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教研
-
2 # 戚老師說
上公開課前進行預演的情況,現實中確實存在;但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以前預演的多;近年預演、作秀的無意義無價值,已被絕大部分教師認識到,預演逐漸被磨課取代,逐漸變成“上課——評課、研討磨課——在同年級不同班級再上課——再評課、研討磨課”的形式。
2.小學預演的有一些;學生年齡越大,預演的情況越少。
3.學生的預演少了,教師的演練逐漸增多。
3.組織參與公開課的範圍越小,預演的情況越少;而組織參與公開課的範圍越大,預演的情況會越多。比如在我所在的初中,普通的教研組公開課和學校公開課,基本上沒有預演的情況;而參加縣市級、省部級公開課,大概就要預演好幾遍了。
4.是否進行預演還和學校的重視程度及教師個人的想法有關。
磨課,是深入教研的一條有效途徑,是對教材和教學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並不等同於一般人所理解的作秀。如果能緊扣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等教學要素深入磨課,會學到深入解讀教材、設計教學、與學生和文字對話的諸多思路和方法,對一位教師的成長大有益處。
-
3 # 思維相對論
各地區到底哪種形式的課含金量高,要取決於這種形式的課對授課人職稱評定的用處,但是現實是反過來的,某種形式的課在職稱評定中越是重要,其含金量越低。不要急哈,聽我慢慢分析。
我們省份(其實全國基本相似)的獲獎課是職稱評定中起主要作用的課,因為它有權威評定的等級之分,而職稱評定直接決定教師工資和授課水平與權威。加分最高的是教學能手,其次是優質課,還有加分的是公開課,但沒有等級劃分,加分都一樣,且是加分最低的課,還有不加分的公開課,就是對學校教學質量督查反饋性質的課。越是加分高對教師越重要,當然能拿到講課資格然後獲獎的人數就越少,這樣競爭就越激烈,但這不是重點。關鍵是課的獲獎結果太重要,而評課標準太難衡量,且評課人的主觀性太強而對評定結果的影響卻沒有大的擔責,這是評課方造成的評課含金量低的因數,當然還有好多人際關係的參與,這個都懂的。授課方影響因數更多,參賽資格就涉及太多的人際關係和學校工作安排問題,獲得資格後為了講好這一堂來之不易的課,各種手段資源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用上,各位參賽者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反覆操練不知多少遍,借鑑周圍的人各種意見,小技巧暗手段的都有大用處,這樣能體現出授課人的什麼樣子的水平呢?當然對於評職稱加分的公開課加分太少,沒有等級劃分競爭不大,授課人參考其他人意見也少,人際關係參與的也相對少了些,這樣反而更能體現授課人的水平。
其實含金量最高的課是各科教師都避之不及的學校教學質量督查反饋公開課。這樣的課事關學校聲譽,但和教師個人職稱評定無關!督查前提下就是奔著找不足來的,而對授課教師個人職稱評定無關,這樣的課是出力不討好的課。高階教師肯定不講,弄不好毀了自己的名聲,太過年輕的沒有經驗學校不敢讓他們上。所以重擔就落在沒有高階職稱的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身上。因為事關個人和學校聲譽,明知是苦差事還是要認真對待的。這樣對個人薪水無任何關係的課反而體現了教師的真實水平。
現實就是這樣搞笑!
-
4 # 旺旺微言
我不喜歡聽公教課,因為缺乏原生態。教師反覆琢磨重複幾遍為學生上同課,學生厭倦。聽課也聽出作和假,失去探討興趣。我主張上原生態課,讓聽課教師共同感受師生初心。發現共性和隱性問題,為解決問題研討。上原生態課重在備課,備大綱教材學生教法,在此基礎上寫教案。
-
5 # 邊河靜靜流1
現場抽籤現場講課才真正看得出本事。
以前我曾到某外國語學校去競崗過,經過層層考核後進入講課環節。選手在講課前五分鐘才知道即將考核的是哪個年級哪一節課,也就是隻準備五分鐘就開始比賽展示。我覺得這種辦法很好,不但看到教師功底,還看到教師臨場應變能力。
不支援浪費時間去做表演課!
