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水緣
-
2 # 昔陽美
如何教育獨二代寶貝,這提問者還真有意思哈,你就說獨生子女的孩子唄,這一代孩子看上去最有福的孩子,每天都在花錢,小零食不斷,吃好的,穿好的玩兒好的。
應該怎麼教育,首先要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要在父母身上體現出來,父母的所作所為,千萬不要讓孩子太任性,如果任性了也得想法慢慢把它轉變過來,小食品千萬不要多吃,它對人體特別有害,孩子要能自己吃的時候就要自己吃,孩子不能喂。教孩子自立自強,教孩子說話有禮貌,該叫啥的叫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但父母最大的責任,孩子的各方面安全問題,出行的時候手別離孩子,我說的就這些希望大家參考。
-
3 # 蕾蕾283831526
從小教,要把責任交給他,告訴他家裡窮,中國窮人多,要靠他長大去學好本事救濟窮人。到7歲上學識字量有一千多,能看報紙。從0一7歲每天都要給娃講故事,聽十萬個為什麼?各種常識性問題都要告訴他。一邊吃飯一邊讓他聽音樂,讓他知道,日本,德國,美國,聰明的小朋友都在幹嘛呢。這樣的孩子上學後,不用父母操心家庭作業。幼兒園大班可以去學畫畫,學一年,這樣美術課不用擔心,一年級可以開始學書法,學三年,這樣一輩子把字寫漂亮了,二年級開始報寫作,英語,奧數班,這些是為進入重點初中做準備的。一定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從小動靜結合,幼兒園時去公園玩,扔實心球,小學開始學會游泳,暑假裡在家作業做累了,就要下樓去體育專案,父母留心中考專案中需要什麼,從小練,中考時能得滿分。優秀的孩子,每天自律。作息時間有規律,節假日也不例外,時間是靠擠出來的,暑假裡一定要讓孩子學做家務活。從小愛勞動,小孩能成為三好學生,將來才能成為有用之材。
-
4 # 珊湖海的珊珊
從80後開始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居多,80,90後生的孩子也是一個為多。因為是一個孩子所以在教育,生活上就更為重視。但是就是因為是一個孩子所以比較嬌生慣養,導致孩子的品德,脾氣,習慣都有很大的問題。
首先應該從教育孩子的品德入手,老話說,你可以不成材,但必須要成人。懂禮貌是最基本的,要學會感謝。父母,朋友並沒有義務為你做一切,懷著感恩的心態來接受,是一個孩子應有的基本禮貌。知道一切都不是那麼容易能得到的。
其次磨練孩子的習性,養成好的習慣,好的脾氣。好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告訴孩子你做的很對,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培養。
最後做父母的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從小的榜樣,你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裡被孩子都看的清清楚楚,所以只有父母自律,懂禮貌,有孝心,孩子才會做好
-
5 # 樹下酒仙
“獨生子女”時代怎樣培養“獨二代寶寶”?
孩子的成人教育好壞與社會風氣、家庭傳統教育有很大關係。過去我們常提醒自己,教育子女的重要性;父母雖給了子女的肉體,如不好好教育培養,寵愛讓其失去了靈魂,長大後危害社會時,已經後悔晚矣!
八O、九O後獨生子女,現在基本上都已或即將結婚育子,而“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因為父母只生一個;加上爺爺奶奶的寵慣,相對比多子女家庭孩子要單純些,養成了不少嬌生慣養壞習慣,有些孩子飯來張口,揮金如土,要什麼爺爺奶奶,父母都依著他(她),雖然這些孩子已步入社會,建立了家庭;相比之下,獨立性不強,社會磨練性不足,反而依賴性更強。
可以說,一個獨生子女家庭把最美好的東西,都投入到“獨子、獨女”身上了,從選擇幼兒園,小學……穿品牌衣服,把家中最好吃的喝的都讓給孩子,從教育投入到成家立業後,此時父母也已身心疲憊了。再加上後期社會教育的缺失,從小給孩子養成了虛榮攀比心理。
現在輪到他們教育自己的子女了,給點建議吧
①:家庭教育是第一關,孩子模仿性最強,應善於引導孩子自立、自強,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動腦,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②: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做錯事,要善於溝通引導;做好事要表揚,做錯事要糾正,爺爺奶奶及父母絕不能護著掖著,久而久之會害了孩子。
④:做父母的要教育好子女,讓他們尊老愛幼,善於助人為樂;積極參加社會公益獻愛心,傳承好家風家教。
⑤: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集體榮譽感;告訴他們什麼是美德,什麼是醜陋,要有對事物的善辯能力;長大後更好地服務社會,關愛家庭。
請牢記:養兒不教父之過,育兒不才害社會。
雖不贊成教育孩子用“家罰”,當歷史告訴我們:”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哲理還是有用的!
