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5
回覆列表
  • 1 # 照見

    這取決於你有多麼經常緊張、害怕。

    有一種心理障礙叫做『廣泛性焦慮障礙』(英文縮寫,GAD),如果達到了這個程度就有必要去醫院看看了,可能需要吃藥。

    根據ICD-10(國際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

    要診斷為廣泛焦慮障礙必須是至少幾周內的大部分時間有焦慮症狀,通常已持續6個月以上。簡單來說,有下列三個方面——

    ①憂慮:對尚未發生的事情有強烈的擔心。總是覺得會有不好的事發生在自己,或者自己親人朋友身上。幾乎天天都感到“緊張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難。經常過分擔心,達到了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的程度。且有緊張不安、易激惹等。不僅僅是對特定某些事情感到擔心,而是容易對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擔心。

    ②運動性不安:容易坐立不安,來回走動。可能在沒有強烈刺激的時候,卻感覺到身體顫抖、手腳冰涼或發抖。容易肌肉緊張、皺眉頭,或者感到疲勞無力。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標準,明顯的影響到生活、工作或學習,當事人為此感到痛苦又沒辦法。

    另一個比較常見的焦慮症是,社交焦慮障礙(英文縮寫,SAD)

    根據DSM-4(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社交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大概是——

    1、害怕很多社交情景,覺得會在情景中丟臉。

    2、擔心表現不好而尷尬,擔心暴露焦慮症狀

    3、害怕某個或多個特定的情景。

    4、通常害怕與許多人交往的情景。

    5、害怕大多屬於人交往的情景,屬於“廣泛性焦慮障礙”。

    6、表現為迴避參加社交情景,或雖然很緊張但強忍著參加。

    以上情況至少持續了6個月。

    社交焦慮障礙也要考慮去醫院看看。

    只要是焦慮障礙,按照醫生的建議,吃抗焦慮藥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並不是焦慮障礙,可以怎麼做?解決有可能解決的事情。如果有些事情令你擔心,但是可以解決,那就要積極主動地解決。拖久了只會做來越害怕和緊張。比如說——害怕考試考不好,那就儘可能的去學習和努力。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那就真心實意的去表達善意,並且問問別人感覺怎麼樣。擔心自己生病的話,那就去醫院檢查,平時注意休息和運動、飲食。擔心自己工作不順利,就去請教有經驗的人。以此類推,能做的事情要做,不要因為只是緊張或擔心啥也不做。接受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有一件事,是誰也沒法解決的,那就不要費心思了,越想越操心,白操心。比如說,害怕自己以後會得癌症,但這是都無法預測的。害怕別人討厭自己,那其實別人的想法我們無法控制,有時候就是無論人做了什麼,對方還是討厭我們。比如,上臺講話緊張、和人約會緊張、面試緊張,其實每個人都會緊張無論多麼有經驗的人。這種誰都無法解決的事情,它有一個特徵:越是想處理它,越是情緒痛苦——因為它其實無法解決啊。

    對於怎麼接納無法解決的事情

    多和信任的人溝通傾訴。人際關係的支援理解,是緩解人緊張擔心的重要方式。運動。人在緊張害怕的時候,身體會累積大量的皮質醇等壓力激素。長期這樣,身體是會有些緊張的,運動可以緩解這種身體的緊張,發洩情緒。而且運動的時候,人就不會胡思亂想太多了——因為你注意力在身體活動上。那就心理也跟著放鬆。另外可以練習正念,可以看這本——

    最後,如果這些你都不想做,做了沒用那就考慮找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做做心理諮詢。如果是大學生,那麼大學裡一般有免費的心理諮詢。

  • 2 # 微憩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緊張和害怕的時候,因為"緊張和害怕"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從我們出生到死亡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和心理反應狀態。當我們在這種狀態下時,這種自我保護機制之所以會啟動,有些人比較容易控制好這種情緒,有些人卻控制不好,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改善這種情況呢?

    要有正確的認識

    前面微小憩已經提到了緊張害怕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但因為由於當我們處在"緊張害怕"這種狀態下時,我們會感覺冷汗直冒、心跳加快、面紅耳赤,呼吸困難等等,這就容易導致我們在這種狀態下的表現會很差,正是因為有這些表現,常常會讓我們對這"緊張害怕"進行了一個不好的定義,同時我們也會極力去避免這種情緒的發生。

    在現實中我們卻發現,往往你越不喜歡"緊張害怕",卻會越容易讓我們處在這種情緒狀態下,試想一下當自己有些緊張時,身邊的人給你打氣時說,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聽完是不是越容易感覺到緊張和害怕了?這是一種適得其反的做的,我們一定要對這種狀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們不要被"緊張和害怕"帶來來不舒服的心理感受。

    調整狀態的方法

    當我們處在這種狀態下時,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快速進行調整,但還是有方法可以讓我們進行調整的,只是每個人調整的速度快慢不同而已。

    ① 轉移注意力

    當我們一直想著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我們的情緒就會一直處在緊張害怕狀態,腦袋裡總想著讓我們緊張的事情,我們就沒有辦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自己暫時放下自己很在意的事情。

    我們可以看看書,跟身邊的朋友聊聊天,看看花花草草,或者看一些搞笑的段子,搞笑的視等等,讓自己的注意力從緊張的源頭抽出來,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情緒快速地平復。

    ② 找人傾訴

    當我們身處在緊張和害怕的壓力下時,我們會感覺到這種壓力無限大,會壓得我們無法呼吸,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把這個情緒發洩出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朋友訴說一下,把自己的苦悶說出來。

