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衛真
-
2 # 柏崇嶼
恰好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裡面說在中國一線城市生活,財務自由的門檻是2.9億!
2.9億,是什麼概念,一個普通白領就算年薪30萬,一百年才賺3000萬,2.9億要多少年?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普通人想要實現財務自由簡直就是個笑話。
但你大可不必那麼絕望,什麼情況才算財務自由?這樣的問題其實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每個人對財務自由的理解不同。
有人覺得財務自由就是有車有房這輩子不再工作,有這個想法的人想要實現財務自由就真的得需要幾個億。
有人覺得財務自由就是吃得起玩得起,去飯店吃飯,想吃什麼就點什麼,去外面旅遊,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只是這樣的需求,努力奮鬥還是有很大機會實現的。
還有一些人對財務自由的定義是:不用再為了生存去做不感興趣的工作。
這些人並不抗拒工作,你讓他們天天待在家裡,過上養老般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另一種折磨,他們抗拒的是沒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覺得的財務自由是可以為了興趣而工作,不計較這個工作是否賺錢。
所以你說什麼情況才算財務自由?不妨先問問你自己,你想要用財務來實現什麼?
-
3 # 貝妮雙子
財務自由沒有一個固定的概念,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會賺錢的媽媽》這本書中開篇就探討了什麼是財務自由這個概念,對作者來講,財務自由意味著:
1.無論每月收支如何,都能養家
2.不用擔心沒錢支付賬單
3.有一個儲蓄賬戶,能夠償清債務
4.可以支付潛在的醫療支出,承擔一定的風險
5.獲得一定程度的精神上的滿足
如果這些概念對你來講比較抽象的話,博多·舍費爾寫的《財務自由之路》就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
在財務自由之前,財務狀況還有2個等級,一個是財務保障,一個是財務安全。
只有一步步實現了保障和安全,才能達到自由。
既然這個問題是財務自由,我就跳過保障和安全,直接回答財務自由。
雖然財務自由因人而異,但是也有一個大體的公式,可以透過計算來得出實現財務自由需要多少資金。
按照年收益率5%來計算,假設財務自由需要的資產是X,你的每月開銷是Y,那麼這個公式就是:
X*5%/12=Y
其實,這個公式裡面,所有的數字都是變數,資產X取決於你的每月開銷Y,收益率也可以按照你的投資效益來改變,5%是一個市面上很容易滿足的收益率。
而這裡面需要說明的是,每月開銷Y,基本就決定了你是屬於保障、安全,還是自由的程度。
舉個例子,如果你短時間失去了收入以及獲取收入的能力,那你要有保障,必須得有錢吃飯,那這個保障就是每月吃飯的開銷,比如設定為500,那麼算出來X就是12萬元。也就是說,你如果有12萬元的存款,能保證5%的年收益,你每個月就可以收到500元的利息,保障你能活下去。
而自由的程度,一般來講,你得滿足自己度假、娛樂、學習等等高階而自由的消費,才可能算得上是自由,那這種程度當然也是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慾望和喜好都不太一樣。
假設一個人要是每月開銷有1萬就覺得自由了,那麼這個X就=10000*12/5%=2400000,就是240萬。當然,如果你是投資的高手,能夠保證收益率達到8%或是10%以上,那就不需要存滿240萬就財務自由了。
所以說,財務自由首先得有資產,這個資產可以是資金也可以是固定資產。也就是說,在沒有任何貸款的情況下,如果你有一套房子,每月產生2000元的租金,那你推算X的時候,就可以以10000減去2000來計算,算8000就可以。
當然,一般普通人,沒有從父母那裡繼承房產的話,要做到這一點更難,因為你必須先買房、還貸才能存款。
但不管怎麼說,要實現財務自由,儲蓄是必經的一條路,不論收入多少,不儲蓄,都花光,永遠都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因為財務自由必須是你不去勞動的時候也可以獲得收入,就是所謂的“睡後收入”,也叫“被動收入”。
說到這裡,我還要強調一點,《會賺錢的媽媽》這本書上講的,對於財務自由的最後一點看法是非常有見解的,這一點同樣非常重要。那就是精神上也得有滿足。
如果沒有這一點,財務自由對你來說就是沒有意義的。不然也就不會有擁有多套房產的有錢人也想要自殺這種現象了。
致力於學習、成長,綜合發展。
-
4 # 魚悅在讀書
今年教師節的時候,馬雲發表了一篇公開信,表示即2019年9月10日,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
馬雲在公開信中說道:“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再說了,世界那麼大,趁我還年輕,很多事想試試,萬一實現了呢?!”
