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丘故事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的人,我想我對彝族的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在這裡我想說說一些我個人的推測。

    當然,在開始闡述之前,我先跟大家說好,我下來所說的有些內容是沒有文字記載的,是無法考證的,它們只是彝族人民口口相傳,代代相傳的故事,所以不具備真實的研究價值,也不代表我所闡述的觀點是真實的事實,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推測罷了。

    如果大家認同我的說法,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大開腦洞,去追尋、推測彝族的起源吧。

    但是,一個民族的文明文化的傳承需要用文字來記載,沒有文字的民族要麼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要麼同化在交匯的浪潮裡,別無選擇!

    彝族,也不會例外。

    也幸好,彝族有文字。

    從可考證的文字記載中可以得知,彝族的文字大約形成於公元13世紀。

    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

    這,在有文字記載的書籍中已無可考證之書。

    但我一直認同彝族起源於古羌人的這一說法。

    因為我知道一個沒有記載於書籍,但在彝族人民之間口口相傳,世代相傳的故事!

    請大家注意,這個故事雖然無法考證其真實度,但這個故事是我們今天腦洞大開的關鍵,是聯絡幾個風牛馬不相及的歷史片段的橋樑。

    下面,我們先說可靠的歷史記載傳說:

    古羌人遊弋

    在6000—7000年前,住在中國西北河湟地區的古羌人,開始向四面發展,其中的一支向西南方向遊弋移動,到3000多年前,這支向西南遊弋的古羌人沿金沙江,在安寧河流域的邛都和普渡河流域的滇池定居。

    從這段文字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今在大小涼山和雲南滇池附近的彝族人有可能是這支古羌人的後代。

    請大家記住,不是肯定,而是有可能。

    那麼問題來了,這支在遊弋的古羌人,從7000年前開始遊動時,到3000年前紮根於邛都滇池之間的近4000年的時間他們究竟生活在哪裡?都幹了些什麼?

    這無籍考證。

    我們再來看看這段記載:

    廣漢三星堆

    從1929年開始,在四川省距離成都40公里處的廣漢市西北鴨子河南岸,發現了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佈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後來被命名為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分佈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曆史,遺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續近2000年。透過人們不斷的探索,科考人員發現,三星堆的文化和文明從成都平原延伸到了渝東地區和陝南地區。

    迄今為止,三星堆遺址的文化與文明,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科考人員估計,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絡。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三星堆文明發展存在的時間和古羌人消失的那段時間大概在同一時間段,有許多吻合的地方,我們可以猜測三星堆文明有可能是古羌人發展出的文明。

    請大家記住,不是肯定,還只是可能。

    這裡,我們的問題也來了,那些創造和發展了三星堆文化與文明的人到底去哪兒了?他們為何消失不見,沒有文字記載可以考證呢?還有他們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這也無籍考證。

    我們再來聽聽這段傳說故事:

    傳說故事

    世代口口相傳,彝族人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廣闊無比的平原地帶,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那裡有先進發達的生產技術,那裡有豐厚底蘊的文化歷史,生活在那裡的彝族人民安康快樂,幸福美滿。

    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夥強大的外來人,他們如同戰爭機器般,燒殺搶掠,兇殘無比,為了爭奪資源、土地,他們殺人放火,四處追殺善良的彝族人民,許許多多的彝族人被殺死了,整個平原大地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為了避免被滅族的下場,在彝族智者的引領下,剩餘的彝族人民開始了千里大逃亡。

    翻山越嶺,穿林過河,在這夥強人的追殺下,無數的彝族人死在了逃亡的途中,最後,連僅剩的彝族人都被這夥強人圍困在一座陡峭的懸崖上,無路可逃,面臨者滅族的危機。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山頂上長有密密麻麻的蘭草,在智者的教導下,他們把蘭草編成了長長的草繩,捆吊在懸崖的一側,順著草繩爬下懸崖,最終逃出生天,躲進大小涼山的深山叢林,逃過了被滅族的危機。

    這些彝族人民在逃出生天後,一直感恩蘭草對他們的救命之恩,從此以蘭草祭拜先祖,用蘭草祭祀鬼神,以示對蘭草的感恩和尊敬。

    透過這個傳說,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斷,彝族人不是世代生活在大小涼山的土著居民,肯定是外來的民族。

    請大家注意,是肯定,不是有可能。

    那麼,我們的問題也來了,這些彝族人到底是來自哪裡的?他們是由什麼民族遷徙演化而來的?

