力的組合。就好像,你沒見過高樓,怎麼會在夢裡建造高樓大廈?所以,寶寶的現實經歷決定了他們的夢境。

    4個月之前的寶寶的夢應該都是黑白的,因為這時候他還沒發展出來自己的彩色視覺能力

    費城兒科醫院視覺中心Jodi Mindell博士說,小寶寶的夢很可能像無聲電影,因為他還沒有語言能力,所以他的夢是沒有對白的影象。

    不過還好寶寶過的是簡單快樂的人生,就算只能夢到幾十釐米內黑白沒對白的影象,但是在夢裡看到爸爸媽媽的臉或者暢快的喝奶就足夠他開心無比了。

    但是有開心的夢,就會有噩夢,噩夢是人在睡眠中體驗的負面感情的表現,所以首先要有負面感情才會有噩夢。一般情況下,嬰兒是幾乎沒有噩夢的,因為他們還沒有恐懼心理,畢竟“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隨著嬰幼兒心理髮展的成長,噩夢還是會出現。我們既然聊到做夢,不如就說一下。

    加拿大的一群科學家在 2008 年報告了一項學前兒童夢境的追蹤研究,他們要求家長們在孩子 2 歲半至 6 歲的成長時間點,報告孩子出現不好的夢的情況,以及家庭中的睡眠狀況。

    3 歲以內的寶寶是沒有恐懼心理的,所以基本也不會做噩夢;5 歲以下孩子噩夢的情況很少;5-10 歲時候大概 25% 的兒童每週做一次噩夢;十幾歲青少年做噩夢的比例最高;成人之後又會下降。

    在兒童做夢的研究領域,細分出了各種不好的夢(bad dreams):包括焦慮的夢(anxiety dreams),可怕的夢(scary dreams),還有讓孩子怕到驚醒的噩夢(nightmares)。

    事實上,寶寶只是偶爾做點不好的夢。其實,夢中的東西之所以讓寶寶覺得可怕,與寶寶如何認識夢境有關。

    因為小寶寶還在無法分辨虛幻和現實的階段,所以當他們看到他們不認識的東西,從越來越看得清楚的好奇到害怕。會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過程。他們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都在這個過程中反應出來。

    以色列心理學家 Avi Sadeh 教授等人表示,學前兒童對於夢的害怕情緒,正是因為他們以為夢是真實的,夢裡的事物給孩子們帶來了真實的恐懼。

    所以,如果孩子做噩夢,我們要幫助孩子擺脫這種恐懼。因為過多的噩夢,會造成孩子睡眠不規律,會阻礙大腦的生長髮育。

    如果沒有大人的干預,噩夢頻繁的孩子將來會有更高風險形成焦慮緊張的人格特質。

    寶寶噩夢不要擔憂,調節情緒和改變環境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嬰兒的噩夢,我們還干涉不到!因為他們還不會表達,也暫時對環境不會有太大的恐懼。2-6歲的孩子,就算他在睡覺的時候張牙舞爪的,那八成也就是在夢裡為了搶到一個玩具或者多喝兩口奶而奮鬥著。你什麼都不需要做,該幹嘛幹嘛就好。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清除的分辨出來夢境和現實的區別,我們除了安慰之外,更加需要認真的引導和說明。沒事的時候,和孩子聊聊做了什麼夢,讓孩子逐漸明白夢是虛假的,也跟孩子去解釋一下,為什麼會做夢,帶著孩子一起觀察爸爸做夢的樣子,孩子會對這個事情很大的興趣,同時這樣可以緩解噩夢之後的恐懼心理。6-12歲,這時候的孩子基本可以很明白噩夢只是一個夢而已,但是如果當他從噩夢中驚醒,這時候夢中的記憶和影象仍然十分清晰,還是會讓他非常害怕和不安。我們需要給予安慰,傾聽孩子講夢裡的事情,發現孩子恐懼的來源並說明和解釋。比如,如果孩子說他夢到了一個大怪獸來吃他,那我們可以跟他說,大怪獸為什麼要吃你呢?我們怎麼去戰勝怪獸?怪獸也是有愛心的,能不能我們把怪獸當做朋友去對待從而讓怪獸變成朋友?我們還可以給孩子一個他喜歡的毛絨玩具;開一個夜燈;講一個開心的故事;變個魔術,用魔法將他噩夢裡的怪物趕走;檢查房間床底下和衣櫃等地方,讓寶寶放心那裡沒怪物和壞人;放一點寶寶喜歡的輕柔的音樂。

    這些舉動都可以慢慢的讓孩子放鬆下來,從而把恐懼心理趕走。改善睡眠環境會讓讓孩子睡得舒服一些,但是不是解決源泉的方法,比較可能的結果讓夢裡世界的溫度或者天氣更好一些。和噩夢相關最靠譜的一句話是:噩夢是和現實中的恐懼成正比的。想要減少或避免噩夢,就需要減少孩子在現實中過早、過多接觸令他恐懼的事物哦!

