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賽爸爸說

    首先父母要了解到每個孩子的氣質型別是不一樣。氣質型別指的是孩子的神經活動型別。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歡安靜一些,不喜歡和太多人在一起玩。而有的孩子非常好動,天生就非常活躍。人們把不同的氣質分為了四種類型:

    1.多血質 外向,活潑好動,善於交際;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情緒情感容易產生也容易變化和消失,容易外露;體驗不深刻等。

    2.粘液質 情緒穩定,有耐心,自信心強。

    3.抑鬱質 內向,言行緩慢,優柔寡斷。

    4.膽汁質 反應迅速,情緒有時激烈、衝動,很外向。

    當我們瞭解了這四種氣質型別後,您就會知道您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型別了。性格內向的孩子屬於粘液質或者是抑鬱質。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性格的孩子都沒有好和不好之分,父母不用太擔心。不過,一個孩子如果是太過於安靜的話也不好。他們會缺乏和別人交流的機會。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父母還是要去引導孩子,給他們創造更多的與人交往的機會,儘量讓他的性格變得活潑一點,孩子的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

    父母具體可以怎樣去做呢?

    一、用自己的性格去影響孩子。

    首先父母自己的性格要開朗,樂觀。經常對孩子和他人微笑,要保持平穩的情緒樂觀的態度。我看到有一些孩子的性格特別好,他們看到誰都會樂呵呵的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我再看看他們的家長,他們也會微笑著和老師打招呼。有時會經常主動找到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父母開朗的性格是會影響孩子的。

    二、多鼓勵孩子說話,提供孩子表演說話的機會。

    家長平常再忙也要多和孩子說話,多陪伴他們。有的時候,父母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說話的時間也就自然減少了。孩子總是一個人待著,一個人玩,他們怎麼可能會開心呢?其實父母在忙的時候,也是可以一邊做家務一邊與孩子說話的。比如問問孩子今天的動畫片裡面演了什麼?還可以讓孩子來表演一下。父母甚至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道具。比如,一頂帽子、眼鏡等等。問問孩子聽了一個什麼故事?可以讓孩子簡單的複述一遍。這樣可以增加他們說話和表演的慾望。

    三、多讓孩子與別人交往。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遊戲是社會性活動。孩子的社會化發展離不開遊戲。孩子的遊戲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活動。他們會一起奔跑、捉迷藏、拍球、玩滑板車等等。在眾多的孩子當中,有一些孩子的性格是活潑外向的,通常這些孩子也會帶領一些內向不愛玩的孩子一起玩起來。因此,多與其他孩子交往,孩子的性格也會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父母碰到別人後,總是愛在別人的面前說自己的孩子性格很內向。其實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說自己後會不高興。會使孩子認為我就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他們會感到自卑,會越來越不愛說話。即使他們受到了委屈,他們也不願說給父母聽。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的話,就應該把這個標籤撕掉。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很愛他們。

    五、孩子犯了錯誤不要去指責孩子。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平常在犯了錯誤後,父母總是會厲聲指責他們或者是恐嚇他們,孩子因恐懼而導致不願和父母說話。因此,父母不要對孩子太嚴厲。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孩子更是在生活中不斷的去試錯,然後自己去找到正確的做法。要把孩子的錯誤當成是他們學習成長的機會。

    六、家長不要過於焦慮。

    當您用了很多方法去陪伴孩子玩,鼓勵他時,可是孩子還是不愛說什麼話,那也不要焦慮。有的孩子性格就是這樣。內向的孩子,他們也有具有很多的優勢。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寫到:這些優勢包括:喜歡學習新知、有同理心、創造力強、靈活性好、具有高情商、注重細節、善於分析等等。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會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世界上有很多名人,他們的性格都屬於內向型。比如:比爾.蓋次、李嘉誠等等。他們能沉下心來專注地做好一件事。因此,父母不要認為這樣的性格就不好,試著去接納孩子的這種個性吧!

    總之,父母在平常要多鼓勵孩子,每個孩子都是需要鼓勵的。當孩子做好一件事總能被父母看到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歸屬感。並能與父母能建立起很強的信任感。讓孩子慢慢來吧!