    最後的問題

    這三個歷史片段沒有任何的關聯記載,也沒有任何的聯絡傳說,但不妨礙我們腦洞大開,發揮我們的想象力,腦補一下,來補充一下彝族沒有文字記載的那段歷史時段。

    我們可以想像和推測一下:

    彝族人傳說中祖先生活的大平原是否可以是如今的成都平原?

    彝族人傳說中的先進技術和文化文明是否可以是三星堆文化文明?

    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的想像和推測:

    沒有文字記載可考證的三星堆文化和文明是否來自於古羌人?

    而遊弋的古羌人在沒有文字記載可考證的那段近四千年的時間裡,是否是在打造三星堆的文明和文化呢?

    最後,我們把遊弋古羌人和三星堆這兩個歷史片段透過彝族人民的傳說故事聯絡起來看一看,再腦補一下,我們是否有什麼發現呢?

    呵呵,我只能說到這兒了,畢竟這都是沒有可考證的,只是我的一點推測想像罷了,如果我強行聯絡起來,肯定的說這就是彝族人的起源的話,肯定會被許許多多的人罵死噴死的,因為很多人認為文明高度發達的三星堆文化怎麼可能是彝族人先祖創造的呢?

    在最後我再說一句,彝族的祖先若要細化到具體的某人的話,我可以肯定的說那是無法知道的了,因為沒有文字記載可以考證,只能大概的推測祖先屬於哪個古民族。

    說彝族祖先是項羽,那多半是無稽之談!

    但是你有時光機的話,可以穿梭到過去找項羽對話,也許項羽可以承認自己是彝族的祖先,呵呵,這是開個玩笑,請大家見諒。

    其實,

    我們可以想像的很多很多。

    想像,給了我們夢想,

    夢想,給了我們動力,

    動力,使得我們進步,

    而進步,會使我們文明!

  • 2 # 蜀北一

    彝族的祖先是誰,這恐怕就難以考證了,但彝族的起源,這還可以有個大概的考證和推測!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族群一直不停的在對外輸出和擴散著血緣,這就是古羌人!古羌人的對外擴散,對中國各民族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假設,彝族的形成,與古羌人的南遷有關!

    古羌人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如今甘肅南部的眾多史前文化,便是古羌人的遺存,如甘肅馬家窯文化。

    大約在公元前四世紀左右,古羌人開始南遷,這一支南遷的古羌人,在後來的歷史文獻中,被稱作是氐人,隨著氐人的南遷,石棺葬的習俗由北至南,經岷山一帶後傳入川西南,滇西北,以及西藏東南地區。

    後來,有一支氐人從茂縣營盤山南下成都平原,並建立燦爛輝煌的三星堆文明,這一支氐人就是後來的古蜀人蠶叢氏。近年來,網路上有說法,說三星堆與彝族有關,具體有沒有關係,個人並沒有做有關考證,暫且假如這個說法為真,那麼也可以看出彝族與古羌人的關係。

    再一個,從生活習俗上來說,據《呂氏春秋·義賞》載:“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繫累,而憂其死不焚也。”也就是說,羌人的習俗是人死後進行火葬,而在大涼山地區的彝族,曾經同樣流行使用火葬對逝者進行安葬。

    因此,可見彝族與岷山一帶的羌族是有文化上的相同之處的。

    只不過呢,如今岷山一帶的羌人,與氐人又有所不同,二者雖都是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一帶的古羌人,但二者離開河湟谷底南下的時間卻不同!我們並不知道歷史上到底有多少批古羌人,分了多少次南下,但公元前四世紀氐人南下與後來漢晉時期的羌人南下是規模比較大的兩次。

    但由於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就活動的在滇池、邛都這兩個區域,可見其族源,必定與公元前四世紀南下的氐人有關。

    氐人流行石棺葬,後來由於羌人南下,川西地區火葬逐漸取代石棺葬,因此,彝族受羌人影響也是正常。

  • 3 # 小姐姐講史

    彝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團結友善,勤勞勇敢,熱情好客是他們的習慣,穿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總是那麼熱情豪爽,你們知道嗎,小小的一個彝字,可承載著一位主席對一個民族的殷切期盼呢,而這一以彝字為族稱的民族的起源和祖先是誰呢?歡迎大家的求知慾哦!

