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趙節度使
-
2 # 薩沙
洋務運動對中國的幫助不大,但還是有相當的幫助的。
就像英國殖民者在印度,多少也做了一些洋務。比如印度至今還在使用的鐵路,就是英中國人當年修建的。
洋務運動為中國留下了郵政系統、電信系統、鐵路系統、招商局、江南造船廠、交通銀行等等。
滿清搞這些東西是為加強自己的統治,但客觀上讓中國有了一定的進步。
以典型系統為例,洋務派在1879年在天津到大沽口之間建設了第一條電報線路。
事實證明,原本快馬跑幾個小時的急報,電報傳送只需要幾秒鐘。
1881年開設電報總局,並鋪設由上海至天津的電報線路。
由此,中國的通訊完全不同了。
以往都是靠快馬傳遞訊息,中國又面積遼闊,從南到北再怎麼快,也需要幾天時間。
所以,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率兵奔赴臺灣參戰時感到修建現代通訊事業的急迫性,但奏報被守舊官僚否決。
電報線路建立以後,對於中國軍事、外交、政治甚至經濟,都有極大的意義。
比如中法戰爭期間,福建的清政府發電報請求皇帝決策,只需要幾分鐘,皇帝就可以看到福建一線的情況。
而皇帝下命令,福建也只需要幾分鐘可以收到。
同時,由於電報存在,全國的軍事作戰完全不同,效率提高了百倍。
可惜,像電報這要能夠儲存下來的洋務運動成果很少。
這是因為中國根本制度不變,還是落後的封建制度。
而現代化資本主義實業,必須有相應的制度配合,不然根本就無法發展。
比如建立現代工廠,社會上需要有各類組織配合,比如生產零件的其他工廠、商業銀行、商業保險等等。但這些都被清政府控制,所以根本就沒有,也不會允許發展。
洋務運動的大型軍工廠,不能說不先進。但工廠需要會計,管理者是滿清官僚,沒有完善的管理概念,使會計賬目不能有效核實。人事管制無標準,最終形同沒有管理,武器質量很爛,一些步槍發射後甚至炸膛,將士兵炸死。加上貪汙腐敗橫行,所有軍工廠全部嚴重虧損,最終只能倒閉。
其實李鴻章說的最好:“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時。”
-
3 # 弄竹君
洋務運動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來改變輕視科學技術的態度,中國古代歷史上科學技術曾經居於世界前列,但清政府的統治者長期以來昏昏睡於“天朝上國”的迷夢中!
頑固派抱著“中國文化獨尊”論不放,把向西方學習看作是可恥可恨之事,許多聰明之士把青春消磨於八股文、試帖詩等無用之事,更有甚者封建統治者把科學視為至賤之藝,因此風化不開。
一般士人迷戀於科舉之途,將其視為向上爬的階梯,而對科學技術“不屑為”。洋務派的從中國被動挨打、屢遭屈辱的現實中看到了重要原因是科學技術的落後。
洋務運動更重要的貢獻在於從此打破了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使中國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賢之道為惟一理想,不再鄙視“奇技淫巧”的技術,奠定了“科學”的根基與土壤
-
4 # 以史為鑑漫浸生活
在師夷長技以制夷方針指導下的清廷,如火如荼的洋務運動拉開帷幕。從北洋鐵甲鉅艦的採購,到江南製造總局的建設。從水師學堂的建立,到向英美派出留學梯隊。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就此展開,以工業興國為手段,民間資本大量流入現代工廠,可謂是方興未艾,一片繁榮景象。雖然由於政治腐敗,根基腐爛而導致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其掀起的中華復興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從此以後中國走上了一條抗爭之路。從完成新民主主義改造,從農業化國家向工業化國家邁進,洋務運動歷史地位不容置疑。
-
5 # 秋天的99
積極作用和意義:
19世紀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現了暫時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統治集團內的一些開明人士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而採取了一系列"自強""求富"的措施,雖然其目的是為了擺脫"內憂外患"維護封建統治,但這一運動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並且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和國防的近代化。
其意義表現在:
1、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洋務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3、洋務運動打開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務運動促使了國防的近代化。
-
6 # 歷史觀今天
洋務運動依然在封建格局下運作是失敗的根源。中國資產階級已經萌芽但是沒有被賦予權利,也沒有被社會所認可。更悲哀的是皇權依然強大,不會認可被取代。洋務運動只是清王朝為了挽救自身命運的一次不成功的嘗試。後世根據他的失敗總結出了必須推翻封建社會。用更有效的社會形式會提高生產力,才會更大激發普通大眾的參與感,才會更有效的發展,壯大。
-
7 # 甘蔗林
洋務運動,可以說是改變了宋以來中華的思維,開啟了民智,敢於承認自己的落後,願意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在唐朝,中華是開放的,海納百川,百朝來貢,國與國之間,平起平坐,大家互派大使,相互溝通了解,所以唐朝強大到沒有敵人,唐以後,宋元明清,閉關鎖國,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別國,更不願意學習別人的先進技術,尤其是清朝,別國要派大使過來,也堅決不同意,好吧開打,打輸了,同意互派大使了,別人要相互貿易也不同意,開打打輸了才同意開通貿易城市。
