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許仙品戰略
-
2 # 三寶媽媽養娃記
請問什麼是教育的更好?你的內心有沒對“更好”有可量化的標準.
大前提:教育引導孩子一定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孩子的基因來自於父母雙方,所以孩子的性格很大部分遺傳了家長的性格。內向型性格就如同血型一樣,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只不過是社會對內向型性格有偏見。大家都認為:外向型善於交際,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在團隊中更有發展潛力。所以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內向型的,就覺得遺憾,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問題提出來。
父母要改變意識,內向型的孩子如果你懂的,就是天使。不要試圖是糾正孩子的性格,如果父母一直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自尊水平就會下降,更不敢走到人群中去,越來越封閉自己,更嚴重的可能會引起社交恐懼症等病。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尤其不要說“我就孩子就是內向,就是害羞”有一個現象,負面評價多了,孩子就是朝著負面的方向發展。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接觸跟多有相同興趣的朋友,增加自信心對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更細心,提供跟多的幫助, 要多理解,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每個孩子都如同小樹苗一樣,只要提供足夠的養分,Sunny,水分,適當的修剪都能長成參天大樹。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只要提供養分就可以了,靜待花開。
內向和外向只是一種人格特點,如果一個人的發展能夠順應自己的特點,任何一種人格特質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如果父母能夠順應內向孩子的特點去撫養她們,內向的孩子更可能成為一個體貼、專注、有趣的人 -
3 # 春花育兒
內向是一種性格,對於孩子來說是他們的一種特質,並非外向就一定都是積極向上的,內向就是消極的。
家長更不能將內向看成是一種缺陷,硬要孩子“矯正”成外向性格,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生而不同罷了。
不過不能否認外向型的人在團體和社會中能夠獲得更多資源和有更多朋友,一方面內向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也和孩子在後天接觸的環境有關。
所以家長可以先從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多讓孩子和同齡人交往,不管是多麼內向的人一定有符合他們溝通交流意願的朋友,讓孩子多和他們喜歡的人交往,讓孩子自願表達溝通的意願,時間長了他們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和陌生人交流。
孩子不愛說話,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主動說話,引領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強迫孩子讓他們做不想做的事,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對溝通更牴觸。
父母最好不要總在外人面前強調孩子內向這件事請,要以平常心對待,多帶他們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即使孩子一開始不適應也沒關係,參加了就是進步。
-
4 # zengqin20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模仿!在我老家,最不好的風氣就是打麻將,很多父母一年到頭在外打工,春節回去走親戚吃酒較多都是日夜打麻將!為了不讓孩子吵就把手機給他打遊戲!
平時孩子在家爺爺奶奶帶著,老人除了能給他們吃飽穿暖其他什麼都給不了!時間長了孩子都是以手機電視為伴,都沒有了溝通與交流!
其實孩子更多是需要陪伴!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或者親子活動,寒暑假有條件帶他出去旅遊,讓他增長見識的同時也學會與人相處!
除了讀書以外可以參加些興趣班的專案,這樣能避免孩子性格內向!
-
5 # 愛家心理張麗
有些孩子屬於天生性格內向,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並不需要強逼著她必須去誇誇而談,但是我們可以從人際交往方面給予幫助。
我和自己的先生都偏於內向,只是我更加嚴重一點。我大寶在一歲多的時候對出門是恐懼的,又一次我們帶她去吃飯,她嚇得趴在我身上更本不下來,結果飯也沒吃成。
之後我就開始刻意的帶著她多出門,而且遇到熟悉的人會給她介紹和打招呼,但是並沒有強迫他也必須打招呼。回家之後我會和孩子反思,在今天出門的時候,我們遇到了誰,小淑女是怎麼稱呼和怎麼做的,潛移默化之後,她就開始主動打招呼了,我們鄰居都說她嘴甜,其實就是從哪個時候訓練出來的。
最初大寶不太會跟人交往,他只是會打招呼,他和小朋友在一起就是那種咋咋呼呼衝進去就玩的那種,但是有些孩子比較文靜會無法接受,甚至因為她過於熱情還會出現小摩擦。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讓二寶和家裡的毛絨玩具當道具和大寶一起玩遊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發現那些不太禮貌或者會給別人帶來不好感受的事情,就喊停,然後我們一起想辦法看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改善,然後再次重新玩起了,逐漸的她也就不那麼咋咋呼呼了,因為她知道了更有效的方法。
這個方法其實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中的問題解決辦法,只是我家孩子小,我把探討變成邊演練,邊想辦法。孩子內向,父母也可以從這本書上找到更多的解決辦法。
-
6 # 家有小童鞋
內向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和引導?但凡提這個問題的人,都下意識的認為內向的孩子不如外向的孩子,因為外向的孩子更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更能引起周圍人的注意。而內向的孩子只會悶頭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太能融入其他人的圈子。
有個朋友,女兒跟我們家小子一個班,平時也經常在一起玩,可兩個孩子性格卻完全不同,我們家是話癆,很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走到哪兒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可他們家女孩話很少,只喜歡安安靜靜待著,除了跟小朋友一起有話說,跟大人一般沒有任何交流。主動問她什麼問題,她也只是點頭或說一個字“嗯”。
朋友就老是跟我說:“她怎麼就是不能跟你們家娃一樣,話多一點呢,性格這麼內向,以後可怎麼辦?”
