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哥雜談
-
2 # 這些歷史要讀
北宋可恥,南宋情有可原;
北宋聯金滅遼,這確實是背信棄義了。自澶淵之盟後,宋遼兩個化干戈為玉帛,彼此和睦相處已達百二十年之久。
當年宋仁宗死,訊息傳至遼國,遼國皇帝都為之哭泣。當然這說法不一定屬實,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宋遼兩國間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
可是,北宋居然在遼國動亂之時背後捅刀,聯合金人一起伐遼,這不僅短視,更是可恥!當年北宋方臘之亂時,人家遼國也沒有趁火打劫,而到金人作亂時,北宋居然打出收復燕雲故地的旗號,撕毀盟約,興大軍伐遼,這就是典型的背信棄義。
不過,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北宋十萬大軍連兩萬遼軍都幹不過。結果故地收不回來,還暴露了自己戰五渣的軍事力量。最後,造成靖康之恥,皇宮貴族被金人一窩端,在北國受盡凌辱。北宋的滅亡,亡於背信棄義,亡於沒骨氣,是漢民族的恥辱!
至於南宋聯蒙滅金,就不算背信棄義了。
1、南宋與金國有不共戴天之仇,靖康之恥是南宋軍民一直想報的。
2、金國背信棄義的情況多的是;在紹興義和後,金華人就幾經撕毀條約,南下攻宋。而且,金國後來都被蒙古打得半死不活了,居然還來南宋吆三喝四,催要歲幣,還處處以上國自居;甚至主動南下伐宋,妄圖“以南補北”。如此暴戾之國,南宋聯蒙滅金並沒有錯。
3、蒙古人太強了,金國敗局已定。與其支援這個背信棄義的金國,直接得罪蒙古,還不如和蒙古結盟,趁機北上,奪回部分過去被金國佔領的故土,也好作為戰略緩衝。這不失為一個不差的戰略。
-
3 # 歷史風雲天下
早在五代十國時期,煙雲十六州就被石敬瑭送給了遼國,以求得遼的相助,到後來宋太祖結束中原亂局,此時的九州大地上就主要剩下遼國對漢族政權虎視眈眈,後來又有了党項族建立的西夏,大有三分天下之勢。
對中國的歷史而言,主要以漢族為主體,在當時的背景下,無疑北宋王朝方是華夏的正統,而契丹人建立的遼和党項族建立的西夏亦或者是蒙古人的草原帝國,都被打上了異族的標籤,再加上,中國曆代統治者,都有著真正一統九州大地的夢想和行為,也就有了宋太祖之後的宋高宗的多次伐遼。
其實遼國是在五代十國而趁機崛起的,始終對中原王朝虎視眈眈,雖然宋遼之間約為兄弟之國,可是北宋卻是需要向遼國納貢的,宋遼之間的戰鬥實在不少,而且宋都是勝少敗多,就遼國的強大和野心而言,北宋因為失去了煙雲十六州的咽喉要地,失去戰略主動,所以立國就處在危機之中。雖然宋遼之間有著百年的承平時期,卻是用屈辱而換來的,誰叫杯酒釋兵權之後,宋國的軍隊戰力如此羸弱呢?