洋務運動,開創了新的局面,讓人們知道天外有天,改革開放才會跟上世界步伐,才不會落後被人打。
-
8 # 世界之外的世界
(1)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洋務派繼承了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以自強求富為目標,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力,集中力量發展軍事工業,同時也發展若干民營企業;
(2)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洋務派開辦了一系列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3)傳播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洋務派翻譯了一批西學書籍,介紹西方近代的科學文化知識;
(4)引起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重義輕利、商為四民之末的觀念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
9 # 穿越歷史的人
洋務運動是在19世紀60年代初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過程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興起的。為了挽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洋務派官員發起了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主要是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所以在談到洋務運動時,其更多的是對於經濟和軍事上的·影響,在政治上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還是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並且對於政治上的的影響不如在經濟上和在軍事上的影響。
3.在教育上: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洋務運動創辦的新式學堂主要有三種:一為翻譯學堂如京師同文館,二為工藝學堂培養電報,鐵路,礦物等專門人才。三為軍事學堂如船政學堂培養新式海軍。同時還派遣留學生赴歐美留學。促進了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些學成歸來的留學生在以後大都成為了國之棟樑,如簪天佑。對於中國近代的教育事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
10 # 進哥帶你靜靜
真正使中國人接觸當代軍事武器裝備,和列強同步,服裝、武器、練兵、編制等,可惜換湯不換藥,統治者的思想保守固執,導致拿著再牛的武器裝備等於燒火棍子。對後世的影響力是很大的,起碼袁大頭手握當時裝備先進的新軍,從制度和管理完全聽從他一人,最後演變成埋葬清王朝的主力軍,也是後來的民國北洋軍閥領軍角色,武夫當國就是說北洋軍閥們,北洋軍閥的前身受的直接影響就是洋務運動。
-
11 # 小約翰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繼承了明朝的衣缽,繼續進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清廷閉關鎖國的閉關鎖國開始於何時並不重要,但這種政策導致自己的國門在1840年被英國的堅船利炮洞開卻是毫無疑問的。
而兩次鴉片戰爭之後,大清統治者天朝大國的自信終於被打得粉碎,再也無法與世無爭,關起門來,高枕無憂過日子了。
接連收到列強的打擊,太平天國起義又將滿清統治者攪得雞犬不寧,內外交困的清朝,終於意識到了變革的急迫性。
儘管這種變革的初衷不是為了人民的福祉,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權,為了更好奴役人民。
清朝內外交困,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一批官員,在恭親王奕昕的支援下,打算用打雞血的方式,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引進先進武器來武裝軍隊、富國強兵,這就是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從19世紀60年代到九十年代年代進行的洋務運動,打著“自強”大旗,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建立起了一直現代化的北洋水師,同時又喊出了“求富”的口號,創辦了很多民用工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洋務運動,搞得如火如荼、熱火朝,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讓大清一下子就“強大”起來,全國上下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可是1894年的清日戰爭,把這一切無情打碎,原來雞血永遠是雞血;而且著雞血的量不足,連回光返照的效果都沒有,絲毫也沒有保住大清江山,那幫禍國殃民的傢伙,終於在武昌起義的槍聲中壽終正寢、一命歸西。
可是歷史是公正的,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但無論怎麼說,這次運動的歷史作用是客觀存在的,無法否認的。 來說說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和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洋務運動對後世的影響一、 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軍事近代化
