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洛書劍詩詞

    夕月纖纖霧翳輕,長林漠漠岸沙平。深顰淺笑花融冶,疏雨淡煙天晦明。海上白鷗原舊約,秋時紅葉最關情。新來不寡雲山興,未應先生讓後生。

    蒹葭浦遠駕舟輕,水接雲天極望平。嶺自煙江流處斷,秋隨白鳥去邊明。風霜短褐畸零客,湖海清樽未了情。一發中原更回首,驀然鄉思逐潮生。

    跫然空谷足音輕,敲擊詩行仄仄平。夢逐峽雲尋易散,句藏密意析難明。江湖舊約原鷗約,彭澤閒情是綺情。不識千回塵劫後,夙緣何處問三生。

    罨畫湖山塗彩輕,白蘆紅蓼蘸波平。秋來爽氣浮天闊,返照清光洗眼明。敗柳依然多型度,殘荷何必減風情。黃昏繫纜曲岸下,卻看潮生共月生。

    治內編民別重輕,何談正義與公平。外王內聖成強漢,將懦官貪及晚明。風調西崑愛體氣,儉寒東野鬱心情。近時新瘦因詩瘦,宜被人憐太瘦生。

    一棄紅塵敝屐輕,男兒豈必在治平。未能大隱聊中隱,好趁聰明樂盛明。流水洗心忘世故,囀鶯近耳識人情。誰將舐痔車千乘,取笑窮經魯二生。

    彩索鞦韆趁燕輕,暖風送上柳梢平。香迷蝴蝶雙同框,衣著鮫綃半透明。巧笑嫣然花失色,回眸莞爾客忘情。牆頭馬上一相見,誓約今生共死生。

    雪花差似柳花輕,吹入迴風垤坳平。飛鳥千山渾絕跡,推窗一眺喜雙明。老農驗麥兆豐瑞,才女聯詩見性情。吾謂茲辰俱四美,賞梅須待月華生。

    蟻潰長堤不可輕,拍蠅打虎盼清平。也耽林下樂蕭散,只恐端居恥聖明。弄草蒔花總忙事,覓詩約酒寄閒情。揚雄空有太玄賦,其奈霜華兩鬢生。

    柳垂涼露晚風輕,樓壓驚波與鬥平。遠麓沉煙生野碧,中流浮月湛空明。管絃易發湖山興,吟誦難寬羈旅情。脫落世間名利客,餘生吾欲學無生。

    十一

    練氣餐霞致體輕,名心已滅道心平。四時無語天行健,大辨忘言理自明。多病當前唯止酒,中年以後戒深情。解牛識得庖丁意,遊刃恢恢即養生。

    十二

    少時煙淡與風輕,向晚心平覺浪平。山斜天外交加翠,月在空中上下明。雲舒雲卷隨過眼,花落花開不繫情。扁舟且賦歸來也,只恐淹遲是累生。

    菰蒲煙渚晚,草樹岸沙平。岡影朦朧碧,湖波澹盪明。

    鵑聲知夏近,雩舞覺身輕。寂寞唯斜月,殷勤伴獨行。  

    樹靜風將歇,綸收潮欲平。片雲遙渚黑,落日半江明。

    嶺外蟾光薄,花間燕翼輕。採茶多越女,歸路唱歌行。  

    掛冠仍落拓,搔首負生平。忠故青萍合,讒誰薏苡明。  

    貂裘塵外敝,蠟屐醉時輕。芳草山間路,春來已遍行。

    祖帳驪歌咽,離人感不平。江寬愁浩渺,眉蹙恨分明。  

    然諾千金重,風波一棹輕。從茲故園路,只有夢經行。  

    布穀催耕急,鳲鳩養子平。此禽雖微物,其智足高明。  

    地域分差異,人民別重輕。不知吳楚地,何事有遊行?

