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81730506
-
2 # 上海肺科王興醫生
“您想吃點什麼藥?”
“您想開點什麼檢查?”
這似乎是到了地方醫院我們最常碰到的醫生說辭,每次聽到之後患者不禁要問,我是大夫你是大夫?!
手術前的談話,醫生會說。
“做手術也行,不做手術觀察也行,還可以做放療,您自己看哪個更好吧,都行。”
每當患者說:“您是醫生,我們不懂,如果是您,您怎麼選?”
醫生往往都會擺擺手,不不不,得您做決定,我只能告訴您風險。
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醫療並不是一種能夠絕對量化的服務,例如你辦婚禮,需要多少玫瑰花,什麼樣的幕布背景,什麼樣的司儀,是能夠選擇的。你拍婚紗照,是復古是韓系,隨你選擇。但是醫療並不是,醫療的特點在於資訊的不對稱,醫生享有的是知識,但是對於生命的決定權在你,你是否願意簽字之後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一個醫生,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在過去的時候,患者對醫生無比信賴,只要醫生覺得對的,患者都會同意。但是現在的醫患關係越發緊張,每當醫療事故發生的時候,法律也總是站在弱者——“患者”一方,導致醫生每次都成了替罪羔羊。
在手術前,醫生和你說,你手術吧,手術效果好。但是手術結束了,發現了以外,患者沒有死於這個病,但是死於了突發的心梗,患者家屬無法接受,第一句話就是說。
“我們當時要是不做手術就好了!”
你看,醫生幫助患者做決定,最後也要承擔這個決定所帶來的風險,常在河邊走,總會有溼鞋的一天。
但是作為醫生,我仍然堅信,在患者家屬能夠溝通的時候,我仍然願意給他一個正面的答案,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如何選擇。記得一個很有名望的外科大夫說,外科大夫應當要主導治療的程序,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術後患者發生出血,這個時候必須要重新手術的時候,外科醫生一定要給患者正確的預期,不能等著患者來進行決定!
-
3 # 小醫生陳鵬
至少目前我本人以及我的同事以及所接觸到的醫生朋友沒有哪個醫生會不提供任何建議而完全由患者及家屬決策治療方案的,我相信也不會有這樣的醫生(當然也不能排除極其極其個別的),但我們一定會將某疾病的治療方案有哪幾種,以及其利弊告知患者及家屬,最終決定權在患者及家屬手中。
例如我現在在床的一位88歲的老年女性,因咳嗽、體重減輕2月餘來就診,基礎疾病就只有個高血壓,並且還控制得不錯,其他沒有什麼特殊的病史,精神狀態也還不算差,但入院後完善CT檢查後發現其右上肺6.8cm×7.0cm巨大空洞,並且壁厚不規則,其內也無明顯液平,其周圍還有斑片狀模糊影,且有縱膈淋巴結增大,高度懷疑肺癌伴轉移,不能排除結核、膿腫等;
故向患者家屬交代肺癌可能性最大,但不不能排除結核、膿腫等其他疾病所致;
目前可以選擇
1.我院透過影像學、腫瘤標記物下臨床診斷,行保守治療。
2.可轉上級醫院確診(有三種手段,一是纖維支氣管鏡下取組織病理檢查,二是肺泡灌洗脫落細胞學檢查,三是經皮細針穿刺組織病理檢查,但考慮患者高齡,以上三種手段對其都考慮存在較大風險)並且即便明確診斷也可能無手術、放化療機會等;
最終由其家屬決定我院繼續治療還是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
目前中國的法律要求是患者和(或)家屬有知情同意權利,也就是說醫生決策的診療方案(包括檢查、治療)需要告知患者和(或)家屬並且取得其同意才能實施,通常情況下,常規治療方案及檢查不會交由患者及家屬決策,而是履行醫生的告知義務保證患者及家屬的知情權,並且取得患者和(或)家屬同意即可,但如涉及到危及生命、特殊檢查(自費、有創傷等)、特殊藥品(副作用大、限制級等)、特殊耗材等時需事先取得其同意(並且是書面)後方才能夠實施。
【小小內科醫師||營養師一枚】
【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望批評指正】
-
4 # 白衣奶爸
