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墨淺白
-
2 # 三國大英雄
眾觀中國的歷史,宦官可以公開的干預朝政,甚至當朝的大臣在地位上都不如宦官。這個恐怕沒有幾個朝代的統治階級願意這樣做?唯獨唐朝存在,在唐朝的發展過程中,宦官當權是一種最大的特色,宦官擁有特殊的地位。
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我想是由於,唐朝在其發展過程中,皇位繼承製度極其不穩定,而由皇位繼承衝突導致的宮廷政變於統治階級內部的誅殺,幾乎貫穿唐朝歷史300多年之久,這都存在著宦官的參與。十幾位唐朝皇帝都是由宦官擁立的,這是多麼令人驚訝不已。難怪史學家趙翼說:唐朝的宦官權力在人主之上,他們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在是自古以來都不多見的。
當然自古以來,皇宮裡存在宦官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而且歷朝歷代宦官都是不敢參與朝政的。由於唐朝的政局動盪不定,宦官們逐漸成為了皇帝的私人親信,是皇帝的忠實依靠物件,因此時間久了持功得寵的現象就大有人在了。唐朝出現了李輔國、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等等生前顯赫無比,死後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宦官當政之所以成為唐朝的頑疾,又和當時的社會風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皇帝身邊的宦官平日裡盡心盡力的服務,逐漸取得了皇帝的信任,皇帝也就讓他們參與批閱公文等一些國家大事,再加上皇帝為了牽制朝廷的文官武將,有意的提升了宦官的權利,這讓宦官的地位逐漸上升。
再加上唐朝大將出徵或鎮守邊境,朝廷卻又害怕將士的忠誠,每每就派出宦官隨行,對將士進行監督。這些宦官仰仗皇帝的權威,其地位與將軍來說絲毫不弱,任意在軍中瞎指揮,擾亂將軍的權威,而將士們卻又無可奈何。
宦官權力巔峰時期,宦官把持皇帝及朝廷,設立一個特殊的機構秘書處(樞密使)。秘書處擁有決策的權力,權位深重,而秘書處又是有宦官集團為主支撐的,有才幹的大臣就會被排擠,剩下的就狼狽為奸,禍國殃民。宦官逐漸控制皇位繼承權,繼而掌握了兵權,因而能將皇帝的廢立等控制於股掌之間。
由此可見,宦官當權是皇權旁落、皇權與相權、皇帝與朝臣、中央與地方矛盾鬥爭的結果。同時,宦官多是統治階級中最腐朽、最反動的代表。其專權極易形成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政治更加黑暗,進而導致農民起義造反,最終王朝滅亡。
宦官當權,他們不僅可以干預國家的政事,還在朝廷當中呼風喚雨。皇帝甚至沒有牽制宦官的實力,類似的宮變也是層出不窮的,以致宦官成了唐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
3 # 平陽侯
1.唐朝的宦官勢力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階層。他們實際掌握著禁軍(神策軍)。
