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你一起侃侃侃

    直播帶貨女性的內褲,直觀上雖然,但不至於。但提到了“買睡”,就讓人聯翩了。既有色賣的味道,更有歧視女性的直白。

  • 2 # 點下一步

    央媒批李誕首先是不得不批,因為其他媒體和大眾輿論已經沸騰了,央媒不能不表態,另外,歧視侮辱女性本身就是敏感話題,這時候不出面表態,在女性群體中的形象就有問題了。

    大趨勢來看,這事別看現在轟轟烈烈,只要李誕不再出什麼原則性的么蛾子,風波很快就會過去。一方面是大眾的記憶就像魚,另一方面李誕有太多的話語權和流量為自己洗白。

    在一個動不動就嚷嚷“掙錢不寒顫”的時代,大家只對金身頂禮膜拜,這不是大眾的錯,當河堤高高壘起的時候,隨波逐流並不是你想選擇就能選擇的。

    李誕這人很聰明,聰明到把大眾心理看的很透,《吐槽大會》之所以能大火,是因為他很明白大家想看什麼,所以將大家想罵罵咧咧的情緒用自黑的形式表現出來。形式上其實並不是什麼創新,在姜文主演的《芙蓉鎮》中有一個情節就是姜文飾演的男主寫了副對聯“兩個狗男女,一對黑夫妻”用來自黑他和劉曉慶飾演的女主。實際上這種方式本質上就是厚著臉皮將自己不堪的一面撕開給人看,以滿足大眾的好奇心和某些人的偷窺癖,和脫衣舞娘唯一的區別是包裝的更好,無非就是告訴你:“看!我毛病挺多,但是不賣,而且敢於承認。”到這個份上了,你除了哈哈一笑,還能說什麼呢?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反向洗白最佳方式。不然那麼多公眾人物不會那麼蠢,趨之若鶩的上趕著參加這節目。

    央媒其實大可不必表現的義憤填膺,輿論宣傳,文化藝術陣地不是靠批某個人就能奪回來的,就這樣吧,腳踏實地,多說無益!

  • 3 # 儒頭樂

    有些人已經上了“特別名單”,較差最後一下引爆

    現實中有些人踩著高壓[奧特曼]但失德卻又不犯法

    [沙塵暴]世界讓你滅亡必然讓你瘋狂社交性④亡[跪了]

    別以為自己無法無天螳螂日能黃雀在後

  • 4 # 王老三233454809

    人要有德行,從事大眾媒體的人更要有德守德。所謂德大的方面是尊紀守法,愛國愛黨愛人民。小的方面就是個人操守,也包括講究文明禮貌,尊重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習慣等等。可現在的藝人,將自己倫落成戲子。滿腦袋是錢,根本就不懂道德修養和藝術修養為何物。有些人更是毫無底線,腐化墮落,道德拜壞。李旦的問題,就是被一時成功帶來的高人氣,高收入衝昏頭腦,也就是一時飄了。以為自己說什麼都會有人關注,都會有人叫好,有人喝彩。

    人還是要沉下心來,老老實實的作人認認真真的做事。周立波怎麼樣?夠火的吧!有了成績出了大名,就過河拆橋,忘恩負義,拋棄恩人關棟天。膨脹了,不得了了,瞎得瑟,結果就成了現在這樣了。有才有什麼用,沒有舞臺了。這一點,要學學郭德綱,有本事,有能耐不得瑟。所以就能成功。喝咖啡的沒影兒了,吃大蒜的起來了。這就是德行。

    希望李旦能自勉自勵,不要太狂躁,儘量不要得瑟。年輕人不能飄啊,摔下來疼啊!

