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陪娃的熊叔
-
2 # XF育兒書單
相信每個女孩都是上帝派給父母的高貴的公主,每個男孩都是上帝派給父母的陽剛王子。
我的小情敵兩歲多,給她看汪汪隊立大功,她就跟小狗學著跳,給她看芭比之夢想毫宅她就要求自己要美美的,要空公主裙,像芭比一樣美。
平時出去玩,我會教她,這是小水灘,繞開走,她就繞開了,我也會教她這是個小坑,我們可以跳過去,結果她也勇敢地跳過去了。孩子玩的時候,我是略加引導,孩子看電視的時候我會適時地給予解說,比如某某角色很勇敢,我們家寶寶如果怎樣做,也會很棒,這話很受用,她也很容易接受。
相信這樣,你會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男孩柔弱,無陽剛之氣了,父母都要關愛孩子,多鼓勵孩子越過他心中的障礙。
-
3 # 趙小明心理團隊
有個學員問,她的孩子,是個男孩,總是感覺沒有陽剛之氣,她想問“怎麼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陽剛之氣?”
陽剛之氣並不是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在中國文化裡面,總喜歡用陽和陰來區分一個人的特質,陽剛之氣成因也比較複雜,是由多因素導致的,小明給大家一一道來。
第一,陽剛之氣不是遺傳的。有的人說氣質是遺傳的,其實這裡面混淆了一個概念,我們所謂的遺傳並不是所謂的陽剛這部分,陽剛從生物學角度來講,主要是由荷爾蒙激素的水平所表現出的氣質型別。
以動物舉例,非洲草原上有種豺狗,豺狗群裡面的狗王是由雌性豺狗組成的,如果豺狗王不幸被獅子咬死了,這時候群體裡面會有另外一隻雌性的豺狗來頂替新的王位,特別奇怪的是,這隻成為王的土豺狗會在幾個星期內迅速增長雄性荷爾蒙水平。
極高的雄性荷爾蒙水平甚至會使它的雌性生殖器官發生很大變化,從外觀看,很容易會被誤認為是公狗。其實在人類社會中也是這樣,無論是正式還是非正式的領導人,相對來說,他們的雄性荷爾蒙水平都要比其他同性要高些。
在生活中,如果一個人說話聲音低沉,別人就會認為他具有領導特質,而這種低沉聲音的背後仍然由於雄性激素水平作用的結果。著名的衛斯理女子學院還有個例子,有個寢室的女生,他們的月經週期竟然會趨向於統一,而且研究發現,他們月經週期都趨向於其中最外向、具有領導力的那位女生。
從以上的例子來看所謂的陽剛之氣,從生理學上來講,的確有部分是和雄性荷爾蒙水平有關的。那麼以全世界男性荷爾蒙為例,一般而言,像黑色人種和法華人的雄性激素的水平都會高一些,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前列腺癌發病率要比黃種人要高出好幾倍,其實都是和雄性荷爾蒙水平有關的。
孩子沒有體現出陽剛之氣也是雄性荷爾蒙水平問題,有的小孩在還沒到青春期的時候,激素分泌的不夠多,所以表現得就不明顯,而等到青春期之後,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他的男性特徵表現的就會越來越突出。
不過正因為如此,特別要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飲食不可以過多攝入垃圾食品,或者大量食品新增劑,包括人工餵養的食品裡面,都可能過度加入了一些激素,這會影響孩子的激素水平的正常化。這些年也有這方面的研究,比如廣西某大學生研究發現,很多大學生的精子都不及格,這些都是和藥物的使用和食品的不恰當攝入有關係。
第二,陽剛之氣也和中國的文化有關。整個中國的文化也有荷爾蒙水平在背後起作用,我們的文化要陰柔一些,這種文化本身對個人的人格會有一定的影響。
在社會文化下,一個人如果過剛,容易受到挫折,只能讓自己變得保守隱忍,這種陰柔有時候也是生活的策略,也可以認為是心理上的防禦所致。
大家都聽說過諸葛亮用女人的衣服去羞辱司馬懿的例子,但是收到女人的衣服之後,司馬懿一點都不生氣,這是為什麼呢?按理說,在那個年代,特別崇尚陽剛之氣,崇尚男人的荷爾蒙的味道,但是司馬懿的特徵恰好就是陰柔。
這些年來,全世界在文化上都從過去強調男性化到逐漸強調中性化。比如今天在京東、淘寶上買衣服,在性別選擇上,除了男性、女性的選擇之外,還有中性的選擇。
在性別角色上,男性的性別角色越來越趨向於中性,而女性也在趨向於中性,這不能不說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現在的不少影視劇裡的演員、歌星也顯得陽剛氣不足。
第三,陽剛之氣和家庭教養的風格有關係。而家庭教養也是和生理有關,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家裡面都是女性的時候,比如說媽媽、姨、再加上個女孩,這時候家庭裡面,人們身體裡面所散發出來的生物性激素會互相影響。
如果家庭裡全都是雌性激素在互相影響傳播,那麼家裡面的女孩可能就會在雌性激素水平上反而顯得不足,就會增加自己體內雄性激素的水平,但是如果家裡面有父親,或者其他男性的雄性激素荷爾蒙散發,就會使雌性激素水平趨向於正常化。
相反,如果家裡全是男孩也是這樣,這種此消彼長的變化,大概就是符合中國古代所說的“孤陰不長,孤陽不生”道理。另外一個方面,某些家庭對孩子過度保護而影響了孩子探索世界。