首先我看到這個提問的時候也是覺得挺奇怪的,因為這個提問可能邏輯沒有分得很清楚。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命令,什麼是建議。
我命令你必須去做個血常規檢查,這是命令;
我建議你可以去做個血常規檢查,然後問你要不要,那麼這屬於建議。
如果你是病人,然後去醫院看病,你的醫生有可能給你命令嗎?我想這個不太可能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權的。你想不想治療?你想怎麼治療?你有自己的選擇權,醫生怎麼可能命令你呢?作為醫生只能夠給建議呀,醫生只能夠根據自己的專業意見建議你做個血常規檢查,建議你拍個胸片,建議你吃這些藥,然後問你要不要,如果要的話我就開,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原則跟道理在這裡。
我們建議完之後呢,出於尊重病人或者是家屬的程度,我們會問多一句:是否可以?是否接受?那麼這一句出於尊重的話語,在有的人心裡反而變成了把柄,變成了有些人口中說的醫生說一說,然後就要我自己選擇醫生,什麼都沒有建議,然後要我自己挑選擇,我想這種思考方式真的非常危險,這種思考方式可能要考慮一下自己的邏輯思維是否有問題。
像有時候一些小朋友由家長帶著來看病,然後檢查之後呢,認為小朋友的情況都還好,我就跟家長說,您可以先回家觀察,然後吃這些藥,看看效果,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麼需要過來輸液再過來輸液,這時候有的家長是通情達理的,可以接受,有的家長簡直就是火冒三丈,突然就會說,醫生讓你給我建議把到底要不要輸液,好像聽不懂的樣子,所以有時候有些人真的是聽不懂醫生的一些話的,這讓我非常的無法理解。我們儘量去理解每一位家長的心情,但是每天接診100多個病人,確實不容易,望相互理解。
-
5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如果真的是這種情況,我認為這個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是有一定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不合適的。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兩方面的問題,主要在於醫生,部分在於患者和家屬。
主要問題在於醫生。畢竟醫生是專業人員,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和描述,大概判定是什麼問題,然後給予相應的檢查。但是有些時候,也不能完全確定是什麼情況。比如,患者說腹痛,一般是不典型的腹痛,並且沒有特徵性的表現,很難說是什麼具體原因。導致這個症狀的原因有很多,多個臟器的炎症、結石、宮外孕甚至腫瘤都可以。當然,也有可能是功能性的腸痙攣,不用處理,可以自行緩解。此時,醫生的決定就不太做出。
此時,需要患者的意見了。如果可接受先觀察看看,如果不緩解的話,再進一步檢查,那麼,完全可以不做;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有一小部分患者,不能接受觀察後病情加重的情況,總會有部分病情發展隱匿的疾病,一旦沒有及時診斷出來,就扣上了延誤診斷治療的帽子。這就會給醫生帶來了一個觀念,就是寧左勿右的想法,儘可能完善檢查,不要漏診或者誤診。可能有些情況是不需要檢查的也做了檢查。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做了CT,化驗血之後,結果都是正常的,告知患者,沒有問題,回家吧。理解的好說,不理解的馬上就說,沒有問題,為什麼讓我做CT,庸醫。
當然,這些情況不是常見情況。可以避免嗎,可以。主要缺少在醫患溝通上面。缺少相互的信任。如果能夠根據患者的情況,透過問診和體格檢查後,初步判斷,再與患者溝通,做出恰當的決定,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0815)
-
6 # 村民100
那不是廢話麼!病是患者自己的,醫生只是提供治療方案,選擇哪種方案是病人及家屬自己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決定的,有問題嗎?傻逼