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之長,用西方的先進裝備來武裝軍隊,達到抵禦外侮的目的,去保住愛新覺羅氏的江山。
在李鴻章等人的努力下,一大批近代軍事工業如雨後春筍一樣相繼問世,如曾國藩在1861年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1866年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等。
洋務運動,就是拿來主義,不是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也不是拿諾貝爾獎,所以它是立竿見影的。
短短几年中,中國就已經具備了鑄鐵、鍊鋼以及機器生產的各種軍工產品的能力。洋務運動本身不值得誇耀,問值得肯定的是,洋務派的眼光和魄力。
還有,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是中國人對西方先進技術和裝備的一種探索,為後人積累了值得借鑑的經驗,意義深遠。
而且多年之後,洋務運動興起的軍事工業還大部分都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洋務運動不光是拿來了西方的技術和裝備,他們還效仿西方的軍事制度,還開辦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威海水師學堂、南洋水師學堂、江南陸軍學堂等一批軍事學校,為大清的國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洋務派建立的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軍,雖然沒有保住國家安全,但畢竟給了中國人以自信,自豪和榮光。
其中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是清朝海軍當之無愧的主力,它擁有包括“定遠”“鎮遠”等鐵甲艦在內的20多艘艦艇,在當時來說,戰鬥力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
雖然最後北洋水師灰飛煙滅了,但李鴻章的拳拳愛國之心是可以肯定的,北洋海軍也曾經是中國一股強大的威懾力量,在世界海軍史上都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舉世公認的。
二、 洋務運動催生了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
洋務運動表面上是富國強兵的運動,但也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讓資本主義在中國萌芽。
從這個意義上說,洋務運動就像是一個溫床,開了近代工業的先河之後,客觀上對資本主義民用企業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一定催生和推波助瀾的的作用。
在後期,洋務派大出了“求富”的口號,創辦了不少民用工業。其中比較著名有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等。
儘管洋務運動早就了一批億萬富翁,中飽的是李鴻章們的私囊,最終富起來的,是大清的統治集團;但是這些民用工業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對中中國人觀念的改變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所以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在洋務運動的影響下,中國先富起來的一些地主、官僚、商人紛紛下海,投資近代工業,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局、漢陽鐵礦廠;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廣生油廠,復新麵粉廠,資生冶廠、周學熙辦的天津紗廠,普育機器製造公司﹑耀華玻璃公司等榮氏兄弟的茂新麵粉公司、福新麵粉公司和申新紡織公司;都是洋務運動的成果。
沒有洋務運動,就沒有後來中國民族工業的蓬勃發展。
三、 洋務運動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洋務運動在引進外國軍備、工業裝置、強軍求富的同時,洋務派倡導的“新學”,也讓實行了千餘年的科舉制度走向滅亡;同時中國近代教育悄悄興起。
留洋求學為中國培養和儲備了一定數量的備類人才;辦刊譯著則廣泛傳播西方的文化和學問,西方的政治和哲學,也走進了人們的腦海,中西文化和思想開始碰撞融合。
洋務運動的發展,讓中國近代教育蓬勃發展,學堂林立,大清政府還派出第一批留學生赴美留學,派出士兵去英、法學習海軍駕駛、作戰技術。
總之,洋務運動對中國教育的近代化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 洋務運動還促使了社會風氣和人們觀念的變化
首先,洋務派同頑固派明爭暗鬥,表面上是利益集團的權力鬥爭,但爭鬥還是比較公平的,大家都有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
洋務派跟頑固派的批判,其實也是觀念的較量,讓中國人在他們的爭鬥中,看透了封建綱常的腐朽沒落和西方人文的健康和旺盛,對中國人接受新觀念、新思想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對中中國人的生活和社會風氣的改變,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洋務運動最終還是失敗了,跟明治維新相比,後者的改革是從頭至尾和全面的,從西方政治、軍事、經濟到西方的文化、法律和教育制度全面學習引進,學到的是其精髓。
而洋務運動只是學到了皮毛,所以還是沒有讓中國真正發生變革,只能讓中國繼續落後捱打。
