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張來喜76354817
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選擇中立,這是美國的制度決定的。移民國家,商人主導高層,必然是利益為重。就如我們多民族國家,奉行的是不結盟。我們的體量已經夠大了,也沒必要去侵佔人家國土。而美國,看中的是利益。誰佔好處就跟誰一夥。而在這期間,一直都是賣軍火,那可是真的發國難財。就現在的地區衝突,基本都是有美國身影。不是挑事,就是參與,有的直接開打。把自己當成世界警察,真正目的,還是剪世界羊毛。
-
3 # 四季不歇竿
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兩次世界大成,美國在前期都未參戰,都是在後期加入的,一戰主戰場在歐洲,美國向交戰雙方出售戰爭所需要的一切物質,大發戰爭財,直到1917年,交成雙方都打的精疲力竭,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後,俄國退出了協約國集團,也退出了戰爭,此時美國如果再不參戰,英法假如戰敗,美國出售給這兩國的軍火鉅款有可能打水漂,所以為了美國利益,它加入英法一方作成,第二年一戰就以協約國集團勝利而告終。
一戰後,美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二戰前,美國經濟高速發展,大危機之前,美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二戰暴發後,由於美國特殊的地理位置,美國國會通過了《中立法》。像一戰期間一樣發戰爭財,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氾濫,很多人反對參戰。直到珍珠港事件暴發,美國太平洋艦隊受到重創,國家利益受傷害,總統羅斯福宣佈對日本處於戰爭狀態。1941年底參戰,1942年元旦,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同盟國的力量遠遠大於法西斯集團的力量,二戰終以德意日法西斯的慘敗而結束!
-
4 # 沉醉於夕陽中
這正是美國地緣政治優越的體現。
1、美國處於新大陸――美洲大陸北端。東臨大西洋,西鄰太平洋,北邊是加拿大(當時正處於英國殖民)南邊是墨西哥,遠離當時的世界衝突熱點亞歐大陸。
2、由於美國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嚴重。且當時世界舊大陸(亞歐大陸和非洲大陸)已瓜分完畢,使得美國戰略重心在剛剛獨立不久的美洲大陸。
3、當時的雙方英法俄(後來是蘇聯)跟德國都是當時的超級強國,兩強相爭加入任何一方,即使是贏了,自身也損失過大。況且剛在工業上成為世界第一,產能過剩正愁沒銷路。世界的另一頭打起來了急需戰略物資,所以美國與其跟著他們一起打,還不如自己發戰爭財。
4、美國自己也是殖民地獨立起來的建立的清教徒共和國,天然的把自己站立在道德的制高點。不願參與列強瓜分世界引起的戰爭,而後期又加入戰爭美國是以拯救世界的姿勢加入戰爭。
-
5 # 五經博士
戰火燒不到自家,何不隔岸觀火。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是最大受益國。猶如戰國時期函谷關上的秦國冷眼旁觀山東六國火併,坐收漁利。
1913年,一戰爆發,美國左右逢迎,大發戰爭財,國內的經濟得到了有效刺激。歐洲資本和人才流向美國,美國不僅實現了經濟的繁榮,而且還清了外債,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從資本輸入國變成資本輸出國,徹底擺脫了歐洲資本的控制,開始在世界上扮演新的角色。一戰後美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政治影響力遠不及歐洲老牌強國英國,和法國也存在差距。所以,同樣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但美在國聯仍然沒有足夠話語權。
1939年,二戰爆發,戰爭給美國幫了大忙,美華人利用二戰成功的消化了過剩的產能,擺脫了1929爆發資本主義大蕭條,成為二戰中唯一一個在經濟危機衝擊下經濟仍然高速發展的國家。戰火中,世界各國大量的人才和資本湧入戰火之外的美國,極大的促進了美國的發展,讓美國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
二戰後,除了蘇聯有能力與美國爭奪全球領導者地位外,歐洲各大強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國力下滑,逐漸淪為美國的跟班。美國的經濟水平躍居世界第一,蘇聯難以匹敵,在隨後的冷戰中,美蘇經過幾十年的較量,美國利用強大的國力拖垮了蘇聯,當今世界只剩下了美國唯一一個超級大國,成為世界當之無愧的霸主。
(本文配圖均來自於網路)
-
6 # 小莉ok8888
權釋
嘞嘞!
一次世界大戰,美先站錯了隊(為錢,站在反人類一邊),後改正。
二戰,沒有中立,支援反法西斯陣營。sady
-
7 # 果果129441969
那你過怎樣才不算不選擇中立?哪裡打仗馬上就站隊參戰?那你也會不高興的!利比亞法國搞不掂,美國站隊加入,敘利亞也是英法搞不掂美國站隊加入,你又嫌美國干涉別國,美國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不對,你是閒著沒事幹吧?
