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林在成都
-
2 # 蒙氏育娃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原因,我先引入一個心理學詞彙叫自我印象。
自我印象就是孩子對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所做的思考,在對自己所做的評價基礎上而形成的自我認識。一般來說,早說是三四歲,一般的為五六歲左右,孩子就會形成一個比較明晰的自我印象。父母在孩子形成自我印象過程中的作用非常大。
可以看出,孩子做事慢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做父母的原因,平時我們可能經常說孩子:你做事能不能專心點啊,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你怎麼這麼慢騰騰,急死我了,能不能快點啊......這樣的語句會給孩子一個自我印象,我沒辦法集中注意力,我就是這樣慢騰騰的人,我快不起來。這樣的傷害很大。
孩子的注意力其實比我們大人要強。瞭解蒙臺梭利理論的朋友可能對這句話感觸比較深刻,蒙臺梭利幼兒園都會有一個工作時間,小班中班會有一個多小時的工作時間,大班會有長達兩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我多次看到我周圍的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玩個把小時。
接下來看我們該怎麼辦!
整體上,我們要和孩子保持溫馨的親子關係,如果有這樣的親子關係,那麼孩子會有被父母接受的感覺,僅這一點,也能使孩子對自己懷有信心。
具體方法:
1、投其所好。對於孩子的注意力並非一直都不能專心,只要是孩子喜歡的,他肯定能專注很久。那我們一定要投其所好,從孩子喜歡的東西開始培養,然後擴充套件到其他方面。
2、觀察孩子。當孩子吃飯、寫作業時,認真觀察孩子,先了解孩子慢的原因。然後找時間和孩子平心靜氣的聊天,協商解決方案。比如,孩子吃幾口飯就玩一下,那就和孩子約定好吃完再玩。這個習慣一定要慢慢改,不能操之過急,並且改正過程中,我們大人語氣一定要溫和,孩子有了進步要鼓勵,不要獎賞。比較簡單的鼓勵方法是:你做到了,你進步了。獎賞會讓孩子關注獎賞本身,而不是自己的進步。
養育孩子是一項大的工程,做父母的不要太苛求自己,我們不是聖人,我們都會有自己的情緒,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持溫馨的親子關係,用愛去化解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孩子就會有更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所有的問題都會因此而慢慢化解。
-
3 # 樂以忘憂文子
主要是平時養成了這個不好的習慣。建議立即著手處理這個問題,不然等到了初中高中會成為致命的缺陷。初高中作業很多,可以說每天都有一大堆作業等著,如果還是如此,必定會做不完作業,成績會每況愈下,最後必然厭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建議如下:家長一定要陪伴。無論做作業還是吃飯什麼的,吃飯時可以先適當的少給他盛點飯,注意監督,如果有走神什麼的,不要捨不得打,娃娃該打就要打,但是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打臉打頭,又要打著疼,又不要打出問題。打的時候不要一個人打,馬上就有人去袒護,那就沒有效果。教育娃娃是要兩個家長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找到他不對的地方先整一頓,然後等哈另外一個再慢慢安慰,講道理,訂規矩。定個小目標,有進步了,完成任務了,要及時給予獎勵,口頭的,物質上的,都可以。要兌現,不要賴賬。(當然目標也不要太大,獎勵也不要太大,不然以後不好獎勵得)做作業時一定要陪伴,不要讓他邊做作業邊搞小動作,比如做哈作業又喝水,吃零食什麼的,都不允許。不聽招呼就用小枝條打手板心屁股什麼的,要讓娃娃坐得下來,靜得下心,安靜而迅速的做完一段時間的作業,可以略微休息。如此以後慢慢減少休息時間,爭取一次就做完作業。當然如果作業太多又另當別論。還有就是娃娃做作業的時候家長最好不看電視,不看手機影片,最好看書。陪伴是最好的老師!!!