    關於彝族的起源

    彝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佈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彝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時代(約公元前2570~2550年)以至於其民族起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尚無精確之論。而時至今日,多以土著說和羌氐說為主。

    一、彝族起源之土著說:

    即彝族自古就土生土長在西南地區。土著說的觀點論據比較充足。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下一個民族的語言對一個民族起源研究的貢獻之大。我看到有相關資料記載即彝族是一個奉行火葬的民族,火在他們心裡是神聖的,他們覺得火是太陽的延續,象徵著勇敢和力量,激情和光明,以至於有些珍貴的彝文文獻過去隨主人死去而被焚,而一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都在歷史上化為灰燼,確實令人惋惜,而這一點也使得考古學對其起源的研究仍是任重道遠。

    而幸運的是,一些現存的彝文文獻裡的語言儲存著被人稱之為“活化石”的證據,比一般的史料有著更為久遠的時間價值 ,同時又附上民間口頭流傳的古老傳說,就使得語言學在歷史考古方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語言學透過掌握和利用顯示文獻史料中的字詞的不同歷史時期的讀法及其音變規律,得到“彝為土著說”即黑夷系統彝語支民族自古就土生土長在西南地區的結論。

    1、這裡語言學的研究以彝族自稱“夷”為例:彝族古稱“夷”,或者“蠻”。“夷”,這個字在漢語中有“外來民族”的意思;“蠻”,是指“大蟲”,也就是“老虎”,稱彝族為“蠻”,這裡就和彝族崇拜老虎相吻合了。夷字從漢語音韻學上來看,夷上古、中古為餘紐。許慎《說文解字》:“夷,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 另外《史記》中也有“西南夷”的記載,而如今彝族及彝語支民族仍保留著遠古先民“夷”的稱謂。

    2、再以 “北風”“南風”為例: 《史記·西南夷列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椎結。”而 “南風”在涼山彝語被稱為“尼爾”;義為“彝風”。這裡說一下涼山彝族將南風稱為“彝風”的由來:在涼山彝族傳統觀念中,雲南和貴州是彝族祖先居住的地方,古代涼山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雲南地區正處於涼山的南邊,所以形成的南風就被他們稱為“彝風”。從中充分表明彝族傳統觀念中彝為西南土著的意識自古代就已形成。

    如今,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已故彝族著名教授劉堯漢幾十年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土著說”被國內專家學者所共同認可。但是,彝族的這個族源說,並沒有被國外彝學專家認同。

    二、彝族起源之羌氐說,也就是學術界認為的北來說:

    不同於土著說,羌氐說的觀點較為普遍,在學術界影響很大。這一學說認為,在長期形成與發展中,彝族起源於後來逐漸形成的西昌地區的邛蕃和雲南地區的滇蕃。

    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中國西北河湟地區的古羌人,進行了一場人口大遷徙,向四周擴散。其中有一大支走向祖國的西南,與當地土著部落融合發展,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腹心地帶及廣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區大概是三省毗連的廣大地區。

    到3000多年前,這支古羌人以民族部落為單位,在祖國的西南地區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書中常出現的所謂“越嵩夷”、“羌”、‘侮”、“昆明”、“浸”、“莫”等部族。當古羌人遊弋到西南時,西南地區已有與其先後到達的兩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和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後,他們和百濮、百越長期相處、互相融合,並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古羌人,也就是與西南土著部落不斷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而這裡面,大家不要覺得古羌是一個民族哦,準確來說它是對西部許多不同族群的統稱。

    彝族的祖先是誰?