  • 2 # 咖啡12345

    我的做法,是讓孩子幫我拿主意,我做弱者,側面引導,如遇到孩子的觀念有誤區就一起探討引導正確的價值觀,不要總說孩子小。

  • 3 # 曉笛育兒分享記

    每一次他這樣說的時候我都看了一下孩子,因為孩子更加特別不好意思,很有意識的退出人前。孩子本來就內向膽小,媽媽還當著孩子的面公開的正式的套上內向角色,所以孩子一直帶著內向的角色無法擺脫。

    孩子性格內向,先反省,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有沒有過於強勢,或經常在人前說孩子內向給孩子公然貼上內向角色籤貼。孩子對這一詞彙比較敏感,如果我們常說孩子很壞,孩子總愛欺負人,孩子膽小這些話,易容誤導了孩子以為這是媽媽對他的評價,那孩子潛意識就認為他是這樣的人,孩子會因為長期接受這樣的資訊而無法跳出這些角色。

    那麼當孩子已形成內向習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稍微有點內向的孩子往往是比較有想法的孩子,我們不應以此為負擔,不要覺得這是孩子的缺點而憂心。我們應該放輕鬆點,不要想著如何去教育孩子不內向,因為如果我們揪著孩子這個內像,反而一樣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看法,而是要想如何創造孩子表現的機會和用樂觀的精神去影響孩子。

    對於如何改善孩子內向性格有以下三點小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從根本上釋放孩子的內向角色

    父母對孩子的評價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從根本上去改變你這孩子這一評價,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議論他這一行為。

    例如,孩子因為在內向跟人招呼時有點扭捏,那麼我們可以說:他還沒準備好,等他準備好了,他是很樂意與你愉快的交流的。

    正面的引導讓孩子理解:媽媽認為和期待他是一名能愉快和他人交流的孩子,相信孩子會下次會試著突破自己的。

    第二,創造孩子與同伴玩耍的機會

    創造孩子與同伴玩耍的機會,而不是強迫孩子融入別的孩子的圈子。我們可以帶孩子約他熟悉的小朋友一起去運動,在運動場是孩子洋溢笑容和隨意玩耍的場地。在寬廣的運動場孩子放鬆的同伴自主玩耍是,是培養孩子社交信心的比較好方法。

    我的孩子5歲左右時也有點不夠大膽,記得那一段間,就是天天帶他去運動上和熟悉的朋隨意的玩耍。現在8歲無論上學還是在運動場上自信和社交都挺不錯的。

    帶孩子去別人家玩耍,孩子可能會因為環境都不熟悉,會放不開,大人若在一邊刻意引導,孩子會更加不適。所以給孩子創造與同伴玩耍的機會,能以孩子是否能自主安全一起玩耍為考量標準最利於孩子放開自己。

    第三,父母要有幽默,活潑的能力去影響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獲得信心

    父母與孩子儘量不要一直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那麼孩子就會更加無法放開自己,也會感覺這不對那不對,有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反而會讓孩子縮手縮腳的。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活力去影響孩子,甚至在交流中可以用幽默的語言引孩子發笑,讓孩子有笑的能力,笑起來的孩子是自信和放鬆的。

    我們大人也可以和孩子玩遊戲,像老鼠偷油,你比我猜等等一些可以給孩子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在遊戲中建立孩子自信心最容易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內向的表像,也不是,一朝一日能形成的。所以希望您放寬自己的心態,循序漸進,都給孩子創造機會,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您的耐心,孩子的臉上很快,會揚起自信的笑容的。

  • 4 #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你能問出“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變得活潑一點?”這樣的問題,說明在你的認知裡,你覺得內向的孩子不好。

    其實,父母必須得糾正一下自己錯誤的認知。為什麼就非要讓內向的孩子變得活潑一點呢?內向孩子不好嗎?為什麼非要改變孩子天性呢?

    不管內向還是外向,只是人的一種個性特徵,並沒有好壞之分。父母更不應該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看到內向孩子的天然優勢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獨立思考,能夠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集中精力,有恆心,有毅力,更具有成功者必備的特質,比如,沉穩踏實、喜歡思考、善於鑽研、耐心謹慎、自制力強等。

    據美國的一項專業調查顯示:雖然內向者僅佔總人口的30%,但內向者在政府、學界、軍界以及商界高層中佔的比重卻高於外向者。 我們所熟知的比爾·蓋茨、愛因斯坦、卡耐基、居里夫人、張朝陽等,他們都是內向者的傑出代表。

    和內向孩子說話時應注意

    一,不要高聲、瞪眼。

    內向孩子感情比較細膩,比較敏感,他們能注意到你說話的每個細節,並在心裡對其解讀。所以,和內向孩子交談時一定要注意表情和聲調,不要高聲、瞪眼。

    二,表揚突出細節。

    內向孩子通常羞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所以父母要多給孩子創造表達想法的機會,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當孩子某一點做的好時,父母要突出表揚,表揚越注重細節,內向孩子越喜歡。因為他很關注細節,所以他希望你能看到。