除去那許許多多的陰謀論,今年54歲的馬雲在經歷了阿里19年的蓬勃發展,改變了十幾億人的生活軌跡之後,卸下一身光環,迴歸熱愛的教育事業。
54歲的馬雲不再為了家人的溫飽而奔波,更不必為了下一代的教育資金而焦頭爛額,只要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去就好了。
這就是財務自由之後帶來的人生自由。
克麗絲特爾·潘恩的部落格不僅讓她擺脫了緊迫的生存境況,她還因此找到了一生熱愛的寫作事業,合理安排工作讓她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她的部落格在賺取收入的同時,也鼓勵了很多女性找到自我獨立生存的途徑。
《紐約時報》暢銷書《平臺》作者邁克爾·海厄特曾這樣評價《會賺錢的媽媽》:“我們有些人覺得自己被困在財務狀況中,不知道怎樣前進。幸虧克麗斯特爾·潘恩的這本新書,《會賺錢的媽媽》揭示了怎樣爬出這個陷阱,使我們能夠用自己的財富造福他人。”
《會賺錢的媽媽》告訴我們金錢買不來幸福,人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教授我們用正確的方式獲得財務自由,並改變生活方式,讓我們慷慨給予,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
1
走向財務自由
演說家安東尼·羅賓斯曾說:“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只要有足夠的錢,生活中的坎坷就能煙消雲散。那完全是胡扯,賺得更多本身並不能讓人自由。但是,認為更大的財務自由和對財務狀況的掌握,不能為你和他人帶來更多的機會去擴大、分享和創造價值,也同樣荒謬。”
那到底什麼是財務自由?
美國著名的演說家、事業女性克麗絲特爾·潘恩在她所著的《會賺錢的媽媽》中提出,財務自由財務自由不是快速致富、高強度工作、不是犧牲和家人、愛人相處的時間、無止境的賺錢,而是利用技巧和天賦在可控風險的情況下,將知識和目前可利用的資源變成可以賺錢的點子,且符合自己和家人的長遠利益,同時能夠慷慨解囊幫助他人,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想要往財務自由進發,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做你熱愛的事情,並將這件你熱愛的事情變得可以盈利。
每個人都有擅長和喜歡做的事情。亞伯拉罕·馬斯洛曾說:“我們並非無事可做。我們有能力,有天賦,有方向,有任務,有使命。”很多人也許不理解,為什麼要在發展事業和選擇工作的時候,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喜愛和熱情可以讓你即使在收入微薄的情況下,也能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即使再苦再累,也能樂在其中,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有些人一下子想不到自己有啥擅長和喜歡的事情,其實可以仔細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著自己在哪些方面曾經被別人認為是專家啦,或者小時候有哪些一直在做的事情。比如我有個閨蜜,她小時候喜歡做手工、捏橡皮泥,長大了雖然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開了個淘寶店,專門照著別人的樣子,給別人捏栩栩如生的泥像,一個泥像根據大小不同價格也不同,有些能賣出將近一千的價格。這泥像不僅能增加收入,她每次捏泥像的時候也全神貫注、樂在其中。
2
準備行動
做事行動力必然重要,但是事前的規劃準備也是必不可少。準備工作可以如下:
(1)要確定你做的事情是否是成功的商業構想
啥叫成功的商業構想?就是以賺錢為最終目的(雖然可能暫時賺不了錢或者收入微薄),讓人揚長避短並能給人帶來滿足感,而不是疲憊不堪。
(2) 這5個問題你知道嗎?
