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非著名廚師林子

    每個人的心理和心態都會受環境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方向,

    如果從小在一個健康溫馨充滿愛的的環境之下成長那麼她是不會做出那些違背良心人倫司法道德的事!

    人們關注這起案件或許只是因為她的模樣,但正是因為她的容貌不知讓她害了多少人。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 2 # 山心石

    法子英屬於天生具備冷血素質,也許殺人就像常人殺只雞的感覺差不多,加上他想搞錢,所以就殺了那麼多的人。勞榮枝也是天生心理素質過硬的人,殺了人後還獨自在死者家住了一晚,這放平常女人不嚇死了?被捕時那詭異的笑,估計讓不少認識她的人心生寒意。這兩冷血的人遇一起什麼案都敢犯!幸虧被抓,要不又有人遭殃!

  • 3 # 西瓜樂橙

    如果不跟她犯下的罪行相聯絡,勞榮枝被捕後的表情或許並不可怕。她擁有看似柔弱的外表,若想分析她的心理,「女魔頭」們的心理分析或許對你有幫助。

    女性是如何成為連環殺手的?又為何會走上殺戮這條不歸路呢?理由很簡單:她們實施殘忍殺戮行徑的原因和男性連環殺手如出一轍:為追逐權力、為情色慾望、為尋求快感、為掌控、為利益、為自尊、為復仇、為執迷。

    但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和女性連環殺手的動機依舊存在迥異之處。

    男性連環殺手通常實施綁架、監禁、強姦、憤怒發洩型及追求掌控權型的破壞性犯罪,而女性連環殺手卻在殺戮這條路上執迷不悟,並不會因為遭遇傷害或阻礙而停止殺戮行為。不在案發現場拍照或自慰,也不姦淫屍體 [1] ,女性連環殺手皆是商業型殺手,所涉罪行也均是謀殺。因此與幻想型的男性殺手相比而言,女性殺手無疑更為致命。

    女性連環殺手如何比男性殺手更致命

    男性連環殺手有時並不會殺害某些受害者,因為謀殺並不是他們幻想中的最終目的。他們的幻想可能是透過身體傷害或性虐待的方式操控受害者,而將其殺害並非他們計劃中的必要組成部分。他們在一旦達到了傷害這個目的,便不會再過多關注受害者的生死。倘若受害者在被實施身體傷害後依然存活下來,那麼罪犯可能為避免其日後成為傷害或強姦罪行的證人而殺人滅口。男性連環殺手可能會殘忍地殺死受害者,也可能根本不會,有些甚至會因為心生憐憫而放受害者一條生路。

    譬如,20 世紀 70 年代末期,理查德·科廷厄姆連續幾個小時對街邊妓女進行麻醉並折磨後,砍下某些受害者的頭和手,並將所有受害者傷痕累累或殘缺不堪的屍體丟棄在酒店及汽車旅館房間內。試問有誰能從這般嗜殺成性的狂魔手中逃生呢?但有些女性受害者卻倖存下來。這些被丟棄在路邊或汽車旅館房間地板上的受害者後來恢復了意識,雖全身淤紫、傷痕累累,但保住了性命,這是為什麼呢?兇手之所以沒有將她們殺死,是因為她們並沒有在他實施攻擊的時候死掉。簡而言之,兇手從來都不是為了奪走她們的性命,只是為了折磨、侮辱她們罷了。一旦他的目的達成,受害者是生是死便毫無意義。於他而言,此時的她們都只是一堆垃圾而已,所以他像處理垃圾一樣把嚥氣的和沒嚥氣的人統統丟掉。有些受害者在被虐待的過程中就死掉了,這些街邊妓女只食用可樂和薯片,身體瘦弱,根本抵擋不住兇手的暴力傷害。兇手毀損受害者屍體並非出於享受,而是為了銷燬受害者的身份證據,也就是說,砍下受害者的手或頭並不是為了收集戰利品,而是為了干擾警方調查。而兇手選擇殺掉某些人只是為了達到清除案件證人的目的。對兇手來說,這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而非樂事。

