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善格物理
-
2 # 溫州樂客網路科技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今年頒給了天文領域~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你猜對了嗎?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吉姆·皮布林斯James Peebles,表彰他在宇宙學上的理論發現。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表彰他們在地外行星領域的傑出工作
猜不準就對了。評委會的就是我們福彩委員會,你永遠都不可能猜的準!只是可惜了那些陪跑的物理學家了,等等吧,明年可能就是你了。不知道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還會不會是陪跑的。對於物理學獎每年呼聲很高的米切爾-傑伊-費根鮑姆((Mitchell Jay Feigenbaum),是混沌理論和非線性領域的先驅,1986年就拿到了沃爾夫物理學獎。老人家跑不過時間,也跑不過諾貝兒獎。在今年夏天與世長辭了!
諾貝兒評獎委員會有個規定,前沿尖端研究成果需要50年的解密期。所有有很多的物理學家一定要養好身體,跑個50年就應該沒什麼問題了。歷史上諾獎物理領域有個陪跑王索莫菲(Amold Sommerfeld),共計貝提名了80多次,也是量子力學和原子物理學的開山鼻祖,一生未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卻教匯出了最多獲得諾貝爾獎的學生!所以說牛人不是一個諾獎就能肯定的。
-
3 # 關耳釘
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林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
從諾貝爾獎1901年設立到2019年,諾貝爾物理獎已經頒發了113次。其中最年輕的25歲,最年長者96歲。
諾貝爾物理獎被譽為科學家最重要的獎項之一。之所以給這幾位天文學家頒發物理學獎,是因為諾貝爾獎並沒有設立天文學獎,給天文學家頒發物理學獎,多少會讓物理學家們感到被跨界打劫吧。但是諾貝爾不設計天文學獎,在諾貝爾百年時間裡,已經讓在天文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感到遺憾,比如當年的哈勃。有時還是務實些好,不要太墨守成規了,個人認為很有必要設立天文學獎。讓那些苦苦探尋宇宙奧秘的天文學家,在取得成就後,能夠得到些許安慰。
-
4 # 憨憨的鐵蛋
首先,簡單說一下問題中所涉及的基本資訊
1.什麼是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以瑞典科學家諾貝爾以自己的鉅額遺產為基金創立的獎項,獎勵世界上在這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1901年開始頒發,一年頒發一次。
諾貝爾獎不僅是目前國際社會知名度最廣同時級別又最高的獎項,而且還有鉅額的獎金(約140萬美元),可謂名利兼得。
2.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誰?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一半授予美國物理學家和理論宇宙學家詹姆斯·皮布林斯(James Peebles),以表彰其在宇宙物理學的理論發現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那什麼才叫“突出貢獻”呢?一句話簡單說就是,在他之前,研究宇宙基本靠猜,他憑個人之力,將宇宙學從推測轉變為科學,你說牛不牛!
另外,咱們常說的一些跟宇宙學相關看起來高大上的詞,如什麼宇宙大爆炸、星系紅移、暗物質,都跟他的研究有關!
另一半授於的是兩位瑞士天文學家,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因為他們發現了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
3.天文學領域獲諾獎共幾次?
據諾獎官網介紹,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迄今(2019年之前)已經頒佈的同天文有關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共有8次(其中純天文的僅僅6次)。正因為少,所以才引起人們強烈關注,常言道物以稀為貴嘛。
接著,談一下對題問內容的看法
1.為什麼頒給天文學領域?天文學領域很牛嗎?
當然牛,而且不是一般的牛!一句話,天文學集中了人類於自然認識的精華。
400多年前(1543年),哥白尼引發了近代天文學革命,一發而動全身。
近代天文學革命引起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而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又引發了後來的工業革命進而造就瞭如今輝煌的科技成就!
[還有發明三大定律的牛頓,也是天文學巨匠!]
100多年前(1905年),當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原理以後,就是利用天文觀測的結果給予這個理論以有力的支援!
50多年前,60年代天文學上的重大發現一一類星體、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等給高能物理、量子力學、宇宙學、化學、生命起源等學科都提出了新的課題。
2.為什麼是時隔多年?
因為天文學是一個極耗時間的研究領域,因為天文研究是以年為最低時效單位甚至光年為單位的,而人的壽命呢,從實工作年齡起,最早也要20歲左右,而目前人類的平均壽命即使是發達國家也不過80歲左右,也就是說研究時間最多60多年(這還是不生病不出意外的理想狀態),在天文研究動輒幾十年時間跨度起面前,實在是太過短暫了。
比如,哈雷彗星是人類首顆有記錄的週期彗星,它的週期是76年!再說一遍,是76年!