-
4 # 五花馬積極心理
每個人的注意力集中都是有時限的,成人的是在60-120分鐘,孩子的分年齡不同,注意力集中的時長本來也是不同的。所以這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要看家長的標準是多少。比如,剛上學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15-20分鐘,再小一點的孩子,可能會更短。可能家長要分清你對注意力要求的標準是否是適合孩子年齡的標準。
另外,寫作業慢、吃飯慢,可能是孩子的慢性造成,也可能是孩子有其他的想法,想達到其他的目的,比如,寫完了作業還有其他任務要寫,那麼可能他選擇寫得慢來避免寫更多的。
吃飯慢其實對孩子消化是有好處的,要看慢到什麼程度,千萬不要拿家長吃飯的習慣性速度要求孩子。另外如果孩子吃飯快了馬上就被要求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可能也會導致孩子吃飯慢,以爭取一些自己的休閒時間。
實操方法:
1、可以幫助孩子做好時間的規劃,所有孩子完成作業之後的時間,都可以交給孩子自主處理、或者提出一些可以讓孩子開心的專案供孩子學習完選擇。
2、可以選擇集中定時法,比如,家長給孩子定時20分鐘,告訴孩子20分鐘內就集中精神寫作業,20分鐘後,有10-20分鐘可以讓你光明正大的玩或者休息,讓孩子知道集中精神是有利的。而耽誤拖延反而對自己不利。
3、吃飯慢,個人建議只要沒到影響消化、飯菜都涼了、吃一個小時還沒完的情況,可以不用太乾涉。
4、正向獎勵法:如果孩子一段時間,注意力集中及寫作效率提高,建議給予一定的獎勵,不一定是物質的,可以是家長給孩子一個擁抱、口頭的讚揚、或者帶著出去週末玩一次等。用積極正面的動機引導孩子學會管理世間、抓緊時間、提升注意力。
-
5 # 輔爾特家庭教育林文苓
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總想孩子學的更多。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學的多,有的孩子學的少。而造成這樣的差異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專注力。專注力是影響孩子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吸收率的一個關鍵因素。想不想知道我們的孩子的專注力狀況呢?我們不妨來測一測吧。 https://web.tianqionggongcheng.com/#/?pushId=2004&agencyId=1345
-
6 # 義方育兒
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大概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家長需要盡力避免。
一、學習的動機和信心不足
動機也就是做事的目的和理由。學習對孩子來說畢竟是困難和枯燥的事情,特別是二年級的孩子,學習的任務逐漸加重了,而他們可能還沒有明確自己為什麼要整天干這麼一件苦差事。每天要去學校裡坐上好幾個小時,回到家裡還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有些孩子會認為上課聽講是為了應付老師,而回家做作業是為了應付家長。如果孩子沒有明確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就很難專心地學習。另外,有些孩子在學習中總是遇到難題,而家長沒有及時地指導,或者工作太忙顧不上。所以,孩子就在學習時感到信心不足。一到要寫作業時就頭痛, 怕遇到自己不會的題,所以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想幹點別的,找理由玩一會,或者簡單應付了事。這樣,孩子在寫作業時就很難專心了。
二、家庭環境不夠安靜,干擾孩子學習
孩子在家裡做作業時,家庭環境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家庭中干擾很多,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注意力。因為孩子的抗干擾能力相對弱,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有的家長愛看電視聲音還比較大,孩子就很難踏實地學習。還有的家庭人際交往比較多,親朋好友來往比較頻繁,導致孩子不能專心做學業。還有一些因為家長要看店鋪做生意,就讓孩子在店鋪裡做作業,在那種環境中想讓孩子專心學習,真是難為了孩子。
三、家長做事的習慣會影響孩子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會受到家長的影響,孩子的一些行為也都是模仿家長的。因此,家長平時表現出的做事態度,就會影響孩子。比如有些家長和孩子在玩遊戲,或者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表現出三心二意,這就導致孩子也容易出現這種不好的習慣。本課案例中,婷婷的媽媽本來是應該監督婷婷學習,幫助她集中注意力做作業,但是當電話一來,婷婷的媽媽就趕緊去接電話了。媽媽的這種做事三心二意的表現也容易成為孩子不好的榜樣,婷婷也就受到影響,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四、孩子對學習科目不感興趣
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他不喜歡這個科目的內容,或者不喜歡講這門課的老師,他就不願意學習這門課,也就不願意完成這門課的作業。
-
7 # 小左爸爸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和吃飯肯定會很慢,更有甚者還會在作業或吃飯開始前,找各種理由拖延時間。
干擾因素干擾因素是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環境影響,即經由周圍環境而導致孩子注意力偏向次要事件。
例如寫作業時聽到電視聲,於是便開始聯想劇情;寫作業時聽到樓下貓叫,於是開始聯想畫面;寫作業時看到桌上擺件,於是開始聯想有關擺件的資訊等等等等。
這種情況下,家長要盡力幫助孩子排除這些干擾因素,提供一個相對容易專注的環境。
心理活動有些孩子在開始寫作業前就會認為作業太多、太難或太繁瑣,以至於寫作業時就會產生“我做不完,我做不好”等的心理暗示,帶著這樣的心裡暗示,想要集中注意力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家長如果獲知了孩子有這樣的心理壓力,就應當及時干預,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給與孩子一定的鼓勵。
學習習慣大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都是因為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沒有養成“固定時間做固定事情”的習慣,那麼他們往往在準備開始進行一件事前,就會習慣性的拖延時間,進行的過程中也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好的習慣,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吃飯,在規定的時間學習,在規定的時間玩耍,在規定的時間睡覺。養成孩子遵守時間規定的好習慣,他們才能在這段時間裡相對認真的去進行自己的任務。
最後孩子注意力的培養,需要花大量時間慢慢的進行,收效往往的緩慢且細微的,家長這時一定要堅持,保持一個平常心去觀察孩子是否有細微的進步,切忌焦躁。
-
8 #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慢,吃飯滿怎麼辦?
