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樹中公教育

    教學原則作為教師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的高頻考查內容,其主要的內容主要包括八大學習內容,即科學性與教育性原則、理論聯絡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量力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教學原則是教師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幾乎是必考的考點,通常單選、簡答、材料分析題的形式考查,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部分的重點內容。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比如說,老師在講岳飛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2.理論聯絡實際教學原則

    理論聯絡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絡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鄉土教材體現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要與當地的鄉土風情結合起來。

    3.直觀性教學原則

    教師應該儘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透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比如老師講授蘋果這個事物的時候,拿真的蘋果給你看,屬於實物直觀。拿蘋果的圖片或者影片給你看屬於模型直觀。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蘋果,屬於語言直觀。

    4.啟發性教學原則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學記》中的體現“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和“君子之教,喻也”。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

    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循序漸進的“序”,包括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生理節律的發展之順序、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和認識活動本身的順序,是這四種順序的有機結合。

    6.鞏固性教學原則

    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論語》中的體現“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7.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

    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學記》中的體現,“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8.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論語》中朱熹總結“夫子施教各因其材”,俗語“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

    真題練習:

    1.“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句話體現了( )原則。

    A.循序漸進 B.教學相長 C.及時而教 D.啟發性

    【答案】D。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幹這句話出自《學記》,其意思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但決不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要嚴格要求學生,但決不能壓抑和束縛學生;要在問題開頭啟發學生思考,但決不把最終結果直接呈現給學生。所以這句話體現啟發性原則,故本題選D。

    2.張老師在生物課上講解植物吸水的知識時,首先要求同學動手做個實驗:將兩塊蘿蔔分別浸泡在兩個裝有濃鹽水和清水的燒杯裡,浸泡後取出並觀察蘿蔔的變化,結果發現泡過濃鹽水的蘿蔔變蔫了,而泡過清水的蘿蔔變水靈了,張老師用下方示意圖顯示實驗結果:泡過濃鹽水的蘿蔔失去水分,泡過清水的蘿蔔吸收水分。張老師接著進一步提問:誰能概括出蘿蔔什麼狀態下失水?什麼狀態下吸水?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張老師總結說明植物吸水的原理:當植物細胞液濃度小於外界洛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反之,細胞則吸水。接著,張老師佈置小組討論:為什麼鹽鹼地一般種不好莊稼?如果你種的植物出現“燒根”現象,你需要追肥還是澆水,為什麼?最後張老師請各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張老師貫徹了哪些教學原則?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

    (1)張老師貫徹了啟發性原則,該原則是指教師透過教學工作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的原則。材料中,張老師在生物課上講解植物吸水的知識時,透過一步步提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

    (2)張老師貫徹了直觀性原則,該原則是指教師應該儘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透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材料中,張老師在講解植物吸水的知識時,老師透過展示示意圖來讓學生看到做實驗呈現的全過程。

    (3)張老師貫徹了理論聯絡實際原則,該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絡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材料中,張老師在進行講解植物吸水的知識時。在最後佈置的小組討論的作業中,為什麼鹽鹼地一般種不好莊稼?如果你種的植物出現“燒根”現象,使學生充分的將書本當中的理論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怎麼說時辰及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