·是否對該商業構想有激情:有激情才會有動力
·確定是目標客戶:下手要準,不同的客戶群體需求是不同的
·是否能夠負擔起創業成本(不要借債創業):在增加開支之前也要先增加你的收入
·事先是否做足調查:要學習哪些知識,也可以詢問周圍的朋友
·是否願意接受失敗:成功青睞那些願意不斷嘗試的人
(3)確定使命
作者克麗絲特爾·潘恩在《會賺錢的媽媽》中寫過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將會去往哪裡,熱情、激情和決心也就排不上用場。”
也許你現在已經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商業構想了,那請問能否用兩句話解釋清楚你在幹什麼呢?乍聽之下非常形式主義,但是當你更加確定了自己的使命,你將會擁有更加明確的目標。
比如這本《會賺錢的媽媽》的使命就是 :“鼓勵女性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方法增加收、擴大影響,並在此過程中保持樂趣。”
(4)確定具體如何做
制定具體的話,要清楚三個問題,第一個是確定自己的經營方式,是線上還是實體店,是直營還是加盟?
第二個是你的事業和別人有什麼不同,怎樣才能讓你的事業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第三個是你的商業目標是什麼?比如近期目標、規模、銷售量、收入和一週工作時長等等,都是你要考慮的因素。
3
行動起來吧
美國幽默作家威爾·羅傑斯曾說過:“即使你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但如果只是坐在原地,也會被別人碾過。”
只要有些許職場經驗的人都會了解一個很實在且很重要的事實:idea其實是不值錢的,頭腦風暴可以有成千山萬的idea出現,但是隻有能讓idea真正落地的人才是最牛逼的。
當我們有了比較完美的商業構想和具體方案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勇敢邁出第一步!
開始自己事業的時候,特別是一開始,最難解決的問題往往是時間管理,在《會賺錢的媽媽》也介紹了一些時間管理法:
(2)學會拒絕:也許經常會有人來找你幫忙,但你要學會拒絕;
(3)不要想著一次做好所有的事情,一次做好一件事情,堅持一個行動專案,做好了再搞下一個
《邁向成功的7個步驟》的作者羅裡·瓦登在接受《紐約時報》的克里斯·羅克託的採訪時,說到拖延症說的一句話:“成功從來不曾被擁有;它是租來的,並且第二天就會到期。”
所以要想不斷獲得成功,就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在《會賺錢的媽媽》中作者也提到了一些可以提升自我的方法:
(1)閱讀:讀商業類或者領導類的書籍,以此獲得力量
(2)找到一位人生導師:尋求鼓勵和意見
(3)採納直言:接受真相和反對的聲音
(4)接受專業的訓練:在專業領域內接受指導
(5)參加會議和研討會:結識新人,互相學習,建立聯絡
其實在成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見各種困難和失敗,甚至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每天都會質疑自己能否成功。
《會賺錢的媽媽》作者克麗絲特爾·潘恩鼓勵大家走出舒適區,哪怕只是一小步也值得鼓勵。她還介紹了一個有效的抵制恐懼的辦法,就是問問自己:“最壞能壞到哪裡去?”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曾經在給兒子約翰的一封信中這樣說道:“我堅信著上帝能夠賞罰分明,我的錢是上帝給我的,而我一直能夠賺到錢,這是因為上帝知道我會將錢返還給社會,造福我的同胞們。”
《會賺錢的媽媽》的作者認為,如果我們賺錢只是為了賺到更多的錢,擁有更多物質上的消費,那我們賺再多的錢也是不夠的。
當我們將賺錢的動力更多地放在影響、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會將你從無盡的流量和金錢物質誘惑中解救出來。
當我們不再為賬單和孩子們的奶粉錢、教育費而發愁的時候,我們不僅收穫了財務上的自由,還擁有了人生自由。
什麼樣的人生自由呢?我想應該是,做著自己喜歡事情的人生,有時間休息而不是筋疲力盡的人生,可以用心陪伴所愛之人的人生以及能夠慷慨給予收穫精神滿足的人生。
-
5 # 財經趣彈
