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眼千年58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講述古籍而不創新,相信並愛好古代文化。

    ———思想文化領域的學問都是為一定的階級服務的。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是中國古代早期奴隸制向發達奴隸制過渡的社會歷史大變動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奴隸制生產關係開始瓦解,周王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道德禮教即“周禮”走上窮途末路。孔子是站在末落奴隸主階級的立場,驚歎“禮崩樂壞”,把“克己復禮”作為他奔走呼號的政治目標。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他提出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學主張。

    ———孔子做學問的態度對當今教師有何啟發?因為我不是教師,所以還沒有“啟發”到我頭上來,我沒有多少發言權。但我想能不能換個角度說說這個問題。

    通過電視、網路,我收看收聽過一些教授、學者講古代典籍(包括古典文化、古典文學、古典哲學、古典歷史),比如《道德經》《莊子》《論語》《孟子》《史記》等等。

    他們的講授各具特色,對人們學習理解、掌握運用古代典籍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但我總感覺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站在今人的立場和角度,或者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從現實的社會狀況出發,去解讀古代典籍,隨意聯想、隨意發揮、隨意“創新”。這就把學習理解古代典籍的路帶歪了。比如老樑評于丹講《論語》時說:如果孔子活過來站在於丹面前,他一定會說:“你講的這些,我當時怎麼就沒有想到!”

    ———對當今教師(主要是文學教師、哲學教師、歷史教師)來說,教學方法必須創新,但對古代典籍、古人的思想不能“創新”。

    由此來說,孔子做學問的態度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學主張,對當今教師是不是可以有以下的啟發:

    講授古代典籍——首先,向學生講清楚相關典籍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其次,向學生講清楚相關典籍的原意本意,儘量做到準確的古文今譯,切忌隨意發揮、隨意“創新”,把古人的思想講歪了、講錯了。至於如何理解和借鑑古人好的思想、道理、人生智慧等等,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進而相信和愛好優秀的古代文化。

    現在很多人學習古代典籍,就希望看到原原本本的古文今譯。

  • 2 # 留痕歲月夢

    感謝邀請。孔子做學問的態度是述而不作,學而好古。他的做學問的態度就是告訴我們,科學的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不摻雜個人的主觀意見。而不是主觀的人為的去發明創造與自然相違背的事物。信而好古也體現了孔子對古代文化的態度。這對教師的教學也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在老師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按照課程標準準確無誤的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一定給學生準確而科學知識點。而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觀意向去任意發揮。學習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態度!

    學生是不同的個體。當我們面對不同的個體組成的群體時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應該因地制宜。只有符合這個群體的才是最好的方法,這就是老師經過不斷地與學生接觸、交流、瞭解,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這也是學習了孔子的信而好古的態度!

  • 3 # 哈哈95128931

    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這其實是孔子對自己著述治學的自謙之詞。孔子雖被後世稱為“至聖先師”,但他自己卻極為自謙。述而不作,意思就是說,闡述但不創作,這個創作是說不亂加自己意見,他闡述古代先哲的思想,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以最大程度地儲存、繼承傳統文化。對於教師來說,一知半解的心得只是你自己的體會,對與錯,正確與否,甚至自己都不知道,這樣的教學還是慎重為好。

  • 4 # haydnch

    對一般人而言,繼承前人的智慧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孔子都可以謙虛的這樣的程度,作為平常人,更應該知道尊重知識的不易,一般人也不可能輕易開創什麼新領域,只要吸收和繼承就可以了。

    當然了,如果是聖人或者是領軍人物,他自然會有突破性的東西拿出來,在這些東西拿出來之前,也必然吸收了前人的精華。

    所以,孔子的說法是對一般人,一般狀態而言,屬於常理。

  • 5 # 鏽哉筆也

    啟發有二:

    1,“述而不作”,便於下定功夫鑽研“已知的知識”。但光這點不夠!

    2,“溫故而知新”,這句話也別忘了!教學相長,教學的過程中能思考出新的知識,才算上乘,否則人跟“復讀機”有啥區別?

  • 6 # 中華師魂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是孔子對古人智慧的態度。它的意思是隻敘述和闡明古人的學說,自己不隨意創作,相信並愛好古人的智慧。孔子對古人智慧是非常尊重的,在作《春秋》一書時,對古人的觀點,他非常喜歡,從不作刪改,只是在古人沒有闡述的情況下才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孔子的這種繼承和尊重歷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7 # 使用者7347495114424

    字面意思是說,闡述而不創作,相信並喜愛古代的。孔子夢周公,重禮制,孔子信而好古,是古代傳統的護衛者,而且是非常自覺的。但,孔子決不是述而不作,周公作禮,孔子以仁詮釋禮,難道不是作嗎?實際上孔子是述而又作。述者禮也,作者仁也。囿於時代,孔子只見周禮,而無其它,現今社會,

    資訊高度發達,老師能充分的學習和吸納,從中生髮自已的學問和理念,再把它傳播出去,影響後學,由此可見,老師傳播的知識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必須用所謂正能量來影響我們的後來人,為師者不可不慎也。

  • 8 # 檢音釋光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為學態度很不好。應為:研討取真,參鑑獵精。這才是正確自然生態法則的學態。由其是“信而好古“更是違道而盲從,好古之態更可怕會不納新而勒殺新生事物,產生懷舊復古死板僵化思想不利文化的新進變化,阻礙社會發展。我們只能把孔子作為辦學先生去尊重,除止而無其它。

  • 9 # 哦發發發

    近代最具有孔子儒學本質的事陶行知,提倡知行合一。

    所以。先混個校長再說。

    三千個才七十二跟尖子生,你那個班裡有沒有一個海很難說。

    近代除了黃埔軍校也就他了。黃埔出了的海互相掐。敢外中國人戰績不是和你將就。人家西點一個學生滅好幾國,你一個黃埔就打八分之一日本就林總出彩。

    我勸你耐心。孔子三十歲開始。四十三年才七十二賢,而且一生都是廣告

  • 10 # 瀟瀟雨歇2000

    這句話的原意是指古文典籍不參雜自己的偏向,而交由學生來思考與總結。而好古也並非回退,而是向古聖先賢學習信用與堅持。這句話放至今日仍然適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51歲病退拿3千多一個月還是接著做事每個月1萬元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