2.藩鎮割據實在太嚴重了,皇帝都沒什麼威嚴了。有時候我甚至感覺,地方節度使跟西周分封的諸侯沒什麼區別。
唐朝中後期的太監視皇帝如同豬狗。
被逼宮的唐順宗,被毒死的唐憲宗,被殺死的唐敬宗(僅十八歲),甘露之變(中國史上僅有的宦官挾持皇帝屠殺文臣之慘案)時被劫持的唐文宗,被逼稱宦官為阿父的唐僖宗。
可惜的是皇帝也只能借力打力,用這個太監殺那個太監。抑制太監的勢力,但不可能殺絕太監。
答案僅供大概瞭解,想看詳解的移步各大歷史論壇。
-
4 # 知常容
一。唐玄宗的高力士開啟了宦官專權的先河。
唐朝的宦官勢力專權是從唐玄宗開始,前期的唐玄宗勵精圖治,但是到後來唐玄宗逐漸沉迷於淫樂,所以把很多事情託給高力士,最後導致所有的文章必須先經過高力士,然後呈給唐玄宗。皇子和公主都不敢對高力士直呼姓名。
二。李輔國時期達到了高峰。安史之亂后皇帝覺得還是宦官可靠,所以就開始宦官掌握兵權時期。李輔國因為擁立肅宗有功,所以唐肅宗封他為元帥府行軍司馬,掌管全國軍隊,主持平叛,權傾朝野。
三。魚朝恩威逼代宗對皇權形成威脅。魚朝恩在唐肅宗時期就得到了重用,代宗時候因為護駕有功統率京師的神策軍。他做事比較過分。權傾朝野,而且私設刑獄,甚至膽大妄為,逼代宗遷都洛陽,直接侵犯到皇權。
四。宦官專權達到頂峰。唐朝中後期判亂是經常發生的,有了魚朝恩前車之鑑,所以把兵權又重新交武將。但是他們讓德京非常失望,在叛亂中的時候禁軍無人護駕,只有一個宦官在場,所以最後反過來,皇帝還是重用的宦官,這次是變本加厲直接導致了宦官以神策軍的武力為後盾,操縱皇帝的廢立。宦官的權勢達到了最頂峰。
五。僖宗到唐末是宦官專權的最後沒落時期此時宦官權力已經達到了頂峰,宰相已經沒有了權利,宦官對皇帝和宰相視為無物,最後唐朝的宰相崔胤藉助朱溫的力量,把宦官殺了個乾淨,從此結束宦官專政。
-
5 # 輕描淡寫低調的傷-L1
在唐玄宗時,高力士就已經進入政治了,但高力士本質還是好的,加上唐玄宗駕馭能力還行,所以沒發生嚴重的事情,但唐玄宗開了頭,唐朝皇帝認為宦官是家奴,慢慢就讓宦官干政。後來宦官掌握了兵權,槍桿子裡出政權,所以後來皇帝慢慢就被宦官掌握了。
-
6 # 伍哲鶴唳雲天
唐宦官專權近百年,始於唐肅宗。肅宗手下李輔國是一名當權宦官,因擁立肅宗有功,而獲朝政大權。肅宗後期,另一位當權宦官程元振,架空皇帝,朝中大小事俱取決於他。唐擅權最長的是俱文珍,歷德宗、順宗、光宗。順宗繼位後,俱文珍密謀政變,廢掉順宗,立太子李誦為帝,自此開宦官廢立皇帝太子先河。
宦官當權至唐末,文宗時期,專權宦官仇士良與文宗有過節,甘露之變後廢文宗,輔佐武宗上位,晚年告老還鄉,唐宦官專權結束。唐宦官之所以當權,與中唐後各地方勢力控制不住有關,皇帝借宦官控制各文武官員,因為宦官長期在皇帝身邊服務,久之,宦官慢慢變成皇帝親近信任之人,接邊權利中樞,而皇帝則甩手遊玩淫樂,至使宦官掌控了大權。
-
7 # 歷史研習社
在中國歷史上,宦官干涉朝政乃至專權是常有之事,只不過歷朝歷代的程度不一罷了。要說這宦官專權鬧的最兇的朝代一定當屬東漢、唐代和明朝了。
這三代中,唐代中後期的宦官專權為禍最烈。與東漢、明朝相比,唐代宦官的權力最大,專權時間更長、程度更深。如果說東漢、明朝的宦官們終究還是帝王家奴,那唐代的宦官竟隱約成了主人,不僅囂張跋扈、肆意專權,甚至長期左右皇帝的廢立、數次弒君。
圖1:唐代宦官俑
後人眼中的“大唐王朝”竟出現如此不尋常的宦官專權局面,不禁令人疑惑唐代的宦官勢力是如何發跡崛起呢?