-
8 # 匡真文
這就是美狗的聰明,別看現在英國和法國鬧心美狗的心在歡喜,在美狗的心裡些望他們打起來才好,誰輸誰他美狗都是印家
-
9 # 使用者6189188756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自給自足的能源 糧食 礦產 給了米國騎關山看虎鬥的奢侈 等兩虎相爭 到了都奄奄一息 看清利害關係 再出手漁翁得利
-
10 # 歷史深度揭秘
中立是一個國家的態度,是一種對外的外交手段,最出名的中立國,大家腦海裡想到的肯定是瑞典,而美國為何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前期都選擇了中立呢?美國的中立其實算是一種孤立主義,而瑞典的中立只能說是因為弱小,而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
美國的中立選擇其實深受孤立主義的影響,在美國建國的初期,因為國家並不強大,於是奉行孤立主義,也就是在國際社會中,美國不參與任何國家的結盟運動,不結盟是其基本的觀點,置身於世界戰亂以外,這是美國為了追求國家利益在上個世紀執行的外交政策。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美國的外交政策受到美國本身文化價值觀的影響,我們現在一般認為兩次世界大戰,美國之所以選擇中立,是因為美國的地理位置隔斷了與其他國家的聯絡。1914年,一戰爆發,美國總統威爾遜早期的想法是:戰爭與美國無關,我們的目的是把美國的產品賣給其他國家,安穩發展國內工業是國家的首選,這個時候的中立,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為了發展國內經濟。但因為你的產品不斷流向歐洲,使得德國日益難以支撐這場戰爭,德國不得不鋌而走險對美國的商船實施攔截,威爾遜計劃沒有達到,只能對德宣戰。
我們知道所謂的中立,並不是完全不參加雙發的戰爭,而是在對雙方的態度上,應該同等對待,這其中就包括政治和經濟上的同等對待。而中立的美國,完全可以利用一戰,大發戰爭財,因為戰爭的原因,協約國和同盟國雙方的工業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影響。美國作為中立國,就成了協約國與同盟國購買物資的首選國家,而且要賣就是雙份,二戰伊始,美國也是想這麼打算的。
軍事上,美國力不從心,當時美國只有25萬的陸軍,海軍也是剛成立不久,對於老牌的歐洲強國來說,美國還很嫩!光凡爾登戰役中,士兵的傷亡就有95萬,美國就算把全部陸軍帶到歐洲,起到的作用也不大,美國中立把自己的軍事發展起來,才是當時應該做的。
而二戰時期,美國中立的理由是及其充分的。首先,一戰對美華人民的傷害以及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美華人民普遍反對戰爭,人們相信二戰會同一戰一樣,戰火不會燒到美國。其次,1929-1933年爆發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還沒有走出來,國內的就業以及恢復生產才是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有就是美國在一戰時期援助歐洲國家的貨款,歐洲方面一直在拖欠,美國不再相信戰爭會給自己帶來利益,既然援助你,你不給錢,我免費參戰,幫你們贏得勝利?不過,最終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置身度外的美夢被打破,參加了二戰。
結論:美國一戰,二戰前期保持中立深層次的原因有4點:1,美國的務實思想,保持中立能夠給美國帶來國家利益,美國的本性裡就透露著商人的氣息,至於戰爭是否正義與美國無關。2,孤立思想,美國的地理位置一直影響著美華人的思想,兩邊都是大洋的地理優勢,使得美華人的中立與其他國家的思想,根深蒂固。3,美國本身的種族優越感,這既是種族歧視的源泉,也是戰時中立的思想來源,對待其他國家,美國通常是以自己的價值觀來看待事情,標榜正義。4,美國民族的天賦使命思想,美國認為自己是上帝選出來的救世主,有責任幫助其他國家走出“苦難”,其實說白了這就是美國插手國家事務的理由。
整個一戰,二戰表面上看都是美國受到傷害後,被迫參加戰爭的,但是早期的中立都是美國為了謀取利益,而主動選擇的中立,最直白的說明就是在1939年的上半年,美國的軍火收入達到100000000多美元(為了顯示確實很多,打了8個0,就是1億多美元)。而實際上,不論一戰,還是二戰,都是在美國已經準備充分下才參加戰爭的。
回覆列表
有深刻的歷史原因。
美國是移民國家,但也有民族分佈。美國的主體族裔就是英德新教徒,從來都佔據過半人口基數。其中英德後裔基本相當。
一戰之前,美工業與經濟為世界第一,但美國軍事力量並不強大,而且當時美國經濟為歐洲財團控制,同時國民反對參與歐洲爭霸,歐洲各國也對美國有極大警惕,因此美國一直對英德競爭採取觀望態度。
一戰爆發後,大量歐洲資本被抽離美國救本國市場,美國本土財團崛起,擺脫歐洲資本控制成為可能。大量工業訂購單令美國經濟蓬勃發展,獲取了大部分黃金儲備。
這時候,英法才開始企圖拉攏美國參戰,因為伴隨俄國革命,再不戰勝德國,自己就要崩潰了,美國才得以參戰。
一戰結束,英法組成的國際聯盟繼續排擠美國力量,所以沒有得到支配權力的美國宣佈拒絕參加,安心等待下一場戰爭。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美國當天就開始擴建軍隊。到珍珠港之前,美國陸軍從16萬擴充套件到140萬,之所以沒有提前參加戰爭,主要是國內民意反對。也有很多法西斯黨徒支援希特勒,羅斯福希望歐洲再打爛一些,利於今後控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