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給靈魂一點味道

    大清的舉人左宗棠最大做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最大做官至正一品。1881年(光緒七年)10月,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這大概是明清時期的舉人最大能做到的官。舉人儘管可以做官,畢竟不如進士,大明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舉人通常只能做到州縣一級的官員,一般都是中下級的官吏,比如教諭之類的學官,或者縣丞、主薄之類的佐貳官,進入朝廷中樞很難.明朝名臣海瑞也是一個舉人,一生多是州縣為官,生前最高的官位為右都御史,右都御史是一個正二品的官職相當現在的副部級,而太子太保為死後獲贈;在清朝連才氣縱橫,功勳卓越的左宗棠也為不是進士而謀求一個進士出身,可見舉人要進入高層很難。

  • 2 # 武威王

    如果要問最大能做到什麼官,還真不好說,因為中國古代的官場極其複雜,能不能升官不僅僅取決於才華、能力、膽識,更重要的還在於機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就像劉寶瑞經典相聲中的虛擬人物張好古,大字不識一個,也沒什麼能力才幹,卻能入閣拜相連升三級,不得不令人唏噓。

    舉個例子可能更容易說。有兩個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是舉人出身,卻做到了很多進士甚至庶吉士都做不到的高官。這兩個人大家都很熟悉,一個是明朝有名的海瑞海青天,另一個是晚清重臣左宗棠。

    海瑞以舉人身份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等職,最終官至右僉都御史(正二品),死後追贈太子太保(從一品)。

    左宗棠二十歲鄉試中舉,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後經歷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正一品),封二等恪靖侯。追贈太傅,諡號“文襄”。

    依照明清制度,當了舉人的確就可以當官,只不過要等到有空缺才可以遞補,而且一般都是中下級官吏,比如教諭之類的學官,或者縣丞、主薄之類的佐貳官。運氣好的話,趕上吏部的大挑,還能外放個小縣擔任知縣。但是舉人身份入官只是起點低,以後發現如何,還真不好說,所謂“時勢造英雄”,在合適的時機抓住機會也有可能官至極品,清代重臣李衛也是個例子。

  • 3 # 市井覓食記

    古語曰:學而優則仕!讀書人十年寒窗就是為了考取個功名。那麼考試是如何選拔的呢?

    明清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寅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中舉人之後才有資格參加會試,會試通過了才能參加皇帝親自主考的殿試,這才能出人頭地,光耀門楣。但是隻是個舉人能做什麼官呢?

    首先,考中了舉人,是進入了仕途的門口,由吏部管理,有了做官的資格,可以委任如教喻、縣丞、主薄等,可以做副縣級待遇的官。考中舉人才可以參加全國性考試,即會試,相當於國考。其次,中舉者在次年春必須進京參與會試,也就是考進士。會試被錄取的人,稱為"貢士"。舉人考上進士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機會,但是舉人還是有做官(副縣職以下)的機會。考中進士,就可以等待安排委任正縣級官員職位了。

    當然,有的人因為各種原因只能做個舉人,如果才能突出,有人舉薦,會謀個一官半職。平凡植被只能擔個舉人之名了。像“范進中舉”,一把年紀好不容易考取個舉人,最後竟然瘋了,自然與官場無緣!

  • 4 # 黃強黃不息

    按照明清時期科舉制度,舉人是科舉第二級鄉試得中者的功名。通常考中秀才、舉人、進士,都有了做官的資格,但是功名不一樣,享受的待遇也不同,所授官職不同,而且升遷的機會更是大相庭徑。

    明代士子一旦考中進士,做官很容易。《明史》記載:“考選庶吉士者皆為翰林官,其他或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太常國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官。”進士一榜三甲進入翰林院,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明清時期翰林是仕途中最華貴的官職,一榜三甲開始授官品秩不高,但是官職特殊,升遷容易。進士官拜宰相的不乏其人,文官中的尚書、侍郎、總督、巡撫、都院御史、布政使等高官的比比皆是。