    總之,父母不應該改變孩子的個性特徵。讓孩子做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覺得應該的樣子。

  • 5 # 古籍善本翡翠

    讓孩子多在外面接觸小朋友,前期父母跟著孩子一起玩,拿自己的玩具去和小朋友分享,不要急慢慢來,時間久了會慢慢改善的

  • 6 # 嘟爸悠媽

    這個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對帶孩子的態度問題。

    首先要清楚,內向並不是惡魔,不需要擔心。就像外向一樣,他只是一種性格特徵。是在碰到問題時的思考方向,如果碰到問題,孩子向外,就是想別人和外部世界尋找答案,就是外向,而如果向內,向自己尋找解決方案就是內向。另外,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內向,或者完全外向,大家都是內向和外向的結合體。所以不要擔心內向這個問題。

    你擔心的應該是孩子不願與人交流,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難。

    對於這一點,父母應該從自身做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1. 不要強調孩子的內向問題及不願與人交流的問題。心理暗示的強大作用我們不在這裡過多論述,當孩子不願與人交流時,父母可能會面臨尷尬,於是為孩子尋找藉口,比如這孩子內向。但越這樣說,孩子就越相信這一點,慢慢的不再想做調整,承認這個原本不存在的事實。心理學上有個叫“習得性無助”的概念,講的就是這個問題。

    2. 為孩子提供幫助。當孩子不願跟人交流時,要理解孩子,有時候孩子是害羞,有時候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有時候僅僅是因為當時心情不好,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心情,多跟孩子溝通,瞭解問題的根源,同時對孩子不願溝通表示理解,不要給孩子安一個自己揣測的理由或者訓斥孩子。

    3. 多帶孩子跟人接觸,父母做好榜樣。經常帶孩子到人多的場合,與不同的人交往,父母做好交流榜樣,讓孩子知道什麼情況下該怎麼應對,見到什麼樣的人需要說什麼樣的話,慢慢孩子有了經驗也就能自己應對了。

  • 7 # 彭如心老師

    六歲的孩子可朔性很強。家長如果及時培養,應該養出一切正常的孩子。

    對孩子做的對的事,鼓勵。做得欠妥的事,幫孩子分析可能的不良後果。鼓勵孩子思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只有自己和孩子時,鼓勵孩子大聲朗讀短文,大聲背誦詩詞,兒歌,講故事。鼓勵孩子主動接觸小朋友,創造與小朋友一起玩遊戲的機會。

    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對社會進行觀察,隨時講解,分析,鼓勵孩子思考!

  • 8 # 昱丞

    其實我是反對給孩子貼“內向”或“外向”標籤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而且會在不斷適應環境過程中去變化。我小時候就是被大家說“害羞”、“內向”,但現在卻是人越多越興奮,特別是上課的時候。

    要幫助孩子適應環境、快樂成長,而不是讓他感覺到“內向”是問題。如何幫助?下面有幾個建議:

    第一,不要貼標籤

    如前所述,不要老是說他“內向”,特別是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孩子都非常敏感,這樣的貼標籤式的語言,會讓他以為害羞是件很不好的事情,孩子有可能乾脆就躲在“內向”、“害羞”的標籤下面,覺得自己有理由不去跟別人交往,因為大人說我就是這樣。

    第二,不要過度保護

    孩子在這個階段,就是要不斷嘗試和外界接觸,去認識世界以及學會和人打交道。家長如果害怕孩子受傷,不讓他做這個不讓他碰那個,他慢慢就變得膽小畏縮了。

    第三,給孩子適應的過程

    當孩子表現得“內向”時,不要責備,給他寬鬆的環境,例如他不願意喊“叔叔阿姨好”,那家長首先自己有禮貌去和別人打招呼,給孩子做好示範,當孩子偶爾做到了的時候一定記得表揚,給孩子鼓勵。

    沒有一套教育方法能夠適合所有的孩子,做家長的一定要細心觀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基於對孩子的理解來因材施教。

    祝您和孩子福慧雙增,所願成真,所作成就!

