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聖鵬
-
2 # 壬戌1983
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需要有一個認知,那就是佛陀所感悟的境界非文字語言所能描述,一切經文所闡述的內容是以人類所具備的認知感知作為方便比喻而已。實際境界不能單執著於文字或理解。此本經典,主要是告訴菩提薩垛(即菩薩或者說發心修行的善男子善女人),如何領悟並最接近的理解般若的含義以及修行的方式。以般若之智——無所住心、無執著之心、隨萬法(隨緣),然後行佛陀所述之善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佈施不僅僅是指施捨財務,更重要的是有這樣的心來修習不執著萬物的狀態。經典裡如來即是佛陀的法身,或者說是一切眾生的法身(真正)狀態。我們既要以學習經典來領悟“生命”的本源,也更需要以實修的行為去接近本源。萬法因緣所生,萬法因緣所滅,只有明白這個道理,切實履行,才名真正的學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只不過是佛陀用我們能理解的名詞作了比喻而已,讓我們慢慢感悟那個狀態。重在實修——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讓我們的如來法身慢慢的都轉化為好的因緣,無論我們將來以何種狀態出現於“六道”,都會更容易接近“真理”,達到涅槃境界。涅槃也是一個名詞,用人類的理解,即是找到了回家的路。南無阿彌陀佛!
-
3 # 佛之菩提心心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佛陀在《金剛經》裡所講的很重要的法教。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要解脫路途上最大的束縛,最嚴重的障礙就是執著。
眾生本是無相的,相由心生。所以佛家的理論是從空處來,往空處去。一切相皆為虛妄。
所以說,當“菩薩”的心中只要是有自我的相或者眾生相等等一切相的任何相, 那這“菩薩”便不是真菩薩……所謂聖凡一念間,聖佛都是時時刻刻要保持自己的內心不為外物所迷,不入相,以認清自我本性。
一、我相,即在五蘊法中執著有一個實在的我,有我之所有;
二、人相,因為執著有實在的我,站在我的立場,就稱他人為人;
三、眾生相,與我對待的眾生不止一個,所有人及非人的差別相,是為眾生相;
四、壽者相,即在一期的生命中,執著壽命的長短。
打個比方,比如我看見一個人氣質很好,我很羨慕,於是我就刻意去模仿他,模仿他的一舉一動,可是這樣我的氣質難道就能變得和那個人一樣好嗎?如果須菩提羨慕的是佛,於是模彷彿的動作神態,這就是著像
若認為有一個“我”存在,就是人我相;若認為有真實的法存在,就是法我相。有我相,就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說,認為外在有他人存在,是人相;認為有眾生存在,就是眾生相;認為人可以真實地生活一段時間,有真實的壽命,追求長壽,就是壽者相。只要破除人我執與法我執,四相俱破。
通達我、人、眾生、壽者的無相,就是般若慧的妙用。
在大乘行中,般若是遍通一切的,不論四攝、六度、三解脫、四無量以及一切智、一切種智,都是以般若慧而徹悟他的空無自性。
所以,菩提心是即空的菩提心,與菩提心相應的悲願,即無緣大悲。見到眾生的痛苦,生起濟拔的惻隱心,以世間的財法去救濟他,是眾生緣悲。
如見眾生為相續、和合的假我,法生苦生,法滅苦滅,因而起悲濟心,是法緣悲。如能觀諸法從緣,都無真實的自性,悟入法性空,緣即空而緣起的假我,生大悲心,願度如幻眾生,這是無緣大悲。
一切相均是假相,不需要破。相本是虛幻,一剎那也不會停住的。
比如熒光屏的影象文字顯現,是一束束電子掃描的結果。看似穩定存在的物體,無有不是剎那轉變的。
學過物理學和化學的人都知道,分子原子都在高速運動的。其實分子原子也是假相,不是真實有的。這種假相,如夢境,如水中月,如鏡中花,沒有絲毫的真實。
再舉個例子也許能很快明白:
1.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
2.我相:是你自己把自己當成大海里的一滴水;
3.人相:是你自己把除你之外的人當成大海里的一滴水;
4.眾生相:是你自己把除你之外的不光人,還有其他的動物植物等眾生都當成大海里的一滴水;
5.壽者相:是你自己把存在時間很長的也當成一滴水;
如此而來,大海被你分成了一滴又一滴獨立的個體:一滴水;而其實,本身大海就是大海,是一體的,沒有分別的;
所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分別,不執著,才能自在。
-
4 # 記憶的輪迴25844127
所謂相就是執著心的世現,對正法的我持我見,那就等於沒有放下。即使能現,也是有為法,既不能長久也不是正法。所以要放下。
-
5 # 靈性鍊金師
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物與我本沒有分別的界限,這在科學上也是成立的。若一個人能真正的理解這一點,那麼他也是菩薩。
-
6 # 和_子
我們的一生,分分秒秒,在變化你有感覺到嗎?從小到大到老,時刻的生滅著。我們肉體中,每分有幾百萬個細胞死亡也有幾百才個新細胞出生。一分鐘前的你,跟一分鐘以後的你,已經是不同的你了。就如這個河流。看下去,都一樣。實乃不然,分分秒秒都不是原本的河流了。