比如有的時候磕磕碰碰、流點血,家長們就會特別緊張,現在的孩子因為過度保護,缺少比如爬樹、上牆這些事情,所以他們在生活風格上和過去的孩子相比,缺少了外向的陽剛氣質。有些家庭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甚至會引起孩子的性格萎縮。
什麼都不敢讓孩子去嘗試,每件事情都在自己的過度保護之中,這當然也不利於孩子陽剛之氣的培育。
小明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社會生活中,單純的陰和單純的陽都不見得是好事,所以中國文化裡過剛易折就是這個道理,最佳的生活風格應該是剛柔並濟!
-
4 # 帝子歸
首先應該是天生吧,有的人五官長相顯得很秀氣,面板白皙,顯得有點柔弱,這個例子你可以去看看鹿晗,他基本符合這個設定,不論是跟男人還是女人站在一起,他好像都顯得有點柔弱,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一般來說,那些陽剛之氣的臉型比較顯國字,當然這也不一定。
其次應該是後天,比如一些穿著打扮方面,當然還有身體胖瘦的原因,有的人身子瘦,加之臉型,也顯得很陰柔,當然要是有人是一個大肌肉男,不管前面什麼原因,估計都覺得man,當然也要高一點……
-
5 # 樂樂lele90
男孩缺乏陽剛之氣不僅僅是本身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是來自外部的,比如說父母保護的太多導致孩子縮頭縮尾。男孩說話細聲細氣、膽小怕事、遇事不順就怪父母!這些都是父母嬌生慣養與百般呵護,以及社會大環境要求男性更守規服從,導致有的男孩柔弱!社會上普遍認為男孩子缺乏男子氣概,不敢說,不敢做,獨立性差。怎樣才能讓男孩成為真正的男子漢?男孩子的陽剛之氣又該怎樣培養?父愛缺失讓男孩過分怕羞 對於社會上普遍認為男孩子缺乏男子氣概,不敢說,不敢做,獨立性差的情況,專家表示這和男孩子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 “社會上對男性的定義是社會的頂樑柱,要有責任感。但有什麼特徵才像男孩子,男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其實沒有確定的概念。”中國兒童中心教育活動部部長王秀江博士介紹,男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熟度都比女孩子晚。一直到中學,很多女孩子都比男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更勇敢更強,因此有教育專家提出,給男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晚上學一年。 男孩的成長特別需要父親的關心和支援。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心理諮詢師嶽文昊表示,男性形象的塑造有賴於孩子自身的基礎、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三方面的結合。從基礎來看,男性心目中的男女性形象實質上是來源於父母。在中國家庭中,孩子主要由母親或女性照料和陪伴,父親很少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中,這讓孩子對男性形象的認知會模糊。 嶽文昊說,父教缺失對男孩最常見的影響就是“父愛缺乏綜合徵”,這樣的男孩主要特點有:過分怕羞、少言寡語、不愛集體,嚴重的還可能離家出走、偷盜,甚至喜歡使用暴力。 家長保護太多,孩子畏首畏尾 專家還表示,父母嬌生慣養與百般呵護,以及社會大環境要求男性更守規服從,對男孩不像男孩也發揮了直接作用。 “傳統的測試模式注重語言書寫和表達能力,更適合女孩子的智力特徵,因此,男孩子在學生生涯一直是在一個相對弱勢的環境里長大的,這也會對他們性格的塑造帶來影響。”王秀江說,現在的教育制度和環境培養的是聽話的孩子,強調紀律性和統一性,男性身上的張揚個性被磨滅。而從幼兒園開始到中學都是女老師多,女子氣過重便成為現代男孩的標誌性弱點。 同時,在家庭教育上,家長往往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家長保護得太多,孩子做事情會畏首畏尾,獨立性就差。 “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嘗試機會,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儘量保護他的安全。即使孩子做不到,也應該給他足夠的時間,讓他自己調整心態,生拉硬拽和責罵會讓男孩產生真正的挫折感。”王秀江說。 與溺愛相反的是,有些父親的專制教育也對孩子的成長起了反作用。對此,嶽文昊解釋,在嚴厲的要求下,孩子達不到目標,就慢慢開始選擇放棄,這對男孩子自信心的打擊非常大。 案例:兒子不“威猛”,父母很著急 王女士的兒子威威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她說,兒子從小就膽小、獨立性差、做事拖拉。