-
12 # 信諾物流
洋務運動對後世主要有四大影響。
一、對近代軍事的影響。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中國一敗塗地,徹底被打回了原形,認識到了船堅炮利的威力。有識之士充分認識到:要想富國強兵不捱打,就必須興辦軍事工業,從軍事自救開始。洋務運動開 始了軍隊近代化程序。
二、對經濟的影響。洋務運動動搖了幾千年“重農輕商”的傳統觀念,促使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對近代企業、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對近代政治的影響。洋務派自身的封建性、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有識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弊端,推進了中國近代化程序。
四、對近代文化的影響。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洋務運動培養了一大批精通洋務的科技人才,為打通社會風氣,為後期科舉制的廢除打下了基礎。派遣了大批留學生。為中國教育近代化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準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回覆列表
洋務運動是中國工業化的起點,對中國影響非常大。
大家都知道一種槍叫漢陽造,漢陽造就是漢陽兵工廠製造點槍支。而漢陽兵工廠就是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張之洞創辦的。
一直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還在用漢陽造打鬼子。
由此可見洋務運動的影響力。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中國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雖然大了很多敗仗,但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找救國之策,比如1861年1月11日,愛新覺羅·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籌夷務全域性酌擬章程六條》,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
後來慈禧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1864年到1911年,40餘年中,洋務派相繼在上海、南京、福州、天津、蘭州、濟南、漢陽等地建立了26個製造局(亦稱機器局),製造槍、炮、彈藥、兵船和修配武器。
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江南製造總局(1865)、福州船政局(1866)、天津機器局(1867)和湖南紡織廠(1890)。
1870年代以後,各省又籌款建立的製造局大都是中小型的工廠,如蘭州機器局(1872)、山東機器局(1875)、吉林機器局(1881)、臺灣機器局(1885)、奉天製造局(1894)和北洋機器局(1904)等。
依靠這些兵工廠製造的先進武器,清政府鎮壓了同治回亂、消滅了阿古柏的入侵,剿滅了捻子,平定了一些列的內亂,也震懾了外國列強,使其不敢隨意入侵,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為了抵抗外國的經濟侵略,洋務派又開始建造民用企業。較為重要的有臺灣基隆煤礦、蘭州織尼局、湖北織布官局、湖北漢陽鐵廠。
為了增加財富,洋務派大力開礦,其中煤礦有13處,金屬礦有21處,如直隸開平煤礦、江蘇利國驛煤鐵礦、安徽池州煤礦、江西萍鄉煤礦,黑龍江漠河金礦、湖北大冶鐵礦等都是在近代礦冶業的開發中較有成效的單位。
其他如航運方面的輪船招商局、電訊方面的電報總局、紡織方面的上海機器織布局、鐵路方面的中國鐵路公司。
可以說,經過洋務運動,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
更重要的是,洋務派大力培養人才,1861年京師設立同文館,學習外文及天文算學,培養近代專業技術人才。
此後,洋務派又先後創辦一批學習外語和專業知識的新式學堂,如1866 年左宗堂在閩局附設“求是堂藝局”,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設天津水師學堂等。
這些學校第一次將西方自然科學和工業技術帶進課堂,從而培養出中國第一批造船、航海,機器製造以及近代醫學等方面的人才。
為了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從七十年代開始,洋務派又先後向外國派出留學生,去吸取西方科技之營養,以期為祖國的獨立與富強作出貢獻。
後來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飛機設計師馮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嚴復等是留學生中的佼佼者,他們學成歸國後為祖國發揮光與熱。
洋務運動期間,留學回國後發揮的作用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洋務派創辦近代企業和引進西方科技的實踐也培養出大批新型知識分子。
留學生們學成歸國後,許多領域代替洋工程師工作,如福州船政局的中國產軍都是由他們製成的。新式海軍艦艇的管帶、大副也大都由留學生擔任。
中國從1860年代的一個封建國家,到了1890年代,已經是一個有許多工業的近代化國家。
雖然洋務運動並沒有挽救清朝的滅亡和列強的入侵,但他畢竟在中國播撒了工業化的種子,讓中國開始追趕世界工業化浪潮。
洋務運動的功績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