有人十分準確地勾勒出唐代宦官專權的發展歷程:“宦官之禍,始於明皇,盛於肅代,成於德宗,極於昭宗”。
唐代宦官專權的形成與唐玄宗和安史之亂有著莫大的關聯。唐玄宗時,社會繁榮、國家鼎盛,皇宮內外的宦官數量飆升。玄宗開始寵信重用宦官,尤其是違反“宦官品級不能超過四品”的祖制,授予一些受寵宦官以三品甚至一品品級。比如深受玄宗寵信的宦官高力士不僅官居一品驃騎大將軍,還被封為齊國公。
圖2:《妖貓傳》中的高力士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唐廷安排了大量宦官監督軍隊,以防備將領和節度使反叛。安史之亂後的肅宗、代宗朝更是出現了李輔國這樣權勢滔天的大宦官。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中後期的宦官專權不光與皇帝的喜好寵信有關,更多是由國家制度和中央權力結構等制度因素造成的。
中晚唐宦官專權有兩大制度支撐,一個是宦官掌握兵權,擔任左、右神策軍中尉和監軍;另一個是宦官掌握機要大權,擔任左、右樞密使。侵奪軍權和政權維持了宦官們的巨大權力,構成他們專權的基礎。
神策軍是唐代護衛皇宮和皇帝的禁軍,在唐德宗時期神策軍開始由宦官統領。德宗建中四年發生了著名的“涇原兵變”,當時奉命平叛的涇原兵突然譁變,將德宗圍困。危急時刻,那些由文官武將統領的禁軍竟無人前來救駕,只有宦官霍仙鳴率領一些人營救德宗。這使德宗對宦官更加信任,開始讓宦官擔任統領禁軍的左、右神策軍中尉。這一職務此後一直被宦官佔據,由此宦官開始名正言順地掌握軍權併成為國家制度。
圖3:唐德宗畫像
樞密使又稱內樞密使,是中晚唐時期宦官掌控的另一個重要官職,其作用簡單來說就是皇帝與外朝宰相的中間人。中晚唐時期,內廷的樞密使與外朝的宰相、翰林學士共同構成了新的政治中樞,有的時候樞密使甚至比神策軍中尉更為重要。宦官們透過樞密使這一職務竊取了巨大的國家權力,極大左右了國家政治格局。
左右神策軍中尉和左右樞密使被當時人合稱為“四貴”,是唐代宦官專權的主要勢力。此外,一些宦官還透過擔任別的內諸司使職(職務)攫取了多方面的國家權力,成為宦官專權的助力。
可見受到皇帝寵信的宦官最多專權一時。而當宦官成了中央權力和國家制度的一部分時,他們不僅能專權一世,還能世世專權,就像中晚唐的帝王們一直在宦官的陰影下生活了百餘年。
參考書目:
1、王守棟.《唐代宦官政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
8 # 不藥的花花世界
宦官在戰國時期就有,那時宦官是指充當內侍隨從的門客。最初宦官是可以不被閹割的,演變到後來他們要經常出入,所以東漢之後那些為皇宮辦事的宦官就都用閹人了
我們知道,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和朋黨之爭是唐朝滅亡的3個原因。唐朝的宦官勢力後來發展得十分壯大,其中宦官專政又起了主要的作用,可以說成是宦官之禍。
關於宦官勢力是怎樣崛起的?這裡俺引用司馬光《資治通鑑》關於唐朝宦官的興衰過程的闡述:“始於明皇,盛於肅、代,成於德宗,極於昭宗”
唐朝早期的皇帝都有治國能力,並且能夠駕馭朝臣,有自己的班子。他們信任宰相,不用樹立內朝與宰相集團對抗。那時都沒用宦官干政
唐朝的宦官干政是從玄宗開始的,以宦官高力士為典型代表人物。高力士,並不是大力士,他的本名叫馮元一,他年幼入宮時由一高姓的人收為養子,於是改名。他就是傳說中給李白脫靴的那位,成語“力士脫靴”就是這麼來的
高力士,他伺候過武則天等4位皇帝,深受武則天的賞識。他從一名普通的宮廷奴僕一躍成為皇帝的寵臣。他在玄宗時就被封為各種大將軍,基本上一切大小事物全部交由高力士事先過目,小事即可決定,大事方才彙報。他的顯赫地位,很多朝臣都趨炎附勢來厚結他
唐朝的宦官專政是從肅宗、代宗時期開始的
肅宗在安史之亂中即位,主要依靠宦官李輔國之力
安祿山叛亂,玄宗入蜀避難,行至馬嵬驛,隨行士兵發生譁變,誅楊國忠,縊楊貴妃。李輔國勸太子即位,另立朝廷。太子肅宗即位後,提升他為太子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賜名“護國”,後賜名“輔國”。
李輔國,因擁立肅宗有功,倍受寵信。他官位顯赫,不僅專掌禁軍,而且專擅朝中的一切大權。後來拜他為兵部尚書,開啟了宦官擔任行政職務的先河。