    某些受害者有時會因為男性連環殺手對她們逐漸喪失興趣,或突如其來的微弱愧疚感而倖存。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或許是受害者的某些言語或行為削弱了兇手的殺害意圖。在我曾經關於男性連環殺手的寫作中,我用一章內容總結了如何提高從連環殺手手中逃生的機率,這些方法都是以倖存受害者的記述,以及兇手自身對於為何選擇放某些受害者一條生路的解釋為基礎而提出的。而本書對於女性連環殺手的分析論述中並不會安排這一章節。

    除這些男性殺手手中的受害者以外,幾乎沒有來自女性連環謀殺案件倖存者的記述。女性殺手一旦下定決心便絕不悔改,且她們在殺戮過程中通常不會採取任何幻想折磨儀式,而是直入主題,直接置被害者於死地。(不過目前所知的一些女性連環殺手會在毒殺被害人時控制毒藥劑量,以延長某些被害者的死期,箇中原因至今尚無定論。)

    除非有男性犯罪同夥,否則女性連環殺手通常不會對受害者實施綁架或強姦,也很少會為得到屍體或受害者身體的某個部位,以滿足自我享樂慾望而進行殺戮。她們在殺死受害者之前幾乎從不對其實施追殺、捆綁、監禁及酷刑折磨。女性連環殺手的滿足感源於被害者的死亡本身,且她們在自此以後的幾天、幾周或幾月內會繼續實施殺人行為。對許多連環殺手而言,被害者的死亡只是其幻想的一種結局或功能,但女性殺手卻是為殺戮而殺戮。這就是她們的表達模式。

    男性連環殺手就為何不殺死個別受害者給出的最為常見的理由,是他們從這些受害者身上了解到某些東西,這就觸發了受害者在兇手想象中的人格化,並且消除了其殺戮慾望。這一現象反映出男性連環殺手將自己的殺戮幻想強加到陌生受害物件身上的傾向。而一旦他們瞭解真實的受害者後,幻想便可能破滅。

    FBI 行為分析專家提出,從連環殺手攻擊中逃生的最佳辦法就是嘗試與他們溝通,讓他們瞭解到你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打破他們將你視為受害者的幻想。

    所有這些逃生技巧對於典型女性連環殺手的受害者來說毫無用處。首先,有可能女性連環殺手已相當熟悉其受害者,他們之間是同事、伴侶或枕邊人。她對受害者已有了解,即對這些女性殺手而言,根本不存在受害者幻想一說。

    其次,因為女性連環殺手往往會利用與受害者之間的既有關係掩蓋其殺戮意圖,因此受害者不太能夠意識到自己正置身於危險之中。譬如護士殺害病人,母親殺害子女,妻子殺害丈夫,女房東殺害租客。因此殺人行為通常發生於既有的社會或職業關係之間,且作案手法較為私密,比如毒殺或使受害者服用過量藥物,抑或使其突然窒息而亡。這樣的謀殺行為是無形的,且女性殺手往往不會選擇填埋或將屍體丟棄在路邊,而是將其留在受害者生前所在的地方。

    最後,因為女性連環殺手不會折磨受害者或刻意完成某種儀式,而是直接實施殺害行為,因此即使不明所以的受害者意識到自己身處險境,也幾乎沒有時間做出任何反應。誰會想到自己的妻子、愛人、母親或女兒要置自己於死地呢?正是這一點讓艾琳·沃爾諾斯如此與眾不同。她鎖定陌生人為殺害物件,幾乎一經認識便即刻取走對方性命。

    和某些女性連環殺手共處一室,你可能直至死亡前的最後一刻才會明白自己被謀殺了。你只是生病了,身體變得虛弱,到了第二天傍晚,突然就不能活動,也不能說話了,夜幕降臨,你躺在房間內,大門緊閉,在黑暗中孤獨地死去,除了自己陣陣的嗚咽聲稍顯安慰以外,周圍空空如也。這似乎就是一樁自然死亡的案件,甚至沒有人會懷疑你會不會是被謀殺致死。兩三個電話,幾個小時之後,一位夜班人員來到現場,把你的屍體抬上車運走,到了第二天早晨,你的屍體會被塗上防腐香料或藥材。最孤獨的死亡莫過於此。