-
7 # 目光144413986
要
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瞭解清楚醫院存在的本質和在對待病人時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就可以了!第一點:醫院是慈善機構嗎?第二點:醫生自己真有把握面對病人的求組嗎?醫生能承擔所謂救死扶傷失敗帶來的後果嗎?醫生有句話咋說的~有時去治療,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明白了吧!醫院不是搞慈善的,醫生這只是有時在治療~~當然這有時,常常,總是。。。病人都是要花錢買的,你花了錢要是不滿意醫院及醫生就必須要有個合理的解釋來平息你的怒氣。這個解釋就是~不錯原則!!這就是說治好了算你運氣,治不好醫生的操作也是沒有錯的,你再有疑問都沒用!這就解釋了醫生為何問你要咋樣了吧。。。
-
8 # 惠州愛麗舍醫美
為什麼會有的選擇?為什麼不是隻有一種方案?因為目前醫療水平沒有一種絕對的、萬全的方案。要不見效快風險大,要不效果好費用高,要不效果慢但最便宜,要不方案一和二和三和四和五效果差不多……,專家不知道你家庭經濟、不知道你的性情,如何給你決定。有時也超出專家的能力,例如腫瘤要不要化療,現在都還在爭論,他代表不了所有專家的意見,所以只能給你去選擇;更何況才那麼幾十塊掛號費,到專家手上不足十元,卻要給你承擔風險,建議手術的話一旦出現問題,專家豈不是吃不了兜著走?
-
9 # 不一般的藍
看了好多回答,有醫生的,也有非醫生的。不是醫生的,咋說都無所謂。有些醫生的回答,我真擔心你們的智商。首先標題誤導我們,標題說醫生沒有給建議。其實醫生說願意不願意檢查血,檢查CT。這就是醫生的建議。因為醫生透過病史和體檢,得出初步判斷,需要檢查來證實判斷方向是不是正確,正確,接下來是治療,不正確,再進一步檢查。你不願意檢查,籤拒絕,醫生只能根據病史、體檢得到資訊,根據初步判斷治療。檢查的好處是能夠儘早明確是否有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病情,壞處是花錢傷害身體。不檢查的好處是省錢,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壞處是不能儘早發現要命的病情,一旦忽略或者延誤,導致病人死亡。
-
10 # 吳籽妤
醫生是專業人士,可遇到自以為是的人渣,還是讓他們自己決定他們的命運吧,這樣他們化再多錢,走再多彎路也是活該,自找的,不相信醫生只能自擔責任
-
11 # 陳建東81441775
如果病人多,每病人解釋,做什麼檢查,為什麼,時間不允許,不解釋病人覺得醫生亂檢查,問一下願不願意,聽病人的,比較簡單,病人能覺得醫生好。
回覆列表
去醫院看病,醫生不提任何建議,這是為什麼?說到底是因為醫患關係緊張。為什麼會這樣,一般會有以下幾個原因:
1、根據患者的症狀、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結果暫時不能得出肯定的診斷結果,只能一邊觀察一邊治療診斷。此時醫生只能和病人充分溝通,由病人決定是先治療觀察,還是於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
2、患者的病情處於是否應該治療,或者採取何種治療醫學界尚未有明確定論,此時也只能向病人說明情況後天,由病人自己選擇,並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
3、患者病情需要,但藥品或檢查價格昂貴的。此時也只能和患者溝通後,由患者自己決定。因為如果醫生的直接讓檢查過應用昂貴藥品,有的患者會說“開這麼貴的藥和檢查,一定是拿回扣了”。醫生沒有辦法,只能如此。在醫患緊張的環境中行醫是很困難的。
4、面對一知半解,又覺得自己很懂的患者。醫生面對這樣的患者是最頭疼的,有的患者明明對自己的病一知半解,但自己覺得自己很懂,醫生說什麼,他都會以存疑的態度,半信半疑。沒有辦法了只能讓他自己做決定吧!因為這樣的患者根本不會完全的配合醫生,一不小心還會被扣上“庸醫”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