    舉人一般都授予教育方面的小官職,或做封疆大吏的幕僚。一般很難升遷至三品以上的高官,成為巡撫、總督之類的封疆大吏更是鳳毛麟角,但是在明、清兩代,都有例外。

    明代名望很高的青天大老爺海瑞(1513-1587)是舉人出生,官至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海瑞會試落榜,以舉人身份出任福建南平縣教諭。教諭是縣學的最高長官,相當於縣教育局局長。嘉靖四十三年(1564)升任戶部雲南司主事,正六品。在這個期間,他向嘉靖皇帝進諫,因此獲罪,因其清官名望高,免死。隆慶皇帝登基後,被釋放。隆慶元年後,先後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應天巡撫。萬曆十三年(1585)五月海瑞任職南京吏部,一年後轉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副部級官員。

    海瑞以舉人身份做到副部級高官,與他特殊的名望有關。他冒死向皇帝進諫,觸犯龍顏,本來皇帝要殺他,考慮到他清官的盛名,怕自己落得昏君罵名,而只是將他羈押大牢。嘉靖皇帝駕崩後,海瑞名望更高,最終升至副部級高官。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1812-1885)也是舉人出生,官至一品,清同治帝、光緒帝時期的宰相。

    左宗棠20歲時成為監生,參加鄉試中舉人。此後三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於是轉向地理、兵法研究。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左宗棠經武將胡林翼推薦,成為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僚,後為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僚。因為幫助湘軍籌措軍餉得到曾國藩賞識。打擊太平軍有功,由曾國藩上書請功為四品官卿。1855年經曾國藩推薦,出任浙江巡撫。後升任閩浙總督、太子太保,封一等恪靖侯。1873年拜為東閣大學士,位極人臣。1881年出任軍機大臣,成為宰相。

    左宗棠在幫助曾國藩的湘軍建設,以及打擊太平軍方面是有功的,也算是靠軍功取勝。其才能得到曾國藩的賞識,數次推薦、請功。後來在西北邊疆鎮壓回民起義方面,左宗棠也立有戰功,解了清廷的燃眉之急。因此被清廷委以重任,符合形勢的要求。

    海瑞因為名,道德堪稱模範;左宗棠因為功,清代中興名臣。他們都是舉人中的佼佼者,也是科舉拔士的特例,也寫下了不是進士,僅是舉人升至高官的記錄,不可複製。

  • 5 # 倔強的小蟲

    明清時代舉人是一個特殊的階層,官非官,民非民的“準特權”階層。明清時代想考中舉人也是非常不容易。但是考中之後,就可以立馬翻身。

    首先,中了舉人之後,就可以免除徭役賦稅,他名下的土地都可以不用交稅。所以很多鄉紳,富農為了逃稅,就將土地“奉獻”給舉人,雖然只是名義上的,但是富人逃了稅,舉人還能收到一部分好處費。中了舉人,國家還有讀書補貼,進京趕考就不用愁了。

    其次,中了舉人也想政治上一些特權。比如見了縣太爺不用跪了,遇上官司也不用受刑,除非先被革去功名等。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當官了。不過呢,舉人一般只能當一些中下級官員,比如學官,縣丞,主簿之類的佐官。但是如果運氣好的話,趕上吏部大挑,也能放任知縣。海瑞就是由此邁入仕途的。當然有些有門路的也能混到通判,同知,甚至知府這樣的官。要想再往上就要看時勢,能力和運氣了。

    歷史上以舉人身份出將入相的少之又少。像海瑞這樣的能到從一品太子太保實在是舉人中的異數。像左宗棠這樣的正一品大學士,軍機大臣更是鳳毛麟角。

    總之大部分都是中下級官員,只有少數可以做到大官。至於能做多大的官,就看個人的造化了。

  • 6 # 子兮何夕

    明清時期,考中了舉人,是進入了仕途的門口,由吏部管理,有了從政資格,可以委任如教喻、縣丞、主薄等地方官職,可以做副縣級的官。而中了舉人後,方可參與國考。也就是會試。而舉人,要成為進士之類的是很難的。也就是說,舉人相當於省考,而進士相當於國考。所以舉人最大的官也就副縣級的官了。類比現在就是副處級幹部。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如海瑞。舉人升至侍郎。

    相比較進士而言,舉人,地位尷尬。但又對於平民而言甚為重要。足可以改變一個寒門學子的一生。參考范進中舉。古代正規編制,穩定。至少算是生活有保障了。

  • 7 # 了不了齋主人

    這個問題問的太籠統:

