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閒人故事

    這個事情呢,肯定是存在的,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的唐朝玄奘法師,也有大雁塔等實物的證明它的存在,但是你不能想象《西遊記》裡面的情節,那樣它會把你帶偏的。

  • 2 # 仲由足球

    真實事件,不過文學作品加了一堆妖魔鬼怪在裡面。

    當時玄奘到了印度是弟子中第一個悟出大成的僧人,並參加了佛法辯論博了第一也讓世人第一次知道頓悟之道。

  • 3 # 善良之子86

    有啊,玄奘取經,李世民時代的事。

    從統治角度講,佛教宣揚的因果輪迴,誠心懺悔最對統治階級的路數。所以大相國寺的玄奘要求以官方身份去取經,非常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西遊記裡,李世民送玄奘上路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 4 # 鏟史

    《西遊記》電視劇,或吳承恩的原著《西遊記》,大家都看過,這部神話題材的小說,裡面的角色唐僧,歷史上是否真有此人?西天取經又取了什麼經回來?

    經文學創作《大唐西域記》而成的《西遊記》,裡面唐僧的歷史原型是“玄奘”,俗名陳禕。玄奘亦稱唐三藏,其對佛法參悟精深,且生平潛心專研,未取經前,便是唐朝有名的高僧。

    《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終到西天取回真經。歷史上得唐三藏一路天竺(今印度)取經,雖然沒有小說中的妖魔鬼怪,也無孫悟空等三徒弟輔佐,但亦是跋山涉水,困難重重。唐玄奘從長安出發,過涼州出玉門關,到達吐魯番,再到今天吉爾吉斯斯坦,過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終到達天竺(今印度)。

    唐玄奘取經路線

    唐玄奘取經始於貞觀三年,歸來時已是貞觀十九年,一共從天竺帶回來了梵文佛經520夾657部,其中大乘經234部;大乘論192部;上座部經律論15部;三彌底部經律論15部;彌沙塞部經律論22部;迦葉臂耶部經律論17部;法藏部經律論42部;說一切有不經律論67部;因明論36部,聲論13部。

    之後著力經書的翻譯和整理工作,先後譯出了《大般若經》600卷,《瑜伽師地論》100卷,《大毗婆沙論》200卷,《俱舍論》、《成唯識論》等典籍75部,共計1335卷。

    不過上述翻譯整理的經書,不過只佔唐玄奘西天取回的全部經書,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其餘為被翻譯的經書,儲存在大慈恩寺,後因唐武宗的毀佛運動被銷燬,未毀經書,下落不明,據傳儲存今天西安的大雁塔下面。

    當我們在嘆息這些經書典籍被毀同時,亦肯定唐玄奘的西天取經,為中國的佛教做出的重大貢獻!

  • 5 # 塵煙舊夢y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陳禕(yī),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縣)人,其先潁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1335卷),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玄奘取經事蹟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1]。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蹟。他的足跡遍佈印度,影響遠至日本、南韓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 6 # 春秋風雲

    唐僧西天取經確有其人,確有其事。

    唐僧原名陳禕,法號玄奘。602年生於河南洛陽偃師,5歲喪母,10歲喪父。

    隋大業八年(612年),13歲隨兄長在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

    隋大業12年(616年),隨兄長赴長安居留,後到達高僧大德雲集的成都學習。

    武德五年(622年),受具足戒,後雲遊各地,遍訪名師,講經說法。

    透過遊歷所聞,發現異說紛紜,無法解釋。

    627年(貞觀元年),請朝庭準允西行求法,唐太宗不允。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踄五萬公里。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受到麴文泰禮遇。

    又經過千難萬險,到達迦溼彌羅國,在此逗留兩年。

    貞觀五年,抵達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歷時五年,受學戒賢,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到印度各地訪師參學。