-
6 # 手機使用者獵手
絕大多數都是嬌生慣養,要星星不給月亮,根本不培養子女獨立生活的能力,這都是自從計劃生育以來留下的禍根,缺者為貴嘛!等這一代長大成人和上一輩各方面都無法比擬。
-
7 # 猜我是哪個
提到獨生子女,難免會想到中國“一胎化”計劃生育政策造就的80後。因為獨生,處於家庭的中心地位,父母依順、溺愛;因為個性張揚、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被貼上了“自我”、“叛逆”的標籤。或許曾經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然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或許在踏入社會時本可以在父母的安排下過上舒坦的日子卻選擇到外面闖一片天地……
但80後絕不是“垮掉的一代”。“自我”不代表“自私”,而是個性獨立,不簡單盲目地遵從長輩,對事、對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叛逆”不代表“造反”,而是有個性化追求,不被傳統思想束縛,對實現人生價值有自己的理解。韓寒、姚明、楊惠妍等80後都是各自行業領域的成功代表。
隨著2019年新年鐘聲的敲響,最後一批80後也步入了而立之年。這其中大部分人都結婚生子,同時因為社會壓力、經濟壓力,“獨二代”寶Bora了。
其實,我並不覺得獨生子面對“獨二代”教育與其他家庭有什麼很大的不同。80後雖然是在父母的寵溺中長大,但在教育方式上依然是打壓、說教、灌輸式的,“誰家的孩子比誰家的孩子更聰明、成績更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們渴望自由、尋求尊重;如今的社會倡導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不打壓、不說教,給予孩子充分的選擇權,給予更大的想象力空間。這是時代變化過程中教育方式的進步,與是不是“獨二代”並無太大的關係。
我覺得不同的,一是“獨二代”們需要有更好的抗壓受挫能力;二是作為獨生子女的80後如何與“獨二代”們尋求一個更好的相處模式、相處關係。
人工智慧化不斷髮展,大量重複化、機械化工作被替代,勞動力需求在減少,未來的就業壓力可想而知;醫學不斷進步,給人類帶來的“好訊息”是,我們這一代人活過100歲是大機率事件。那麼“獨二代”們做好準備迎接這個“好訊息”了嗎?100歲的父母和70歲的孩子能共同相處嗎?
-
8 # 康夫泰
獨生子女該如何教育自己的獨二代寶寶?問題雖小,涉及面卻很廣很大,不容易回答清楚。為了與親們探討方法,我以拋磚引玉形式談幾點看法,或者說是體會,供有興趣者參考,更希望評議。
要教育好後代,父母的品德、對人的審美觀、教育的方式方法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品德決定審美觀,審美觀決定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方式方法匯入孩子的成長方向。換句話說,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就用什麼樣的方法。是要孩子忠誠老實還是狡猾虛偽?是要孩子吃苦肯幹還是投機取巧?是要孩子霸氣凌人還是禮貌待人?是要孩子利己利人還是損人利己?……。目標必須清楚明確,這是教育的前提?
下面再談談教育方法問題: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楷模,誰接觸孩子時間最多,孩子的性格、很多言行就會象誰,這是淺入默化的作用。父母是怎麼樣做事做人,寶寶也可能這就這樣做事做人,特別是寶寶兩三歲以後,模仿性特別強,好的可能教不會,不好的可能沒教就會了。因此帶寶寶的人特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教育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抓早抓細,從寶寶還不懂事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讓寶寶慢慢地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良好的習慣。那些總認為寶寶還小,以後再教育的做法,只會給寶寶造成積重難返的弊端。
三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寶寶成長的嚮導和催化劑。舉幾個事例來說道理:
1、寶寶哭鬧,去抱他時,要邊抱邊哄,讓他知道不哭就是乖,乖就惹人喜歡。
2、對寶寶不小心摔倒了,不同的處理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即時扶起來,下次摔倒你不去扶他就可能不會起來。如果鼓勵他自己起來,下次摔倒可能就會自己爬起來,這時如果幫助他弄清為什麼會摔倒,走路可能會更小心。
3、吃東西時,如果讓他一個人吃,就可能會養成吃獨食的習慣,從而也不會關心他人,如果要他分點給別人吃,就可能會養成關心他人的習慣,那麼父母老了時,可能就會孝敬父母。
4、當別的孩子打了他,若鼓勵他報復,可能以後就會稱霸打架,自以為是。若以正確的方式幫助他正確處理,以後就可能會關心他人,正確處理矛盾。
回覆列表
一、窮養、苦養、教養
窮養:從小受得窮,會有善良之心。
苦養:從小吃過苦,會珍惜當下之富。
教養:培養良好的性格,受益終生。
二、父母(尤其是母親)要親自扶養
生理扶養:3歲前母親的本分,要儘量母乳餵養。
感情扶養:6歲之前,敢於說“不”。
三、父親愛母親
這是聰明父親最有效的間接扶養方式,是培養孩子健康性格的金鑰匙。
四、不攀比
相反,要多做善事,要有“有容乃大”的格局,這是教育孩子有效的方式。
五、家事多與孩子商量(孩子12歲之後)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責任意識。
六、防任性
七、提高抗挫能力
從小加強體育鍛煉(如跑步游泳),利用一切機會,增加抗挫體驗。
八、學會合作
九、尊重老人
十、最關鍵的一條:父母以身作則,當好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