    第二,舉人的任職起點都比較低,但並未對最高任職有限制,所以在可能性上,舉人的任職可以同其他人一樣。所以,如果從特例說,任職無高低之限制。但就大多數人而言,舉人主要是從事教職(訓導、教諭、學正、教授)、鹽大使之類任職,之後由教職而升任知縣的也很多,但真正進入中央高層的則很少。

    第三,在清代還有滿漢之別,滿人做官比漢人容易,並且可做高官,不僅是進士,舉人也是如此。所以籠統問舉人最大能做到什麼官,沒有什麼意義。

  • 8 # 山色歸讀

    清朝參加歲試成績優秀的生員(秀才)可以參加科試,科試通過了才能參加更進一級的鄉試,稱為"錄科"。鄉試在京城以及各省的省城舉行,通常三年一試,考期通常在農曆八月時舉行,因此鄉試又名"秋闈"。其考官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和進士出身的各部院官擔任。

    通過了鄉試的考生稱為"舉人",考取第一名的考生又稱為"解元"。考中舉人,不僅可以參加全國性考試,就是會試未能取中,也具備了做官的資格。鄉試在第一年的秋天考試,考中舉人的在第二年春天必須進京參與會試,也就是考進士。而參考的旅費由政府發給,稱為"公車"。會試由禮部所主辦,在京城的貢院舉行,一般在鄉試的第二年,也就是醜,辰,未,戌年。由於多在農曆二、三月舉行,所以又稱"春闈"。會試被錄取的人,稱為"貢士",第一名叫做"會元"。 會試的主考官,會試的主考官,在明朝多以翰林官充當,明末又多以內閣大學士擔任,清朝稱主考官為大Quattroporte,由內閣大學士或六部尚書充任。

    清朝新錄取的貢士,在殿試之前還必須進行一次複試,複試結果,按成績分為一,二,三等,這個等級對於以後授予官職有很重要的關係。殿試在四月份舉行,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此外還要任命閱卷大臣,讀卷大臣,協助皇帝評閱試卷。明清兩朝的殿試都只考策問一場,不考八股。 出榜分為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只有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為賜進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稱為傳臚;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若干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稱進士,中了進士,功名就到了盡頭。殿試考中稱為“甲榜”。按照清朝制度規定,殿試以後還要進行一次考試,叫“朝考”。殿試的狀元,榜眼,探花不再參加朝考,朝考的第一名叫做朝元。舉人考上進士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機會,但是舉人還是有做官的機會的,很多舉人也是走的這條路。

    當了舉人的確就可以當官,只不過一般都是中下級官吏,比如教諭之類的學官,或者縣丞、主薄之類的佐貳官。運氣好的話,趕上吏部的大挑,還能外放個小縣擔任知縣,著名的清官海瑞海就是由此邁入仕途的。當然,極個別的舉人也能混到通判、同知、甚至知府這樣的地市級官員,但要是再往上就要看運氣了。歷史上,以舉人身份出將入相的少之又少,海瑞能得到從一品太子太保的榮譽銜已經是舉人中的鳳毛麟角了。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贈太子太保,諡忠介。

    另外一個特例就是左宗棠。左宗棠一輩子科舉最好成績是在省城長沙舉行的鄉試中,他僅以“搜遺”的方式勉強考取道光50大壽恩科第十八名舉人。最後卻不斷升遷,官至正一品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衙門行走,欽差閩浙總督、陝甘總督等,一等恪靖伯,二等恪靖侯,逝世追贈太傅,屬於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異數。

  • 9 # 香草豆子

    在上學時,有一篇課文叫做《范進中舉》,講的是一個叫范進的老秀才,50多歲終於中了舉人,喜極而瘋。要不然他那個殺豬的老丈人扇了他一巴掌,估計這位新科舉人的前程也就到頭了。

    那麼,問題來了!范進已經是秀才了,中了舉人為什麼就有這麼大的反差,不但原先動輒斥責打罵他的老丈人畢恭畢敬,就連一干鄉紳也紛紛示好呢?當了舉人有什麼好處呢?