有時一項天文研究,需要幾代人不斷努力才會有一個的相對滿意結果,更的苦逼是,研究了幾十年後,才發現原來科研的方向是錯的……錯了可以改,可以流失的時間可以改嗎!
3.對於這次天文學獲諾獎的一些猜想
部分三體迷曾言,人類科技被外星高階文明給鎖了,不少人對此半信半疑,因為基礎理論研究近百年來始終在原地踏步,罕有突破性研究!
只不過人們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的更新所迷感,以為現在有多牛,其實目前人類運用能源最主要的方式仍是牛頓時代的化學能理論(只不過更加精細罷了),至於核能大規模應用,樂觀估計在五十年後,再至於新理論,目前甚至連方向也沒搞清楚……
被譽為理性批判之父大哲人康德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 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星空(天文),或許才是能真正引發人類好奇心與探索欲的源動力,才是未來科學的指明星!
諾獎組委會這次將物理學獎頒給天文領域(除了科學家本身傑出的研究),或許也有希望借天文學的遼闊深遂與無比倫比的影響力,引導科學家們打破目前的科學理論極限,如同400多年前哥白尼引起的天文學革命一樣,再次開啟一個科學新時代!
-
5 # 布魯諾二
悲哀、中國科學的悲哀~~一個全面破解宇宙奧秘的宏大真理~~竟無人識得、竟遭人唾棄…………
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科學還從空心球開始!?
能量球理論如果被證實為宇宙真理,和確定為國家戰略,那科學將面臨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拾方法論,重建體制機制,重塑宇宙之真理。
我們首先要重塑主流科學的三大根基概念,確立正確的物質觀、時空觀、和運動觀。三大根基乃宇宙之基,科學之基,理論之基。
物質是種實在的東西,物質具有質量,擁有形態,永不湮滅,物質具有阻擋性和碰撞性,宇宙是唯物質的,物質是實在的不是虛無的。我們必須堅守物質實在的原則,我們必須堅決剷除一切虛幻事物。科學把物質搞得虛無,宇宙被人類弄得玄幻?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環境,空間裡除了物質,什麼都沒有,空間是一無所有的環境。時間是物質運動的過程,運動過程受運動規律支配,時間是度量過程的概念。物質的運動環境和運動過程都是宇宙的客觀存在和絕對存在,非相對論所述的相對性。相對論的立論根基是光速不變,光速不變是光量子速度不變,非光粒子速度不變,不要張冠李戴?
物質在空間裡運動,運動的本質是慣性運動。物質在一無所有的空間環境裡以慣性狀態存在,物質的慣性運動形成慣性碰撞,慣性碰撞改變慣性狀態,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力是慣性碰撞力,能量是物質慣性碰撞效應的度量。宇宙萬物的運動都是碰撞力作用的結果,引力根本不存在,四種基本力子虛烏有。引力理論誤導科學達幾百年,是時候該糾正錯誤了?
從宇宙的三大根基概念可推出宇宙萬物的基本運動形式是碰撞反作用力的噴射形式的運動,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動力裝置是物質組合的空心球裝置。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萬物由空心球組成,一切都是以能量球為核心和主軸的組合,運動,和迴圈。空心球吸收和發射的粒子是光子,光子的動能推動宇宙萬物的運動和宇宙物質和能量的迴圈。空心球的運動是具有方向性的,這就能形成物質的聚集運動和宇宙的有機迴圈。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是宇宙迴圈選擇的結果。
能量球的工作原理與物質的輻射量子化相一致,這足以說明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所謂的量子就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光子的動態體。量子物理把量子當成能量體,當成波,當成概念方法是很不恰當的,我們必須確立量子的物質性,實在性,和碰撞性。光是粒子,不是波,波是粒子運動的表現,波動的實質是粒子的碰撞。光子是單個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的光子,光量子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子,量子能在物體中實現量子傳遞,光速不變是量子速度不變,不是單光子粒子速度不變。光不是波,光波也不同於聲波,量子理論走波動路線是不是搞錯了方向?