小孩子性格太悶,不喜歡與人交流,作為父母有些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不是內向就代表孩子“不行”或是性格有缺陷呢?
其實並不是!
當我們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時,並不需要刻意去糾正,因為內向型的孩子有劣勢存在,但也有優勢。
美國有一項長達30年對社會英才的研究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如果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內向的孩子有很多外向型孩子所不具備的優點:
比如,內向孩子,注意力會更集中,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夠善始善終; 他們還有超強的糾錯能力,能夠牢記那些做過的錯事,以後都不會輕易再犯。 他們安靜、穩重、專注、容易理解和諒解他人,懂得傾聽,溫暖而貼心,這些都是內向孩子獨有的潛力。
所以,作為父母,不應該一開始就把內向界定為缺點,而是因材施教,正確引導,讓孩子的這些優秀品質得到最大發揮。
當然,上面我們說的“內向”指的主要是天生性格內斂型的孩子,如果是後天環境導致孩子內向,我們又應該適當干預了。
比如,有些孩子並不內向,卻因為經歷了一些事情,性格發生了變化,變得敏感膽怯,害怕與人交流。
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刻意引導孩子,多給予孩子愛和鼓勵,讓孩子從內心建立安全感。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多讓孩子“走出去”,跟同齡人一起玩耍也好,出去旅遊開開眼界也好,總之讓孩子習慣融入其他人的生活,也讓其他人進入他的世界。
另外,對於因外在環境或是缺乏安全感而導致內向的孩子,父母的陪伴和溝通很重要,一定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花時間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讓他們把心裡話說出來,減輕他們的煩惱和顧慮。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是一個內向的人,請不要逼迫他們,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就好了。
-
7 # 天天有希望
首先說明一點,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和外向的性格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不能說內向的性格不好,也不能說外向的性格更好。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性格也是如此,大多數人都會有多重性格,“動若脫兔,靜若處子”就是一個例子。
我家孩子的性格也很內向,因為從小是爸爸在家帶大的,大多數時間是宅在家裡,很少出門,所以孩子的性格是偏內向的。在熟悉的環境下,比如家裡,非常活潑,到了陌生的環境中就有點沉默寡言。
至於該如何引導內向的孩子,我想無外乎就是多帶孩子出去玩玩,見人多打招呼,見見世面,開闊眼界,創造機會讓孩子和同齡朋友相處,多帶孩子組織戶外活動等等。
家長不必過分擔憂孩子性格內向,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相信孩子自己也會有所改變的。
回覆列表
內向主要是受家庭環境,父母性格所影響。如果一家人都不喜歡講話交流,家庭氛圍不活躍,孩子又怎麼會外向活潑?所以內部氛圍要改變,一家人多開玩笑,多玩玩遊戲。同時可以帶著孩子參加戶外集體活動,比如夏令營。另一方面,看看他的玩伴是什麼性格的,邀請他們來家裡玩,一起做飯,包餃子等家庭活動,這些玩伴對孩子的影響同樣很大,所以也可以鼓勵他們平時玩玩籃球,足球這類團隊活動,或者給他報個相關訓練營。也可以讓他多看看一群孩子一起玩耍的影片,這些影片能對他心理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最好是判斷內向的程度,有計劃的去引導。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徵,不是心理疾病,所以作為父母也要正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