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圓電影Vlog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學問,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立身處世。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的發展懂得了天命。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的對待聽到的一切。到七十歲,可以從心到身,自由動作,而又不越出應有的規矩。” 顏淵、季路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談談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做到把我的車馬衣服與朋友共同使用,即使被用壞了也沒有什麼不滿。”顏淵說:“希望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又說:“希望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對老者加以安撫,對朋友加以信任,對年青人加以關懷。” 孔子說:“顏回真是賢德啊!吃一筐乾飯,喝一瓢白水,住在狹小的巷子中,別人無法忍受這種窮苦生活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內心的快樂。顏回真有賢德啊!” 孔子說:“君子胸懷平坦寬闊,小人經常憂愁恐懼。” 孔子說:“即使一個人具有周公那樣完美的才能,只要驕傲和吝嗇,其餘的才能也就不值一看了。” 孔子說:“好比堆土造山,只差一筐土便成山了,停止不做,這是自己主動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儘管剛倒下一筐土,要繼續往上堆,還得自己堅持下去。” 孔子說:“早晨悟到了真理,就是到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子路問如何修養仁德。孔子說:“工匠要完成好他的工作,必須先把他的工具準備好。我們住在一個國家裡,就要侍奉大夫們裡頭的賢人,交結士人裡面的仁人。” 孔子說:“士人整日聚集在一起,一點有道理的話都不講,直知賣弄小聰明,這種人實在難有什麼成就。” 子貢說:“君子的過失好像日蝕月蝕:有了過失人人都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也都仰頭看得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場效電晶體損壞是怎麼燒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