    具有女性標識的謀殺

    「標識」是犯罪手法的對立面。側寫人員仔細分辨了標識與犯罪手法的罪案現場特徵。

    犯罪手法是指罪犯為了完成犯罪而必須實施的行為,譬如佯裝成修理工、用力開啟窗戶、讓旅行者搭順風車、使用武器以控制受害者、戴面具、消除證據、為了便於處置而分屍、縱火燒燬現場證據等。犯罪手法往往靈活多變,罪犯會隨著時間而改進其手法,因為連環謀殺基本上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連環殺手必須改進戰術,因為重複的殺戮增加了他們被抓捕的風險。同時,他們也沉迷於縮小幻想與現實間的差距——縮小幻想中的強烈快感與現實中的不滿之間的差距。他們永遠不滿於自己的表現,認為最終行為與理想程度之間依然有差距,因此他們需要再次嘗試,但必須做得更好。上述所有原因證明了連環殺手是受需求與慾望唆使之下沉迷於幻想的殺人機器:實用主義且狂悖無道。

    連環謀殺需要的是一種特殊的勤奮訓練。有人的確能做到,但男性連環殺手通常只會活躍四年。四年時間往往也等同於成功維持婚姻、商業或夥伴關係的時間(至少和連環謀殺具有同等難度的挑戰性),因此罪犯必須在一次次的殺戮中不斷改進犯罪手法以提高打破四年瓶頸的機率。

    標識之所以是犯罪手法的對立面,原因在於它並不是罪犯為了完成犯罪而必須實施的行為。譬如,捆綁一名毫不反抗的受害者、折磨一名放棄抵抗的受害者、將屍體擺弄成某種特殊形狀,不是為了便於處置的其他目的而分解屍體、取走一件戰利品、故意留下某種資訊或線索。犯罪手法定義的是兇手如何進行犯罪,而標識則通常說明兇手為什麼犯罪,而且犯罪標識幾乎是一成不變的。

    女性連環殺手通常會留下相同的簡易標識——實實在在的謀殺。有時,殺人行為會被誤解為判斷該女性殺手屬於譬如黑寡婦或死亡天使等何種分類範疇的部分犯罪手法。謀殺行為本身被視為達成其他目的的途徑(利益就是最為常見的殺人動機)。深入研究後則發現謀殺行為並不是達到其他目的的必要手段。比起殺死受害者來說,偷竊似乎更簡單也更安全,那麼為什麼要置他們於死地呢?

    這樣的問題毫無價值。因為當我們說出「偷竊更簡單」這樣的話時,便給人的生命賦予了不同價值。在女性連環殺手看來,人的生命價值就如同用過的紙巾。殺戮於她們而言其實更簡單。物質所帶來的享受遠比人的生命更有價值。

    然而,許多女性殺手走上這條路只是因為心之所向。

    是因為殺人所帶來的快感——她從中感受到的力量與興奮。在這場掌控一切的盛宴中,得到物質財產只是一道略微增色的小吃罷了,無關痛癢。

    這就是為何有人因吸菸或為數不多的錢財而殺人的動機所在了。

    很多類似黑寡婦一樣的女性殺手,其殺人動機遠不止為獲得物質利益那樣簡單,事實上,與獲得財富的渴望相比,憤怒以及控制慾往往更勝一籌。

    然而,以上所有論述並未對案發現場分析中的女性殺手側寫起到特殊作用,因為通常情況下,根本沒有可供分析的案發現場,其原因在於根本沒人知道發生了謀殺案。女性殺手通常不會被當作犯罪嫌疑人,因為太多人認識她,而且她與受害者有關聯。也就是說,是否有人意識到發生了兇殺案即是問題的關鍵,因為極有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人發現。