    當然有好處了!不然那麼多人拼了命考舉人幹什麼啊!當上舉人第一個好處是經濟上的——賦稅徭役豁免權。考上舉人之後,他名下的土地就可以免除皇糧國稅。不要小瞧了這個權利,也許范進名下沒有多少土地,但是當上舉人之後,很多中農甚至富農就願意主動將土地“奉獻給”舉人,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如此操作的結果就是土地所有者少交了國稅,舉人老爺還能得到一筆補償收入,受損失的只有國家稅收了。此外,得到了舉人身份之後,國家就有一部分讀書補貼了,到京城趕考的盤纏也有了著落。

    當上舉人的第二個好處是可以當官了。《范進中舉》裡面就說過,有一位鄉紳中過舉人,後來還外放過一任知縣。歷史上,當了舉人的確就可以當官,只不過一般都是中下級官吏,比如教喻之類的學官,或者縣丞、主薄之類的佐貳官。運氣好的話,趕上吏部的大挑,還能外放個小縣擔任知縣,著名的海瑞海大人就是由此邁入仕途的。當然,極個別的舉人也能混到通判、同知、甚至知府這樣的地市級官員,但要是再往上就要看運氣了。歷史上,以舉人身份出將入相的少之又少,海瑞能得到從一品太子太保的榮譽銜已經是舉人中的鳳毛麟角了。像左宗棠這樣的正一品大學士、軍機大臣,則屬於歷史上的異數。

    當上舉人的第三個好處就是司法上有了特權。比如:見了縣太爺之類的地方官可以不用下跪;打民事官司不用親自到庭,派個下人應訴即可;如果不幸遇到了刑事官司,甚至是命案,也可以不用受刑,除非主審管報請上級有關部門革除了舉人的功名,才能動刑。楊乃武就是經歷了這樣一番程式之後,才被縣太爺打了屁股。

    因此上,舉人在中國古代特別是明清時期,屬於似官非官,但已經不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應該成為一種“準特權”階層

  • 10 # 一分鐘瞭解一段歷史

    考中了舉人,是進入了仕途的門口,由吏部管理,有了做官的資格,可以委任如教喻、縣丞、主薄等,可以做副縣級待遇的官。考中舉人才可以參加全國性考試,即會試,相當於國考。

    中舉者在次年春必須進京參與會試,也就是考進士。會試被錄取的人,稱為"貢士"。舉人考上進士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機會,但是舉人還是有做官(副縣職以下)的機會。考中進士,就可以等待安排委任正縣級官員職位了。

    總體來說是不會超過縣令的,當然也有特殊情況。

    1、明朝開國初期對身份要求沒有那麼嚴格,因為是戰亂。所以開國君臣身份貴賤不一,這個歷朝歷代都一樣,到了中期出現了舉人進士等身份。

    2、在明朝中後期,庶吉士,也就是進士的前六名才有可能入閣當宰相;進士二甲內,也就是前七十名一般會做到尚書侍郎一類,類似於現在各部部長副部長。三甲也就是70名以後,基本上開始縣令終於知府,類似現在的市委書記。而舉人是省內承認的人才,類似於現在公務員省考榜上有名,剛開始會是督學、驛長之類的末等小官(從九品,剛入流。),弄個縣令就很牛了,比如明朝海瑞就是舉人,開始做官就是督學這個職位。

    3、由於明朝講究出身,而舉人、進士都是靠八股取得功名,所以他們有認同感,這就是歷史上“清流”的來源,這些人互相照顧,個別舉人升職就會跳出這個圈圈,當然,我說的是個例。大部分舉人都是終老縣令一級的。舉例子就多了,比如明朝嘉靖初期宰相張璁、夏言就是進士三甲出身,海瑞是舉人做到侍郎。

    4、歸根結底,舉人不如進士。就像現在的大專生和研究生,國考首先要限制學歷,學歷低就要去基層。一個道理的

  • 11 # 歷史知事

    明清時期的舉人可以做到什麼官?

    通常來說,“金舉人,銀進士”,這說明什麼?舉人比進士更難考!

    考上舉人就是了不起的功名了,考上舉人就可以做官了,起點雖然比其他人低,但是終點可不一定!

    簡單一句話概括——可以做到任何大的官!

    明清兩朝我各講兩個:

    明朝最有名的舉人是海瑞和于成龍!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後遷任湖廣黃岡的知州,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入京覲見。後升任江南江西總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龍兼管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于成龍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

    海瑞和于成龍的經歷告訴我們,舉人雖然學歷低,卻也能做大官出大名!不僅可以在本朝做官,還能在其他朝代做官!于成龍是明朝的進士,卻在清朝做到了兩江總督這樣的大官!

    這不算什麼?清朝這兩位舉人更厲害!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但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歷史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著有《楚軍營制》,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最可怕的是,左宗棠的舉人不是考上的,是花錢買的!