    長纓不在手,爭致海疆平。合浦治從漢,交洲失自明。

    巨艟壓波穩,鐵鳥入雲輕。九段線之內,豈許任橫行。

    早聞養生訣,首在用心平。處世有利鈍,如天藏晦明。

    杯中物可愛,身外事堪輕。悟得希夷旨,幾人能踐行。

    山色與天接,湖波到岸平。月添秋皎潔,雨洗夜澄明。

    亂竹欹斜碧,微雲點綴輕。鴉啼雖時起,不礙此幽行。

    男兒襟抱事,豈不在治平。丘壑一朝棄,賢愚無以明。

    從來磊落士,易被腐儒輕。步上北邙頂,五噫將有行。

    山花紅繡凸,路草綠氈平。孤鶩雲溶漾,殘霞色鮮明。

    仰頭山月小,到面水風輕。微祿身無事,黃昏被酒行。

    誰說寫五七律的人少,能寫的人多的是。

  • 2 # 西城007

    因為現在人已經很少會古詩的韻律和平仄了,那一整套的古詩的寫法需要專業的指導和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實現。而現在的語文教育,是沒有這一部分的。所以,古詩詞只能是看上去很美,想寫出那樣有詩意,有格律,有韻味的古詩詞,很難很難,就是想學也無人能教你。

  • 3 # 北大記著

    古詩還要大量現代話解釋,不貼切!誰看一遍,還得找解釋,意思表達不直白。比如說給老外讀兩句試,他蒙燈轉向,啥意思,就拿接天蓮葉無窮碧,來說,還得帶個翻譯!文化傳播在於通俗易懂,不然都是天書。一個時代一個主流,現在新文化是為了讓世界更容易瞭解華夏文明。以前唐詩宋詞,都是現代空虛進來的替代品。如果現代大師多,那有他的地方!空虛寂寞才會穿越過去。

  • 4 # 劉斐然

    作為現代詩作者,我可以告訴你,中國古典詩歌已到達無法超越的高峰,而我們要創造新的輝煌,必須攀登另一座高峰,也因為哲學的深入,審美的變遷,格律詩的嚴謹,已無法滿足我們的訴求,反而禁錮了我們的思想。世界總在發展過程中,曾經的文字,更好表達曾經的美,今天的散文詩,也只是快生活僅剩的花朵。

  • 5 # 李郎觀點

    詩歌的發展,是隨著潮流的變化而改變的。科學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都會影響詩歌的結構。現代人跟古代人的文學需求,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學習上,教育上,對格律詩的需求已經在趨向逐年減少。多少年以後,古體詩可能會成為一種歷史遺存,只出現在典籍裡,而日常生活中將不再有古詩。

  • 6 # 禪悟淨慧

    這個問題得分兩方面來回答。

    詩詞歌賦是時代造就的產物,文化氛圍所形成的。古人的時代,是他們在山水之間思想純淨,事物上心靈質樸。文化層次上博通精深,不論是七言五言絕句詩歌,你隨便挑出一首,都是詩歌經典。如李清照的五言絕句,〔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讀起來令人心潮起伏,熱血湧動。短短20個字的詩歌,使人回味無窮,寓意深遠。又如王昌齡的七言絕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七言絕句,28個字所表現的內容,用現代的白話文描寫的話,得多少筆墨能表現完結呢?這也就是為什麼,被譽為全唐詩的壓卷之作所在了。

    現代人也不是說,就寫不出來唐詩的意境和韻味來,也可以寫出來的。主要是現代詩歌作者,行萬里路的多了,是坐飛機,動車,虎躍。讀萬卷書的多了,西方文學,電腦,手機

    。這樣子的人文環境,能寫出好詩嗎?

    時代是不同了,不能一味地守著老祖宗的那些家底。另開新路,於是現代詩歌應運而生,現代詩歌發展成績還是喜人的。

    然而現代詩歌有很多寫的就是散文,連散文詩都夠不上。這一點和你說的相同,說明了作者的文學藝術不夠。想一些似懂非懂的詞彙,寫在詩歌裡,沒韻律可言,沒有意境可表。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啊!

