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0231178

    錢德洪、王畿、鄒守益、冀元亨、王艮等。

    1、錢德洪

    錢德洪 (1496年—1574年),名寬,字洪甫,因避先世諱,以字行。號緒山。嘗讀《易》於靈緒山中,人稱緒山先生。

    明朝中後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進士。浙江餘姚(現由寧波市代管)人。

    王守仁(又名王陽明)的學生,是王陽明之後儒家心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於同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王龍溪齊名。

    2、王畿

    王畿 (1498—1583),中國明代思想家。字汝中,號龍溪,學者稱龍溪先生。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師事王守仁。為王門七派中“浙中派”創始人。

    弱冠舉於鄉,跌宕自喜。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試禮部不第,聞王守仁回紹興稽山書院講學,返鄉受業。

    五年,會試中式,未參加廷試,回鄉與錢德洪共同協助守仁指導後學,當時有“教授師”之稱,為守仁最賞識弟子之一。七年,赴京殿試,途中聞守仁卒,奔廣信料理喪事,並服心喪三年。

    十一年,中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進郎中。給事中戚賢等薦畿,首輔夏言斥畿偽學,乃謝病歸。來往江、浙、閩、越等地講學40餘年,所到之處,聽者雲集,年過八十仍周遊不倦。

    王畿繼承王守仁心學,又加以改造、發揮。其學以“四無”為核心,認為心、意、知、物四者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則意、知、物皆無善無惡。

    主張從先天心體上立根,不注重“致良知”功夫,謂任心之自然流行,即可脫離生死,將守仁良知之說引向禪學。

    神宗萬曆二年(1574)在南京講學,與李贄相識,李贄深受其影響,為之翻刻《文錄抄》,畿卒後,又為《王龍溪先生告文》以祭之。生平著述、談話,後人合輯為《王龍溪先生全集》。

    3、鄒守益

    鄒守益 (1491-1562) ,字謙之,號東廓。江西安福縣北鄉澈源(今江西省安福縣連村鄉新背老屋裡村)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王守仁弟子。

    鄒守益一生尤其重視教育,崇尚簡易明白、樸實無華、直指本心。他認為,教育是人後天賴以長進的最根本的途徑。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學說作為道德教育的根本,並對“致良知”作了充分的發揮。

    鄒守益著作有《東廓文集》、《詩集》、《學豚遺集》等。今有《東廓鄒先生遺稿》傳世。

    4、冀元亨

    冀元亨(1482年-1521年),字惟乾,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常德府武陵縣(今湖南省常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正德十一年,冀元亨鄉試中舉,其一直跟隨從學王守仁。朱宸濠曾經為其所學所服,並厚贈遣送,冀元亨卻將禮物贈於官。朱宸濠事敗後,張忠、許泰誣陷王守仁與其私通,朱宸濠並沒有承認,並稱之曾經與冀元亨論學。

    張忠遂逮捕冀元亨,並用炮烙嚴刑拷問,冀元亨始終不承認,後逮捕入京師下詔獄。明世宗即位後,言臣均稱其冤,其出獄後五日內去世。

    5、王艮

    王艮(1483-1541),字汝止,號心齋,明代哲學家,泰州安豐場(今東臺市安豐鎮)人。起初投入王陽明(守仁)門下為求生,後來轉而治學,創立傳承陽明心學的泰州學派,初名銀,王守仁替他改名為艮。

    王艮的一生對泰州學派作出很大貢獻。他的學生大多為下層群眾,計有農夫、樵夫、陶匠、鹽丁等487人。王艮不信“生而知之”的唯心主義天才論,而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這是他自學成才的切身體會。由於他非經院出身,一生文詞著述很少,著重口傳心授,使“愚夫愚婦”明白易懂,這成了泰州學派的特色之一。王艮的著作,後人輯為《王心齋先生遺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火鍋店鍋底應該收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