  • 5 # 學習文化人

    看了一位朋友的評論,說李誕一夥,滿嘴胡咧咧成了文化,成了掙錢工具,不靠譜的吐嘈也成了娛樂,也成了文化文明,這些精英也不知道整天想什麼,科學的進步文化休為靠脫口秀與吐嘈來取得進步,別在瞎咧咧了。確實,不能再瞎咧咧了,讓這些人把文化市場搞的烏煙瘴氣,該清理一下了。

    這些人之所以這麼亂跳,就是因為有基地有平臺,他們她們才能上臺表演,這些平臺就是從事這些活動的電視媒體,而且表演的為所欲為,甚囂塵上。就說那個張什麼紹剛,你看看他天天搞些什麼東西?人模狗樣,領著一幫人天天嘻嘻哈哈,胡說八道。那麼我們要問,這些電視媒體歸誰管呢?怎麼就這麼放縱這些媒體呢?難道國家有關部門不知道嗎?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規矩,都要講政治,都要對社會公序良俗有所敬畏,都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夢想去考量,偏離這些軌道,那就不是正能量,那就是負能量,就是垃圾,就應當清理。試問吐槽大會脫口秀,你有什麼正能量,你整天胡說些什麼?那個李什麼誕這次被點名批評,已經敲響了警鐘。

    我們希望有關部門對文化發展重視起來,加強管理,不要隔靴撓癢,要敢於亮劍,旗幟鮮明,要對那些內容低俗的節目叫停,要對那些宣傳表演低俗的電視媒體查封,要對那些節目主持人進行紀律約談。不要讓這些人,把持著這些國家重要宣傳陣地,而為所欲為,要除去渾濁,還文化一個清風明月。

    說到這裡,還想起有現在很多人給馬化騰寫信,請他停止電腦遊戲,救救孩子,不知道馬化騰什麼反應,電子遊戲已經成為新型鴉片,在侵蝕著人們的靈魂,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有些人已斷魂遊戲而不能自拔,很多孩子都成了馬化騰吸金遊戲的犧牲品,這是關係到國家前途的大事,說來觸目驚心。

    遊戲的危害性很大,國家應採取措施停止遊戲。可有人說,要看到遊戲的有利一面,我不懂,我看到大多數人們都在說遊戲有百害而無一利。希望馬化騰給華人一個合理的解釋,不要再讓孩子們迷戀網路遊戲,逃避學習,貽害終生了!

  • 6 # 快樂心情最重要

    脫口秀,最近幾年在中國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文娛形式,著名的演員有李誕、李雪琴、王思文等。什麼叫脫口秀,實際上就是“俏皮話”,偶爾說說還行,聽者會覺得你這個人挺能說會道的,幽默感十足,在生活中是比較受歡迎的。可是如果以此為職業,是不會長久的,因為要取得娛樂聽眾的效果,整天冥思苦想編“段子”,但素材不是信手就能拈來的,如同寫歌、寫小說一樣,哪位大家能不停地創作下去,因為要來源於生活,不能完全脫離生活而憑空想象,否則,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而生活是要一天一天過的,是重複的,哪來那麼多的新鮮話題?李誕在資源枯竭之際瞎編“段子”犯了忌諱,惹了眾怒,這就是被批的原因。總之,俏皮話可以說,但不能喋喋不休以此為生,言多必失就是這個道理。

  • 7 # 長安君de雜貨鋪

    因為李誕貌似荒誕的語言背後,透露著一個不得不說的秘密

    事件回顧:2月24日,李誕釋出了一則微博,為女性內衣品牌Ubras帶貨,並配文:一個讓女性輕鬆躺贏職場的裝備,我說沒有我帶不了的貨,你就說信不信吧。

    李誕作為笑果文化的創始人,吐槽大會的創始人,其社會知名度之高,影響力之大,在其節目的收視率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這句明顯帶有歧視女性的話,李誕怎麼就敢說呢?目的是為何呢?