    男性及女性連環殺手的調查

    1979 年至 1983 年間,來自美國聯邦調查局行為科學部門的幾位探員,在監獄內分別與 36 名性謀殺男性罪犯進行了密切交流與深入對話,其中有 29 人均是連環殺手。幾位探員對這些罪犯進行了詳細徹底的提問盤查:從記事起的童年記憶到殘忍的犯罪細節及犯罪動機。

    探員們與各罪犯倖存的家人、朋友及熟人集中會面。此外,還仔細研究了 118 名死亡受害者的職業、生活方式、關鍵性的統計資料、與罪犯的相識地點、屍檢報告,以及屍體被發現的現場情況。

    目前尚無針對女性連環殺手的類似研究。與此最類似的是德博拉·舒爾曼-考芙琳博士所從事的研究,她曾接觸 26 名犯下多重殺人案的在押女性罪犯,其中有 7 人表示願意配合研究。 這 7 名罪犯並非都是連環殺手,其中至少有一名——或許更多——是大眾型殺手,該名罪犯在一夜之間折磨並殺死了 5 名受害者。男性連環殺手和女性連環殺手之間顯而易見的區別在於女性連環殺手不願談及自己的罪行,也不願與研究者正面接觸,而男性連環殺手則更為健談,急於講述。

    舒爾曼-考芙琳調查的這 7 名女性罪犯一共殺死了 36 名受害者,即平均每個人殺死了 5.14 位受害者,這個數字遠遠超過 FBI 研究 29 名男性連環殺手後得出平均每人殺死 3.8 位受害者的結果(假設其他 7 名罪犯每人殺了一位受害者)

  • 4 # 阿強說天下

    這種人已經沒有了常人的人性和責任。再加上他們對於自己生命也沒有那麼重視了。所以他們的心理就是破罐子破摔。直到自己被捕。

  • 5 # 浩夜長歌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或社會性病態,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型別。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然而這些均屬相對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窮兇極惡、經常撒謊的人,她或許也有一顆恐懼的內心。她為了向外界掩飾自己的恐懼,會刻意的去表現自己的鎮定,她所露出的笑容就是長期掩飾內心的固定格式,已經習慣化了。而且勞榮枝是長期從事非正當服務的職業。

    這種人無羞愧感:道德觀不強烈,無視社會公俗良序,極度的自私,以自我為中心; 無同理心:傷害他人時,絲毫不感覺愧疚,反而將其看得如吃飯喝水一樣稀鬆平常; 高情商:看問題冷靜、客觀,深諳人性,懂得如何利用人性、擺佈他人; 說謊體質:謊話連篇,張口就來,面不改色,難辨真假,雖然會有不能自洽之處,但自圓其說,對他們也沒有難度; 行為無計劃性:做事隨心所欲,犯罪沒有明確動機,無差別犯罪; 高度攻擊性:衝動、易怒,有暴力傾向; 社會適應不良:與周圍的人和事格格不入。

    所以這個人大概這麼幾個心理吧:

    1.這人一定有一個很扭曲很可怕的人生價值觀,法子英被捕時說“殺人不是我的目的,不擇手段搞錢才是”,蛇鼠一窩,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能有什麼正常的三觀。

    2.蔑視法律,蔑視生命。這是一定的,從她能不折手段殺害七個人這種行為來說,法律和生命已經不被她看在眼裡了,在警局自然就能泰然自若了。

    3.也可能覺得自己能逃這麼多年才被抓捕,已經非常成功了。

    4.對於自己所犯的錯已經沒有任何的悔改之意,這也是一定的,若不是背景是在警局裡,看見這樣的笑容應該沒有人能聯想到這是一個揹負了七條人命的女魔頭,可見她毫無悔改之意,還能職業假笑得出來。

    5.沒有了所謂的道德和人性,從老師到殺人犯,神聖的職業到窮兇惡極這樣極端的轉變。

  • 6 # DaLu336

    2個罪有應得的人,終於被繩之以法了。這倆個人的心裡是扭曲的,人性泯滅,喪心病狂,殺害了那麼多無辜。正義不會缺席,多行不義必自斃。

  • 7 # 明州不了情

    概括說是無知心理、盲目崇拜心理、仇世心理,三者疊加,才有了令人髮指的所做所為!