在當今時代的中國,在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財務自由”就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的夢想。可能你也想過自己能自主的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輕奢衣服,想毫不猶豫的買下一雙自己心儀已久的球鞋的生活,那麼你更應該學會實現“財務自由”。
一、財務自由的概念
財務自由,指的是一個人的收入大於生活必需開銷的財務狀況。簡單來說,就是個人無需為了日常生存需求而去拼命創造財富的狀態。一個人的資產創造出來的衍生收入越多,那麼他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某篇報道上提過,世界上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富人手中,那麼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最大前提就是先擁有一定資產。只有擁有一定的個人資產,才能去討論實現財務自由。那麼如何擁有個人資產呢?除了日常的工作收入之外,我們要學會從多方面去創造財富,比如說空閒時間的兼職活動(收入較不現實)、創新創業或者是投資。
個人資產的積累是實現財務自由的基礎。在擁有一定的資產後,擁有堅實的基礎的情況下,學會做合理的投資,創造衍生收入,是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個方法。
2.把握源頭——學會預算生活
財務自由的定義中,要求的是收入大於生活必需開銷。生活必需開銷,指的是一個人維持正常生存狀態下,能愉快生活的一切開銷。個人要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做出預算,按照自己所在城市、所處環境和個人的狀態去對每個月的支出做出預算計劃,並且要預留特殊支出。
預算計劃是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構成之一,只有擁有預算計劃,財務自由才能成立和實現,這也是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二個方法。
3.掌握流向——分辨必需與否
在第二個方法中,提到生活必需開銷,那麼與之相對就有生活不必需開銷。我們要學會去判斷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必需,去判斷是否能進行這次消費行為。財務自由不是指支出隨意,肆意消費,而是指一個人在自己能確保自己的正常生活必需開銷不必由辛苦的操勞換得,即即使不工作也能維持正常生活。
三、財務自由的目的
財務自由的最終目的是將財務對個人行為的約束力降到最小,即實現自由狀態。當然這不是一種絕對的自由,這是一種高度自律才能實現的狀態,而不是讓人不控制自己的支出行為,成為一個不理智“購物狂”。這是與財務自由的本質相背道而馳的另一種生活狀態,所以我們說財務自由是一種相對自由。
一個真正“財務自由”的人,不必成為巴菲特或馬雲來證明自己擁有足夠的財富,財務自由一般也很難讓人們達到這種高度。作為芸芸眾生的一個,在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後,可以用自己的財富可以為自己和所愛的人帶來舒適愉快的生活,有尊嚴,有空閒,進而從財務的自由去實現靈魂的自由。不必為了生存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城市疲於奔命,可以自己自主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要愉快的生活下去,而不是單純的生存下來,這可能就是那些想實現財務自由的人的真正夢想吧。
回覆列表
財務自由有兩種,一種是很客觀的財務數字體現,一種是建立在個人的感覺上。如果僅有前者人生是很痛苦的,如果還有後者那就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也自得其樂,也就是說還有一種出入菜市場的財務自由,自由在討價還價的樂趣上,十塊錢的任意揮霍足矣,怎麼不是一種自由?我們叫它安平樂道。不管主動的還是被動,它依然是一種對生活的感覺,自由的本質不就是一種心生的解放嗎,財務的自由重在心態的解放。追求的財務自由,就是生前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為此累死了的人生,已經有前人說不值啊,錢買來了享受,買不了由心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