    資料記載裡應該是三個,這裡就簡單說一下。

    第一個是支嘎阿魯,他是彝族的典型聖祖,對彝族歷史與文化的影響十分重大。在彝語中,“魯”是“龍”的意思,意思是大鷹神龍。彝族的這個祖先的名字,也被譯為支格阿魯,又譯為支格阿爾。漢族人稱他為“后羿”,也就是神話裡的射日天神,他不僅是彝族神話傳說中射日英雄也是一位創世英雄,在彝族人民的心裡他就是一位外表俊美、心地善良、有勇有謀、神力無比的厲害神人。他是彝族人最崇敬的祖先。

    第二個就是阿普篤慕,他是巧家堂狼山(洛尼山)人,生活在遠古的洪荒年代,以伐木為業。阿普篤慕後娶三妻,生下六子,是為彝族六祖。他是各地彝族同胞普遍認同共同尊奉的彝族人文祖先。

    第三個便是現在的人們最肯定的彝族始祖希慕遮,別名希孟哲,命名為"父系一世祖"。據貴州彝文史籍《西南彝志》載,他大約是西周時代的人,居住地在如今的四川西北部。傳31代至篤慕(仲牟由),生6子,始分佈於雲、貴、川諸地,稱彝族6祖。

    擴充套件知識

    提到祖先,咱們就順便提一下祭祖儀式。這裡我要提下和彝族祭祀活動緊密相關的“撮泰吉”。“撮泰吉”是中國戲劇珍貴的“活化石”。“撮泰吉”具有彝民族的唯一性、獨創性。它表現的是原始初民在長期勞動過程中逐漸從猿轉變到人的真實記錄,是模仿古人類進化過程的一種歷史意義上的“情景再現”,令人驚訝地吻合了“勞動把人類從猿轉變到人”的科學定義,這裡確實令我驚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詳細資料哦)

    彝族可是祖靈崇拜最厚重的民族,而祭祖大典"耐姆"習俗就是一個具體體現和縮影,也是彝族最高級別的祭祀禮儀和彝族氏族宗教活動的重要支柱及紐帶。這一宗教活動也被彝族人寓意為祖先是子孫後代的保護人,人死後迴歸祖源地與祖宗團聚是對來世的最大願望,而祖源地就是宇宙間最美好的樂土,做好這一儀式對於生者,尤其對於死者關係重大。當然這一儀式在彝族得社會生活中,成為了以氏族宗支為單位的對全氏族宗支祖先的最大的集體共祭禮。在這裡,我對於他們嚴肅莊重的儀式既驚歎又感慨萬千。

    歷史之於彝族:既是封建腐朽,也是文明發展,當是獨特鮮活的存在。這裡有著長期存在的奴隸佔有制度和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對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有著可與瑪雅文明相媲美的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的歷法即“彝族十月太陽曆”,悠久強大的”的古彝字,可以破解和釋認來自中國的三星堆文字、巴蜀刻畫符號等和來自國外的印度發現的500多個古印章等,在悠久的歷史和古老豐富的文化中,傳唱著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

  • 4 # 野史也是史

    關於彝族的起源,目前學界並沒有形成定論,這主要源於其複雜性。在研究彝族起源問題時,傳統的方法主要是透過漢文獻、彝族文獻和民間傳說來入手。

    正因文獻和民間傳說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才導致了彝族起源的莫衷一是。近年來,人們在從文獻入手研究的同時,分子人類學技術也被應用到彝族研究上。

    下面我們將從傳統手法和分子人類學兩方面來闡述一下彝族的起源問題。

    一、對於彝族起源的傳統認識

    彝族,是中國第七大民族,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人口約871萬,主要分佈在滇、川、黔、桂等地。彝族支系繁多,有黑彝、白彝、紅彝之分。

