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胖的一輩子
-
2 # 龍魂霸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作為歷史人物,最好的評價莫過於看他對歷史的貢獻,對於曹操,同時代人讚譽很多。當曹操和袁紹角逐的時候,曹操的仇人張繡毅然加入曹操的方針,無疑為曹操的政治影響的得分。歷史上那些叱吒風雲的大人物無不對曹操做出正確的評價。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資治通鑑》引謀士荀彧、郭嘉對曹操的評價,說曹有十勝,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同時也揭示他年少志願:在天下太平後隱居故里,過這夏天打獵、冬天讀書的願望,但身居高位,夙願難遂。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肯定了他在軍事方面的領導才能,諸葛亮也說: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後來也說:“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可見對於曹操,也是格外的佩服。
唐太宗作為一代雄主,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唐玄宗常自比“阿瞞”。基於此,當時對於曹操大多是正面的,被稱為燕許大手筆的張說就曾寫道: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毗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為墟人代改,但見西園明月在。鄴旁高家多貴臣,蛾眉曼目錄共灰塵。試上銅臺歌舞處,惟有秋風愁殺人。
北宋的王安石也稱讚曹操,他在《將次相州》裡寫道: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臺西八九丘。螻蟻往還空壟畝,騏驎埋沒幾春秋。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迴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餘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唐朝時大詩人杜甫有一首名為《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的詩。詩中說:“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杜甫明確地稱曹操為英雄。曹操故鄉有曹操廟,一直儲存到北宋時期。有一次,宋真宗經過亳州,看見廟貌已舊,就命令重修。左丞相穆修寫了一篇《亳州魏武帝帳廟記》。文章中頌稱曹操“建休功,定中土,垂先顯盛大之業於來世”,並說這個廟是由於“為鄉里人所愛,後思懷其德,共自尊祀之,遂傳於今不息”。
不過到了北宋後期,乃至南宋,對於曹操的評價負面的就多了。當金人入主中國北部以後,女真統治者自以為是“地處涵夏,人傳正朔”的正統王朝,把南方的趙宋政權當作僭偽。他們把自己的位置比作曹操在魏,把南宋的地位比作劉備在蜀。金朝統治者根據歷史上的傳說,年年派人給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掃墓,他們贊成“帝位寇蜀”的正統論。與之相對的南宋統治者,為了對自己有利,則大力宣揚“尊漢抑曹”的正統論。那時的文人,出於對女真統治者恣意蹂躪的反抗,也在文學作品中有意識地揚劉抑曹。南宋初年的愛國詩人王十朋的作品只要涉及三國古蹟,思想感情總是站在蜀漢這一方面。當採石抗金勝利後,身為知州的王十朋不僅修建了昭烈(指劉備)廟和武侯(諸葛亮)廟,而且在紀念劉備的文章中說:“我雖有酒,不祀曹魏。”曲折地反映了南方人民抵抗女真踐踏的思想感情。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在五言詩《書憤》中,則公開把金朝比作曹魏,把南宋比作蜀漢,並表示要“幫命中興漢,天心大討曹”。到了羅貫中生活的元末明初,漢族人民早就把北方的少數民族統治者比作曹操了。羅貫中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也不可能不受到這雙重思想的影響,及南宋統治階級正統論的歷史的影響和漢族人民反對少數民族統治者思想的影響。可以說,羅貫中吸取以“尊漢抑朝“的民間平話和三國戲為素材創作的《三國演義》,就是這種雙重思想影響的折射。後來到了大清皇帝乾隆那裡,卻看曹操不順眼,一錘定音的指曹操為篡盜,此後的200年中,曹操便再也翻不過身了。
不過近現代,為曹操翻案的文章仍然層出不窮,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毛澤東對曹操持正面評價,他不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詩句,還在1954年公開讚揚曹操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國》中寫道:“曹操的遺囑“分香賣履,留戀妾婦”體現出曹操的大氣與自負,就不談國家大事,不說豪言壯語,就說些小事,你們把我怎麼樣,你們說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樣,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才不在乎你們怎樣評價我呢。我就是這樣的人”,並把他稱為可愛的奸雄。
-
3 # 紫禁城下的衚衕
曹操一個能改變歷史的人
曹操無疑在那個時代是個有凝聚力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得到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擁護,帶上了一條新路,其本意是善良的。但曹操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驚異是隨後的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流離失所,幾百萬人死於戰亂,幾千萬人五家可歸, 使得大漢民族在南北朝時期幾乎滅亡。
曹操反對儒家,丟棄了儒家思想。可不知,儒家思想不是一個人的事,是華人的核心價值觀,那是民族的文化核心,民族的魂魄,丟棄,就是動亂。
就像今天提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思古看今,砥礪前行。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歷史觀點。
-
4 # 懷遠1010
毛主席對曹操的評價!