“每次家裡來了朋友,或是在外面遇到熟人,讓他打招呼,他都不肯,還一個勁地躲在大人後面。吃飯也挑食,沒有自己喜歡的菜就不吃,要家長追著餵飯。” 王女士說,在體育鍛煉方面威威也很膽怯。他看見小朋友都會輪滑,也吵著想學,等家長給他買了全套裝備帶他去學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照著老師的要求去做,只有他弓著身子怎麼都不敢站直怕摔倒,學了幾次就死活不願意去了。 “本來希望兒子能成長為一個獨立、勇敢、有責任感的男子漢,因此給他取名威威,但是他並沒有像名字那樣威猛,為此沒少挨他爸爸打。”王女士說,威威的爸爸對兒子的情況也很著急,平時會要求兒子做事情要果斷,若兒子拖拖拉拉就會受到爸爸的言語或行動上的攻擊。王女士覺得丈夫的管理方式過於嚴厲和專制,害怕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方法1:進行性別教育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歲左右就有性別意識了。為避免孩子性格發展出現偏差,最好從3歲前就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如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異。 建議性別教育的內容,讓男孩子瞭解到健康男孩的性格特點是什麼,認識男孩與女孩的人際關係、愛好有何區別等。性別教育不是要專門提的,而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讚許孩子和他性別相匹配的行為。 方法2:父親承擔更多教育責任 孩子是從母親身體裡面分離出來的,他兩歲以前主要和母親建立信賴、安全的關係。3-5歲,是父親進駐的最佳時期。父親要引導孩子朝向外部的興趣、遊戲,接受挑戰、創新,包括和母親分離。 在和母親分離過程中孩子會把興趣轉向外部,爸爸要跟孩子做遊戲才會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建議父親可以陪兒子做一些刺激性、運動量大的遊戲,和兒子一起看英雄主義的影視文學作品,男孩子有問題多與父親探討,讓父親身上陽剛的特質折射給男孩子。 方法3:多參加集體活動 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運動和對抗中鍛鍊他們的競爭意識、抗壓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平時書本上學習的知識是抽象的,沒有和具象結合,在大腦中的附著力不強。透過活動這種典型的體驗式學習方式,可以讓場景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很容易讓孩子把知識記牢。另外,在團隊活動中相互激勵的情緒也容易刺激大腦形成印象,有利於記憶。 方法4:承擔家務勞動 現在的家庭和學校給孩子灌輸的理念是,只要學習好就可以,這讓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責任感不強。家長要給孩子勞動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家中應該承擔的責任。 並且勞動習慣與自理、自立能力是連在一起的。在家務勞動中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在家務勞動中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動手能力,並有助於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對事情分析、判斷、安排的統籌能力的鍛鍊,使孩子能夠更好地認識事物。
-
6 # 愚志高
這個問題是我提的。我研究了很多孩子教育問題,基本都想明白了。但最近發現,有些父親,很有陽剛之氣,可兒子卻很柔弱,父母很在意這事情。我在想,不光是天生,不光是遺傳,有可能跟父母長期打壓孩子,令孩子無自信有關。另外跟孩子的腎精足不足有關。不知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希望大家踴躍發表。
-
7 # 伏虎羅漢下凡
我個人感覺,完全是價值取向的傾斜所導致的結果。因為很明顯,現在大肆宣傳小鮮肉,高富帥文化,而這些文化來源於電影或者電視劇,孩子們還在不能判別事物的時候,從而模仿,年代上看老一輩人的偶像都是很有陽剛之氣的,可是如今卻男不男女不女,這是其一。其二可以說是獨生子女的弊病,嬌生慣養,不懂得舍,便輕而易舉的得,不會種菜卻能享用,這只是一個道理和比方,畢竟四個老人加父母圍著一個孩子轉,也正因為一個孩子,所以緊緊保護,管束孩子。其三,就是社會對柔順的孩子比較認同,畢竟沒人喜歡太倔強剛硬的孩子,這是人性,總喜歡支配柔弱的事物。綜合三點,一是盲目模仿和追逐趨勢,二是社會制度的大環境因果,三是成年人的人性造就了小型社會取向氣候。所以別太怪孩子,我能所能做的應該是如何改變這種趨勢,遏制它,並慢慢改變這會,讓一切變得更好更符合時代的要求。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論述!謝謝觀看。