人的一生幾十寒暑,站在永恆的時空中相比較。一如瞬間。什麼是長什麼,什麼是短。什麼是有,什麼是無?什麼是來,什麼是去?就如大海的波浪,有高有低,去了又來,來了又去。生命現象的一切,哪一個才是真?人們則認為。出生,成長,到老到死,這段期間才算有。出生於以前,死了以後。都認為是無。把生滅的現象。認為是實有。殊不知那是生滅現象是夢,幻,泡影,有到無,永遠是現象。
那現象,永遠不會變成真實。他如大海中的一次性波浪,是生滅的,變化的,有時間性的。不是永恆的。不可把波浪認為實有,他是生滅現象的事實。不是永恆的真實。波浪本身永遠是現象,大海才是不生不滅的真實。緣起的人生,是因緣所生,緣起性空,本無自性,亦是如此。
唯有認清生滅象的夢幻面,不真實面,一切現象都是【心】的投影。經雲:【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了悟那看不到,摸不到的,無法用自我認知度量的,真空妙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菩提自性,本來面目。
金剛經中佛一直再告之,大菩薩們,不可執著於現象的有無,不可被現象迷惑,要及時的豁然,當下的離一切相。故云;【若有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若執著現象的得失,來去,有無是名輪轉的眾生,非菩薩。
-
7 # 殷樹財
等於什麼都沒說,不著相就是死人一個,菩薩能說自己死了嗎?謙虛過了頭就是瘋子,瘋子能修煉成佛嗎?我對佛家的印象極為不好,他們嘴裡經常說著不打誑語,可竟說些別人聽不懂的瘋話!佛家有封建迷信的影子,厭惡至極也!
-
8 # 紅塵e客棧軍哥
這是《金剛經》裡的經文。那就要把文字放到經文裡去解說。做為大乘佛法的經典,本來主要是說給修行菩薩道的菩薩們聽的。歷來都有無數的大德和能人在解讀。能力不高,水平有限,就簡單的聊聊自己的看法。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裡最少要說明三點才能初通經文。
1.幾個核心概念。菩薩、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裡就不一一討論了,重點說一下“相”。此處的相和我們平時理解的有點不一樣,外延更廣。佛法是“離一切相”,自性之外的都是“相”,包括法也一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中離相也是金剛經要表達的核心思想之一,要獲得般若智慧,我們的修行必須離相。
2.菩薩不能住相,不論是忍辱、持戒、佈施、精進、禪定、般若,都不能住相。離相才能是真正的修行和有功德。既然是菩薩都不能住相。我們一般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更不能住相。離相既是修行的起點,也是修行的終點。始終如一的貫穿整個修行過程。有住相的菩薩,即非菩薩。
-
9 # 妙勤
答:佛在金剛經中說,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經中四相意為:(相):即分別心執著名為相。
(我相):將五蘊的假合執著為我。
(人相):我的執著出現後,就有了對他人的執著。
(眾生相):依業和煩惱轉生於三界輪迴中的眾生。
(壽者相):執著一個相續壽命延續不斷。
為什麼佛說若有這四相就不名為菩薩呢?
因為任何一個眾生只要他的心有執著,勢必會出現四相,而執著任何相都是菩提道的大障礙。帝洛巴尊者曾說:萬法的顯現不是障礙,對萬法的執著才是障礙。
沒有一切相的話,當然是最高境界了。三界輪迴中的眾生始終擺脫不了煩惱,原因就是執著這四種相,如果斷盡了這四種相,就會遠離一切痛苦。
釋量論中講:有了對“我”的執著,定會產生對“他”人的執著,有了執著自他的心,自然就會生起貪嗔之心,產生一切煩惱等種種過患。
所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際就是空性法門,它是三世諸佛之母,又稱為般若。此法聽得越多,修得越多,獲得的利益越大。有些人當下即可斷除我執,有些儘管不能,我執也會日益減少,乃至滅盡,這就是世間上的第一希有。
-
10 # 使用者6439401377530
哈哈哈哈,你們哪個也沒說對!我這個黑法傳人,唯一傳人,這個秘密㊙️。弘法佛,釋迦牟尼說:不可說!哈哈哈哈!
回覆列表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金剛經中的這句話讓一般人很迷惑,但是簡單的來說,這是一種境界,佛陀試圖用最精煉的語言描述這種境界,達到菩薩的境界自然對於一切事物的認知有改變,金剛經如果你仔細讀過就會明白佛陀為什麼一直反覆強調這句話,他還說菩薩佈施眾生,卻不認為自己佈施了眾生,因為什麼?不是菩薩傻,是因為達到這種境界的菩薩已經去除了分別心,知道眾生與菩薩是一體的,佈施給眾生如同佈施給自己,沒有分別,知道凡所有限皆是虛妄,一般人認為有分別是因為你沒有悟透世界的本質,當然我說的一般人理解不了,說實話你即使理解了也做不到,如果做到了,你的心境修為就達到菩薩的境界了,所以多讀經多實修多感悟是唯一能夠最終悟透這句話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