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人的歷史
-
2 # 鐵馬冰河wu
曹操的次子曹丕(187——226),字子恆,諡號魏文帝。曹操死後,他繼位為魏王,並代漢自立為大魏皇帝。他以貴公子身份而稱帝,生活經歷與人生磨練迥異於其父,因此在軍事與政治方面都沒有突出成就。
史載,魏王曹操有20幾個兒子,他最喜愛的是曹丕和曹植,於是想在兩人中間選一個立為太子。
曹丕自幼在軍營中長大,跟隨曹操東征西伐,10歲就學會了騎馬射箭,並且在父親的影響下,對諸子百家等歷代典籍也有較深的研究。曹植則從小就聰慧過人,有過目不忘的天賦,成人後才華橫溢,文學造詣極高,是彼時大名鼎鼎的詩人。
曹操在立誰為儲君一事上一直猶豫不決。他從內心就喜歡才氣縱橫、激情澎拜的曹植,想立他為太子,但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對:“自古以來,立長不立幼,若傳位給次子恐怕會引起朝政混亂 ”。
曹丕雖然也很具文采,但與曹植比還是有不小差距,他的特點是行政能力強,但才氣與名望都遜於曹植,因此一直很嫉妒弟弟,尤其是聽說父王有立曹植為太子的想法,更是想盡辦法在父王面前貶低弟弟,並藉機表現、抬高自己。曹植雖然天縱逸才,但一向狂傲不羈,又喜歡酗酒,曹丕利用其弱點背地裡使壞,使曹植耽誤了率兵出征的大事,令曹操十分不滿。曹丕很有心計,他處處在父王面前表現自己的寬仁大度,漸得曹操歡心。之後,曹操覺得曹植雖有才華,但不及曹丕寬厚仁慈,因此決定立曹丕做接班人。
曹丕做了魏王后,一直刁難曹植,甚至有將之除之而後快的念頭,曹植憑自己的急智而逃過一劫,後被貶為安鄉侯。
雖然曹操曾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一直未曾篡漢稱帝。曹丕上位後,卻想把那個有名無實的傀儡漢獻帝廢黜掉,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於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禪讓帝位的好戲正式拉開了帷幕。曹丕的親信華歆率文武百官聯名上書,勸漢獻帝讓位給魏王曹丕。當了30多年傀儡皇帝的漢獻帝劉協,頗有自知之明。為保性命,他識趣並“主動”的把傳國玉璽交給曹丕。不料,曹丕竟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扭捏作態,假惺惺地把御璽又還給了獻帝。
漢獻帝捧著玉璽戰戰兢兢,冷汗直流,不知怎樣做才好。在曹丕的授意下,漢獻帝命人搭起一座“受禪臺”,又選了個吉日,曹丕裝作萬分不樂意但逼不得已的勉強樣子,於公元220年正式受禪稱帝,改國號魏,年號黃初,定都洛陽。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了數起邊患。他擊退鮮卑入侵,和匈奴、氐、羌等遊牧民族修好,並逐步恢復了漢朝對西域統治。曹丕代漢稱帝后,其文治武功雖不如曹操,算不上雄才大略之君,但表現也算中規中矩,有一定作為,沒出太大的紕漏。史載: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歿年四十歲。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號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答題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網路配圖】
-
3 # 鍛彰趣義
在政治上,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穩定了士族社會的基本秩序。在軍事上,他平定了青州、徐州的割據勢力,對外擊退鮮卑,基本統一了北方,又恢復了中斷已久的對西域的政治輻射。
在文化上,他恢復太學,重新確立了儒學的官方哲學地位,並重新編訂禮樂。他的《典論》是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論,詩、賦皆有成就,和其父、其帝並稱三曹。同時,他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直接影響了一代文風。