  • 9 # 老男團視界

    首先要去分析一下孩子內心的原因是什麼?是天生性格,還是後天家庭環境因素影響等等。孩子內向如果比較正常,沒有形成孤僻也無礙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長每天要抽時間陪孩子玩,帶孩子多參與社會活動,慢慢接觸人多了,第一是練了膽量,變得更自信,第二是交流多了,就打開了心中那扇老是關閉的門。

  • 10 # 木棉黃黃紅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建議和方法:

    1. 尊重孩子,看重孩子,會使孩子看重自己,相信自己,從而使孩子更加自信。比如,讚美孩子,徵求孩子的意見,向孩子承認錯誤等等。

    2.支援孩子經常參加集體活動。比如,班集體活動。

    3.教孩子學會真誠的去交朋友。

    4.帶著孩子經常出去旅遊,體驗各地的不同風土人情。多與人交往。

  • 11 # 超級萬花筒

    看到題主的問題,不請自來。

    6歲性格內向,6歲年紀還很小,性格還沒有塑造好,完全是可以重新塑造的。因為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獨生子女,而且住在套房裡,每天除了上學就是回家,不像我們以前大家住在一起,還有一個大院,院裡還有很多人,人多小朋友,可以經常接觸。個人認為想改變孩子的內向性格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1,父母找到孩子興趣點然後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交流。

    2,帶孩子到小區裡轉轉,讓孩子結交小區裡的小朋友,然後鼓勵孩子多多去找小朋友們玩耍。

    3,平時多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我結合了我自己的情況能想到的就這麼多,希望可以幫到題主。最後要說的就是其實性格不分好壞,內向的孩子往往都比較細膩。最後祝題主和題主的孩子身體健康,一切順利!

  • 12 # 番茄育心

    對於孩子性格內向與否,首先,我們不去貼標籤,就是說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其實兩種性格各有長處,各有優勢,但是一般孩子內向呢,他可能就是與生俱來的一些氣質型別,她感覺到很不安全,他會覺得外界的這個事物對他來說都是一種威脅,你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孩子,她第一,不願意跟人打招呼,第二,他願意躲在媽媽身後,第三呢,如果強迫她的話,她會反抗的很激烈,我就是不願意啊,這樣的孩子,你會發現他躲在媽媽身後,實際上他是形成自己和別人之間的一道屏障,用媽媽當屏障,來增強他的安全感。

    所以這樣的孩子,我們平常要給予他更多的愛。然後這樣的孩子他會更敏感,就是你會發現他對一點點小的事情,她都會體察到會發現到,她非常的敏感,但是我們不是說這樣的孩子不好,這樣的孩子其實會情商很高,以後因為他會很能體會到別人的感覺,他很注意細心地觀察,所以我們不要認為這樣是好事兒還是不好,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不要去給孩子貼標籤,然後充分的給他愛,然後讓他建立這個安全感。等他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他會慢慢的開始願意去交往,有這個自信去交往。

    這樣的孩子呢,我們可以平常跟他多玩一些手偶的遊戲,他如果不願意表達的話,讓他用手透過手偶的嘴來說出他想表達的話,比如說。我們可以用手偶扮演一個陌生的人,或者是陌生的老師,讓他拿著這個手偶告訴她,老師自我介紹啊,說,我叫誰誰,比如說我叫小番茄,我幾歲了,然後很高興見到你。讓他多做這種練習,當他經常聯絡之後,他會發現,其實這個事情沒有那麼強的不安全感,沒有那麼強的攻擊性,沒有那麼害怕。他會慢慢的來去做這件事情,但是真的是不要強迫,因為這種強迫會讓孩子的心理壓力更大,所以我們真的是理解孩子。

    我們要多關注他一些積極行為,然後去慶祝這些積極行為,這慶祝不是說我們去放煙花,做派對,而是說不斷的跟她去重溫這間這段經歷。比如說。你剛才做了一件,什麼時候哪個小朋友笑了一下,這個是一個很好的行為,要不斷的去強化它,我們不要去跟他說一些不好的行為或者不好的事情,這個也是一種強化,他這種這種負向的強化就會越大,越來越覺得自己做不到。所以我們要多強化多關注他的努力,而不是關注他的結果,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啊,我可以,我也可以做到,可以一步一步做的更好。

  • 13 # 卓菲亞每日睡前故事

    有人會認為孩子老實點好,老實的孩子都很聽話,好管教,愛學習,長大了也更穩重。可實際上,老實的孩子大多數性格內向,膽小害羞,沉默寡言,公共場合不敢發言,在生活學習當中會遇到很多困擾,甚至在成年後都很難融入社會。

    1,老實的孩子容易被欺負。相信大家都知道並且碰到過,在學校裡總有那麼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喜歡欺負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老實的孩子基本都選擇忍受,不敢告訴家長也不敢告訴老師。長期以往,他們會更加膽小,害怕與陌生人相處。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就是這個理。