    最開始,有學者提出雲南是彝族的起源地,這種說法沒有被普遍認可。更多的學者則認為彝族是外遷而來的,有人認為彝族是楚將莊蹻進軍西南時遷來的。

    有人認為彝族來自西藏或者雅利安人,又有人認為彝族出自古代河湟羌人,還有人認為彝與越是同族。在這些說法中,彝越同族說和雅利安種說證據最少。

    其餘說法都比較合理,但考證不足。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幾種說法。

    1、彝族從北方遷來之說

    這種說法來自彝族的諺語,涼山民間傳說彝族最初住在西北高原某處。貴州古彝文獻中說彝族“住在世界北方”,雲南彝族傳說中也有老家在北方的傳說。

    這一結論的依據有二,一是西藏昌都考古遺址,二是《後漢書》。

    2、彝書居於邛之滷之說

    彝書中說:“一世孟趦(zī),自旄牛徼外入居於邛之滷。”但對“邛之滷”的解釋說法各異,《貴州通志》中說,秦時邛君將滇西之地分封給臣下孟趦。

    學者認為,雅礱江、金沙江在古時被稱為瀘水,彝族先民自旄牛徼外沿瀘水南下,先是居於邛都夷(西昌)之西,然後再沿瀘水南下,到達滇西洱海地區。

    彝族先民在洱海地區向東發展,與濮人進行鬥爭與融合,這一說法在西南地方誌中也有記載。所以,現在的彝族是南遷昆明人與土著濮人相融合而形成的。

    3、彝族來自楚將莊蹻之說

    這種說法的主要依據,就是彝族文化與楚文化存在共同之點。但實際上,莊蹻及後裔統治的是以濮人為主的滇國,而彝族的先民昆明人此時還是散居狀態。

    況且彝族先民與滇之濮人相互攻殺,這些都難以說明彝族先民是莊蹻遷來的。彝族文化與楚文化,都吸收了濮人文化。因此,兩者文化才出現了些共同點。

    還有一些很多的其他說法,都有合理之處,但都缺乏充分考證,都不可一概否定。

    二、關於彝族祖先的一些說法

    從元明清的各種史料記載來看,都提到西南各地彝族是仲牟由之裔。現在雲、貴、川三省彝族還流傳著仲牟由避洪水的故事,仲牟由是半神話的歷史人物。

    而上述所說的孟趦則是彝族傳說中的神話入物。仲牟由在漢文獻中被稱為篤慕俄,在貴州地方誌中稱祝明,在涼山則稱為卮木武吾,雲南稱為阿濮獨木西。

    貴州彝族文獻《洪水氾濫史》中記載,策更苴(天帝)為了懲戒下民,放洪水淹沒了凡界,是為洪水之災。人類都遭湮滅,篤慕俄一人得仙人指點而不死。

    後漂流到洛宜山居住,與天女結婚,生下六子,是為六祖。大約傳了十代左右,六祖子孫繁衍成六部。後世彝族大都出自六部之後,這六部都有譜系可考。

    涼山與貴州的相關記載完全符合,雲南大部分彝區已沒有六祖傳說,但仲牟由和洪水故事依然。據彝族傳說,一世祖孟趦子孫中,只有仲牟由一支是彝族。

    其餘子孫則不是彝族,在貴州彝譜中,仲牟由生於公元前436年,而涼山彝譜則為公元前151年。綜合其它地區文獻,推斷仲牟由的時代為公元前三世紀。

    三、關於彝族起源的基因之說

    復旦大學人類學研究中心,對涼山彝族64例成年男子的父系Y染色體進行了檢測,被檢測者隨機在涼山五縣中抽取,涵蓋了聖乍、所地、依諾三個方言區。

    基因檢測顯示,涼山彝族中F2佔比高達40.6%,而人類父系Y染色體F型主要出現在南亞次大陸土著達羅毗荼人中。其次是O2佔比25%,O2是中國南方越人。

    還有一種佔比9.4%的D1型,這是東亞矮黑人的一種型別。其它的可能與漢族和古羌人有關,有學者提出,涼山彝族可能是達羅毗荼人與當地土著融合而成。

    總之,彝族的起源非常複雜,形成定論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 5 # 蕭郎君

    在中國有一首歌名為《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彝族便是五十六個民族中的其中之一。彝族是少數民族,在少數民族中排行第六,這個排名是按人口排名的,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資料表明,彝族共有871萬人之多。

    彝族原來叫“夷族”,因夷有貶義,所以改為了彝。他們主要聚集在廣西、雲南、四川、貴州等地,關於彝族的起源,說法很多,比如東來、南來、雲南土著以及北來說,最靠譜的是北來說。據文獻記載,彝族的祖先曾和古羌人有著說不清的關係,古羌人不是民族,而是上古時期的群體,他們生活在隴山以西,所以彝族其實來自古羌人這個群體。

    公元初期時,彝族先民居住在如今的四川西昌東南區域以及昆明湖滇池地區,後來逐漸南遷到了安寧河、金沙江等區域,公元3世紀後,又從這裡擴充套件到了滇南、廣西等地,不斷融合其他民族,所以有很多其他部落也是彝族人。彝族的名稱很多,比如“紅彝”、“白彝”、“花腰”等,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在彝文典籍裡,彝族的祖先名為“仲牟由”,他有6個兒子,這6個兒子被彝族稱作為“六祖”,是彝族6個支系的祖先。據彝族水西土司安氏的父子連名譜中記載,仲牟由應該是戰國初期時的人物。