所以陳壽給予他極高的評價,說他“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但也點出他幾個問題,那就是不夠曠達,待人不夠誠懇,也不公平持中,嗜好太多而不修德,如果他能克服,那距離古之賢王也不遠了。可惜曹丕四十歲就去世了,沒有機會。
但就其人而言,的確是個好玩的人,也比曹植更適合做皇帝,因為他不像曹植那樣富有藝術家的氣質,相對較為理性,也有同理心,葉嘉瑩就說他是一位“理性詩人”。但曹丕跟他爸一樣,性格中有很傲慢、固執、跋扈、陰鷙的一面。
說他好玩,舉幾個例子。王粲愛聽驢叫,他去弔唁時率領一群名士學驢叫給王粲聽。
迷迭香在魏晉時傳入中土,當時的文人們都轟動了,紛紛吟詩作賦歌頌這種舶來香草,只有曹丕例外,他不僅寫詩,還親自種了一園子。
曹丕是當時最牛的時尚博主,後宮有薛夜來這樣的美人幫他打理裝扮,自己又愛好此道。“敷粉何郎”何晏是大帥哥了,也要模仿曹丕的穿著,氣的曹丕大罵他是“假子”。
回覆列表
魏文帝曹丕是曹魏的開國皇帝,他繼承父業,迫使漢獻帝讓出帝位,建立了曹魏王朝,他在帶汗的過程中,為了掩蓋自己篡漢自立的事實,借用了上古的禪讓形式,以禪讓掩蓋篡位,他是始作俑者。曹丕名為開國皇帝,實際上是守成之君,但他成功地完成了漢魏政權的交替,穩定了北方的局面,政治上還是有所作為的。
像父親曹操一樣,曹丕也是一個才兼文武,多才多藝的人,他詩文十分出色,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他撰寫的《典論論文》是首開風氣之作,在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曹丕被人詬病的是他的心胸狹窄,猜忌刻薄,殘害兄弟,像流傳甚廣的七步詩的故事,就是他逼迫弟弟曹植的事情,還有人認為曹衝也是被他害死的。陳壽在《三國志》裡比較客觀的記述了曹丕的生平事蹟,對他的評論也很公允,同時委婉的批評了他的心胸狹隘。 《三國志》裡對於曹丕有如下記載:
代漢自立,欲蓋彌彰曹丕字子衡,是武帝曹操的太子,中平四年冬天生於譙縣。建安十六年,出任五官中郎將,擔任丞相的副手。建安二十二年,被立為太子。太祖曹操去世,繼位為丞相、魏王。尊王后卞氏為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建康元年。 建康元年二月十六日,朝廷任命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設定散騎常侍、散騎侍郎各四人,詔令宦官任職最高不得超過各署署令,並把這一詔令的文字住在金簡上,收藏在石室之中。
五月初三日,漢獻帝命魏王追尊皇祖太尉稱太王,夫人丁氏稱王太后,封魏王的兒子曹叡為武德侯。這個月馮翊山中的叛亂首領鄭甘、王照率領部隊投降,都被封為列侯。六月初七日,魏王在鄴縣東郊操練軍隊,二十六日進軍南征。七月二十日,大軍停留於譙縣,魏王在縣城東面設酒宴慰勞全軍將士及譙縣的父老百姓。八月,石邑縣報告說有鳳凰飛來聚集。 獻帝因為眾人的心都歸向魏國,決定將帝禪讓於魏王,於是召集公卿百官,到高廟祭典稟告。又命兼任御史大夫的張音持符節向魏王獻上天子印綬,禪讓帝位。十月二十八日,魏王登上壇臺即帝位,百官在一旁陪位觀禮。儀式完畢,魏王走下壇臺,觀看焚燒木柴,柴燎禮完成後返回。這一年改建康年號為黃初,大赦天下。
善待獻帝,追尊先祖黃初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帝下詔,命以河內郡的山陽縣一萬民戶供奉獻帝,封他為山陽公。山羊公可以繼續使用漢朝立法,可以用天子禮儀舉行郊祭活動,給皇帝上書,不用自稱臣子,京師有祭祀太廟的活動,要給他送去祭肉,封山陽公的四個兒子為列侯。追尊皇祖太王為太皇帝,父親武王為武皇帝,尊王太后為皇太后。賜予天下男子每人爵位一級,充當家族繼承人及任孝悌、力田之職的每人爵位二級。封過去的漢諸侯王為崇德侯,過去的漢列侯為關中侯。將潁陰縣的繁陽停改為繁昌縣。其他人封爵升官各自不同。
