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方龍王

    中醫和現代醫學,是一脈相承,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時間空間下,不同階段產生的術。任何術,都離不開法。中醫發展到現代,一定要藉助現代技術應用的手段,中醫源於周易,周易乃世間一切的根本道理,規律,最高的總結形式。如果一個人學懂,開悟後,身體運轉規律,都能感覺到,看得到,現代科學也就是手段吧,逃不出五行,時空規律。

  • 2 # 愛健康219

    古代時期,中國稱藥物為本草,西方叫druz,意思是乾燥的草,這說明中西醫學的起源都是草藥,不過是在隨後幾千年的時間裡發展出不同的醫學方向,但始終都是以治療人類疾病,減少人類傷痛為目的,保證了人類的健康發展。所以無論是中醫還是由西醫發展成的現代醫學都是博大精深的。

  • 3 # 建築欣賞

    沒有一種醫學可以自詡博大精深,停止進步。中醫基本上停止進步了。因為中醫不承認隨機雙盲測試。所以,中醫治療沒有標準,中醫之間競爭,只能依靠廣告。

    我們看到的著名現代醫學的醫生,都在大醫院治療病人。我們知道的所謂著名中醫,大多在電視做節目,高喊著——“中醫博大精深”。

  • 4 # 使用者73028146461

    中醫是自然之道,西醫是技術之道。但在現在這個所謂科技的社會,一切要講究標準,要有根據,講究定量,要量化,要用資料說話,而這確實是中醫之弱,西醫之強。中醫最大的劣勢,就是沒有辦法量化具體的治療過程,“望聞問切診”,完全是人治!完全是靠人的素質來保證治療的效果,西醫靠機器,一堆一堆的儀器試劑,幾乎和醫生無關,所以西醫可以批次生產,大規模推廣,迅速見效!而中醫呢,奇經八脈,溼熱寒暑,脈象,都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一些東西,針灸,拔火罐,刮痧,都是有實效,很有效,但沒有“資料性技術檔案”支援的“醫術”,還有我們的醫方,煮出來都是一鍋黑水,它有效,切實有效,這黑乎乎的湯水中治好我們病的到底是那些成分?西醫的藥,化學成分精確到極致,到那裡都是一樣,貌似很“科學”很“技術”,從賣相上,就不好看啊。 中醫藥要發揚光大,需要“和國際接軌”,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要把中醫治療理論量化,現實化,診斷過程標準化,配藥標準化,都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的,和機械化的西醫抗衡,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 5 # 苦酒漬烏梅

    中醫基本成型在春秋戰國,後四大經典誕生,中醫理論才趨於完善。中醫根植於中國古代哲學。河圖洛書出現確立了中國文化的根本,之後中國的“思想”便在其基礎上不斷創新,但無出其右。中醫也不例外,也可以說河圖洛書指導了以後中國古代一切的生產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出現了大醫學家扁鵲。由於文獻的佚失,現今只儲存有扁鵲的幾個醫案(相傳《難經》為其所修)。不可不說其為中醫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兩漢及其以後中醫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中醫學家,張仲景(醫聖。著有《傷寒雜病論》創立六經辨證)、王叔和(《脈經》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葛洪(《肘後方》)、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第一部專論疾病病因病機的專書)、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主持編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之後金元的四大家,劉完素、張從正、李東桓、朱震亨。然後明清時期溫病學家的創新等。

    中醫理論靈活,甚至同種證候,兩個醫生開出不同的方子卻都能達到見效。

    中醫利用古代哲學的整體觀,全面的看待病人。以求達到天人合一(也正是這種晦澀的理論也導致了現今個種無理的抨擊,殊不知,中醫黑抨擊的正是中醫精粹所在。其之博大精深非行外人所能窺見)。其論證疾病本身的方法及合理的用藥總能效如桴鼓(但由於中醫高等人才的匱乏和“小醫”的平庸導致大部分人對中醫失去了信心)。

    西醫誕生於古希臘,他的奠基人是希波克拉底,古代西醫信奉“四液學說”認為人由血液、粘液、黃膽液、黑膽液組成。同時還強調心與身、人體與自然的相互聯絡,注重心理健康。十七世紀後此理論才被廢棄。逐漸發展為“現代醫學”。西醫也是在不斷的探求疾病本身,所以才利用大量先進技術在細小結構中不斷深入,並尋找治療方法。

    從本質上來看兩用醫學技術,是理論上的不同。對疾病的觀察角度不同導致治療手法多有長短。中醫的整體觀念需要西醫學習,西醫的外科方法需要中醫學習(如果古代華人不保守的捨棄華佗的外科技術,現在估計又是另一種局面吧)