金只不過是遼的下屬僕從國,卻攪起了遼國的無數風雲,使得遼政權岌岌可危,而此時北宋統治者看到了有機會剪除百年來壓在身上的重擔而且還能夠奪回夢寐以求的煙雲十六州,自然就同意了和金軍的聯手。
事實證明,金軍戰力強盛,無往而不利,而宋朝卻是不堪一擊,在滅亡遼國之後,這讓金看到了宋的軟弱,為此有了攻佔宋的想法,也就有了後來的金軍6萬南下汴梁而造成了靖康之變,這多少有些出乎金國的意料。
北宋滅亡,而江南半壁江山則成就了南宋,為此宋人對金國恨之入骨,這是大恨,赤裸裸的尊嚴掃地,後來就出現了宋金之間的對抗,奈何宋廷初期統治者為了皇權,而暗害了岳飛,不太支援北伐,而金國也無力吞併宋國,最終雙方就議和達成了協議,只不過吃虧的一方仍然是宋朝罷了。到了後期,直到蒙古成吉思汗一統大漠,而首先要除去的就是金國,為此宋又有了連蒙而滅金的策略,從此也算是出了胸中百年的悶氣。
其實對於題主的提問,我覺得是較真了。在國與國之間哪來的真正友誼,也沒有所謂的誠信,所以背信棄義就說不上了,惟有利益的驅使,方是國家的政策轉變。說宋朝毫無廉恥,實在不太對,相較於遼國和金國強加於宋朝的恥辱,一國之尊嚴的掃地,宋朝利用聯合來對付它們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歸根到底是實力的較量。
-
4 # 帝國的臉譜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特別的一個朝代,說它最特別,是因為它走向了兩個極端,文化極端繁榮,而武備又極端落後。至於原因,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自己是武將出身,奪人孤兒寡母的江山而黃袍加身。他當上皇帝后,總結前代滅亡經驗,於是就有了揚文抑武的國策,致文化極盛,致武備極弱。
落後就捱打,這是常識。宋朝由於武備松,在漫長的歷史中,便備受外族侵略和蹂躪。先有以契丹族為代表的遼國自北入侵,後有以党項族為代表的夏國作亂於西部,在夾縫中求生存,忙於招架,忙於求和,忙於輸歲幣,忙於俯首稱臣。
北宋詩人有句曰“胡雛負恩信,聖主恥干戈。”可見宋朝皇帝是非常頭痛於戰爭的,所以,在與遼國打了許多年後,最後在澶州一役作了一個階段性了結。澶州在今河南濮陽市,1004年,遼國蕭太后率20萬大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不久兵臨澶州,逼近開封。宰相寇準反覆做皇帝宋真宗的思想工作,終於使他親征,最後在澶州一役與遼軍打個平手,隨即宋遼簽訂了停戰協定,史稱“澶淵之盟”。之後,便有了宋遼之間的百年和平。
然而,到了北宋末,遼國日衰,金國日強,作為皇帝的宋徽宗竟然不顧與遼有約在先,聽信童貫等人的蠱惑,單方面撕毀“澶淵之盟”,又與強大的金國聯盟,約定與金夾攻遼國,因為宋、金陸路不接壤,接洽需要繞道渤海,故稱這次結盟為“海上之盟”。結果,遼國滅亡後,金國也馬上撕毀條約,南下入侵,滅亡了北宋。倘若北宋不失信於遼,遼國橫亙在宋、金之間,如同一道天然屏障,金國是不可能輕易進攻北宋的,遑論滅亡。就“海上之盟”的締結來說,宋朝的確算得上背信棄義,毫無廉恥。
不過,“聯蒙滅金”還是不能與“聯金滅遼”作如是觀。宋與金之間的仇恨比宋與遼之間的不知要大多少倍,金國不但滅了北宋,還把趙氏宗族一脈幾乎全部俘虜,囚禁於冰天雪地,受盡欺凌虐待,幾乎全部死於北地,可謂血海深仇,對付這種血海深仇而又毒辣殘忍的宿敵,用什麼手段都不為過。同時,也不要把宋朝人看得太愚蠢,以為他們完全沒考慮重蹈覆轍就飛蛾撲火,這是不現實的。
當時,南宋朝廷為此也有過非常激烈的爭論。但是,不聯蒙古,蒙古就不能滅金國?蒙古的鐵蹄,在當時是戰無不勝的。它滅金之後,順勢就能將南宋輕易滅亡的。如果聯蒙滅金,不但能借機報世代宿仇,還能與蒙古結盟,至少有緩衝之機,有生的希望,不會那麼快被滅亡,如不聯蒙,當滅亡得更快。這也是南宋朝廷作出聯蒙滅金的主要原因。