    總結:希望孩子每天都是美夢,人生如夢一般美好!

    寶寶做夢是個有意思的事情,既然嬰兒做夢不會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影響,那我們做家長的,大可不必擔心,讓孩子開開心心的有個童年。

    做夢也是人生必須體會和經歷的一個過程,我們順其自然就好,如果真的噩夢了,我們從給孩子安全感的角度去給孩子釋放就好啦!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做到美夢,生活的無憂無慮!

    大家好,我是逸綺,一名陪娃一起成長的軍嫂,輕鬆帶娃拒絕焦慮!

  • 2 # 瘋狂知識點

    嬰兒由於生理需要睡眠時間比成年人多很多,夢是大腦的一種活動,嬰兒的大腦正在成長,按道理來說也會做夢。

    為什麼嬰兒需要更多的睡眠?

    人的一生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用來睡覺的,這說明睡眠對人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到1歲的小寶寶尤其如此。

    新生嬰兒(小於1個月)每天需要睡眠18個小時,他們每個睡眠週期約為45分鐘,每2至4個小時就會醒來補充食物,白天和黑夜的規律並未完全建立,夜晚醒來的次數非常多,這也另許多父母苦不堪言。0-3個月齡的嬰兒每天睡眠16個小時左右,其中夜間睡眠超過10個小時,差不多每天除了吃奶和短暫的玩耍以外幾乎都在睡覺。嬰兒的睡眠時間會隨著月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少,4-6月的嬰兒每天睡眠時間14個小時,6-12個月的嬰兒每天睡眠12個小時。

    為什麼嬰兒需要這麼長時間的睡眠呢?首先,睡眠對於嬰兒腦部發育非常關鍵,新生兒出生時大腦是370g,到了半歲就會翻倍,高效的睡眠能夠促進嬰兒記憶能力的提升。其次,良好的睡眠能夠改善嬰兒的情緒狀態,一些研究發現,改善睡眠質量的嬰兒注意力更加集中,不容易煩躁,而睡眠不佳的嬰兒則容易情緒波動。再次,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寶寶身體發育,孩子的身高與生長激素密切相關,生長激素大多在睡眠時分泌,睡眠質量越高,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就越多。

    嬰兒睡眠時會做夢嗎?

    做夢是入睡以後大腦皮層未完全休息,依然處於工作狀態,腦海中呈現各種奇幻場景的現象,是一種非常正常,而且不可缺少的人體活動。做夢的內容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白天的大腦活動,二是睡眠時的外部刺激。

    睡眠時間可以拆分為兩個時期:快速眼動期和非快速眼動期。在快速眼動期,雖然已經睡著,但是眼球卻依然在不停轉動,腦電波與清醒時非常類似,在這個時期人們比較容易做夢;另一個時期眼球不再轉動,也稱為安靜睡眠期。嬰兒睡眠時的快速眼動期佔比非常高,這時他們的大腦皮層處於工作狀態,很有可能做夢。

    那麼,嬰兒做夢會夢見什麼呢?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論大人還是嬰兒,做夢的本質是大腦活動,內容與白天的見聞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可以推測,他們的夢中的場景很可能是一些生活片段,例如吃奶的味道、媽媽的聲音、奶奶的臉龐或牆紙的圖案等等。

    因此,人人都會做夢,嬰兒也不例外。只是他們還不會與大人交流,無法告訴我們他們到底夢見了什麼內容。

  • 3 # 遐想之地

    肯定會做夢,我們家娃睡著了有時候哭有時候笑。但是嬰兒不會交流,也不知道具體夢見了什麼。按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選擇,估計逃不開夢見吃奶、被抱、餓了、褲子溼了什麼的。

  • 4 # 宇宙世界村

    應該會,但不多,理論上就一些光線啊,模糊大人的影象啊,奶瓶啊等,所謂日有所見夜有所夢而已!如果你想得到其它答案,除非真有前世記憶!

  • 5 # 來看世界呀

    所以如果題主問的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他們做夢應該是比較少的,數歲的幼兒會開始較為頻繁地做夢,這個階段的夢主要和他們日常的見聞有關。隨著大腦的發育和日常經歷的事情越來越複雜,人夢中的事件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不可琢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生孩子有人快有人慢?產婦有哪些特徵,代表產程往往會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