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卷萬里
-
2 # 歷史聞雜
很簡單,明史是清朝人寫的,清朝在前中後期都嚴禁關內人進入遼東地區,你寫建州衛和奴兒干都司的地理志就很沒必要。
滿人認為東北是龍興之地,具有風水價值和軍事戰略意義,因此清朝順治皇帝下令沿著明代遼東邊牆修築“柳條邊”,以分隔東北和中原。柳條邊東起遼寧鳳城,西至山海關下,挖土為溝,堆土為堤,在堤上插上柳條,築成籬笆,並駐兵把守,關內人只能憑官府發的印票出去,而這種印票平常並不印發。
康雍乾盛世時,滿清政權穩定下來,但為了保住東北的滿洲風俗,防止滿人漢化,依然禁止漢人進入東北。康熙七年(1668年)推行民族封禁政策,導致東北出現大量的無人區。
康熙年間開始實行“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放鬆對人口的控制,人口急劇增長,百十年間人口便翻一倍,人多地少的問題日漸尖銳,在中原地區尤其劇烈。
乾隆皇帝曾釋出上諭,明確規定東北土地禁止耕種採伐,保留大片荒野以保持八旗騎射圍獵的風俗。自該道諭令開始,封禁東北正式納入國家法制,清政府加強對出關人員的盤查,在東北搜捕偷偷出關的漢人,一旦發現便立即遣送回原籍。
因此關外的一些地理情況,具有很強的軍事用途,肯定不會詳細寫明的。
-
3 # 一起走進傳說
因為那壓根就不是明朝國土。
明朝國土壓根就不包括黑龍江吉林乃至外東北。不理解一些人為什麼硬要胡說八道,難道說國土遼闊就證明我們漢族祖宗厲害?硬要把一個沒有徵兵權,稅收權,派駐官員權的奴兒干都司說成是控制範圍。看看明朝巨資修築長城:
第一次是1371年發動蔚、忻、山東民工和兵士協力修整長城。
第二次是1399年至1402年修築了自宣府至大同境內的長城,又稱為“極邊”、“大邊”。
第三次1413年修築了西自今河北省萬全縣洗馬林,東至宣化市東北50千米處長安嶺堡的長城。並且“山西緣邊墩守始成。”
第四次是1436年,從河北省龍關經獨石口至天津薊縣北,長約270千米的險要地段,修築了煙墩22座,以加強瞭望戍守。同年,還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向陝西省東北的道路上增築烽堠,以鞏固邊備。
第五次是1442年農曆十一月,明陳總朝廷下令“繕城垣,浚溝塹,五里為堡,十里為屯,使烽燧接相。”這段遼東長城從吾名口至鎮北關,全長1500米,並營建了前衛屯兵城和各種堡城、邊臺。
為何?在自己家裡搭積木玩?能不能要點臉,不是我們的別胡說八道,是我們的誰說不是都丟不了。
-
4 # 怡紅草民
後金從獨立起,就不承認自己是華人,刻意隱瞞自己屬於中國的歷史事實。清史學家孟森在《明清史講義》中指出:“明之惠於屬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為最厚。清世盡諱之,於清史料中固不見其事,於明史料中雖見,而清修《明史》,務盡沒之。至今日始大發明,而以餘發明最多,可雲前無古人者也。”結合《講義》來說,其發明之處,主要有以下數端:指明‘太祖以前,為明之屬夷,受明之恩遇獨厚。永樂年間,授清四世祖猛哥帖木兒建州左衛指揮之職,又因其姑姊妹中,有入明宮為妃嬪者,得內寵之故,升都督職銜。’此其一。考明‘猛哥帖目兒被戕於兀狄哈,其弟凡察及子董倉,求避入遼邊,明允之。其人既久居邊內,久之乃佔為己地,明讓之。至五世祖充善(即董山)伏叛誅。此其二。再一端是他得出‘太祖在建號天命之初,對明尤朝貢不輟。太祖身自朝明者三次,既為明廷高官。’的結論。總的說來,這幾個方面都是他根據《李朝實錄》《明實錄》並《清實錄》等官書考察得出的。孟森宣稱,考究的結果是知清知祖先與有明一代相始終,且雲:“前史無論何朝,其開國以前祖先之事實,未有如清之先世,彰彰可考,既詳且久者”。換句話說來,經過孟森的傑出的研究,為清世所隱沒的清先世200餘年間臣服(雖時有桀驁不遜,叛逆之舉,但絕大部分時間裡還是謹守屬夷禮節的。)於明的歷史,重現於世。
-
5 # 愛吃魚的臭貓貓
就一句話明史是清朝人寫的,清朝人不可能實話說明朝,在說了遼東是清朝的龍興之地,如果實話說建州衛和奴兒干都司是明朝的,那麼就坐實了努爾哈赤的造反了,努爾哈赤好像還做過明朝的將軍,在說了清朝人寫明史,除了朱元璋寫的好點,其他明朝皇帝都在各種黑,黑的最厲害的就是正德皇帝!!
-
6 # 漢四郡總督
本來東北就是民族混雜,明朝的時候,女真已經有了自己的軍隊。並且明的戰略敵人是蒙古。看過很多南韓日本電影,明是對東北設定行政管轄的。類似現在的俄羅斯,下面的車臣韃靼都有自己的軍隊,當中央弱了,地方少數民族就會叛亂。
回覆列表
明朝東北為啥上不封口,這還不是清朝刪除了明朝東北很多史料,很多地方割讓給了俄國的緣故啊?東北奴兒干都司區域三四百個衛所,很多隻知道名字,現在已經不知道具體在那裡?建州衛當了兩百多年大明臣子,建州後人修明史,地理志里居然沒有建州衛!外國部分也沒有建州衛和女真!好在其它史料較多!要不建州女真怎麼蹦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