為權力之爭,他甚至發展到逼殺皇帝的地步。玄宗回長安後,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在興慶宮。他唯恐玄宗重新上臺會對自己不利,便多次在肅宗面前說玄宗的壞話,並假借肅宗的詔令逼迫玄宗搬離去了西宮
李輔國又將玄宗的心腹高力士等人或流放,或軟禁,然後安排自己的親信在玄宗的身邊監視。玄宗實際上已被軟禁,終於憂鬱而死。
他又和宦官程元振調動禁軍,殺死張皇后、越王等人,同時嚇死了肅宗
他們二人保護太子李豫在肅宗的屍體旁繼承了皇位,即接下來的代宗
總之接下來的宦官還有很多,包括:魚朝恩、田令孜、楊復恭、劉季述、俱文珍、仇士良等等。後來的“永貞革新”“甘露之變”,朝中的大臣被貶被殺,順宗被毒死等等,之後朝臣人人自危,宦官氣焰更加囂張跋扈
唐朝宦官自玄宗開始,直到唐朝滅亡,宦官勢力在舞臺上活躍了大概150多年,對唐朝的中後期政治產生了極壞的作用。
-
9 # 給歷史卸妝的畫者
宦官是皇帝的家奴,但如果家奴的權力極大又不受限制,那麼宦官就是惡魔。唐朝的宦官像惡魔一樣吞噬著整個唐王朝。
唐朝宦官勢力崛起於太監監軍制度。1.安史之亂后皇帝不再信任大臣和將軍,只信任自己的家奴太監,並派太監到各戰區做監軍,任務實際就是防止兵變,和傳達作戰命令。
太監到了軍營,先是收編強壯精兵為自己衛隊,這樣即使遇到兵變也不怕。戰場瞬息萬變,將帥靈活應變才能致勝,有了監軍之後,一切作戰命令又皇帝下發,太監傳達。打勝了是皇帝指揮有方,太監監軍有功,最後才是將士用命。打敗了就是將軍的無能。在軍營太監就是皇帝的代表。這就苦了將軍們。
2.監軍直接向將軍要賄賂,來表示將軍對皇上的忠心,不給就是不忠,太監一封告密就可以要了指揮官的腦袋。比如在安史之亂中的平亂功臣,大名鼎鼎的高仙芝,就是太監誣被害的;元鎮臉上的傷疤就是太監嫌忠心銀太少生氣後用馬鞭抽的。
太監一回到宮中,首先要向皇帝報告收到的忠心銀數目。
3.太監掌權初期還對皇帝有所敬畏,皇帝視太監為家奴,甚至驢馬;但隨著時間推移,太監培植自己的勢力,掌握了禁軍,又對地方軍有監察權,皇帝視太監為爹,太監視皇帝為木偶。
4.監軍制度干擾了軍事系統正常運作,強行索賄逼反了將軍們,也葬送了唐王朝。
這一劑毒藥被黃巢拿到,視若珍寶,結果黃巢應用太監監軍逼反了朱溫,朱溫大權在握後,第一件事就是殺盡皇宮的太監,並命令各站區就地處斬監軍太監。接著殺盡唐朝皇室宗親和大臣,自己坐上了皇位。
唐王朝用太監陪葬的方式結束了,迎來了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
-
10 # 必讀歷史
唐德宗剛登基時雄心萬丈,他想恢復唐王朝舊日的榮光。清除宦官,為此他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取消不合理的稅收,建立了一個相對健康的財政的體系。這系列改革讓人們看到了中興的希望。然而,貿然的削藩使得前期所做的一切都付諸東流。當削藩失敗後,也註定了唐德宗一生的悲劇。
他曾經想重振帝國,重新建立可靠的財政制度,成為中興的明君。但剛剛開了個好頭,就被現實擊得慘敗。
叛亂之後,他回到長安,感慨著所有的人都背叛了他。他曾經試圖信任大臣,卻發現他們在關鍵時刻都離他而去。他曾經試圖清除宦官,卻發現落難時只有竇文場、霍仙鳴等幾個宦官緊緊相隨。他曾經試圖讓皇室府庫充盈,可在逃難時卻連給士兵買衣服的錢都沒有。
他意識到,真正的錯誤在於,他沒有做好財政準備就貿然發動了攻勢。於是,他用整個後半生去彌補這個錯誤。他不再管什麼正規財政手段還是非正規財政手段,只要能給他帶來金錢的都是好的。
他曾經拒絕各地藩鎮的貢獻,因為他知道,藩鎮每貢獻一分,就會從民間壓榨三倍到五倍的財富。但現在,他對任何貢獻都敞開大門。各個地方給皇帝的貢品絡繹不絕,節度使們有的日進,有的月進,還有的故意把正稅算作給皇帝的私人進貢。皇帝都當作不知道,他知道的只是人們給他帶來了多少錢。
有的人假託皇帝密令增加課稅,或者剋扣官餉,加收關稅、喪葬稅、蔬果稅。但只要能夠分得一杯羹,德宗都欣然接受。
為了增加收入,德宗還派宦官作為宮使(皇帝的使者),以幾乎白拿的價格來買東西,還要向人們索取各種好處。只要這些宦官出動,就會嚇得街上的商戶紛紛逃走、關門。白居易的新樂府詩《賣炭翁》所寫的就是德宗時代的宮使,在詩中,皇帝的宦官以“半匹紅綃一丈綾”的價格,拿走了賣炭翁的千餘斤炭。
