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牧騎,蒙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活躍於農村牧區間。1957年誕生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產生髮展與內蒙古自然地理條件有關。內蒙古地域遼闊,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有不少牧區走上百里路才能碰到一兩個蒙古包。1957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局(現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派出工作組深入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正藍旗、正鑲白旗等地進行文化調查,根據牧區、半農半牧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和居民點極其分散的情況,要使農牧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就必須建立一種裝備輕便、組織精悍、人員一專多能、便於流動的小型綜合文化工作隊。關於建立烏蘭牧騎的最初構想就這樣開始形成了,在經過充分研究之後,1957年5月27日正式制訂了烏蘭牧騎試點計劃。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烏蘭牧騎在群眾文化工作比較活躍的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宣告成立。無論是定居點還是放牧點,只要有一個牧民,他們就演出。烏蘭牧騎的名字便這樣在草原上迅速傳播開。烏蘭牧騎始終堅持不懈地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服務,被農牧民親切地稱為“瑪奈(我們的)烏蘭牧騎”,烏蘭牧騎隊員則被喚作“瑪奈呼和德(我們的孩子)”。 烏蘭牧騎的隊員多來自草原農牧民,隊伍短小精悍,隊員一專多能,報幕員也能唱歌,唱手也能拉馬頭琴,放下馬頭琴又能頂碗起舞。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不僅能在臺上演出精彩的節日,走下舞臺還能做飯洗衣,為農牧民修理家用電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烏蘭牧騎,蒙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活躍於農村牧區間。1957年誕生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產生髮展與內蒙古自然地理條件有關。內蒙古地域遼闊,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有不少牧區走上百里路才能碰到一兩個蒙古包。1957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局(現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派出工作組深入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正藍旗、正鑲白旗等地進行文化調查,根據牧區、半農半牧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和居民點極其分散的情況,要使農牧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就必須建立一種裝備輕便、組織精悍、人員一專多能、便於流動的小型綜合文化工作隊。關於建立烏蘭牧騎的最初構想就這樣開始形成了,在經過充分研究之後,1957年5月27日正式制訂了烏蘭牧騎試點計劃。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烏蘭牧騎在群眾文化工作比較活躍的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宣告成立。無論是定居點還是放牧點,只要有一個牧民,他們就演出。烏蘭牧騎的名字便這樣在草原上迅速傳播開。烏蘭牧騎始終堅持不懈地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服務,被農牧民親切地稱為“瑪奈(我們的)烏蘭牧騎”,烏蘭牧騎隊員則被喚作“瑪奈呼和德(我們的孩子)”。 烏蘭牧騎的隊員多來自草原農牧民,隊伍短小精悍,隊員一專多能,報幕員也能唱歌,唱手也能拉馬頭琴,放下馬頭琴又能頂碗起舞。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不僅能在臺上演出精彩的節日,走下舞臺還能做飯洗衣,為農牧民修理家用電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