輻射量子化就是任何粒子的輻射都是由量子單位組成,相同的量子對應相同的粒子,由此可推出宇宙萬物都是由同種粒子組成。按能量球理論,電子是單個的能量球,電子的聚集效應形成中子(質子),中子的聚集效應形成原子核,超級原子核的裂變形成各種原子(元素),萬物都是由電子組成。而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卻把物質結構搞得異常複雜,中子(質子)由各種夸克,和各種相互作用粒子,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微粒組成,其中還存有各種機理,引數,和假設。原子模型也只是原子核和電子,而把光子排除在原子結構之外,而光子卻是在原子中佔絕對質量和起絕對作用的。粒子物理漏洞百出,錯誤連篇,是時候該改變了?
原子是超核裂變的結果,原子是不規則的核裂塊,各種原子具有各自獨特的光密性,光密性是原子間相互作用和相互結合的基礎。各種原子是裂變來的,而非聚變,而我們的核理論走的卻是聚變路線,各種原子是各種溫度下的聚變產物。宇宙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卻走聚變路線,這豈不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電子是光子組合出的一個空心球,其不斷地吸收和發射光子,而形成運動,空心球內根本就沒有電荷,也不需要電荷。原子核是空心球的粘連體,原子核是不規則的核裂塊,特異性原子組合出特異性分子。原子核不帶電荷,電荷純屬臆造。化學反應是原子之間的碰撞作用和在彼此光密點上的競爭性組合,與電子電荷無關。化學反應,元素週期表,價電理論,電磁理論都是基於電荷概念,而電荷又不存在,真不知化學該何去何從?
宇宙天體是種聚集作用和裂變過程,從恆星的原子核裂變,到中子星的中子裂變,到電星的電子裂變,天體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的宇宙天體學講的卻是聚變,科學反其道而行之?
物質以慣性狀態存在於空間,空間是種一無所有的環境,在一無所有中何來的維度,場體,和能量體。數學是門工具,是種應用方法,數學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中,空間裡哪有數學存在。宇宙空間其實是種光子狀態,萬物處於光子的光速碰撞中,一切物質運動都是光子動能的推動。弦論,場論,波論,高維論,多元論,大爆炸論,幾近神話?
按能量球理論、主流科學理論幾乎全盤錯誤,科學一路走到黑、其既得利益者是科學進步的最大阻礙嗎?
(《能量球理論》~百度貼吧能量球理論吧)
-
6 # 蘇與蘇秋
先了解一下物理學和天文學不同
在中國學科分類體系中,天文和物理都是一級學科,所以天文不屬於物理。但是從研究內容上,天文只是物理研究的一個領域,所以天文是大物理的一部分,此時天文學也可以稱為天體物理學。有的大學有獨立的天文系,像南京大學,有的大學將天文系放在物理學院內,像悉尼大學。
“時隔多年後,再一次頒發給天文學領域”表述十分錯誤。過去五年當中,天體物理的成果已經三次得獎,除了今年以外,還有2015年的中微子振盪(屬於天體物理或粒子物理)以及2017年引力波的發現。
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集中四個領域,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及光物理。最近幾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天文學領域第一個證明目前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認知永無止境,且獲獎人士的研究成果足以得到諾貝爾獎的認可,此次獲獎的研究成果為“宇宙演化,以及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理解”,包括大爆炸理論等,這樣的成就足以獲得諾貝爾獎。二來最近幾年,諾貝爾獎頻頻釋出在天體物理學,證明諾獎鼓勵大家探索宇宙。
在者,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持續惡化,讓人類移民另一個星球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商業火箭專案也在發展,如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SpaceX,貝佐斯的藍色起源。
當地球真的因為某種原因不適合我們後代存活的時候,移民或許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
7 # 股霸天下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外太空都將是各國爭奪的制高點!未來的某一天,地球將成人類的據點,外太空將是廣袤的牧場和礦區!科幻電影的場景將出現!
相關內容
- 如何通俗地理解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為什麼沒有一個國家的武器設計師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或化學獎?
- 如果開創了一套新物理體系,應該拿多少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氣候變暖等複雜物理系統的研究,這些成果有著怎樣的意義?
- 史上第三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出爐,科學獎“重男輕女”嗎?
- 相對論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 假如有一天發現物理學並不存在,這一發現可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麼?
- 2019年10月10日會公佈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你覺得誰最有可能會獲獎?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宇宙學理論和系外行星,對人類認識宇宙有什麼意義?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宇宙學理論和系外行星,對人類認識宇宙有什麼意義?
天文只是其中的一塊吧,我們不能只是眼睛向著外太空,而忽略了人類的發展。比如中國的小夥,整的石墨希超導材料我覺得就挺好,不是大家對他的呼聲還挺高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