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海別墅裝修小姐姐

    現階段物業服務質量低下的原因是什麼?體現在哪些方面?

    你好!物業服務質量低下的原因大致還是因為

    1、開發商對物業服務質量的重視程度不夠,管理不到位

    2、人才招聘不到位,沒有合理的篩選優秀的物業服務人選,大多都是是人就可以上的那種,有的人沒有這種服務概念,從而導致服務質量降低業主體驗感不好

    3、開發商錢給的不到位,所以物業服務人員就會產生一種為所欲為的感覺,只顧自己的感受,忽略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服務下降!

  • 2 # Gc52790378

    不是低下的問題!問題是位置變化,就收費用而且按建築面積收!如果有問題找它,不但不給維護,就是拖,有什麼問題!都不給解決,如停水,停電,停供熱,說漲價就,漲價,而且出入車輛,停多少時候要多少錢?如果是過傘,那一家沒老人,兒女回家不能馬上走,那就讓交費!總之根夲不是服務!就是強搶,流氓行為,黑社會性質,!

  • 3 # 思想飛

    現在許多不良物業管理混水摸魚,混亂常態化!“物業服務”=“物業管你”,主要是謀取“利益”,如果對以下幾點進行攻克,物業服務質量低下的局面將改變:

    1、物業分配製度的問題:時下流行的物業合夥人制

    簡單來說就是物業專案經理在服務過程中賺取的最大利益,由物業公司與物業經理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一個大約1000戶的小區利潤超過200萬。每年物業經理的收入可達到幾十或上百萬之多。所以每節約下來的每一分錢物業經理都是要分錢的。對小區物業服務成本投入越小,利益就越大化。勢必造成維修一拖再拖,保潔外包、綠化外包、消殺滅外包、水箱不洗、設施裝置不更換、不斷增加廣告、牢牢鎖定停車場等。解決這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核定物業開支成本,固定物業管理人員收入,建立考核機制,達標率越高獎金越高,不達標扣工資,降低收入,管理混亂甚至可以解聘更換。

    2、工資分配不合理,基於第一條的原因,物業基層員工被壓榨,工資低,保障少,造成流動性極高。變成鐵打的經理流水的兵,人都找不齊,何來的服務質量?所以要降低管理者的不正常收入,建立基層員工的獎勵機制,讓他們敬崗愛崗。必定會改善。

    3、斬斷設施裝置採購的灰色鏈條,避免採購劣質設施裝置,避免重複花錢,造成浪費。

    4、積極與社群取得聯絡,爭取優質小區的國家補貼或稱號。其實補不補都不重要,要的是精神文明小區的名頭,為了榮譽,基層社群與小區居民共建,才不會被邊緣化。有誰看到社群去一個惡劣小區搞共建的,天天扯皮鬧事,傷精力傷神!

    5、建立能上能下的業委會機制,對優秀的業主代表給予支援!可以考慮適當的補償機制。業委會本就不是盈利單位,業委會的朋友大多數都是熱心腸想維護小區利益的業主。不能被閒言碎語和無償奉獻困住手腳。該獎就獎,人家把精力投入進來本身就是有損失的。憑什麼眼紅,你有本事也可以爭取機會為大家服務,大家都可以爭取機會,只要為了小區好!都可以爭取安居樂業的機會。

    時間有限,所言不足,待以後陸續補充!

  • 4 # 講道理的小老頭

    現階段物業服務質量不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1物業服務公司是個求贏利的公司,這在商業行業是通用規則。而被人誤導為業主的保姻,傭人的服務人員,物業不能提、也不能有掙錢的做法,否則是吸血鬼.........。2.業主把物業收入當成利潤來計算,越算物業空手套白狼的皮包公司,仇富心態越嚴重,對抗情緒越大,其實業主從來不算有多少欠費的,物業實際收入有多少,物業成本有多少,物業老闆拿走多少,而員工,(中小規模小區)的工資都很低,留不住有能力、有素質的人材,人的質量不行了,還能有高的服務質量嗎。3.物業的收費制度不能適應市場規律法則,例如物價年年漲,物業支出年年在增高,但物業費多少年不變,所以降低服務質量是各物業公司的唯一選擇。4.政府缺少對物業工作的檢查考評機制,對物業工作的內容,標淮細則,及對應的收費標準,各級政府都有規定,所以就應對各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按年度考核,優勝劣汰。要把這一考核成績,做為法定性的收費依據,業主要依政府考評成果交費。5,新聞界,媒體報道小區與物業糾紛時,要經過政府主管參與配合稽核播出,避免激化矛盾。如最低擋的物業費,相應的服務細則要求物業每週保潔一次,現實是上午保潔完,下午人為弄髒了,說物業服務不達標,對物業不公平,對業主錯誤認知得不到糾正。按政策辦事花什麼錢,享受啥級別的服務,對物業,業主公平,公正,以規定為依據,以制度為標準,以公平為導向,不能以業主個人說詞,成為評價物業工作標準呈現在媒體的報道中,個人說詞只代表個人觀點與全體業主共識結論有區別,不能等同而論。6.以業主與物業的合同為標準的考評制度。要以政府相關規定為基礎,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總綱。要有計劃有組織的檢查,考評,其結果具有法律效力,雙方必須遵守,物業提供那檔標準服務,就依考評依據按那檔標準收費,不能幹、不會幹的要退出物業市場,對涉黑,暴力,違規實行一票否決制,清除物業隊伍,主要操作人員,必須例入個人誠信記錄。對業主不按正規渠道反映訴求,有意拖欠物業費,打砸物業人員,設施,扇動業主聚眾鬧事,除追究法律責任外,必須計入個人誠信記錄。7,小區是業主的,業主有權決定物業事物,須在業主大會決議為準,可選擇物業,也可選擇自治自管的權利,必須納入市政府考核範圍,依規收費,依規服務,贏利分配由業主大會決定,管理失誤,風險同樣由業主承擔,違規罰款同樣由全體業主承擔。如小區車輛造成堵塞消防通道,影響救援的後果?等等。真正做到無論誰管,制度一樣,考核標準一樣,承擔的責任一樣。