改制變爵,廣納人才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光祿勳,大理為廷尉,大農為大司農。各地郡國縣邑也都有所改動,重新授予匈奴南單于呼廚泉魏朝的印綬,授予他青蓋車,乘輿、寶劍、玉珏。十二月,開始修建洛陽宮,這年十七日,文帝到達洛陽。 黃初二年春正月,文帝的京師城郊祭祀天地、明堂。正月初三日,打獵到達原陵,派遣使者用太牢的規格祭祀漢世祖。初四日,在東郊祭祀太陽。開始命滿十萬萬人口的郡國,每年舉薦孝廉一人,如果有特別優秀不凡的人,則不要拘泥於戶口上的限制。初十日,分出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各自的部分民戶,轉封他們的子弟一人為列侯。十一日,免除潁川郡百姓一年的田租。改許縣為許昌縣。改以魏郡東部為陽平郡,魏郡西部為廣平郡。 黃初三年春正月初一日,發生日食。初五日,文帝到達許昌宮。下詔說:“如今的上計吏、孝廉,就是古代地方向朝廷進獻的人才,僅僅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會有忠信之士,假若限定一定的年齡之後再選舉人才,那麼呂尚、周太子晉的名聲就不會顯揚於前世了。現在命令各郡國舉薦人才,不要拘泥於年齡的大小,儒生只要通曉經學官吏只要通曉文書法令,來了都加以適用。有關官員要糾察故意弄虛作假的人,為國家選拔人才。”
夷陵之敗,謀斷於先閏六月,孫權在夷陵大敗劉備。當初,文帝聽說劉備率軍東下,與孫權交戰,樹立柵欄連線營寨達七百餘里,對群臣說:“劉備不懂得用兵,難道有長七百里的營寨可以抗擊敵人的嗎?在被低溼平地及險阻山丘包圍的地方安營駐軍的,會被敵人所擒獲,這是用兵的大忌,孫權報捷的文書馬上就要到了。”七天以後,孫權大破劉備的報捷文書果然送到。 秋七月,冀州發生大蝗災,百姓遭受饑荒,文帝派遣尚書持符節開倉賑濟。八月,蜀國大將黃權率領手下將士投降。
平叛納賢,賑災扶困這個月,孫權又反叛,將郢州恢復為荊州,文帝自許昌南征,各路軍隊齊頭並進,孫權進至長江沿岸防守抵抗。十一月十一日,文帝到達宛縣,三十日月末這天,發生日食。這一年,開挖靈芝池。 夏五月,有鵜鶘鳥飛來集聚在靈芝池,文帝下詔說:“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汙澤鳥,《曹風侯人》這首詩用它‘譏諷曹恭公疏遠君子親近小人’,現在難道還有賢良智慧的人處於低下的位置嗎?不然的話,這種鳥為什麼會飛來?要大力舉薦天下品德優良、才能突出的人和品德高潔的君子,以應對類似於曹華人那樣的譏諷。”
黃初六年春二月,文帝派遣使者巡行許昌以東直到沛郡為止,慰問百姓的疾苦,對貧苦的百姓給予賑濟。三月,文帝到達召陵,開通討虜渠。三月二十八日,回到許昌宮。幷州刺史梁習討伐鮮卑首領軻比能,大敗鮮卑軍隊。閏三月二十四日,文帝組織水軍東征。五月初二日,到達譙縣。十四日火星進入太微星座。 六月,利成郡軍士蔡方等人佔據郡城反叛,殺掉利城太守徐質。文帝派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一同進軍討伐,平定叛亂。其中被脅迫參加和事後畏罪逃亡的全部赦免。
南征未果,英年早逝秋七月,文帝封皇子曹鑑為東武陽王。八月,文帝便率水軍從譙縣沿著鍋水進入淮河,然後從陸路到達徐州。九月,修築東巡臺。冬十月,文帝到達廣陵故城,在長江岸邊檢閱軍隊顯耀武力,有將士十餘萬,旌旗綿延數百里。這一年天氣特別寒冷,河道結冰,水軍戰船無法進入長江,於是率領大軍返回。十一月,東武陽王曹鑑去世。十二月文帝回來的路上從譙縣經過樑國,派遣使者用太牢的規格紀念過去漢的太尉橋玄。 黃初七年春正月,文帝將要到達許昌時,許昌城南門無緣無故地自己崩塌,文帝心中很忌諱,便沒有進許昌城。正月初十日,文帝回到洛陽宮。三月,修築九華臺。夏五月十六日,文帝病重,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一起接受遺詔,輔佐繼位的皇帝。命令將後宮內淑媛、昭儀以下的嬪妃發遣回家。十七日,文帝在嘉福殿去世,時年四十六歲。六月初九日,文帝被安葬在首陽陵。
好文無度,少德寡恩當初,文帝喜好文學,專心從事於文章的著述,親手編撰的作品將近一百篇。又讓眾儒生從經傳中搜集資料分類排列編撰成書,共一千多卷,書名叫《皇覽》。 陳壽在《三國志》的最後評價說:“文帝天生具備文采,提起筆就能寫出文章,知識淵博,記憶力超群,多才多藝,假如他能夠再具備寬宏的度量,用公平的誠心來勉勵自己,專心致志於道義,能夠寬廣自己的仁德之心,那麼與古代的賢明君主相比,又會有多遠的距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