    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香港暴力、警匪電影充斥內地,像什麼《殺手的童話》、《喋血雙雄》等,裡面的主人公殺人不眨眼,有多少人學生、年輕人盲目崇拜,今天誰誰結拜兄弟了,明天哪裡又成立了一個幫派,後天誰誰被打了,而那些在社會上鬼混的人,倒是成了大家崇拜的偶像!當時受此風氣影響,學校內打架鬥毆的現象很多,甚至打老師的都有!沒有知識武裝頭腦、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以為那些人就是大英雄,盲目崇拜、盲目跟隨,我身邊就有人深受其害,而我若不是懸崖勒馬,今天估計也無知的人一枚!勞榮枝和我屬於同齡人,相信他也會受當時社會氛圍的影響,遇到法子英後,以為自己的人生上了一條康莊大道,豈不知是一條不歸路!

    從他們殺人的動機來看,就是為了錢!因為電影裡也有殺人給多少鈔票的鏡頭,而且物件往往是富人,富人有優越感,更容易成為目標!仇世心理的存在,導致靈魂一再被扭曲,犯罪更加的肆無忌憚,甚至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由此來看,不管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還是在物質豐富的年代,精神世界一定要富有,否則一個行屍走肉沒有理想追求的人,自然啥事情都做的出來!

  • 8 # 雯姐141

    他們兩個都是屬於極其殘忍、極其暴力、極其追逐金錢和慾望的人。

    勞榮枝被捕時,嘴角的那一抹笑看得人心驚膽戰,一個女人,一個曾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女人,面對自己曾經的滔天罪行,此時此刻竟然毫無悔意,她的心裡素質是怎麼鍛鍊的,是那一條條的人命堆積出來的,想想都不寒而慄。

    法子英,應該是一個犯罪老手了,在認識勞榮枝之前,他已經是做過監獄的人了,一個做過監獄的人,出來還能再次揹負那麼多的人命,他真的不是一般人,難道多年的監獄生活對他一點用都沒有嗎?

  • 9 # 雁南飛鴻

    從法子英的成長經歷來看,他的心理是扭曲的,在小時候已經暴露出來了。他厭惡學習,貪圖享受,爭強好勝,暴躁無常。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法子英的心理有一種原始的缺失,一種親情,關愛的缺失,同時更是一種良好家教的缺失,讓他不懂溫情,沒有憐憫之心,更不懂人之所以為人,任何行為都應該在道德約束之內的。怎能為了一己之私而殘忍殺害同胞呢?

    我們都知道,任何人都沒有剝奪他人生命的權利。他的心理是從小埋下的禍根,成長過程中又沒有得到有效的糾正,而這種糾正除了個人也有來源於家庭和社會的某種缺失。我想,一個惡魔的形成原因是複雜的,他的心理更是複雜的,需要綜合考慮,或許對我們個人,家庭,社會都是一種警醒,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至於勞榮枝,我想也是一種變態吧?一個女人,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溫柔,善良。可是勞榮枝卻走向了相反的一面。以我的一知半解,一時也無法說清。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一個女人(我也是女人)的墮落,往往是從虛榮開始的,或許追求物質享受。但是,有果必有因,因果迴圈。究其根源,無非是一張白紙的胡亂塗鴉,第一任老師的失職。讓她在所謂的自由土壤上,結出惡果……

    這裡所言,僅僅是我個人的一點理解,請大家多多指教!

  • 10 # 越越於是

    相由心生,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從勞榮枝被捕時照片裡的神情看,她內心沒有畏懼和恐慌,反而流露出一種聽天由命的釋懷!看了她的故事,我突然想到日本一部叫《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從一名教師經歷坎坷不平的人生,最後悲哀結束生命!她們之前在某種程度上有相似的地方,因為追求愛情……葬送自己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愛過的那個人即將離世,是否應該去見他最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