後來的事實便是如此,在圍剿金國的過程當中,南宋的作用微乎其微,滅亡金國,大部分是蒙古人自己打的,宋朝因此而授蒙古人以柄,給蒙古軍隊留下口實。至於後為其所滅,當在情理之中,世界亦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打不贏,就滅亡。
-
5 # 方士的知識樂園
對國家層面而言,背信棄義,毫無廉恥絕對不是貶義詞。
但是不自量力,對自己沒有清晰認識就是絕對腦子進水而找死了。
國家做事,以正出,以奇制。可對宋而言,宋的官僚體系是文人絕對的控制主導,而文人官僚集團,對內部治理是長處,軍事判斷的眼光,地理知識,外交知識就是弱項。而且對外好耍陰謀佔便宜,愛佔小便宜丟大局。
除了聯金滅遼,聯蒙滅金外。司馬光捨棄戰士浴血奮戰的河湟之地,這是比後兩者更為嚴重,更為對宋滅亡帶來毀滅性打擊的事件。也是這種體系的惡果。
以文駕武是對的,但是北宋卻變成了文貴武賤,幾乎徹底將武人從朝堂的發言權毀掉,導致整個中樞在相應資訊,判斷軍事的決斷是極度低能的。
-
6 # 設身處地看問題
歷史很多不會這麼簡單,國家之間的交往是以利益為基礎的,也會有因果報應!宋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然金、遼也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歷史是有自己的選擇,文明總歸是勝利者,所以獨以漢文明存在。也會漢文明是傳承的,在宋不過是已宋為具體承載形式出現,在野蠻面前不獨宋,其他文明更不堪一擊,原因在於野蠻人成數百年想的是練習騎射,燒殺強擄,文明人想的是文明的管理發展人,文明跟野蠻不在一個頻道,野蠻會先佔上峰。不過野蠻人如不能進化,不能主動接受文明的改造,成為廣義的文明人,為漢人添磚加瓦,那麼終究會為野蠻買單,被重新逐出文明人的領地,成為野蠻人,併為野蠻買單,比如遼、金被滅亡,蒙古的一部分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另一半半死不活,為自己的不知進化買單。
-
7 # 陳夏昕
當年唐朝與東突厥為敵,扶植薛延陀夾擊滅掉了東突厥,不久又扶植突厥殘部打垮了薛延陀,此後又聯絡回鶻幹掉了後突厥,很久之後又和黠戛斯人聯手肢解了回鶻。這些事都是以夷制夷的經典,可見國家層面的背信棄義並不一定遭致災難性的後果,關鍵是你要比你的盟友有實力。此外,絕不能把勝利的希望都寄託在盟友身上,必須要時刻警惕,一旦盟友轉變為敵人,必需很快找到有力的新盟友來反制它。
-
8 # 諶人
不是毫無廉恥,而是宋人內心充滿恥辱!
遼憑武力蠶食了北宋燕雲十六州,還強迫北宋與之簽訂《澶淵之盟》,每年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雖以兄弟之稱維持了百年和平,但這是北宋的恥辱。
當金在白山黑水崛起,遼後院起火,北宋主動與金簽定聯金滅遼的《海上之盟》,目的只為收回燕雲十六州!這談不上背信棄義出賣遼國,因為:國與國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
蒙古帝國興起後,偏安的南宋感到了遠方的威脅,“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南宋並未接受蒙古主動提議的南宋“聯蒙滅金”的請求,而是閉關自守;儘管金打不過北邊的敵人,卻不斷南掠,南宋仍明白主要威脅來自蒙古,甚至還產生過聯金抗蒙的念頭。後來蒙古強行借道南宋攻擊金,南宋為了自保,才被迫認蒙古為盟友,發起對金的軍事進攻,重要目的是奪取土地,增加戰略防禦縱深。
歷史的教訓值得吸取,只有實力對等,才有可信的盟約,除此之外,都是相互利用!最後捱打的都是弱小的一方。
-
9 # 野樹春秋
宋朝人改變國際關係,你說是背信棄義;
如果宋朝不背信棄義,你又該說宋朝人迂腐了!
