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利她心度己

    天道利而不害,損有餘 補不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普通人行仁道普天之下皆幸福,行天道就有資格太空生活或者說太空做客

  • 2 # 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

    古代聖人都在教我們怎麼做人,比如孔子說仁、義、禮、智、信,這應該就是孔子所悟到的吧,聖人把悟到的東西都交給我們了,而我們有時候偏偏曲解聖人的金玉良言,認為這些都是封建時代的思想都是毒害國民的,其實非也。只要我們認真讀一讀論語就會發現裡面很多句子都是在告誡我們,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這些思想讓我們中華文化幾千年都受益。

    仁,何為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心比心對待每一個人。教我們要有博愛精神,要有包容心和愛心。這也是我們這個社會所提倡的。一個社會如果失去愛心,那這個社會就會出現倒退。

    義,道義、正義、公義,孟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義者君子也,朋友之間不相互出賣不相互利用皆可為義。如果社會失去“義”,人人趨於利,整個社會將會浮躁不安。

    禮,不是禮物的禮,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一個人從小就開始學禮,古代孩子要學的禮要比我們現在孩子嚴格的多,繁雜的多。禮的出現規範了我們的言行舉止,規範了我們的道德,要不然我們中國怎麼稱之為禮儀之邦呢。我們現在的孩子學的禮主要是學對人要禮貌,不暴粗口,對客人不失禮節等等,否則就會被說沒教養。

    智,子曰:“好智不好學,其智也蕩”。一個人很聰明但你不愛學習,就會耍小聰明放蕩不羈。孔子認為學習是獲得智慧的源泉,所以想要獲得智慧就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去悟。

    信,誠信。人無信不立,商無信不興。我們這個社會正在建立一個完善的誠信社會制度,讓老賴無所遁形。一個人哪怕再沒錢也不能失去誠信,聖人教我們守住做人的道德底線。

    以上都是聖人所悟都是聖人對我們的敦敦教誨,如果有些人偏偏要歪曲聖人的思想那就沒辦法了。

  • 3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這個就多了,既然是聖人,悟道就不在話下了。文王悟的是周易。孔子悟的克己復禮"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孟子悟的是仁政,荀子悟的是人性惡,禮法並用。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老子悟的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莊子悟的是蝴蝶,齊物論。韓非悟的是法術勢,中央集權,變法圖強。還有孫子悟的是用兵之道,詭詐之術,虛虛實實。再往後,董子悟的是天人合一,大一統。朱子悟的是理在氣先,存天理,滅人慾。康夫子悟的是原來孔子是變法的老祖宗,中國該實行君主立憲了。

    好了,關於聖人都悟到了什麼,就說到這裡。你悟到什麼了嗎?如果你也悟到了,那你也就是聖人了。李贄,孔子不是天生的聖人,儒家經典也不是萬世至論。所以,彆著急,哪天你有所悟了,說明你就達到聖人境界了。正如儒家說的,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4 # 天高不算高3269

    這裡面首先要說的就是易經,所謂群經之首。易經本就是占卜的書籍,透過龜殼變化向上天詢問未來的事。並且總結出一套系統的成熟的理論。這理論仔細看看原來也都和人的不同境況實際的情況來契合,透過天地變化預測人的事,未來的事,這就是易經的要義。

    這種理論對後世影響極大,不同的人都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符合自己的當時的理論。周禮就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代表。周禮是一整套人民行為言論的規定,所謂“禮制”。以“天的兒子”,天子為基準,向下層層發展,不同等級的人就有不同要求,期望最用“禮樂”規則整個世界。

    孔子對這種理論非常支援,主張“克己復禮”,也就是說不顧其他,一定要按“禮制”來約束人民,管理世界,如此“天下大同”,其實就是天下治理。如果說他有什麼領悟,那就是必須符合周禮易經的要求,別無他法,所以其實他完善了這種理論,並且積極推廣,他是一個教育者,規勸著。

    其他諸子百家,也都是從易經周禮天地人出發的。不過卻和孔子重點有所不同。

    道家最接近易經本意,就是天地人相法,互相融合,一致達到大道。而大道至簡,就如同天地一樣寂靜無聲又遼闊無垠。所以老子守元墨,莊子逍遙遊。老子更有哲學意味,所以孔子見過老子之後說老子像龍一樣,見首不見尾。

