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學生物課堂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家庭教育是一種科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責任。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家庭教育的科學性、藝術性和責任感這三個方面簡單闡述一下。

    第一、家庭教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學,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不會教育孩子,甚至不教育孩子,任由孩子自己發展,一些人說,孩子不需要家人管教,家裡只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就行,教育是學校的是老師的事情,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不能有這種想法,這種想法是極不負責任的想法。學校教育的只是傳授知識、愛國教育、德育教育等,不能給予孩子家庭溫暖、親情、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們要從科學的角度看待家庭教育,父母應該學學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父母、家庭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等。

    第二、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家長除了要學習如何教育好孩子外,還要學會與孩子溝通,學會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學會和孩子交朋友,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知道怎樣正確處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困惑。孩子喜歡啥,對什麼感興趣,父母要大力支援,努力培養才對,要保護孩子的興趣,同時,大人也得學一些技能,讓孩子得到薰陶。不能為了怕花錢,不能為了大人的自私想法耽誤了孩子,這樣孩子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只能和父母對著幹。

    第三、家庭教育是一種責任,孩子的任何事情,父母都是第一責任人,父母首先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不要給學校造成負擔,不要給社會增添麻煩,父母最大的責任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把家庭教育不當回事,父母隨意離婚,夫妻關係不融洽,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有些家長不管孩子的學習,不管孩子的發展,最後任由孩子發展,甚至走向墮落,對生活沒有信心。所以說,我們要做一個合格的家長,給社會一個合格的公民。

  • 2 # tiyu教師尚亞傑

    特點:

    1、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教育是要影響人的,對孩子最好的影響,不是來自父母的說教,甚至不是來自父母有意識的言語和行動,相反,它來自父母無意識的言行,來源於生活中父母的真實樣子。所以,父母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孩子做出表率,就顯得非常重要。父母不能言行不一致。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正如我們常說的,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首先就要成為那樣的人。

    2、好的家庭教育,必須有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我比較推崇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在這樣的家庭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彼此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關愛。每個成員都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需求,不用壓抑自己的想法,也不用把自己偽裝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自信,也更能夠發現真實的自己,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對於一個人的幸福感,是非常有好處的。

    3、好的家庭教育,必須有硬的規則來約束。家庭教育靠什麼來實施?規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規則是家庭成員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規則,不是光光針對孩子的,也要針對大人。如果家庭成員都能依規則行事,家庭衝突就會減少,家庭生活就會充滿秩序。家庭規則要能發揮作用,一是規則最好集體制定並達成一致意見,確保公平、合理;二是規則必須得到嚴格的執行。不被執行的規則不能稱其為規則,而且規則制定了卻不執行,還會對我們倡導的規則背後的價值觀造成破壞。

  • 3 # 梁景發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和諧,在整個的教育過程中,應該使每一個人都感覺到舒服和自在的,當然大家都有可能犯錯誤,或者每個人都有可能有情緒,那麼我們對待孩子來說,不應該是特殊的對待大家的要求,應該是共同的,大家有了錯誤,都應該主動承認錯誤,不應該說孩子永遠是犯錯誤的地方,大人永遠不犯錯誤,大人犯了錯誤,也應該勇敢的向孩子道歉。

    父母有時候迫於社會生活上的壓力,自己高高在上,不顧孩子的感受也是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我們不能說完全的跟孩子平起平坐,那麼起碼要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見,關鍵是在尊重的態度上,讓孩子能夠學會尊重別人和自己。

  • 4 # 千千觀察

    高爾基曾說過“ 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但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母雞愛孩子,與其它有息動物愛孩子沒有什麼區別,出於動物本能的愛。但要教育好孩子成人成才,教育方法的運用,需要教育智慧。

    走不進孩子生活、學習、思考及內心世界,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你的教育努力,事倍功半。從“原罪”學角度看,孩子身上發生的事,必須從孩子的父母身上找原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走不進孩子的世界,對孩子引導和管教,顯得蒼白無力。現今的孩子,接受知識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透過手機網際網路,過早接觸與年齡不對稱的資訊,玩一些與年齡不相宜的網路虛擬遊戲,將自己的“三觀”帶進與時代不相一致,甚至出錯的思想世界,封閉自己,讓父母們越來起難讀懂。父母們聽不懂自己孩子的表達和需求,也就更難讀懂他們的心。我們看到了是每個孩子Sunny下的一面,卻很難體會到他們那顆波濤洶湧、暗流湧動的心。好似漂浮在大海中的一座冰山,藏在海平面之下的那部分,才是事實的真相。

    成年人或父母,已然習慣了過去自己經歷的父輩教育,自己早年形成的教育經驗。通常情況下,“事不關已好遊說”,居高臨下發號施令,遠遠地俯視少年人的世界,思想、認識上沒有“蹲下來”,這樣的思想教育和實踐,怎麼可能發現孩子的內心深處正處在哪一條偏僻小徑上行走,怎麼可能平靜地不帶自己過往的情緒,順利地抵達孩子的內心思考?

    為此,家族教育的前提,父母們需要耐心地觀察孩子的言行,透過孩子的行為,洞察他內心的需求目標。比如,他為什麼倔、為什麼鬧,為什麼胡思亂想、為什麼會鬱鬱寡歡。

    為人父母的智慧,並非要把孩子養成社會名流、銀行家、科學家,而是要將孩子養成與你自己心意相通、傳承自己理想的人;父母偉大的旅行,不是帶著孩子攀登高峰、環遊列國,而是常常與孩子交流,走走孩子當下的心路。自己嘗試走入孩子的世界和內心,哪怕到不了孩子站在懸崖邊上、險峰之巔的感受,至少自己學會包容並寬容自己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用表使用規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