勞動者辯證法
1970年,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孫權勸曹操當皇帝。曹操說,孫權是要把他放在爐火上烤。”此外,曹操在軍事乃至文學藝術上也有很深的造詣。207年,曹操北征烏桓獲得勝利,他在班師途中寫下膾炙人口的《觀滄海》。詩中說:“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954年夏,毛澤東也寫下一首詞,就是《浪淘沙·北戴河》。詞中提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裡的“揮鞭”、“遺篇”四個字,就是對曹操文武兼備的肯定,而這種肯定是實事求是的。
1936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明確提到“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1937年,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再次提到這兩場戰役。在這兩場戰役中,曹操都是當事人之一。他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但是,在赤壁之戰中卻為對方以少勝多,自己失去統一中國的機會。
-
5 # hello貓先生
曹操無疑在那個時代是個有凝聚力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得到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擁護,帶上了一條新路,其本意是善良的。但曹操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驚異是隨後的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流離失所,幾百萬人死於戰亂,幾千萬人五家可歸, 使得大漢民族在南北朝時期幾乎滅亡。
曹操反對儒家,丟棄了儒家思想。可不知,儒家思想不是一個人的事,是華人的核心價值觀,那是民族的文化核心,民族的魂魄,丟棄,就是動亂
-
6 # 沉默的張三
因為曹操敢做非常之事,而且做過的事從不後悔,“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不僅僅是其毒辣的一面,更是其極度自信的表現。
-
7 # 一飛沖天龍
1,歷史上的曹操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有魄力,敢冒險,有創意,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有優異的表現。
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曹操: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以擁有四州領地的袁紹聲勢最大,沒有人能夠和他爭鋒,但太祖(曹操)以高明的謀略,運籌帷幄,終於擊敗袁紹,統有整個中原地區。
2,曹操是東漢末年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作為歷史人物,最好的評價莫過於看他對歷史的貢獻,對於曹操,同時代人讚譽很多。當曹操和袁紹角逐的時候,曹操的仇人張繡毅然加入曹操的方針,無疑為曹操的政治影響的得分。歷史上那些叱吒風雲的大人物無不對曹操做出正確的評價。3,曹操無疑在那個時代是個有凝聚力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得到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擁護,帶上了一條新路,其本意是善良的。但曹操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驚異是隨後的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流離失所,幾百萬人死於戰亂,幾千萬人五家可歸, 使得大漢民族在南北朝時期幾乎滅亡。
曹操反對儒家,丟棄了儒家思想。可不知,儒家思想不是一個人的事,是華人的核心價值觀,那是民族的文化核心,民族的魂魄,丟棄,就是動亂
最後,歷史沒法考證……
-
8 # 優樂美你最美
曹操一個能改變歷史的人
曹操無疑在那個時代是個有凝聚力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得到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擁護,帶上了一條新路,其本意是善良的。但曹操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驚異是隨後的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流離失所,幾百萬人死於戰亂,幾千萬人五家可歸, 使得大漢民族在南北朝時期幾乎滅亡。
曹操反對儒家,丟棄了儒家思想。可不知,儒家思想不是一個人的事,是華人的核心價值觀,那是民族的文化核心,民族的魂魄,丟棄,就是動亂。
就像今天提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思古看今,砥礪前行。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歷史觀點。
-
9 # 當下最美Lak
曹操被稱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三國之所以流傳這麼久,就在於曹操劉備和孫權。
對於三國來說,曹操心中唯一的對手,只有劉備。而孫權在曹操心中小了一輩,有言為證: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起與亂世,當時群雄並起,董卓當道,天下大亂。在這種背景下,曹操開始還有著匡扶漢室的目標。
但後期看來漢室已經徹底衰敗了,難以挽留。想要平定天下,需要非常之才。歷史當中的袁紹必然難以成大器,畢竟為將有餘,為帥難以獨掌乾坤!亂世選擇了梟雄曹操!誅袁術,滅袁紹,殺呂布、追劉備。
在當時風頭一時無兩!試問天下有誰能敵?在他志得意滿之時,大意失敗敗在了荊州。個人認為荊州之敗,不是敗於大意,而是敗於天時和人和,劉備始終不放棄,天時也在於你對自己要求最高,以為是最後一戰的時候,給你來一下刺激,就全面崩盤。就好比後面劉備伐吳的失敗,情況一樣。
曹操失敗之後,嘔心瀝血,痛定思痛,吸收教訓,後來在荊州一地漁翁得利。為天下奠定大局。
曹操雖然憤怒,但不會被衝昏頭腦。雖然失敗,但不會喪失信心。
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我們所佩服的曹操,確實是一代奸雄,敢做敢為!他的霸氣側漏,神鬼皆避。
天下若無孤,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這是何種格局和氣度的人,敢說出來的話!
三國霸主曹操,當之無愧!
回覆列表
東漢末年,腐朽沒落的東漢王朝分崩離析,外戚宦官當道,軍閥混戰,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作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的曹操,懷抱救國之志,除暴抗強,懲治腐敗,幾經沉浮,終於以一個政治家的魄力、軍事家的謀略,消滅了軍閥割據勢力,統一了北部中國。在政治上,他堅決實行“唯才是舉,任人唯賢”,極力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制定了一整套治理國家和軍隊的法規和措施。在文學上,他開建安文學之先河,吟詩言志,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幅。他精圍棋,工書法,好音樂,一生不信天命,移風易俗,提倡節儉,重視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為改變政風、民風樹立典範。
曹操,沛國譙人(今安徽亳縣人),三國(220-280)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英雄曹操,《三國志》撰寫者陳壽稱之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活脫脫一個大英雄大男人的形象,雖然因為《三國演義》的長期誤導和抵毀,但是隨著社會的逐漸進步和現代人歷史觀的逾益明朗,不同於“奸雄”、“漢賊”的曹操,一個真實的曹操形象逐漸被我們越來越多的人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