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衣1卿相
-
2 # 益津大叔
導致宋滅亡的因素很多,人口數量雖然是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是決定性因素。打個不太恰當的例子,英國曾被譽為日不落帝國,但在當時英華人口數量也不是很多。
宋的滅亡,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衝突,兩者的矛盾是天然的,遊牧的軍事優勢直到火器的成熟才被打破。
細一點說,宋朝一開始的基礎沒有打好,宋太祖沒有繼承周世宗戰略,而是先南後北統一中國,使其喪失了取得的燕雲十六州的機會,從此中原喪失了阻擋騎兵的北方屏障,遊牧騎兵可以輕鬆的深入中原復地,而西面還有西夏,又失去戰馬的供應。
南宋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加之宋代遏制武將權利,加重了軍事劣勢。還有聯元滅金的戰略失誤。
人口多可說是體量大,並不意味著綜合實力大。
-
3 # 燕趙節度使
北宋之所以會被野蠻的人數少的金國所滅,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遠因:澶淵之盟為什麼是澶淵之盟呢。
因為宋遼澶淵之盟議和,北宋在河北山西的軍備廢弛,完全廢了。唯一有戰鬥力部隊就是北宋在陝西一帶常年和西夏作戰的“西軍”。
但河北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北宋首都開封以北就是黃河,過了黃河就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大平原,只要北方遊牧民族佔領了入關,佔領了北京一帶,騎快馬用不了十天,就能打到黃河邊,渡過黃河之後,就可以攻打無險可守的開封——東京汴梁。
因為華北無險可守,所以才顯出軍隊的重要性,如果軍隊戰鬥力強,那麼敵人絕不會輕鬆南下。
而金國南下,兵分兩路,一路進攻山西太原,一路進攻河北大名府(北宋的北京)。
除了進攻山西的金兵被太原受阻之外,另一路金兵簡直是勢如破竹,宋兵一觸即潰,直至打到開封城下。可見,宋朝河北軍區的宋軍簡直是不堪一擊。
近因:北宋的徽欽二帝簡直是酒囊飯袋。他們重用投降派,迫害抵抗派,一心想著議和,遣散勤王軍。在危機時刻用神棍郭京守城,活該被活捉。
靖康元年(天會四年,1126年)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因為郭京作祟,完顏宗望、完顏宗翰攻破開封,俘宋徽宗、欽宗二帝。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北宋亡。
三月丁酉日(4月20日),金軍大肆搜掠後,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史稱“靖康之變”。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回覆列表
宋朝共分南、北兩宋,但是這倆宋朝皆亡於外族。北宋被金國打敗,南宋敗於蒙古。後來有學者分析,南、北兩宋滅亡的最主要原因並不是軍事實力略遜一籌,真的失敗的原因是兩宋失敗的外交策略。北宋亡於聯合金國滅遼,南宋亡於聯合蒙古滅金,都是錯誤的外交政策為敵國打開了自家的國門,從而走向了滅亡。
北宋時期,宋太宗皇帝十分渴望北伐,收復失地“幽雲十六州”。此地是在現在的京津、河北等地,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曾經因為石敬瑭為了推翻後唐,不得不借助遼國的軍隊來幫助自己實現目標。在遼國的幫助下,他成功當上皇帝,建立後晉,將該地作為回報割讓給遼國。
南宋聯合蒙古滅金國的過程,和北宋滅亡的過程大致也是相似的。但是相比於北宋的內心膨脹,南宋更多的是無奈。因為蒙古當時實力非常強大,打敗金國是遲早的事情。所以南宋也不得不為了討好蒙古國,而幫助他們打敗金國。而且宋國與金國也是有多多次戰爭,當時的統治者也是非常希望這個勁敵能夠被打敗。但是金國滅亡後,南宋也是唇亡齒寒,很快就被蒙古國滅亡了。
如果不是失敗的外交政策,可能南、北兩宋的統治時期都會延長很久。幫助他國滅亡敵國的同時,自己的軍事力量也遭到了削弱,再加上當時宋朝的大將很多都是未經戰場的文臣,所以軍隊實力也是略遜一籌,最後被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