-
8 # 園藝仔
造成男孩陽剛之氣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的影響,即母愛的“氾濫”與“父愛”的缺失。男孩早期男性意識和行為的形成,關鍵在於觀察、模仿父親的言行,並接受父親及其他成年男性男性化角色的規範要求。而在現在不少家庭中,父親總以工作忙、相夫教子是女人之事等理由放棄自己的責任,忽視自己在培養孩子個性健康和諧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母親總是在承擔教育孩子的大部分任務,造成孩子們吃苦太少、享受太多,滿足太多、控制太少。在這些以母親為核心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很難塑造出勇敢、頑強、剛毅、威猛的男子漢氣質與性格。二是學校缺乏對男孩的針對性教育。在現行教育體制下,評價孩子的標準主要是學習好不好、是否聽話,這無形中抑制了男生的個性發展。而幼兒園和小學教師絕大多數是女性,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男孩普遍缺乏模仿的男性榜樣,勢必會缺少男子漢氣質。事實上,男孩的剛毅勇敢並不都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的教育與培養至關重要。
一、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首先要明確兩個觀點,一是父母應減少對男孩的溺愛,二是增強父愛的良性發展動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學會對男孩放手,適當地給他們安排家務,讓男孩體驗到勞動的責任和義務。在男孩的成長初期,應對其進行一些必要的磨礪、挫折、吃苦、擔責等方面的教育。家長要幫男孩破除“完美主義”,告訴孩子出錯不可怕,關鍵是出錯以後要勇於承擔,積極改正。
在這一過程中,父親要充分發揮對男孩的引領示範作用。男孩的成長迫切需要父親的參與,因為父親在孩子眼裡代表著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代表著勇氣和創造力。作為男性,父親會把男性氣質傳遞給孩子;作為親人,父親會把深沉和寬厚的情感傳遞給孩子;作為權威,父親會把服從、尊重、地位等意識傳遞給孩子;作為教育者,父親會傳授孩子規則、秩序、理性的觀念和能力;作為工作者,父親會把責任、競爭、堅持等信念與特質傳遞給孩子;作為生活者,會把遊戲、探險、旅遊等經驗和感悟傳遞給孩子……父愛不可缺失。
二、學校教育責無旁貸
首先,學校應當增加男教師的比例。北京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謝春風博士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應科學設定中小學教師的性別比例。通常,小學階段男女教師比例為1∶3比較合適,可現在很多學校連1∶10都達不到。
其次,學校應積極引進男性大學生到校園實習。如此不僅使大學生自身能力得到提升,也讓孩子們有了更多的男性榜樣。兒童的性別意識除了從成人的言行舉止中習得,還會在學校的環境中受到薰陶。因此,學校可開設兩性教育的校本課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在活動和遊戲中對孩子加以強化與引導,讓其參與更符合其性別角色的活動。
最後,調整評判標準,增強男孩的自信心。現行的評價標準往往以“遵守紀律”和“成績優秀”來評判學生,而男孩在這些方面相對比較薄弱,現行的評判標準顯然不完全適合男孩發展。學校教育應轉變觀念,調整評判標準,多角度、全方位地認識學生。
-
9 # 夢迴舊景2
第一點、教育:女老師太多了,導致引匯出現偏差。還有重文輕視體育。 第二、家庭教育。多以母情教育,父親就是掙錢的工具。教育不要打架男士安靜。 第三、性取向問題。女生大多喜歡南韓棒子,導致男生只能同性尋找真愛。 總結由於錯誤的引導,致使天生好動的男性被從小扼殺,沒有了探索的慾望變得不男不女。再加上女生的厭惡和對南韓棒子的追捧,導致了中國男人的生存空間車無限縮減,只能趨向於女性化。
-
10 # 無印良品53
從幼兒園到高中,一共有五個男老師教過我,其中還有兩個嚴重沒有男子漢氣概,五個看似不少,但是你數數從小到大交過你的老師數量,就知道男女老師比例多麼懸殊了,現在很多人爸爸工作出門在外,學校男老師又那麼稀少,碰到大事件時總是媽媽或者女老師特別無助,軟弱的解決問題,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好多男生,初中時期興起的男生好勇鬥狠的風氣被強烈壓制,性格塑造上被陰柔的風格壓制。我就想問問,一個男生活了二十年,周圍都是一群柔柔弱弱的傢伙,肯定會深刻印象到你今後的生活,行為方式。因為你小時候根本就沒有一個頂天立地有擔當的男子漢的榜樣,你如何成為男子漢?