-
6 # 途蟲數學
呵呵,前兩年我們這裡學杜郎口中學,教室掛黑板,凡上課必分組討論,越熱鬧越被專家點贊。聽了不少數學公開課,也大都是演練之後的,很擔心,表面熱鬧,但流於形式,效果不好。當然不是說老師水平不行,因為準備得太充分,加之有領導和"專家"在場,反而放不開,教學是需要根據課堂情況隨機應變的,公開課不一定是這個老師上得最棒的課。
-
7 # no暱稱
以前上高中初中的時候(想想也沒多久之前一樣),都是在比較好的班級,就比較經常上公開課。一般公開課都是講上過的課,會告訴我們課上要問什麼,老師會穿得比較正式,課上會講普通話,倒是沒有預演好幾遍,只是上課會有點不自在,因為很多老師在,而且講課老師格外客氣,和平時不一樣(平時兇一點還自在些)
但是高中我們物理老師真的是個不一樣的存在✪ω✪每次他要講公開課都只是給我們提前說一下:“下節課我們上公開課哈!”什麼也沒給我們說,就讓我們上課自在點,不要怕。平時他就是個逗比,上公開課也一樣耍寶,挺好玩的(雖然他經常發脾氣,特別嚇人)
總體來說公開課對學生也沒什麼壞處(至少我這樣覺得),但如果真的有老師們為了公開課排演好幾遍的話,就不太好了,學生耽誤學習時間,又沒有多學到什麼。
-
8 # 大連的雜家
我覺得這個很正常。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這種下功夫的練,是不可能剛上臺就能脫口而出的。
本人前一陣子參加過業餘的演講活動。說句實在的,其實演講和老師講課很相似。我本人也講過,其它人的演講我也進行了對比,如果想講得好,那麼,必須之前有所準備,否則,毫無準備的散講根本就講不好。這個和老師講公開課是一個道理。
當然,有人會說,不是有即興演講麼?那個演講不是沒準備就講麼?我只能很抱歉的告訴大家很抱歉,即使是即興演講也是得有所準備的,至少得有心理的準備的。還有,所謂的沒有準備的人那是平時積累得多,滿腹經綸,真的需要講的時候能做到侃侃而談不緊張。
回覆列表
教師公開課是不是要預演要看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即使是預演也要具體分析。公開課在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不管採用什麼方式,我們都要辯證認識和理性理解。
一、要用欣賞的眼光學習
進行公開課的首要目的是教師之間進行交流,促進教學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提高為目的。公開課有不同的型別,不能一概而論。
1、常規公開課
常規公開課往往是平時怎麼講課,在公開課時就怎麼講,這種方式最真實展示教師實際授課情況,有利於教師之間相互交流與學習。這種公開課不需要提前預演,有時可以透過平時公開課、隨機聽課或推門聽課等形式,這更能展示教師基本功,更能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優點,發現存在的問題。
2、優質展示課
這種課一般一個學期也就安排一次,多次的情況比較少。教研組會安排老教師或獲獎教師、教學名師展示自己最拿手的一節課進行集中展示,可以是本學科老師參與,也可以是不同學校老師參與,也有地區教師集中聽,規模比較大。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儘量展示自己獨特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會認真設計,也有可能進行提前預演。不管怎麼做,都是為了更好展示自我,和同行進行交流合作。
3、各類優質課、多媒體教學大賽等比賽類課程
課程比賽往往要透過競爭評出等次,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獲勝,學校也希望本學校獲勝,所以比賽之前要進行多次磨課,甚至有的學校成立競賽準備團隊,集中打磨,反覆聽反思討論並不斷改進,最終以最佳的設計和效果展示出來。這樣進行多次重複展示,是希望表現最好,也有助於教師之間互相學習,提高教師整體能力。二、公開課也有其缺陷
公開課有優點,但是進行公開課也有不好的一面。教師進行公開課目的是相互學習,發現優點克服缺點,爭取不斷進步。可是,現在有些公開課卻偏離公開課的初衷,出現過度表演現象。為了博取評委或老師好感,為了全面調動學生,有些老師可能會過於表演,反覆嘗試。但是,這樣做價值何在,平時上課能一直按照這個標準來進行嗎?這些課表演成分過多,比如,有的老師為了博取眼球,帶著廚房全副裝備,學校競賽團隊集體幫忙完成一節課,有的老師甚至帶來各種價格不菲獎品,有的老師甚至吹拉彈唱,可以說氣氛十分活躍卻有譁眾取寵之感,這在平時教學是很難做到的,為了比賽什麼出奇制勝的招都可能使用,即使獲獎了,最終應用價值不高,意義何在?
總之,教師公開課適當預演也是可以的,不能過度,要堅持適度原則,以實際教學提高,彼此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