其實不惟宋朝,歷朝歷代的政權在對待外族的時候都是這樣的。
拉一派打一派,先援助勢力弱小的部族,攛掇這個部族去和大部族作對,等到雙方兩敗俱傷了,中原人再來坐收漁翁之利。從漢朝驅逐匈奴時期開始,中原人對少數民族的政策都是一脈相承的,宋朝人當然也不例外。
所不同的是,漢唐的少數民族把握的尺度剛剛好,所以漢族人稱雄世界。但是到了宋朝,一方面宋朝人沒把握好尺度,另一方面少數民族也學聰明瞭,所以策略整體失敗。有了宋朝的失敗,你們這些人才唧唧歪歪的說什麼宋朝人不道德。你咋不去說漢武帝和李世民不道德呢?傻缺一個。
再往下說,當代的政權不也是這樣麼?美華人為了石油利益,以及保持對中東地區的話語權,悍然捏造“化武謊言”,不顧道德地入侵伊拉克,這難道道德麼?
歐洲人把中東打成一片廢墟,又任由戰爭難民在地中海淹死,這算道德麼?
道德是個好東西,但是隻能對“自己人”講,否則就會發生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的故事。
-
10 # 待我施為地煞變
國家之間只有利益,哪有什麼信義。
剛簽好的合約墨跡未乾就開打的多去了,比如蘇德,比如美日。
剛出人出錢出槍流血讓他站起來,他為了討好新老闆,反過來咬你一口的多去了,比如越南,比如阿爾巴尼亞。
剛給老大忠心耿耿地賣完命,他為了更大的利益轉頭把你賣了的多去了,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比如平獨鎮露大波蘭。
關鍵是你還沒處說理去啊。
並且就算一個統治者品德非常高尚,想跟人講道義不講利益,他的臣民會答應嗎?比如,你經理給你說那家公司對咱有恩,所以咱這次不能跟他爭,要把市場讓給他,雖然大家會仨月發不了工資,但忍一忍就過去了。你會啥感想?再比如你的領導給你說,索馬利亞這個國家以前對咱們公司有恩,所以咱們要好好報答,你們的工資以後就不發了,全捐給索馬利亞。那裡的人多窮啊,兒童都喝不上乾淨的水,你們都跟我去建設索馬利亞去,雖然那裡海盜多,但你們有個犧牲什麼的也光榮。你說你會因為他講道義就佩服他,而不是想弄死他嗎?
別說讓你貢獻一切建設非洲了,就算因為某些原因讓你每個月的工資降低一半,你除了想幹翻他十八輩祖宗,難道你還會因為他品德太高尚了,他是因為太講道義才讓你收入降低的,就會原諒他嗎:你跟人講道義,但老子這個月的房貸怎麼還?
所以說,宋遼、宋金之間的決策根本不可能因為什麼道義,而只能為了利益。
當時處於宋朝的角度,怎樣才能利益最大化呢?當然是,金國在背後給遼國一擊,讓遼國再也無力侵襲自己。但遼國衰而不倒,夾在宋金之間作緩衝,最好遼國為了求和再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自己,想想都美滋滋。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遼國衰落的太厲害了,宋金海上之盟之後,沒多久遼就被金打的只剩燕雲十六州及周邊地區。
這時宋朝有且只有三個選擇:
一,援助遼國對抗金國。
二,兩不相幫。
三,聯金攻遼。
第一個選擇的好處是,能讓遼國挺住的話,會成為宋朝對抗金國這個虎狼之邦的屏障。壞處就是遼國表現的如此差勁,見到金兵跑的比記者還快,這才幾年就讓完顏阿骨打打的就剩燕雲這一小塊地。讓人實在看不到希望,只感覺是把巨量的人力物力投到無底洞裡去,用不了多久還是會被金國滅了。
第二個選擇的好處是不用浪費,但坐視金國滅了遼,再在長城防線殘缺不全的情況下獨力面對“滿萬天下無敵”的金國,想想也夠驚悚的。
前兩個選擇都不行,第三個呢?壞處是少個盟友,好處是趁機佔領燕雲,鞏固長城防線,以長城為依託抗擊金軍。既然盟友如此不中用,這也是最不壞的選擇了。
這就像你鄰居身高兩米,體重兩百斤,拳重兩百磅,可以一拳打倒犀牛。經常欺負你,搶了你後院的三分地,這時躥出個小個子老給他搗亂。你當然高興了,可沒想到他被小個子三拳兩腳打倒在地,奄奄一息了。你沒想到他現在虛成這樣,面對精悍的小個子你心裡也沒底。但你現在除了衝上去摻和兩腳,搶回那三分地抓緊把院牆修好,防止小個子更容易打進你家,還能做什麼?