-
11 # 木框結構
是生活的經歷導致,我一直是別人眼中的美男子,可我是男人中的男人!十幾歲的時候我迷戀拳擊天天打沙袋,沙袋上面全是血漬,直到最後拳頭磨出老繭,容貌,根本不可能代表一個人的內心,,,,
-
12 # 最愛拿破崙
李雲龍那不叫男人氣那叫匪氣,難道男人就要一句一個草他娘,日他娘?誰受得了?審美簡直在退化!陽剛之氣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氣質,而不是罵罵咧咧,18世紀19世紀歐洲的一些軍人下馬是紳士上馬是戰士。你如果用李雲龍來代表男人應該有的氣質我只想說呵呵
-
13 # 夜默寒
歷朝歷代,剛開始都是以濃眉大眼英氣十足的男性為美,等社會穩定下來,女人就慢慢喜歡小白臉男人,生了兒子也要求乖乖聽話,有點叛逆就大驚小怪,男性從小被壓抑天生的大氣,頑強的本性,遇事懂自己處理的思維比古人還弱。加上媒體推波助瀾,男孩以奶油小生為榮,大多數的媽媽們把男孩打扮精緻的向媒體宣傳的帥哥看齊,結果就造成陽剛之氣的喪失。而每個朝代到了如此之時,內憂外患屢見不端,堪憂。
回覆列表
因為自己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兒子,所以有機會接觸很多孩子,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現在的很多男孩都比較溫柔和靦腆,反而是小女孩特別熱情而且大膽,幼兒園老師發來的戶外活動照片,玩得最瘋的一般都是女孩。
與父親在教育中的缺失有關嗎?這個是很多人的觀點,認為父親沒有盡到義務,而父親應該是男孩陽剛之氣的榜樣,這肯定更是有道理的,但是回想我們80後這一代,其實父親也不比現在的父親稱職多少,也都是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多一些,所以這一點雖然有影響,但應該不是最重要的。
現在的育兒太精細,太謹慎我們小的時候,男孩天天上山下河,鑽洞爬樹的,家長養育得也比較粗放,學業也遠比現在輕鬆,大把的時間是和小夥伴在各種遊戲中度過的,每天都是一身髒兮兮地,身上也總有青一塊紫一塊的,父母也不在意,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男孩自帶野性。而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各種安全措施讓他們遠離了危險,出門也都是大人盯著,想踩個水坑都會被家長及時拉開,受點小傷就像天塌下來一樣,這樣無微不至地呵護,這樣過度安全的環境消磨了男孩的勇氣和膽識,他們害怕受傷,害怕危險,害怕未知。
影視作品的影響不容忽視現在的男明星,尤其是小鮮肉,真心不忍直視,哪有陽剛之氣?滿身的陰柔,可偏偏這樣的男性還備受推崇,總是出現在媒體中,孩子在這樣的社會審美中肯定會受到影響,家長也會潛移默化地在外形,著裝上模仿這些小鮮肉,更加影響了孩子的陽剛之氣的生成。雖然長相俊美,文質彬彬也是男性,但在我們看來還是張涵予,姜文,這樣的男人才夠味道。
沒有打過架的男孩怎麼能叫男孩?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不要使用暴力,家長和學校也時刻關注,一旦有衝突馬上介入,很多男孩從小到大沒有和人動過手,當然,孩子打架總是不對的,只不過這也許也是現在的男孩缺少硬氣的一個原因吧。
其實除了打架,一些充滿身體對抗的運動也是能激發男孩血性的方法,比如足球,籃球,但是現在的家長很糾結,一方面花很多錢讓孩子去上足球班,籃球班,但真的有比賽的時候又不願意讓孩子上場,即便上去了,還要萬般叮囑不要受傷,弄得比賽和女孩過家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