  • 6 # 豬頭鏢

    傳統中醫學和現代醫學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文化體系。傳統中醫學用哲學統領治療原則,現代醫學用科學指導治療辦法。傳統中醫學將病人置於天人合一,天地感應之中,在更加宏大的背景下考量病人。現代醫學則是針對性強,依賴精密資料和聲光電技術處理病人。現代醫學的診療手段,得益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說現代醫學的發展史就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史。隨著生物技術的突破,現代醫學將會有更大的活動舞臺。傳統中醫學發端於農耕文明的中世紀,代代傳承,誕生了李時珍,張仲景,華佗這樣的醫學巨匠,留下了大量的醫學典籍。到了近代隨著國力的衰敗,近四百年來傳統中醫學面臨失傳,更奢談傳承,整理和研發。傳統中醫學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其理論框架具有寬泛的外延和深刻的內涵,它囊括了哲學,文學,易經,天文學,氣候學,地學,農學,藥學,礦學,模糊概念,混沌理論,它是文理工科的相容雜糅和統一。在醫學理論方面,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經絡學說,臟器的相生相剋,脈相……等多個方面。傳統中醫學落伍四百年,其精華方面沒有得到合理闡釋和發揚,其糟粕沒有合理剔除。到了現代傳統中醫學的教學,教程,教材,科研始終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和途徑。而現代醫學伴隨是西方工業革命的初始,僅僅幾百年的時間,進入快車道僅僅幾十年,形成了門類齊全,產業龐大佔主流地位的醫療體系。

  • 7 # 京虎子

    博大精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學術廣博高深。多用於形容理論、學識、思想、作品等廣博豐富,深奧精微。這句話出自明·姜世昌的《逸周書》序:“迄今讀書,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上面所說的博大精深的意思和醫學毫不沾邊,我們根本沒有道理去考慮中醫是不是博大精深,也沒有道理去思考現代醫學是不是博大精深。醫學是應用性的學科,尤其是醫學,必須不斷前進,拋棄和修正現有的體質和知識,舊的、不正確的知識要被剔除,不存在廣博豐富和深奧精微的道理,只有是否正確、是否有效和是否安全。

    古往今來的那些療法藥物,不能留在現有醫學實踐中來體現博大精深,那樣的話就叫害人、叫草菅人命。新的療法和藥物不能隨隨便便地給人使用以體現博大精深,那樣的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違背醫學倫理。

    我們去看病求醫,不是去學習思想去了,而是去治療防病去了。醫生懂多少醫學上的古今妙法和古今思想理論並不是患者所看中的,患者只有一個要求,這個醫生要有真才實學、首先不能傷害然後能夠治療。幹什麼去了,為什麼而去,要搞清楚,醫學之事關懷健康和生病,不能玩虛的。

  • 8 # 崇尚科學遠離迷信

    中醫有一部分是經驗總結,大多數理論是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上胡亂意淫出來的東西。說中醫理論博大精深?這個笑話不好笑。

    國內一項調查顯示,萬餘名受訪者中,高達87.7%的華人人表示“相信中醫”,但僅有27.7%的人願意在生病後首選中醫。難道真的如某些人所說,是因為沒有好的中醫大夫,或是中藥都是人工種植的,沒野生的效果好?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家裡有小孩子,出現了反覆發燒,咳嗽,氣喘,嘴唇青紫,呼吸困難等症狀。

    你是抱孩子去西醫院找西醫聽診、化驗血常規、拍肺片;還是願意找老中醫望聞切問?你是更相信細菌感染導致的急性肺炎;還是相信諸如風寒外邪侵肺,肺失清肅,邪聚於胸膈?你是願意吃西藥或打吊針消炎,還是願意吃中藥調理,清熱解毒,宣肺降逆,止咳祛痰?(中西結合雙管齊下的暫且不提)

    哪怕中醫大夫是80歲的老大夫,哪怕藥都是自己上山採的野生的。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有人說這是一個特例,在救急方面,當然還是西醫療效快。 但仔細想想,這不是療效快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把握的問題。如果中醫真有把握控制住病情並治好,慢一點又如何?總比一雙小手扎滿了針眼並要承受西藥帶來的副作用強吧。

    什麼傳了幾千年,博大精深、辯證施療、標本兼治的道理聽了很多,我們經常聽到關於中醫的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故事。比如說,某某電視臺記者患中風在國外不治,回國用中藥起死回生;某某人的小姨子得了一種怪病,西醫束手無策,靠中醫妙手回春等等等等。 但所謂道理都是講給別人聽的,真到了面臨生死的重要關頭,人們還是會選擇比較可靠的東西,而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西醫,明顯比陰陽五行支援下的中醫要可靠的多!

    中醫之所以面臨如此窘迫的處境,並非由於“商品化大潮”所至,也並非由於人心不古。中醫每況愈下確實是由於中醫本身的有效性太低,可靠性太差造成的。

  • 9 # 九九177552022

    答問:中醫和現代醫學我認為不可同論博大精深,中醫——傳統中醫經歷了幾千年的積澱,融匯了不同域界的藝術和優長之處,彙集了各種醫療手段,所以傳統中醫大到可以用劇毒物質療傷治病,小到可以用日常食品調理肌體、治療日常病症,尋常小草可以治療頑症,比如說小小的鬼針草可以高壓降低,低壓提高,它是平衡血壓治療血壓病唯一不可替代的單方效果最佳的中草藥。可以在一到兩個療程治癒,基本可以讓人不需再服用降壓藥。現代醫學採用了新的醫療理論,講究科學理論,慣用了生物學的生理治療,即使是現代中醫都顛覆了傳統中醫理論,基本也採用了西醫的病理和生理化驗來診斷,現代醫學只能定位在科技發達談不上博大精深。

  • 10 # sunfinerain

    博大精深現在基本上就是一個貶義詞,中醫博大精深,酒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博大精深,沒有人說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博大精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三次懷孕又流產,“習慣性流產”應該怎樣保住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