    後在缽伐多國(克什米爾的查謨),停留兩年,悉心研習巜阿毗達磨論》,《攝正法論》,《成實論》,又重返那爛陀寺。

    不久,又到各地訪賢學經,切磋質疑。兩年後又回到那爛陀寺。參與辯論,著《制惡見論》,《三身論》。

    後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五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

    貞觀19年,返扺長安,年46歲。在外17年,歷56國。

    聞玄奘取經歸來,“道俗奔迎,傾都罷市",唐太宗親迎。

    貞觀20年(646年)起,皇家先後在弘福寺,大慈恩寺,北闕弘法院,玉華宮為玄奘設翻經譯場,為共16年,譯出佛典75部,1335卷。徒弟辯機根據玄奘口述,作《大唐西域記》,記載沿途國家幅員大小,地形,氣侯,農業,商業,風俗,文藝,語言,文字,貨帀等。

    唐太宗非常喜歡玄奘,臨終前玄奘就在榻前。

    664年,一代高僧大德圓寂,享年62歲。

  • 7 # 使用者104502318119

    玄奘(602~664),漢族,名陳褘,洛州 緱氏(今河南偃師 滑國故城)人。

    梵文音譯名:摩訶耶那提婆(拉丁字母寫法:Mahāyānadeva),唐言中文:大乘天

    Mahā摩訶(大)yāna耶那(乘)deva提婆(天)

    世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說貞 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初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後又遊學天竺各地,並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組織譯經,共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豐富了祖國古代文化,併為古印度佛教儲存了珍貴典籍,世稱“新譯”。曾編譯《成唯識論》,論證“我”(主體)、“法”不過是“識”的變現,都非真實存在,只有破除“我執”、“法執”,才能達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西遊記》小說等,均由其事蹟衍生。

    史實是唐太宗沒有派玄奘去西天,玄奘偷偷跟著一些商人一塊西行去的天竺。西行去天竺的路途異常艱苦,也沒有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徒弟保護,相反,跟他一起去的人死的死,跑的跑,最後他自己一個人到達天竺並且在那爛陀寺學習佛法,之後又遊學天竺各地。但是,玄奘在外遊學了十七年之久回國並且從古印度等地帶回了657部佛經後,確實受到了唐太宗的接見。玄奘西行意義玄奘是中國最偉大的佛家翻譯家之一,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西行取經和他的翻譯事業。那麼玄奘西行意義是什麼?他西行對中國古代佛教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玄奘劇照玄奘之所以會西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發現唐朝許多佛經的釋義有許多,並且不同的釋義所表達的意思相差極大,這一點對於佛教思想的弘揚是十分不利的。醉心於佛學知識的玄奘不願看到將來佛學的沒落,所以就下定決心要西去學習佛經的準確含義,並且希望透過自己的翻譯能夠得到更多的漢文佛經。他正是在這樣的決心下,才會孤身一人出發,經歷十九年的時間去西行取經。而玄奘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在他西行回國之後,帶回了許多印度的佛教典籍,其中包括526策、657部佛經,這對中國的佛教研究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外遊歷多年的玄奘,精通梵文,所以他所翻譯的佛經比從前人們半知不解的翻譯更為準確和淺顯易懂。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佛教文化發展越來越興盛。所以玄奘西行意義在於對佛教經綸的正確釋義,將錯誤的佛教思想進行糾正,並且翻譯了更多從印度得到的佛經。除此之外,由於玄奘在印度學習佛教思想,促進了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尤其是玄奘回國後,將印度的種族文化、唯識哲學等知識融合到中國的佛學之中。到現在玄奘還被中印兩國看做是兩國友好的代表。玄奘西行原因玄奘西行是中國佛教史上重要的事件,正是玄奘西行後帶來的佛教經典,促成了中國佛教事業的發展。那麼玄奘西行原因是什麼?當時的國內也是有很多佛教典籍的,為什麼玄奘還要決定西行呢?

