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掐脖子就死鬆手吹牛逼

    其實10億本來就是戲言,輸贏已經不重要,但是話既然說了出去,賴賬也沒面子,當然真給錢董明珠也不敢收,不過最好的解決方案是雷軍跟董明珠共同投資,成立一個公司,大家一起賺錢,皆大歡喜,既給董明珠一個交代,也給網友一個交代,或者成立一個投資基金,名利雙收。

  • 2 # 行雲流水

    你太認真了,一句玩笑話,又沒公正畫押,那算什麼賭局?倆老大免費為各自做了一次超級秀,其廣告效應真比砸上搶億元的真金白銀做的廣告都要好。

    所以啊,記住了賭局,你就記住了小米和格力,跟進關注了彼此的競爭發展,其目的也就達到了。

    所以啊,什麼兌不兌現的,你想多了。

    所以啊,何為廣告?廣而告之是為廣告。

  • 3 # 虎哥視窗

    謝謝邀請!雷軍肯定會踐約的。雷軍其實已將錢準備好了,只不過這錢肯定是要用於慈善,不可能真將錢給董明珠私人。儘管全華人民都知道,當時的確是戲言,但以我對雷軍的觀察,他是會當真的,會履行的。並且他已經將錢準備好了,不是10個億,是99個億,他將因小米上市股東們獎勵他99億的全部已準備用於慈善的。

    這個“10億”的錢叫雷布斯來出是合理的,誰叫他有那麼多錢。如果叫董小姐來出的話,那可要走了她的1/3的身價。哈哈哈哈哈。這件事情,雷軍輸了面子,贏了裡子;反過來董明珠,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小米從“賭約”開始時的不到300億的營收,到現在的1749億,增長了差不多1450億,是那時的4.83倍;而格力,從那時的1200億到現在的2000億,也就800億,是那時的0.667倍。明眼人一眼能看穿誰贏誰輸了。

    有網友訪問了許多格力經銷商,說董明珠為了贏下“10億豪賭”,給各家經銷商壓了好多貨,經銷商苦不堪言。有人對格力的財報作了分析,為了不讓從公司餘留的空調安裝費中反向探測到經銷商處的庫存數,格力對財報進行了新的設計處理,沒有了“安裝維修費”單項。也有人對格力2013-2017年的財報進行了比較,營收從1200億增加到1500億,年平均增長率為5%。而2017-2018年的營收從1500億躍升到2000億,即增長了33.3%,驚人的一躍。更為詭異的是,2018年結束尚有二十天左右時,董明珠就宣佈格力實現2000億營收,贏了雷軍,似乎有人為的嫌疑。實話說,網友懷疑格力資料“有假”也是有理由。

    其實,即使格力確實向經銷商加碼多壓了貨,也是合法合規,當然有不合理不合情之處。在今年兩會,董明珠接受採訪時說:2018年如此艱難,格力還增長了33%。朋友們記得看看2019年格力還能增長多少?若還能在33%以上,說明18年的資料是可信的;若差距很大,那麼大家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 4 # 電商小馬哥

    雷軍的本意是出一塊,10億賭約是玩笑話還是講真的?

    當年這個10億賭約一出,許多人抱著看熱鬧的心態關注了,也沒指望雙方真的履約。商業大佬的互相調侃而已,看客何必當真。可能雷軍也沒有想到一句話會有這麼大的關注度,幾乎每年都有人問他沒有必勝的把握。小米能否做贏格力似乎意味著網際網路企業能夠超越實體企業?雷軍能否贏了董明珠?5年賭約已經在去年的12月到期,但直到近日(小米公佈2018年報)大家才知道是董明珠贏了。

    按照雷軍的身家,能否履行賭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2018)顯示,雷軍身家為821.1億元。作為小米的創始人,雷軍的財富主要來源是就是這家公司。雷軍曾承諾“一年內不會賣出所持有的所有股票”,再加上雷軍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的企業不在少數,一下子拿出10億元現金好像也沒有那麼容易。

    在法律層面上,雷軍是否需要履行這一賭約?有網友說,賭博行為因違反法律而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無效的民事行為自始無效。還有網友說,口頭打賭在法律上一般可以歸結於民法中的贈與合同;單純的口頭打賭所形成的的贈與關係是無效的。這就需要懂法的小夥伴做相關知識普及了。

    口頭協議,只要其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方沒有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雙方不是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雙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沒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訂立合同的主體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實,這個合同就成立並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小米真的輸給了格力了嗎?資料背後傳達出哪些資訊點

    由於格力尚未正式公佈2018年報,這裡淘寶店鋪轉讓服務商易佰店劃分時間段做資料對比:去年上半年,小米淨利潤比格力低了約51億元;格力進行分紅,小米未分紅。去年第三季度,小米淨利潤比格力低了約110億元。這種比較可能缺乏意義,畢竟雙方的賭局在於銷售額。

    格力勝了,但有人點出了其背後的經銷商承壓。商品從格力到了經銷商手中,但是還沒有到消費者手中,由此產生的銷售額,是存在風險的。小米敗了,“飢餓營銷”是罪魁禍首?新品缺貨是常事,有些人搶不到,就去買別家手機了,除非是忠實米粉才會等新品到貨。但雷軍也說這不是小米故意為之,蘋果有時也缺貨,小米出貨量太大,供應鏈還需繼續最佳化。有分析人士認為,小米新品手機缺貨暴露出兩大問題:一是對於新品銷量預估過低,備貨嚴重不足。二是,供應鏈產能有限。

    此外,小米的銷售額不僅僅靠手機,還有電視、箱包、牙刷等,而格力的產品品類比小米集中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給娃買到合適的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