  • 6 # 夏目歷史君

    根據這些史料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彝族的祖先人有可能是古羌族人的一支,畢竟彝族出現在古羌族之後。

    早在公元二世紀的時候,彝族的先祖就已經開始生活在中國西南部的邛都了,而且,在後來很長時間,彝族人一直都以邛都為中心,延續到了公元十世紀,整整八百年的時間。

    而且,那個時候的彝族人還進一步發展壯大,從事著各種各樣的活動:農業、遊牧等等。

    根據彝族人自己的歷史傳說,他們的祖先來自於“邛之滷”,“邛”可以解釋為邛都,而“滷”這個字則解釋為“河流兩岸”。

    按照邛都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彝族傳說中出現的“諾以”、“曲以”兩條河,可以推測當年彝族人的先人最早生活在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而邛都則是在今天的四川西昌的西南方。

    自從公元2世紀開始,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之後,彝族的先祖逐漸走出了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開始從從四川境內向著雲南等地遷移。首先他們到達了雲南的滇池和哀牢山兩個地方。

    公元五世紀之後,彝族的先人再次擴充套件,很多彝族先人都遷徙到了滇東北、滇南、黔西北及廣西西北部。

    這個時候的彝族基本上已經具備了不小的規模,而他們之後就一直生活在了這些地方,主要以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地區為主。

    自從彝族人定居下來之後,他們不斷同中國其他少數民族接觸和融合,文化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同時也讓他們形成了今天的彝族文化。

    而彝族定居下來之後,有關於以“邛都”為中心的觀念也彝族人的心中越來越淡化了,久而久之,邛都也從歷史上消失了,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彝族人聚居地。

    最後我們來說一說彝族這一名字的由來。

    現在的彝族並不是一開始就叫這個名字的,這個名字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毛主席提出來修改的。

    新中國成立之後有人提出將他們改成“夷族”,因為“夷”本來就有“蠻夷”的意思,所以,毛主席將“夷”改成了“彝”。

    彝族以前的名字叫做“倮倮”和“夷人”,而他們自己則稱呼自己為“羅倮”,“羅倮”兩個字的意思很特別,在他們的民族語言中,這兩個字一個代表龍,一個代表虎,都是非常迅猛的生物,這也表達了彝族人渴望強大。

    不僅如此,彝族人普遍因為自己是彝族的一員而感到無比自豪,總的來說,在中國13億多人口中,彝族人很少,而且居住的地方又是偏遠的西南,這讓彝族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 7 # 歷來現實

    別小看了彝族,彝族可是中國六大少數民族之一,分佈在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四個省崇山峻嶺和沿海丘陵之間,人口在2010年就有871萬人。

    不過,據權威的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在古代,彝族跟與分佈在中國西部地區的羌人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由此斷定,彝族應該由古羌人演變而來。

    那麼古羌人又是打哪裡來的呢?史學界公認,羌人的發源在青藏高原以東地區。

    羌人在甘肅南部繁衍生息,創造了眾多的史前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蜚聲海內外的甘肅馬家窯文化。

    不過從公元前四世紀開始,古羌人一部進行了大規模的南遷,這部分南遷的古羌人,被叫做氐人。

    氐人一路南下,從川西到滇北,再到桂南。他們不但帶去了自己的文化和勞動成果,也帶去了火葬的習俗。

    《呂氏春秋·義賞》曾經記載:"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繫累,而憂其死不焚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羌人不怕艱難困苦,就怕自己身故後不能火化。

    由此看來,羌人的有火葬的習慣,而大涼山地區彝族,也承襲有這樣的習俗。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羌人和彝族的歷史淵源。

    中國上古時期,生活在中國隴山山脈以西地區有一個龐大的群體,這個群體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羌人。羌人為什麼是個群體呢?因為他並非是一個民族,是好幾個民族組成在一起的。