    玄奘雕像玄奘在十三歲時就出家了,並且常常跟隨同樣出家的二哥一起學習佛教的經論和典籍。兩兄弟常常在國內到處雲遊拜訪高僧,得到了慧休等高僧的指導,在十幾年的積累下,玄奘的佛學造詣達到了一定程度,對佛學上的知識有了更多的瞭解和自己的見解。在此時,玄奘遇見了來自印度的波羅頗密多羅。這名僧人是在印度權威的佛學學院受戒的弟子,佛學造詣在玄奘之上,能背誦很多唐朝沒有的佛學經論。玄奘前去請教,在兩人的交流中,玄奘接觸到了更多的佛家經典,並且意識到自己在佛學知識上的淺薄。其實在玄奘西行前,早就有很多名僧人西去取經,這些古人的事蹟讓玄奘心生嚮往,立下了西行的志願。而玄奘西行原因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在學習中發現,佛學典籍雖然多,但是不同的人對於這些經典的詮釋是不同的,有些甚至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這讓玄奘意識到,長久下去對佛教的發展是很不利的。以上種種就是玄奘西行原因。經過深思熟慮後,玄奘終於下定決心西去取經。他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能夠為佛教做一點貢獻。玄奘西行路線圖想必大家一定聽說過玄奘西行的故事吧,講的就是玄奘從唐朝都城長安出發去往印度學習佛法以及取經的故事。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就是根據玄奘西行的事蹟編寫而成的。那麼大家是否知道玄奘西行路線圖呢,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玄奘西行的具體路線吧。

    玄奘西行路線圖公元627年玄奘從長安出發,先是到了秦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之後過了蘭州、涼州、甘州、肅州、瓜州到達了唐代玉門關,之後又繞過白墩子、紅柳園、星星峽等地,終於走出了唐朝的邊境。他一直向西北而行走進沙漠到達伊吾,之後又到了白力城、高昌王城、無半城、阿父師泉等地,走到了今天天山南邊,之後又進入阿耆尼國、王城這兩個國家。隨後玄奘又度過孔雀河進入屈支國。他又向西走了六百多里,到達跋祿迦國,接著又向西北走三百里到達凌山。翻越了七天七夜的冰山,到達大清池,今天這個地方在吉爾吉斯斯坦。之後玄奘再沿著湖西北方向走了500裡到達碎葉城,之後他經過了邏斯城、沛汗國、堵利瑟那國、颯秣建國、喝捍國、捕喝國、伐那國、羯霜那國、梵衍那國、迦畢試國、揭羅喝國等十多個國家,翻越了帕米爾高原等許多高原,可謂是爬山涉水,困難重重。歷史十幾年終於到達了佛教聖地天竺國,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在印度玄奘遍訪名師刻苦學習佛法,終於學有所成,於貞觀十九年一月返回大唐首都長安,前後歷時19年,行程5萬公里。他還帶回了六百多本經書,後來有翻譯成了中文,玄奘西行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中國古代翻譯事業的發展。這也就是整個玄奘西行路線。

  • 8 # 大日突泉

    萬里西行踉蹌影,

    千卷黃經齠齔時!

    這是我特意吟誦給唐僧的!

    一、唐僧西行

    唐貞觀元年,唐僧偷渡出玉門關,開始西行。途經西域諸國,由天山北緣經別迭裡山口入今吉爾吉斯之碎葉城,後折東南入今阿富汗,巴基斯坦,然後折向印度,經德里最後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之所在———靈山。去返行程逾50000裡,耗時14年,取回經書657部4617卷。

    二、大乘佛法

    唐僧西行取經前,東土修行的是小乘佛法。目前東南亞的泰國、高棉等國依然修行的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講求的是自修自渡,自證佛果。而大乘佛法講求的不但是自修自渡,而且要普度眾生!小乘佛法固然好,但和混無光,大乘佛法則佛光普照,徹及地獄!

    觀音菩薩雲:大乘佛法…

    能超亡者昇天;

    能度難人脫苦;

    能解百冤之結;

    能消無妄之災;

    能修無量壽身;

    能作無來無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老乾媽一直堅持不上市?真的不缺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