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慧起源
-
2 # 瓊樓閣科技與娛樂
第一點,華為的終端業務收入佔比曾經高達40%,不可能放棄這麼賺錢的業務。
第三點,華為在通訊領域、手機領域、5G領域、儲存領域、晶片領域等多個方面有很深的技術積累,需要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把這些技術很好的進行融合,並展現給消費者。而手機是眾多選擇中的一個,因此華為有能力、有決心、有實力把終端業務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第四點,美國對華為的一輪輪打壓並不是為了給華為糾錯,而是想要讓華為死。美國製裁你什麼業務,就放棄什麼業務的話,不僅對華為沒有好處,而且會讓美國得寸進尺,最終華為也會像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那樣被搞得分崩離析,從而破產。絕對不能對美國資本家和政客抱有幻想,如果一味認慫,不僅華為沒有生路,甚至中國最少要倒退15年。
第五點,雖然現在華為被打得千瘡百孔,但是華為就是那一架頑強的破飛機,會一直不斷修補,不斷前行,直到最終到達目的地。
第六點,終端業務和其他業務是一樣的性質,都受到美國的打壓。華為公司聚集了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專家,華為公司的員工是一隻鐵的隊伍,是一隻英雄的隊伍,不會輕易認輸。其實留給華為的路只有一條,就是全力突破美國的封鎖,這不僅僅是華為一家公司的命運之爭,也是國運之爭。不突破技術封鎖,中國永遠不可能強大起來。
第七點,明年華為手機全部用上鴻蒙2.0系統,鴻蒙生態環境取得巨大進展。
第八點,終端業務生態正在逐步擴張,現在終端和很多家公司都有合作,研發了一系列產品,比如VR眼鏡、智慧墨鏡、智慧音箱、路由器、耳機、手錶等等。
有個段子:小朋友去上學,結果因為沒有智慧手錶,別的小朋友都不跟他玩。戲謔沒有“小天才”,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小學生。
終端的魅力,就在於此。
1.資訊入口爭奪戰
華為並不是終端打法的開創者,向蘋果學習的雷布斯,把小米生態做到了營收佔比4成的成績。華為也開始用1+8+N佈局智慧屏、手錶、筆記本等等終端領域。
2.物聯網的未來前景
終端的互聯拉通,是華為的優勢。搭建自底層構架的華為系統,一開始就瞄準了物聯網,如果此時放棄終端,相當於放棄前面的研發工作,或者說,丟掉自己的強項,轉而做軟體公司,物聯網未來,華為也將失去先機。
在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後,華為加碼進軍雲業務、車聯網系統,都是在終端做持續性的佈局。
除去這兩個考量,還有一個點,筆者認為很有意思的一個點:
3.蘋果式軟硬體結合打法
蘋果當初想做音樂,就推出了ipod,蘋果想進軍醫療,推出智慧手錶,這種打法,給業界造成了顛覆式的轉變。未來的華為,未必不想走這種方式去突破。只是目前的華為,還沒有向內容領域進軍,未必未來不做內容生態。蘋果的內容打法並不擅長,或者說在業界並不拔尖,但是結合打法,始終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