    我們知道了彝族早在上古時期就誕生了,而且知道了他的發源地是在隴山山脈以西,接下來就該瞭解一下,誰是他的創始人。

    據說,彝族的創始人不止一個。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支嘎阿魯。

    支嘎阿魯是彝族的公認的創始人,他不但創造了彝族的歷史,也奠定了彝族的文化,對民族的貢獻居功至偉。

    不論在四川、貴州還是在雲南、廣西,所有的彝人都把當做自己心心目中的祖先。

    因為彝族有5個方言,25個土語,所以對支嘎阿魯的叫法也不同。四川彝族人叫他支格阿魯、阿龍、支格阿爾等;要是到了貴州,彝族人叫它直括阿魯等,雲南的彝族管他叫阿龍、阿洛等。

    關於彝族的創始人支嘎阿魯,彝族的權威史冊《彝族源流》和《西南彝志》都有權威記載,四千年前,支嘎阿魯就創造了彝族,開闢了彝族新時代。

    阿普篤慕是彝族的第二個偶像,也是彝族創始人之一。

    在據古彝文典籍《洪水氾濫》的記載,阿普篤慕生活在洪荒時代,不但被生活在各地的彝族人民供奉為先祖;而且阿普篤慕後一生娶了三個妻子,先後生了六個孩子,都是彝族的祖先,被稱為六祖。

    希慕遮是第三個始祖,也是為彝族做出最大貢獻的始祖,他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石板墓文化,還發明瞭開採技術和冶煉技術,奠定了彝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因此希慕遮從"犛牛徼外""選地方"入住古蜀地的邛之滷的時候,就奠定了他的"父系一世祖"的地位。

    因此說,希慕遮在彝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像是盤古在華夏的地位一樣重要。

    根據《西南彝志》載:彝人始祖希慕遮當年從大渡河一帶,即岷江上游順水而下,選擇成都平原安家。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30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前期間,希慕遮到篤慕先後有三十一代彝人在蜀地安家落戶,並且建立起一個奴隸制國家"古蜀國"。這個新興的奴隸制國家,法制健全,法紀嚴明,頒佈有具體的法規,開始依法治國。

    假設彝族沒有祖先的話,就不可能有一年一度的彝族始祖希慕遮祭祀大典,而且祭祖大典那麼莊重、那麼神聖。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祖先,都有自己的偶像,認祖歸宗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既往才會開來,只有祖先才會承載美好理想,讓彝族人來年五穀豐登,人丁興旺,風調雨順,心想事成。彝歷新年在每年的冬至前後,彝族語叫"法恆達特",跟我們的春節一樣隆重熱烈。

    在貴州畢節市威寧縣的小海鎮,有個不起眼的小村,但卻非常有名。因為它是傳說中的彝族始祖降生的地方。

    當你來到小嘎村,老遠就會看到一棵歷經滄桑的馬桑樹和一口歷史悠久的老井,它會默默向你訴說彝族的過去,描繪彝族美好的今天,展望彝族更燦爛的明天。

  • 8 # 鳶飛九天2018

    彝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分佈於中國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如今,彝族已經成為了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彝族人在中國多地廣泛分佈,支系繁多。

    然而,至今為止,關於彝族起源之謎,中外學者一直爭論不休。比如關於彝族的起源,就有古羌人、古滇人、盧人說等諸多說法,所以關於彝族的起源,至今未能蓋棺定論。那麼彝族的起源究竟是什麼?他們的祖先又是誰?

    彝族姑娘

    在彝族的發展史上,流傳最為重要的兩個傳說便是“六祖分支”與“九隆神話”,瞭解這兩個神話,其實就可以幫助讀者探索彝族的起源和他們的先祖。

    首先,要介紹的就是流傳最廣的“六祖分支”的神話故事。在彝族人心中,他們的先祖名為“阿普篤慕”,根據彝族創世史詩與《西南彝志》中記載,相傳在大地四極發生洪水過後,所有人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善良的阿普篤慕倖存,為了讓世界恢復如初,天庭派出了三位仙女下凡,與阿普篤慕結為夫妻,再次繁衍人類。

    阿普篤慕

    後來,他的這三位妻子,一共為阿普篤慕生育了6個兒子,這六個兒子後來又繁衍成了彝族的武、乍、糯、恆、布、默六大分支。經過“六祖分支”以後,彝族空前地發展壯大。

    據一些研究者認為,阿普篤慕很有可能存在於2500多年前,他是彝人部落的首領,曾率領自己的部落在居住地發洪水時遷至雲南,經過後世的故事渲染,阿普篤慕被賦予了神話色彩,他至今都是所有彝族人民心中公認的祖先。