    長安君先舉兩個最近的例子:

    網紅品牌茶顏悅色道歉,起因是其推出的主題馬克杯上印著“撿簍子”,意指“碰巧認識美女”,被指存在物化女性的意味,“悅色”不成反惹“怒色”。

    “全棉時代”推出一則影片廣告:一位年輕女性獨自走夜路被陌生人尾隨,為求自保,使用全棉時代的卸妝巾卸妝,靠素顏嚇跑歹徒。

    你看,不僅是李誕這樣幹,還有類似的大品牌也這麼幹。

    目的已經呼之欲出,簡單一句話總結:透過打一個物化女性的擦邊球,追求知名度和廣告效果。

    商家也罷,明星也罷,都是追求利益。只要利益足夠大,那麼就會冒險一試。

    這樣的好處1:如果沒有引起輿論,那麼這樣的物化女性的廣告,也能吸引受眾,起到了品牌傳播提升銷量的目的。

    這樣的好處2:如果引起了輿論,那麼短時間內因為輿論的關係,就可以迅速將品牌知名度或者個人曝光率提升到一個可怕的高度。相當於花小錢辦大事,一舉兩得的好事情。只要事後出一則道歉、公告,基本上就沒啥事了。

    反正網際網路的熱點轉化的很快,過不了一週就迅速被人遺忘。但品牌的名字、logo等已經默默的影響到了很多人。

    甚至有些無腦的受眾,還覺得商家敢這麼做,說明人家的東西就是好,頂著壓力都敢直說,反倒還更信任這個明星或者品牌。

    本質上來講,還是因為整個社會還是以男性為主導,女性的地位還沒有得到完全的對等認可。所以透過暗示、暗語、暗喻的方式來影響受眾,是一個很容易吸引眼球的營銷手段。

    這種言論應該上升懲罰手段

    央媒能夠發文批李誕,說明國家對於這種廣告行為是反對的,也是間接透過媒體發聲的方式,向全社會傳遞一個訊號,就是不要物化女性,提倡男女平等,保障女性的權利和社會地位的目的。

    但這種懲罰手段相對還是較輕,這些商家也罷、明星也罷,很容易就輕易地被放過了。並沒有對其造成更大的傷害。

    因為和白花花的代言費、產品銷量比起來,懲罰的力度來比還有些太輕。

    這次是因為李誕知名度高,再加上網友給力,所以才能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力。但如果每次都靠正義感的網友,那麼類似的事情還會層出不窮。

    要像最近國家對待自媒體“蠟筆小球”那樣從嚴從重的處理方式,

    要像最近國家對待抄襲作品的“郭敬明”那樣行業封殺的處理方式,

    如果這樣做了,看看還有哪個明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再來物化女性?

  • 8 # 醫護二人組

    我想問問各位,你覺得他有什麼比別人了不起的地方嗎?恐怕沒有!除了有一張口無遮攔的嘴?無外乎不就是因為炒作嗎?如果不是因為現在一部分人價值觀的扭曲和對他人隱私的好奇?他可能折騰到今天嗎?早就灰飛煙滅了!

    早在去年的時候我就曾經和朋友議論過這個人,或明或暗的拿侮辱女性的詞語做宣傳,內心的想法何其不齒,什麼時候能有人出來管管呢?話音沒落地,網上一片罵聲,接下來的道歉顯得那麼的無力,官媒的發聲更像一把尖刀,讓他死的快一點,透一點!

    曾經記得有這樣的一個道理,想賺錢,得學會做事,能做好事情才能賺錢,想做事,就得和人打交道,那就應該學會做人,所以想要賺錢,還得學會做人,如果不會做人,哪來的賺錢,做人是根本,學會做人才會長久,而這個口無遮攔的人,人品有問題,挨官媒的批評是正常的,也是早晚的事!

    三觀不正的人,永遠不會成其大事。

    縱觀歷史,看看時代的發展,三觀不正的人會有出路嗎?

    做事是要有尺度的,而這個尺度在每個人心裡都不一樣,或高或低,但是越是對自己低要求,就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就拿當年的“吐槽大會”,就說這個節目,為什麼會火,因為大家都是對每個人得隱私好奇,拿別人的隱私來博取很多人的開心,心裡的陰暗面何其之大!