    2,老實的孩子容易被懷疑。這裡的懷疑是指:當一個團體裡有人做了見不得光的事情了,比如有人丟了東西了,那麼他們最先就會懷疑那個最老實芭蕉的人。然後大家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t他。而老實的人就不善於交際,不善於為自己辯解。更容易被別人扣上帽子了。

    3,老實的孩子少朋友。老實的孩子不善言辭,很難與其他小夥伴打成一片。自己不敢去跟別的小夥伴玩耍,上學時候甚至都不敢問老實問題。這種嚴重怯場的表現一直延續到成年,導致自卑心理嚴重。這些孩子長大了很難融入社會,就是平時跟別人聊天都顯得笨拙,基本上沒什麼朋友。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溜達。容易對社會產生抱怨。容易產生抑鬱。

    4,老實的孩子動手實踐能力差。從小老實的孩子,他們做什麼都會怯場,不好意思去做。心裡想的嘴裡卻說不出來,更是做不出來。在同樣的事情上會比別人慢節奏。老實人長大後不怎麼會掙錢選擇的職業也打都屬於少交流的技術型別的工作,或者是一些下力氣的活。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特別老實內向時,我們應該要正確去引導,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絕不能打罵,採取錯誤的方式來教育。要多帶領孩子多跟陌生的人打交道,去熱鬧的場合;鼓勵孩子大膽說話,鼓勵孩子在風景區大膽拍照擺pose;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演講類活動等等能培養孩子膽量的事情。對於自己的孩子,家長們應及早發現,及時改善,一個老實內向的人是可以透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經歷刺激場景,從而蛻變成一個自信Sunny的人。

  • 14 # 皮皮大王就是我

    首先要分辨孩子是天生的性格內向,還是環境導致的外因性內向。

    我家孩子就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家活潑好動,調皮搗蛋,靈動有趣,並不是內向的孩子。但是他是高需求寶寶,對人的態度很敏感,對陌生環境很警惕,容易缺乏安全感,非常謹慎,比較黏媽媽。外出的時候對陌生人很警惕,別人給的食物從來不吃,好處就是不容易被拐帶。不過有足夠安全感的情況下,他是個話嘮,家裡來客人還是個人來瘋,愛唱愛跳的,常常被誇讚。

    不過,這種氣質的寶寶在上學,進入集體生活的時候,就顯得很慢熱,適應力沒有那麼快,因而很容易被貼上內向的標籤。

    上了一個學期的幼兒園小小班,老師的期末評定上就寫著他是一個內向、安靜的小男孩,從我和老師的溝通當中也瞭解到,孩子在班上不太愛表現,不是很合群,自己和自己玩的時候比較多。後來作為家長去參加他們班的期末匯演,老師叫孩子舉手上臺表演節目,他舉了兩次手,但是老師都沒看到,他後面就再也不舉手了,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所以說,孩子的內向,很多時候是老師(或者是家長)的漠視,不鼓勵,甚至是打壓所造成的。

    3-6歲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不能忽視對孩子自尊、自信的培養。

    容易表現內向的孩子,一般內心都比較細膩敏感,自尊心強,又容易受傷,這時候特別需要父母和師長的鼓勵。和外向性格的孩子不同,內向孩子對別人的態度非常敏感,所以在對待他們的態度上,一定要多鼓勵,及時給予迴應。

    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內向,硬把他推向前臺,逼迫他去在大庭廣眾之下做表演,這樣反而適得其反。也不要用貶低、謾罵的語言對待孩子,比如罵孩子是鋸嘴的葫蘆之類侮辱孩子的話,這對孩子的心靈會是很大的傷害。

    大人能“看見孩子”,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裡的看見,是要真正的看到孩子的願望、內心,能夠和孩子建立起心靈的連結和溝通,接納他們,讓孩子獲得真正的重視感。

    用愛和耐心,平等尊重地對待孩子,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即使是天生內向的孩子也會成成長為自信、快樂的孩子。

  • 15 # 莫小西MO

    你好,這個問題首先家長在家裡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學著表達,同時學會觀察交流者,以便在溝透過程中正確反應!

    此外,家裡來客時,可以讓他主動向其他人問好,嘗試和父母以外的人交流。

    還可以把孩子帶去遊樂場,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這個過程當中呢,也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流。

    不過最後我想說的,其實孩子內向沒有什麼關係啊,反而比較內向的孩子能坐得住,在學習上能靜得下心來,我認為這是好的,沒有必要刻意去改變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認為王曼昱打球越來越像張繼科,劉詩雯的前三板也越來越像馬琳,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