可惜的是宋朝自己體量不行,各種矛盾尖銳,一些決策有誤,佔領了幾個州還是被滅了。
一百多年後,金國又被蒙古打的節節敗退,宋朝的決策者對新興的蒙古是有清醒的認識的,所以爆發了聯蒙還是聯金之爭。如果講道義的話,那還用爭論嗎,金國俘虜了宋朝皇帝,用皇后獻俘,擄略舊都,把公主皇妃發放到浣衣院作妓女,這樣的奇恥大辱必須得打金國啊。
結果這時候金宣宗卻在嘉定十年(1217),大舉進攻南宋”取償於南”。這還爭論什麼,只能跟金國幹了。金國這是自取滅亡。
-
11 # 手機使用者58242158662
這就是腐朽封建王朝昏庸無道,腐朽不堪導致的結果。背信棄義,自欺欺人。歷來敗者驕成由謙虛。宋帝一為昏德公,再為重昏侯。昏者,一葉障目,擋前泰山。瞎子註定失敗滅亡而無恥。現代人即便也是如此,暖風燻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回覆列表
題主寫了這麼多,感覺有點三觀不正。
南北宋兩朝,遼、金是宋朝的大敵,宋朝在遼國與金國的逼迫下透過割地賠償,與這兩國維持了暫時的和平,雙方之間根本不存在什麼信義,只有利益。難道八國聯軍侵華,中國如果有機會乘機反擊,也是背信棄義?
北宋和南宋立國300多年,始終未能解決北方遊牧民族問題,先後與遼國、西夏、金國、蒙古國發生了多次大戰。由於宋太祖“以文抑武”的政策,雖然有效防止了軍人割據,但也造成了兩宋軍力都比較弱的現狀,在對外戰爭中,雖然也有不少勝仗,但總體上是失敗的。而且由於兩宋的帝王相對比較弱,統治階層投降主義傾向嚴重,軍事上無法取勝的情況下,只能採取經濟手段議和苟安,透過向遼金等國稱臣和繳納高額歲幣,延續政權生存。
雖然兩宋透過妥協和上述各國維持了和平,但不意味著雙方之間沒有衝突。宋朝上下對遼金等國的仇恨始終存在。
“靖康之恥”發生後,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對於恢復中原,血洗恥辱的願望一直沒有泯滅。所以南宋建立後,北伐中原的大業雖然受阻,但持續不斷,尤其是北方黃淮一帶的義軍反抗更是始終存在。宋廷方面,也曾經組織過三次大規模的北伐,雖然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但這也體現了南宋統治階層內一部分人士恢復中原的呼聲和願望。
所以說北宋聯合金國滅遼,南宋聯合蒙古滅金,從道義來說是不成問題的,絕不是題主說的所謂背信棄義。
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體現了宋朝在外交政策上的重大失誤。對於宋朝來說,雖然遼國和金國是國仇家恨,但從當時形式看,無論是聯金滅遼,還是聯蒙滅金,都是外交政策上的重大失誤。北宋末期,金國崛起,遼國雖然日落西山,但還是當時中國境內一個比較大的政權,北宋也是如此。宋朝在自身還比較虛弱時,本應聯合遼國對付金國,保持國際局勢平衡,卻聯合金國滅遼,打破了三國之間的平衡。南宋末期,蒙古崛起,金國又好比當時的遼國,可南宋朝廷再次採取了錯誤政策。
這其實就是兩宋版的“三國志”,如果宋朝能採取正確的策略,同時積極發展自已,也不至於偏安一隅,或者還可以延長國祚。對於國家來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處理國際關係不能靠情感,而是看利益,只要有利於自己,什麼信義、友好暫時都可以放一邊;同樣,如果為了利益,仇敵也會變成暫時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