  • 5 # 使用者6523858795685

    物業是企業,是企業就要掙錢,到哪裡掙錢?找業主搜刮。所以小區應該由社群管理,廢除物業,社會才會和諧,百姓才會幸福!

  • 6 # ycf87535896

    物業是來小區發財的,你來發財可以,但你總不能把別人的東西佔位你有吧,比如公區收益,停車費,廣告費,這些該不是你的吧,那你為什麼揣入你兜裡,這和搶有什麼區別呢,難道這不帶黑社會行為嗎?物業為什麼那麼猖狂,和基層保護傘(社群,辦事處,房管局)脫不了關係的,只有打掉保護傘,成立業委會,小區才會安寧,大家可以調查,成都那麼大,有幾個小區成立了業委會的,都是辦事處這些基層保護傘阻擾,所以掃黑除惡一定要先打保護傘

  • 7 # 孫吉森13954735035

    政府哪個部門在管理物業公司?監管範圍是什麼?物業的收費標準是什麼?我看有似無,這就造成了物業公司無恃無恐,只管收錢,並層出不窮的出現各種惡劣現象,高額約收費做只做著簡單的衛生及堵大門的工作。

  • 8 # 石子151

    長話短說,區縣級的物業管理辦公室與物業服務公司形成了即是監督又是利益鏈關係,如果撤銷了物業辦,一可減少群眾身旁的腐敗,二可減少政府開支(納稅人的錢),三可減少物業對物業辦的敬貢(都是業主的錢)。

  • 9 # 淡然處之198713151

    物業管理公司,強調了管理,卻應付了服務。使部分業主不滿,傷害了正常交費的業主。部分業主因此而拒絕交費。也讓本來就不想交費的業主,有了不交費的理由。而物業公司作為企業,要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從提高水平上下功夫,把業主當成唐僧肉,更拉大了與業主的距離。使業主更反感和牴觸物業公司。這是現實層面的問題。

    從制度層面來說,物業管理條例本身設計就有問題。其一,對於純富豪居住的高檔小區,這個設計適用。物業費收高一點沒有問題,物業公司也不需要為一點蠅頭小利去得罪業主。在這裡,業主確實是上帝。其二社會不都是富人,更多的是不富裕,甚至是窮人。他們在生活中要斤斤計較,才能過得下去。職場的拼搏,買房的月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物業費對於他們就是一個額外的負擔。一些房改房的老年職工,本身退休金就不高,身強體壯的時候,住公房,公費醫療。年老多病了,醫改、房改都來了。他們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而現在的物業費統一按面積收取,不管你需要還是不需要,承受得起還是承受不起,統一價格。除了高檔小區外,更多的是收入很不均衡的業主,這個物業費確實對很多人是一個大負擔。在拒絕交費的人中,這也是一個原因。真正的想享受服務又不想付費的人應該有,但是,不會是多數。

    如何在設計制度時,充分考慮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極少數的高檔小區不存在這些問題,其他小區很難讓貧富分開的。可是,居者有其屋,一直是社會追求的方向。窮人,也應該有個家。

  • 10 # 閃電80967678

    物業管理越來越成問題。今後遲早會解決,只有以市或區,再小點以社群為單位成立一個物業專業化管理結構,全面管理大面積小區衛生、保安、工程維護等等問題。集中由政府部門負責………

  • 11 # 愛物管

    物業服務作為服務行業,其服務質量可謂是建立企業/品牌口碑的重要指標,但是同樣一個企業旗下管理的專案,卻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例如萬科,作為業內數一數二的龍頭企業,其服務品質相對很多企業來說,無疑是相對更好的。但儘管如此,其某專案還是收到了業主送的“收錢第一名”的諷刺錦旗——證明對物業也是諸多怨言。

    同一品牌管理的專案質量參差不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結合物管當前的現狀分析,離不開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1、人力成本高

    物管是勞動密集行業,及其依賴人的經驗,一般採取人盯人的模式管理一線服務,導致人力成本逐年攀升,在不提高物業費的情況下,物業利潤空間縮小,安排的服務人員也相對減少。質量難以保障。

    2、服務標準的缺失

    所謂“無標準、不規模”,標準化的推行對物企的規模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物業管理中,服務標準仍停留在紙面,缺少對落地過程的監控手段,導致服務標準難落地難最佳化。

    3、員工激勵欠缺

    在傳統“人盯人”管理模式及人頭月薪的計薪方式中,一直缺乏對員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具體量化工具,且服務質量與員工薪酬幾乎不掛鉤,這就導致員工激勵手段的缺失,服務效率大大受到限制。

    近年來,物管行業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然而經驗依賴、服務標準缺失、效率受限等痛點若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將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

    1、為使用者建立視覺化多維度的敏捷質控體系,針對性提升服務品質

    2、為使用者建立AI自動計薪的智慧管理,有效激勵效率的提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抽菸的人怎麼清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