分析原因1.孩子4-5歲為探索期,對什麼都充滿興趣,比如在牆壁上亂塗亂畫,把家裡的玩具拆得面目全非,喜歡玩泥巴堆沙子蓋城堡等;
如果在這個階段,父母經常干擾或打斷孩子,比如,當孩子在拆卸玩具或者玩泥沙的時候,批評孩子,或者強行把孩子抱走,長期以往,就會導致孩子探索以及注意力被中斷,導致習慣性的無法集中注意力。
2.孩子注意力分散或者做事拖拉等不良行為,被父母有意無意地負面強化。比如父母在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對孩子說:
“你怎麼老是分心呢?能不能專心一點?”“你怎麼這麼磨磨蹭蹭,動作快一點!”“怎麼老是吃得那麼慢,菜都涼了,真是的!”導致孩子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容易分心,沒辦法專注,而且做事拖拉的人,最後在反覆地自我暗示下,發展成與自我認知一致的不良行為。
解決方案1.父母不要打斷孩子探索事物。如果孩子的行為確實不妥,可以在事後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開導勸說;
同時,要鼓勵孩子探索行為,以及對事物專注的品質。
比如當孩子在牆上亂塗亂畫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
“小寶,畫的不錯嘛,畫的什麼呀?來跟媽媽說說看……真棒,能不能把這副畫送給媽媽呀?……但是畫在牆上拿不下來(送不了),下次我們在紙上畫好不好?”“孩子,你專注畫畫的樣子真的很酷哦!”“看來你的動手能力很強,這跟你專注做事情的精神分不開,很棒!”2.父母不要用埋怨、責罵、訓斥、說教等負面強化的方式教育孩子。
這樣不僅嚴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挫傷孩子的自尊,更會中斷以及削弱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專注力(注意力);
相反,父母可以透過鼓勵以及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來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比如,當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時候,父母可以對孩子說:
“小寶,今天媽媽發現你比昨天提前了兩分鐘完成作業耶,這一點很棒,繼續保持哦!”雖然,孩子還是很拖拉,但是父母把孩子積極的行為(哪怕只有一點點改善),重點強化出來的時候,孩子就會開始關注自己身上正向的改變;
從而激發由內而外驅動力,從而促使自己發生更多的改變,這就是正面強化的功效。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積極的行為呢?
首先,只要父母細心觀察,總能發現孩子較之以往做得更好的事情——不是沒有,而是缺少發現)。
其次,哪怕真的沒有,父母可以先假裝孩子有——媽媽感覺你最近進步了,寫作業效率更高了(如果孩子理解不了效率,可說“速度更快了”,或“花的時間更少了”);
孩子可能就會想:是真的嗎?怎麼才能夠繼續獲得媽媽的認可和讚賞呢?(注:後期要引導孩子把積極行為的原動力歸屬於內心,而不是父母或其他人的期待),怎麼才能夠做得更好呢?
這就引發了孩子的思考,讓孩子擁有了改變的企圖心,在積極思維的影響下,就會發現出更多的積極行為。
-
9 # 為活而累
盡力開導,自作試範。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還小,一些行為舉止皆有從家長學起。老早糾正會改過來的!