    墨子也從天地入手,但是他更看重實際情況和天地之間的內在聯絡,所謂“邏輯內在”。

    墨子理解天地需要發展,人也需要發展,於是要“非攻”和“親士”。就是說不要總想著打來打去,發展各自的國家生產力不是很好嗎?而且要發展就要“親士”,尊重有本事的人,也不要過分的分不同的等級,相互相愛,才能共同發展,如此就叫“兼愛”。不僅如此,墨子深究天地內在邏輯和規律,發展了最早的邏輯學進而產生了最早的科技。據說,秦發展起來了制度上是靠法家,而科技上靠墨家。如果墨家有領悟,那就是不僅要符合天地的永恆,還要探究天地的內在邏輯。

    法家的領悟就是一切制度化,天地先本存,制度要後定。不靠說教,不重內在,一切以人類社會的外在制度說了算,不惜嚴刑峻法強迫執行。法家是最重要的在人本管理上有領悟的一派。如果說墨家從易經的六十四卦所展示的陰陽合會、天道執行、化生萬物的圖式中看到了發展看到了邏輯,那麼法家則從中看到了法則,所以萬物從天,萬事從法,這是法家的領悟。

    其他的兵家農家陰陽家等等皆無不是從易經和天地中看到了需要的東西,進而發展成各自的理論觀點。

  • 5 # 心性文明

    古聖先賢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觀秋去春來,看潮起潮落,慈悲用世,體悟天心。所悟是一,所用不一。悟到的道體天心是一樣的,這個沒有絲毫差別,否則就沒有莊子的齊物之論。體則同,用處不同,就體啟用,各有玄妙。在儒是聖,在道家是道,在法家是法,在兵家是兵,從道體中,流出千百家智慧,啟迪人心,修養心性。就如黃金,黃金是體,但黃金可作項鍊,可作戒指,可作金盃,可作金碗,種種用途,說之不盡。世人痴迷,只認用不識得體,所以佛家曰之顛倒。故老子教人歸根覆命,就是要人歸這個體,不要跟著用隨波逐流,無有出期。只有認得體,才能解脫,才得自在。

  • 6 # 蔣靈山

    道本空有,孔子悟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自覺者。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絕聖棄智,歸而隱。釋家暢敘周天法界指示沉淪升降,離無上智,脫無邊苦。遊戲如來大寂寞海。至於基督,默罕默德,一如是也。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7 # 一步行者一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告訴你也不知道。

    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活著就好好活。

    莊子說,活著就是做夢,別太較真。

    釋家說,活著就是為死做準備,死就是活,活就是死。

  • 8 # 神悅創

    人生來就接觸世界萬物,悟道就是由萬物開始找那個三,由三悟二,由二悟一,由一悟道,當悟到一時便成聖,因為一是世界本源的規律,這是一個科學的精神,可惜自從孔子整理易之後,我們的民族就缺少科學精神。易是變化的意思,易經是研究事物變化規律的文章,應當與當今哲學: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一個道理。我們再看如今的易經是什麼?讓後人怎麼悟?孔子把易變為玄。

  • 9 # 學易18子

    古代聖人,都是看透世間事的聰明人,悟出宇宙間最普通,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以不同的方法,教導痴迷眾生,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放下一切無關的東西,調節自己與外界的關糸,放下個人的一切,為人眾奉獻自己的全部,使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的身心得到最大快樂,

  • 10 # 哈灬哈66096005

    古代的聖人,悟到了茫茫宇宙間,人類及萬物,都在受一種看不見又摸不著的規律在左右,還好,人類自我的意識和行為可以稍為,去改變一下,就是那個,天命,大道,道。

  • 11 # 柘溪散人

    老子已明白告訴我們:

    道法自然。循遞而行,道則生,不道早已。

    無為而無不為。不知常,妄作兇。

    知雄守雌,積精累氣,常德乃足,長生久視。

  • 12 # 微心齋

    古今聖人都是經過長期的學習、生活、實踐,提升了自己的心靈品質,而真正認識了自己,認識了宇宙世界。不同程度發現了真實的自我,自覺而覺他;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為人類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提供了借鑑。

  • 13 # 宋紹紅阿彌陀佛王

    古代聖人都悟到了道。都悟到了空性。講空性就是講聖道,講仁義禮智信就是講德,講無我做利人利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事業就是做功德做功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奈米技術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