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壹、貳。
七:[ qī ]
釋義:
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出處:
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斜出也。——《說文》
其數七。——《禮記·月令》
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漢書·律曆志》
七主星。——《大戴禮記·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濟》。虞注:“震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禮·考工記》
有子七人。——《詩·邶風·凱風》
一:[ yī ]
數名,最小的正整數(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壹”代)。
純;專:專~。~心~意。
全;滿:~生。~地水。
相同:~樣。顏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織。
表示動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算。試~試。
乃;競:~至於此。
部分聯成整體:統~。整齊劃~。
或者:~勝~負。
初次:~見如故。
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中的低音“7”。
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說文》
一也者,萬物之本也。——《淮南子·詮言》
抱一而天下試。——《老子》
故一人有事於四方。——《書·君奭》。傳:“天子也。”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漢·賈誼《過秦論》
柒、壹、貳。
七:[ qī ]
釋義:
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出處:
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斜出也。——《說文》
其數七。——《禮記·月令》
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漢書·律曆志》
七主星。——《大戴禮記·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濟》。虞注:“震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禮·考工記》
有子七人。——《詩·邶風·凱風》
一:[ yī ]
釋義:
數名,最小的正整數(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壹”代)。
純;專:專~。~心~意。
全;滿:~生。~地水。
相同:~樣。顏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織。
表示動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算。試~試。
乃;競:~至於此。
部分聯成整體:統~。整齊劃~。
或者:~勝~負。
初次:~見如故。
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中的低音“7”。
出處:
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說文》
一也者,萬物之本也。——《淮南子·詮言》
抱一而天下試。——《老子》
故一人有事於四方。——《書·君奭》。傳:“天子也。”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漢·賈誼《過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