-
10 # 張掖小草
對策: 1、作業分段。你可以規定一定的做作業時間,你先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獎勵,尤其是不要忘了精神獎勵,精神讚揚。如在壁上貼小紅花之類的。如果當天作業太多,可以把作業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階段,每段時間不可過長。如第一次規定做15或者20分鐘,完後休息一會,然後再規定一個15或20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能力提高以後,以後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分割時間了。 2.、要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不能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要求孩子在學習之前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避免寫作業的過程中又找東西。孩子學習的環境還要安靜,如果你的孩子抗干擾能力不好,最好保證孩子聽不見孩子電視的聲音。不要在孩子正在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表示關心,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有些孩子在學習時喜歡突然開小差,問父母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問題,比如:突然問父母晚上吃什麼?突然跟父母提到學校有趣的事。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搭腔,因為你一搭腔,實際上就是預設孩子寫作業時可以講話了,又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這也不利於讓孩子靜心學習。最好告訴孩子有什麼事待她作業做完後再問。 3、讓孩子自覺集中注意力,多給孩子找注意力集中的好感覺。家長平時在家多向孩子強調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還可以讓孩子讀這方面的故事,比如小貓釣魚,或者關於某個人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故事。 要孩子集中注意力,還要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點,多給孩子貼“正向標籤”。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要多觀察孩子做的好的一面,並及時指出來,比如:“今天注意力比昨天集中多了,玩東西的次數少了。”“今天又有進步,在做數學作業時,我看到足足有20分鐘一起在認真做題。”多從正面挖掘,這樣會激發孩子想做得更好的動力。 4、用“遞減法”矯正孩子的壞習慣。 梓豪是五年級的學生,有個不好的習慣:寫作業拖拖拉拉,母親很傷腦筋。明明是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小時的功課,他每天都能寫3小時以上。梓豪的外公是教師,暑假的時候給梓豪補課,發現梓豪的反應很快,但是不專心,往往寫幾分鐘就起來東走西走,每小時至少五六次以上。就這樣,一小時的時間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閒逛上面,難怪要用那麼長時間來完成功課。為此,母親想出了各種辦法,專門抽出時間陪梓豪寫作業,可是梓豪每寫幾個字必圍著屋子溜達一圈,即使有時在母親的強壓之下不能起身,勉強埋頭寫作業,可是隻要母親一離開房間 ,梓豪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親不能每天都專門陪讀,所以梓豪的毛病一直沒有改進。 分析:梓豪寫作業,已經長期養成不能專心的習慣,要他寫作業時不要起來走動實在不容易。兒童的不良行為,若是屬於初犯或是簡單的,可以運用忽視、不直接作反應的方法來消弱。但事實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為為數很少,多數是出現好多次以後才被發覺。這些長期塑造而成的行為,父母或老師發現、求助的時候,已經相當牢固。可是一般家長或老師往往忽略這項關鍵因素,恨不得馬上改善。因此,會把兒童所要改善的不良行為的標準訂得很高、很嚴格、很硬性,嫉惡如仇,半點也不通融,形成雙方對立的尖銳形式。在面臨此種情境時,運用區別強化的策略非常有效。 在專家的指導下,這位媽媽改變了教育方法。在鼓勵兒子的前提下,她與兒子約法三章,如果兒子寫作業時,每小時能把離坐次數減到三次以下,就可以看電視,否則就禁止看每晚的動畫片。每晚的動畫片對梓豪非常有吸引力,這一招兒特別管用,第一星期梓豪有三天達到標準,三個星期以後就完全做到每小時離坐三次以內。這時,媽媽表揚了兒子,並鼓勵他爭取把每小時離坐次數減少到兩次或一次。堅持三個月以後,梓豪終於改掉了寫作業拖拉的壞習慣。
回覆列表
1、作業分段。你可以規定一定的做作業時間,你先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獎勵,尤其是不要忘了精神獎勵,精神讚揚。如在壁上貼小紅花之類的。如果當天作業太多,可以把作業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階段,每段時間不可過長。如第一次規定做15或者20分鐘,完後休息一會,然後再規定一個15或20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能力提高以後,以後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分割時間了。
2.、要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不能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要求孩子在學習之前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避免寫作業的過程中又找東西。孩子學習的環境還要安靜,如果你的孩子抗干擾能力不好,最好保證孩子聽不見孩子電視的聲音。不要在孩子正在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表示關心,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有些孩子在學習時喜歡突然開小差,問父母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問題,比如:突然問父母晚上吃什麼?突然跟父母提到學校有趣的事。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搭腔,因為你一搭腔,實際上就是預設孩子寫作業時可以講話了,又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這也不利於讓孩子靜心學習。最好告訴孩子有什麼事待她作業做完後再問。
3、讓孩子自覺集中注意力,多給孩子找注意力集中的好感覺。家長平時在家多向孩子強調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還可以讓孩子讀這方面的故事,比如小貓釣魚,或者關於某個人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故事。
要孩子集中注意力,還要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點,多給孩子貼“正向標籤”。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要多觀察孩子做的好的一面,並及時指出來,比如:“今天注意力比昨天集中多了,玩東西的次數少了。”“今天又有進步,在做數學作業時,我看到足足有20分鐘一起在認真做題。”多從正面挖掘,這樣會激發孩子想做得更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