    接下來這個人更牛!考不上舉人,買都不稀罕買!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北韓,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佈《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

    好吧,舉人做大官的卻是不多,這幾個是明清兩朝僅有的特例!

    還是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啊!向曾國藩那樣的,30多歲就做到了五部侍郎,那才叫做科舉達人呢!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 12 # 我熱愛影視劇

    通常來說,“金舉人,銀進士”,這說明什麼?舉人比進士更難考!

    考上舉人就是了不起的功名了,考上舉人就可以做官了,起點雖然比其他人低,但是終點可不一定!

    簡單一句話概括——可以做到任何大的官!

  • 13 # 燚藝yi

    清朝參加歲試成績優秀的生員(秀才)可以參加科試,科試通過了才能參加更進一級的鄉試,稱為"錄科"。透過鄉試的成為舉人,而第一名則稱為解元,透過鄉試不僅能參加會試,如果透過則可以走的更遠,沒透過也沒關係,你也可以在朝廷中有個一官半職,只不過一般都是中下級的官吏,比如教諭之類的學官,或者縣丞、主薄之類的佐貳官。如果運氣夠好的話,趕上吏部的大放水,還能在不知名的小縣擔任知縣,比如清官海瑞就是由此邁入仕途的。人家最後也是見了皇帝的,在當時也是很大的榮耀。

    透過會試的呢稱為貢士,按理說你就可以參加殿試,考個狀元什麼的,但是呢在這之前還有個複試,這個考試的前三名也是很有用的,因為這決定你的官職,殿試後出榜,分為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只有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你說舉人最大可以當什麼官呢?按照我來說最大不超過縣令,但是有極個別的如海瑞從一品太子太保,這個就是要看運氣啦。

  • 14 # 使用者5023532013363

    正常情況下舉人沒有出仕做官的

    資格,只有近士才可以做官。古代只有三年才舉行一次進士考試,人才奇缺。所以有極少部分舉人可以當官,只能當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主薄,教諭。沒有直接當知縣的資格,幹幾年政績出色確實有的可以當知縣甚至更大的官兒。就像歷史上有名的海瑞一樣,就是從舉人出仕舉為官,最後成為名垂青史的清官。

  • 15 # 的哥佬685

    做官是很少的!做吏是很多的,也就是八,九品芝麻官!但是考上了舉人對於沒有什麼背景的平頭百姓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喜事!因為從次以後,見到縣官,知府大人的時候就不用下跪啦!如果哪位官員剛好與你同年同科考上舉人的話,還可以和他互相禮儀的稱一聲“年兄!年弟!”的!這一些都是拜託老母親在我小時候,做為“講古仔”講給我們聽的,唉!老母親已經作古近二十年啦,願她老人家在天上幸福!

  • 16 # 江洲人txd1970

    舉人具備做官資格,一般不直接授予官職。但有時候也可以。明清歷史上著名舉人做官有明朝的海瑞,清朝時的左宗棠。

  • 17 # 聊史論今

    理論上,舉人也是可以做官的,但是機會很少。

    如果說一個人考上舉人之後,實在考不上進士了,那這時候就可以選擇去吏部報到,等待分配,但是去了也不一定有官做,這也是和進士的區別所在,只要考上了進士,那就一定有官做,並且一般不會低於七品縣令或同級別的官員,只要工作勤懇,沒犯什麼大錯,幾年下來,混合四五品官一般都是沒問題的。但舉人就不一樣了,到吏部報到以後,接下來就是要等,必須要等到某個位置空出來了,才可以補上,並且官職都很低,一般都是教諭之類的芝麻小官,並且升遷無望,幾十年下來,能混上個七品縣令,那算是祖上積德燒高香了,畢竟像海瑞海大人這樣的特例還是少數。

    所以,古代的舉人,除非是萬不得已,實在考不上進士了,不然一般是不會選擇直接去做官的!

  • 18 # 愛看愛思考

    舉人選官?是有選說的。但是都是不入流的小官。沒有中進士的舉人,只是有了個初級的文憑而已。舉人只是你有了更進一步的資格而已,沒有舉人的資格你就沒有資格繼續參加後面的考進士的資格。只有考中了進士,才有機會做官的。而且還都是正途的出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速不變,一直理解不了,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