德宗曾經取消過酒類的專賣,可是到了貞元九年(公元793年),他卻下令對茶葉徵稅,只是因為每年茶稅能夠給政府帶來四十萬貫的收入。他後面的皇帝則借鑑他的方法,乾脆對茶葉實行了專賣。
也正是在德宗時期,宦官進一步得勢。皇帝不信任外朝的大臣,不敢把手裡唯一的軍隊(神策軍)交給大臣,只能重用宦官,讓他們指揮軍隊。同時,德宗還派出宦官當監軍使,去監督地方的軍事力量。即便是各個藩鎮,也要給這些宦官面子,任由他們大發橫財。
唐代後期,宦官問題愈加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無法駕馭整個官僚體系,只能倚重身邊人進行統治。德宗對於官僚體系和財政體系的放縱留下了無數的隱患,但即便換一個人也很難做得比他更好。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貪財吝嗇的皇帝竟然積攢下了龐大的家底,唐代的財政狀況得到了改善。當這個家底傳到他的孫子唐憲宗時,憲宗竟然能利用它完成一次中興,將主要的藩鎮勢力一一降服。
歷史將掌聲送給了憲宗,卻沒有人意識到他將德宗留下的家底再次耗空,造成了唐王朝的最終衰落。歷史將嘲諷留給了德宗,卻沒有意識到有了德宗的吝嗇和摳門,才有了憲宗的武功。只有想到了這一層,我們才會對這個古怪的老皇帝多一份同情,理解他的無奈和苦心。
有人認為,唐德宗之所以這麼窩囊,並不怪他本人,而應該怪他的曾祖父唐玄宗,正是玄宗皇帝時期積累下來的問題導致了“安史之亂”。戰亂之後,無論誰都無法控制局勢了。
在唐玄宗時期,帝國的財政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玄宗不止一次受困於財政的不足,想出了種種方法去化解。而藩鎮制度就是他想到的方法之一,只是這種方法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帶來了災難。
但人們在責怪玄宗時,也應該看到,玄宗時期財政問題的根源在於更早時種下的禍根,甚至唐代一誕生,就已經註定了後來的結局。
唐初,統治者繼承了北魏、隋代的傳統,設立了土地公有制,建立了一套過於複雜的財政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套制度變得千瘡百孔,讓每一個皇帝都頭疼不已。
北魏最早建立的土地公有制傳統,跨越了朝代的界限,造就了唐代這個財政失控的中央帝國。一次“公有制”實驗,將它的影響傳到了數百年之後……
回覆列表
唐朝的宦官如何崛起?首先要了解唐朝的宦官制度的變遷。
唐朝的宦官全由閹人充當,宦官機構為“內侍省”,共六局,主要管理宮廷內部事務,但不涉及國家軍,政實際權力。唐太宗時期規定了內侍省最多做內侍從四品。此時的宦官都是僕人!
唐朝初期宦官權利都相對比較小,影響不到國家大事。唐玄宗時期皇帝逐漸昏庸,高力士開啟了宦官專權的先河“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呈力士,然後進御,小事便決之”。
唐代宗時期宦官李輔國,權勢再進一步,他的勢力足夠撼動朝廷。李輔國私下甚至對皇帝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唐代宗也算唐朝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而且還有宦官魚朝恩,程元振等宦官爭寵,因此唐代宗能隨便處置他。此時的宦官已經上升到皇帝助手了。
唐德宗時期,神策護軍中尉正式成立,宦官集團正式擁有了軍權。槍桿子裡出政權,宦官的話語權增加,可以左右朝廷局勢了。此後唐朝皇帝除了唐順宗,其他皇帝都是宦官擁立的。宦官和皇帝已經可以平起平坐了。
唐文宗時期,透過“甘露之變”,宦官集團打敗宰相集團,權利失去平衡。宦官可以協迫天子,皇位的傳承,皇帝的性命都在宦官手裡。憲宗和敬宗都是宦官所殺。此時宦官權利達到巔峰,主僕位置顛倒。
唐朝末期,國內矛盾增多,外有黃巢起義,內有宦官專權。唐僖宗又比較昏庸,不喜歡政務。宦官田令孜基本掌握了朝廷的軍政大權,到這時的權利也只能影響到京城周圍了。隨著皇權的落幕,宦官也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