    追求利益的路有千萬條,但是心要正,不要總是鑽營,不要總是靠歪門邪道,一定要知道,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人間正道是滄桑!

    做事之前先做人,人做好了清風自來,人品有問題,早晚會出大事!官媒的批評還是其次,如果還不加收斂,下一步就可能面臨更大、更嚴重的處罰!

  • 9 # 九段隨談

    吐槽的本意是諷刺、嘲笑、挖苦,全是負能量,哪來的藝術?

    我看過《吐槽大會》和《脫口秀》這兩個節目,說實話,確實很好笑。

    之所以好笑,不是因為藝術水平高,而是在這個舞臺上,吐槽的人將平時不敢說的話,在這裡說了;不敢罵的人,在這裡罵了。

    你“吐槽”得越兇,我後面反擊的力度就越大。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互撕”。

    在臺下罵人是“罵人”,在這裡罵人是“藝術”,在這裡“諷刺、嘲笑、挖苦”,沒人會在意。

    但真的沒人在意嗎?

    我明顯看到一些嘉賓被吐槽時一臉尷尬,無地自容的表情,最後只能打著“哈哈”自我掩飾。

    誠如李誕或池子在節目中開玩笑說的一樣,請的都是一些過氣的嘉賓,大家都是衝著節目組的錢而來的。

    坐在主咖位上,等著一大堆人來“諷刺、嘲笑、挖苦”,沒有錢錢,誰來?

    但為了錢,真的連臉都不要了?為了錢,隨便別人怎麼“黑”自己了嗎?“黑”得連尊嚴都快沒了,還在那裡傻呵呵的笑。

    只能讓人感慨:錢,真的是萬能的!

    我們的儒家文化一直推崇的是“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但《吐槽大會》、《脫口秀》這類節目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專門在他人傷口上撒鹽,然後一群人跟著起鬨。

    這種現象,是不是有點歪風邪氣?

    這是成年人的世界,是“藝術”的舞臺,為了錢,嘉賓們即使氣得咬牙切齒也要頂住。但如果這一幕幕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你吐槽得再有“藝術”,不打破腦袋才怪呢?!

    此風不可長。

    全民娛樂下,我們失去了什麼?我們收穫了什麼?

    娛樂,應寓教於樂,即“把教育跟娛樂融合為一體,使人在娛樂中受到教育。”

    可是,現在的一些節目,純粹為了娛樂而娛樂。比如《吐槽大會》、《脫口秀》這一類節目,我們看後或聽後,學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糟糕的是,這樣的節目看多了,可能有些年輕人會認為“原來罵人還可以罵出這麼高的藝術水平”,並以李誕、池子之流為榜樣,不再好好說話,而是走上一條“歪門斜道”。

    現在的成人世界中,似乎快餐文化已成主流,成為時尚,而那些嚴肅的、正而八經的文學或藝術作品,欣賞的人越來越少,舞臺越來越窄了。

    值得慶幸的是,我看到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孩子們必須讀一些名著。這些名著不僅要讀,而且要考。我覺得這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這個快餐文化充斥的年代,如果不將這些文化瑰寶強加給他們閱讀學習,而是完全靠自覺的話,對很多人來說,那真的是太難了。

    我們是要提倡文化、藝術的多樣化,但不是放任不管。

    曾看過一篇文章,說美果在對我們實施一項文化戰略,他們不斷地將我們的藝人推上美果的《時代週刊》封面,為的是給我們塑造一種全民娛樂,藝人至上的氛圍。

    在這種氛圍下,我們年的輕人都去追星,都想從事演藝工作。但我們的發展和強大,到底是靠藝術還是靠科技呢?

    所有藝術,都只是我們工作、生活之餘精神上的調節劑。所有娛樂,都應該寓教於樂。

    我們萬不可“娛樂至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方全責車險理賠流程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