    跟朋友訴說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讓自己的情緒得到舒緩,二是朋友可以給和自己開導或者幫自己出謀劃策來解決讓自己緊張害怕的問題。

    沒有什麼辦法比煅煉自己更有效了,我們之所以會有緊張害怕的情緒產生,很多情況都是跟自己的成長和環境,或者過往的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墨菲定律",我們會發現自己越害怕什麼就會來什麼,有些東西一直在你的潛意識裡,你不去戰勝他,就會被他駕馭,惡性迴圈就會更糟。

    所以我們必須去煅煉自己,從心理上戰理這種恐懼,越是害怕什麼我們就越要去面對什麼,只有我們正視它,我們才能夠有辦法解決它。同時我們還要經常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不要害怕它,因為我們如果經常畏縮不前,那麼就只會退步,心裡總是緊張其實還是不自信,膽小的特徵,緊張的時候安慰自己,這有什麼,我肯定能克服!

    ④ 適當退一步

    有時候退就是進,當我們在很糟糕的狀態下做事情時,往往會把事情變得更糟糕,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懂得給自己退一步,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和一些空間,不要硬著頭皮上,因為如果再次把事情搞糟糕,只會讓我們更害怕更緊張。

    退一步,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同時尋求一些幫助,看看身邊的小夥伴們有哪些好的方法或建議可以處理這些問題,把情緒處理好,把方法找到,這樣就可以把事情做成功,也給我們豎立一定的自信心。

    緩解這種緊張害怕的方法有很多種,小夥伴們可以透過學習來提升自己,最關鍵的就是我們自己要給自己信心,平時我們也要有積極的心態,當我們越自信,越勇敢,害怕和緊張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 3 # 曾旻

    雖然我們每人都有緊張和害怕的時候,既使這也是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機制,但如果沒有改善和控制好這種狀態,不但不能真實表現自己,還會影響我們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苦不堪言。

    一般而言,造成這種心理狀態有二方面的原因:

    一是遺傳、家庭原因,就是天生膽小怕事;

    二是少兒時期受到某種外在刺激或驚嚇,在心理上留下了陰影。

    出現這種狀態時,往往會呈現冒汗、臉紅、結巴甚至呼吸困難、手腳顫抖等現像。 如何改善和控制這種狀況,提出如下建議:

    一,積極地心理暗示,學會認知解離。

    緊張害怕的實質,其實就是怕被人瞧不起、怕嘲笑、怕丟臉、怕冷遇,擔心這也做不好、那也會弄糟。

    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做「認知融合」,也就是你把自己認知上的想法融合到當下的現實中,把想象的感知為事實。這種現象導致了你“認為”的被“瞧不起、嘲笑、丟臉”等情況,在並沒有發生的時候,你卻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些事情發生帶來的羞愧和難堪。

    所以,對抗認知融合,我們需要認知解離,也就是把現實和想法區分開。

    二、認識到普遍存在性。

    心理學家歐文·亞隆發現,絕大多數來訪者都認為自己的問題是獨特的,只有自己才有這些糟糕的、羞恥的、不可理喻的心理問題。緊張、害怕的人也是如此,他們覺得沒有人像自己一樣笨拙、害羞和不得體。但是,亞隆透過團體心理諮詢讓很多人意識到,其實人類的情緒體驗是普遍存在的,害羞、緊張、害怕,都是一種正常的、普遍的情況。

    人家並不比你高明多少,大家基本上都差不多,你擔心這、擔心那的事也十有八、九沒發生。透過認識到這一點,讓自己在緊張、害怕的時候,不止於失控。

    二,主動刻意營造輕鬆氛圍

    常用的方法就是自嘲。比如可以這樣說:各位,我這人天生膽小,一見人多就緊張,可能還會結巴……大家也許就會會心一笑,氣氛一輕鬆,你的緊張情緒就會緩和不少。

    自嘲是一種「期望建設」,也就是讓自己和他人,都對自己接下來的表現降低期望,這是一種「防禦性悲觀」,但它能很好地防禦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因為期望已經降低了,哪怕表現不佳,也是正常,表現好,反倒值得慶祝。

    三,恰當地配合形體語言

    有研究表明,不斷地進行一些形體動作,比如捶胸蹬足、搖頭擺尾等等,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說話、發言時手舞足蹈,給人的印像就是大氣、不怯場。

    如果經過努力和實踐,這種狀況還沒有改善,並且持續較長時間,那就得看看心理醫生了,甚至可能還需藥物配合治療。

  • 4 # 演講與口才課堂

    緊張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會緊張。但緊張是心理活動,一般是看不出來的,只是有的人會從口頭語言、肢體行為表現出來,因此,我們知道他非常緊張。

    在演講口才課堂上,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學員們的上臺緊張情況,很多學員在上臺自我介紹的時候都說過他們對於演講是如何緊張,有忘詞的、有哭的、也有上臺前吃藥的。這裡插一句,對於緊張,大家覺得吃藥有用嗎?我認為吃藥只是種鎮靜作用,舒緩一時,要想克服緊張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轉變。那怎麼轉變思想克服緊張呢?

    看了其他的人的回答,對於緊張的成因很多,但只有是在面對某些事情的時候才會緊張,可以總結為對這件事情的不自信,比如演講、開車、表演等等。所以要克服緊張害怕,你首先要知道你緊張害怕的是什麼東西?知道就好辦了,有一個成語叫“熟能生巧”,針對緊張害怕的事情,去學習、去了解、再不斷練習,你所面對的事情你一定不會再緊張害怕,並且有表現的慾望,希望獲得認可,讚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可以在PK場開雙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