    說的不對。請大家諒解。

  • 7 # 六月江

    最關鍵一點,流傳至今的詩詞都是萬里挑一的精品,包含作者曲折的人生閱歷和對世界的思考,現在的人缺少寫詩詞的基礎,更缺少產生這種閱歷和思考的環境刺激。

  • 8 # 微笑8543861695582

    這個問題,我想有三點,這三點想法是我個人的意見,可能其他老師會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是見仁見智。

    第一、寫古詩詞,如五言七言,不是每個人想寫就能寫的;我敢說想寫古詩的人不在少數,想來想去還是不寫為罷。為什麼呢?因為寫古詩詞需要詩詞功底,通曉國學,就這一點恐怕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第二、寫詩詞可以,寫的有古意,讀起來平仄、意境兩者兼優,使讀者讚歎的好詩,作者本人要養成“讀”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積累更多的文化素養,寫出更為傳神的作品。

    第三、可能是受環境的影響,現在的人思想過於浮躁,功利心強,有幾人能坐下來好好研究學問,要不你就是傻蛋一個。

    一家之言,胡亂說的,見笑!

  • 9 #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羅無聲詩作欣賞

    大別山文化 : 一山別南北,一山始陰陽。一山和天地,一山興炎黃。

    養生之都信陽 : 有山為大別,水佳河稱淮。生態兼南北,養生在信陽。

    中國故事 中國固始 : 南倚大別山,北居淮河畔,吳楚交界地,中國有固始。

    商城神話 : 大別山脈身,鄂豫皖三分。溫泉湖作浪,中國桂花村。

    固始關門山二首(1)慧悟老子湖,問道關門山。祖師法自然,道德傳人間。(2)登頂關門山,悟道一瞬間。島丘風光美,自然放心寬。南北嶺為界,寒暑二重天。陰陽為太極,德到自成仙。

  • 10 # 許子8

    從四言詩,到五言詩、七言詩,流行了很多世紀。

    從唐末開始,到宋代、元代,詞、曲大流行,古典詩、詞、曲、小說空前發展,到了清代,已是登峰造極。

    100年前,北京發生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開始,古代文學的“黃袍馬褂”已經不適應時代,散文詩、現代文出現了。就像西裝革履時代,沒有多少人身著黃袍馬褂一樣,古典文學標誌性的文體——詩、詞、曲,也就少人問津了。

    但是央央華夏,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總有人在創作五言詩、七言詩和詞曲,只是你要去尋找,因為在洋文、西裝流行的時代,這類體裁是“小眾”讀物!

  • 11 # Boyee2

    《昭明文選》是千年詩歌範文,是以前讀書人必讀、抄、背誦、模仿的教材,寫詩是讀書人的基本功,是以前士人的時尚。現在絕大多數讀書人沒有《文選》功底,也就談不上什麼寫詩了。

    《大唐新語》記載,隋煬帝開設科舉考試,置明經、進士二科。從進士科的考試內容,主要就是《文選》中的作品,併成為準官方確認的科舉教材。

    唐代以詩賦取士,所以《文選》日益風行,各地(包括新疆)鄉學亦立有專科。杜甫有兩首詩說到《文選》,一是《水閣朝霽奉簡雲安嚴明府》:“呼婢取酒壺,續兒誦《文選》”,一是《宗武生日》:“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吐蕃請求金誠公主嫁妝中要包括《文選》。

    到了宋朝,《文選》依然是士子必讀書目,甚至有“《文選》爛,秀才半”(陸游《老學庵筆記》)的說法。

    到明代吳中士人多讀《文選》,吳中士人一直有偏尚綺麗文詞的傳統,王世貞雲:“吳中祝允明始仿諸子,習六朝……黃勉之出潘、陸、任、庾,整麗而不圓……晉江、毗陵藻梲六朝之華,昌谷示委,勉之氾濫。”,《文選》正是他們學習六朝文學的一個重要途徑,且祝允明、徐禎卿、文徵明、唐寅等大都藏有舊刻《文選》多種,一遇佳本便爭相傳閱,直至今天還存有經他們題跋的《文選》刻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好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