    哀牢山

    除此之外,另一個流傳最廣的神話就是發生在哀牢山地區的“九隆神話”,據《華陽國志》記載,在哀牢國有一座哀牢山,居住在這裡的人們被稱之為哀牢夷。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名叫沙壹的婦女,她常年在河邊捕魚。

    有一日,沙壹在捕魚時,突然在水中看見了一截沉木,出於好奇她便摸了摸這塊木頭。在這之後,沙壹懷胎十月生下了10個兒子,當孩子出生時,水中的那塊沉木竟然幻化為龍,前來探望沙壹為他所生的孩子。

    彝族姑娘

    他問沙壹,為他生的十個兒子在哪裡,其中的9個孩子看到龍後都驚慌而逃,唯獨只有年齡最小的那個兒子,不僅沒有離開,反而走到了巨龍的身邊陪他坐著,龍驚喜的舔了舔這個小兒子,並給他取名為“元隆”。

    元隆長大成人後,因為從小與龍交談過,與他另外的九個兄弟相比要聰明許多,所以,他的兄弟們就推舉元隆為王。這十兄弟娶妻生子,將彝族發展壯大,也被彝族人奉為共同的祖先。

    這兩個傳說故事,在表現手法上有虛有實,有著濃厚的神話色彩,但是從這兩個故事中也可以反映出,彝族和其他的華夏民族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帶給他們強大信念與信心的遠古祖先。

    其實彝族人的起源和祖先並不需要一個蓋棺定論的說法,因為他們和所有的華夏兒女一樣,都是“龍的傳人”,是中國多民族中不可或缺的、獨一無二的民族。

  • 9 # 左耳音樂

    彝族的起源至今還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認識,眾說紛紜。蒐集的資料來說,有以下觀點: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說、羌氐說為主。土著說的觀點論據比較充足。它又分西南土著說和雲南土著說兩種。西南土著說認為,彝族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祖國的西南,經過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成為現今的彝族。這種主張的依據,除了漢文文獻資料外,更多的是古彝文文獻資料和神話傳說等。雲南土著說認為,雲南是彝族的起源地。

  • 10 # 味哎兒

    彝器就是現代人說的青銅器紋樣邊飾繁雜的器皿。

    彝族戴一角翅起青布纏頭的喪冠,喪與商近音,從而商朝貴族哀喪式顯現出來。

    習性歃血為盟,歃血具血祭痕跡,血祭尚鬼神,商朝尚鬼神符合。

    居雙重帝王房簷式房屋,除其族外無人敢用此簷式房子。

    唐朝前中塬人向西南遷,唐後向東南遷。

    商祖先應是炎黃大戰時九彝人群,歸火神祝融的部落分支,因堂屋在長明灶火的堂火。堂火不是灶火.也不是旺火與社火,而是永不息的火。

    九夷又同共工通婚,共工為水群,水與土和為泥,女媧摶的土是泥,因而水造器,彝為銅器,禹鑄鼎由九夷人群製造,再下傳於楚越人,而刑天使兵器神,是五帝時期彝造器刑天用的。

    共工水.祝融火.炎土.刑天金.黃帝木。

    再溯就燧人有巢神農了,再溯就伏羲女媧了,再溯就夸父后羿了,再溯就玄黃混沌了。混沌再前玄黃洪荒以前不再溯。中國史由此決定的。

  • 11 # 趙教授備用

    三星堆的發現,震驚了中國考古界。為什麼?由於它出土的文物,早於同期的華夏文明一兩千年。

    當我們的祖先進入新石器晚期時,三星堆人已使用青銅了。

    三星堆在四川,彝族也發源於四川。巧合了。三星堆是什麼人?顯然彝族人比華夏漢人更靠譜。

    華人自豪的漢人發展史,文明史,青銅的發明,晚於兩河流域,瑪騅文化兩千年,而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晚於它們而又早於黃河文明,搞不好還是我們的祖宗。

    不排除華夏文明起源於三星堆的四川。

    是不是我們認錯了祖宗?

  • 12 # 芳菲178999322

    彝族的前身是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後裔

  • 13 # 藏區支教見聞錄

    魚鳧。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長期便秘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