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坦尚尼亞北部的塞倫格提國家動物園,真可以說是野生動物的極樂世界——在這13000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生息著約有35萬頭角馬、50萬頭羚羊以及大量斑馬、象、獅、犀牛等珍稀動物。
品種如此繁多、數量如此龐大的獸群的存在,為塞倫格提天然動物園錦上添花,而其中引人注目的角馬大遷徙運動更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觀。
每上7月底或8月初,來自四面八方的角馬,彙集成群。由小到大,最後形成綿延長達數十公里的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由塞倫格提平原向北挺進。
這就是著名的角馬大遷徙。在遷徙中,有時也有羚羊夾雜在角馬群中,它們似乎在為角馬的遷徙助威,身著美麗服裝的斑馬尾隨於角馬群后,表示歡送鄰居的遠征;飛翔在空中的鳥群,也在為角馬歡唱。此時此刻,天上地下遙相呼應,異常壯觀。
從塞倫格提平原到馬臘平原大約500多公里,歷時一個月才可以走完全程。這個遷徙的過程也是角馬團聚重逢的開始。來自平原各處的角馬聚攏在一起,這是它們一年一度最歡樂的時節,同時在遷徙過程中,交配期也開始了。
其間儘管要涉過許多河流險灘和克服峽谷的重重阻攔,但它們肩負著繁衍後代的使命,並不怕付出高昂的代價。
而緊緊追逐在角馬群后面的非洲雄獅和非洲豹,總在等待時機捕獲獵物。角馬中的“老弱病殘”者、趕不上同伴的掉隊者,往往要成為它們的美食,被它們吞噬,到處可以看到猙獰的餓獅與角馬搏鬥的慘景。
角馬的性格溫順而又堅毅,它們沒有被洶湧的江河和暴發的山洪所嚇倒。
在它們涉河時,河馬和鱷魚不時向它們襲來;洪水暴發時,往往有成百頭的角馬被洪水吞沒。但它們義無反顧,毫不氣餒,反而更加迅速地奔向目的地——馬臘平原。
而到了12月份,角馬又開始返回它的故鄉塞倫格提平原。它們似乎已精疲力竭,返回後,就完成了一年一度的大遷徙。
到來年二三月時角馬開始產仔,撫養到六七月時,仔駒長成健壯的角馬,這就又為新的遷徙做好了準備。
對於這種令人難以理解的執著的遷徙,專家們說是屬於一種季節性移動。每年的上半年,角馬生活在塞倫格提平原上,這裡氣候乾燥、涼爽,降雨極少,枯萎的野草、新生的青草都是角馬的天然飼料。
當6月底進入暴風雨季節時,角馬就被迫向北面的馬臘平原遷徙,以圖尋找與塞倫格提平原上半年相同的氣候。
在角馬看來,這氣候如此重要,為此它們在遷徙過程中體現的那種嚴格的組織性以及那種前赴後繼、義無反顧、不畏重重艱難險阻的精神,使人類感嘆不已。
此外,在西伯利亞和美洲棲息的大批水鳥,每到秋天來臨之際,便彙集在歐洲北部的海岸。
隨後有一半的鳥成群結隊地飛往大西洋南岸的特里斯坦——達庫里尼里亞群島。次年春天,又成群地飛回原棲息地。這樣遙遠漫長的遷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它們又怎麼能夠做到準確地往返於兩地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這僅僅是動物的繁殖需要,長途遷徙是為了尋找適應的氣候條件便於繁殖。這種說法引起了人們另一個疑問,為什麼只是一部分鳥兒進行遷徙,而另外一半的鳥兒卻任憑氣候如何寒冷也終年不離開故鄉?
還有,為什麼這些水鳥對遷徙的時間和物件劃定得十分準確?有些鳥類繁殖時寧可甘冒嚴寒瀕臨死亡也不遷徙,而另一些鳥類棲息的環境很適合它們的生息和繁殖,但它們每年還要不辭勞苦地按時遷徙呢?
在哈薩克共和國外伊犁山區,曾經發生過多起群蛇搬家遷徙現象。由於哈薩克南部出現長時期不尋常的酷熱,導致群蛇“避暑”遷往深山,多條蛇首尾相接,形成寬20米、長達1公里的“群蛇陣”,公路交通因之阻塞。
蛇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群體,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蛇結集一起,統一行動,如同具有統一意志一樣?它們是怎樣達成共識,是靠什麼聚攏到一起的?
1981年春天,在中國西藏墨脫,一夜之間,不知從哪裡來了那麼多老鼠,鋪天蓋地,成群結隊地聚集在江邊的一個拐彎處,面對江岸懸崖,繼續向前挺進,結果都掉進江裡,剎那間,江面漂滿了密密麻麻的老鼠。是遷徙,是自殺?人們不得而知。
其他小動物遷徙的事,更是層出不窮。蝗蟲結隊遷徙,一天可以飛10多公里,所過之處,莊稼立刻被吃光,形成蝗災。蜻蜓結隊遷徙,甚至從山村飛往城市,在鋪天蓋地的“小直升機”面前,居民們驚恐萬狀,不知所措。
青蛙結隊遷徙,一路鼓譟,大搖大擺地霸佔公路,引起交通阻塞……
如果說前面談到的動物現象尚可以理解的話,那麼下面的一個事例就更具有不可思議的神秘意味了。
在希臘西法羅尼亞島上,每年8月6日至15日,數以千計的毒蛇從山崖樹洞裡爬出來,紛紛往海島上兩座教堂爬去,它們盤結在教堂的聖像下面,逗留約10天左右,然後悄悄地離去。
這是一些有劇毒的蛇,不過它們出現在教堂的那段時間從不傷害人。
毒蛇每年一次出現的時間,正與希臘重要的宗教節日相同。8月6日是希臘人紀念上帝的節日,8月15是紀念聖女的日子。更使人驚奇的是,這些毒蛇的頭上,都有個像十字架形狀的記號。
傳說在許多年前,一群海盜劫掠西法羅尼亞島,並且把島上24名修女禁錮起來。手無寸鐵的修女無力抵抗,任憑海盜侮辱。聖母得知這一情況,就把24名修女變成蛇,等海盜來到時,發現修女院空無一人,只有24條蛇。
從此,每逢8月6日到15日,毒蛇必然來臨。
海島上一位神父說:“這件事確實無法解釋,我親眼見到那些毒蛇爬到教堂,它們自動往聖母像爬去,盤結在聖像下,動作一致。”
毒蛇在教堂盤結的10天之內,數以千計的居民湧到這裡,他們有的是看奇景,有的甚至用手摸它們,相信毒蛇有驅邪治病的神力。
正因為有了蛇群這一奇觀,每年一到8月6日,西法羅尼亞海島的居民就雀躍起來,這對島民來說,無疑是一個盛大節日的開始。人們一早就聚在教堂前一塊岩石附近。教堂鐘聲一響,蛇就從各方爬來,直奔教堂。
許多居民還把毒蛇出現的數目與島上居民對上帝的虔誠聯絡起來,毒蛇越多,表示上帝越知道他們的誠心,毒蛇出現少,則表明他們的虔誠還不夠。這些動物們它們得到了誰的啟示?它們怎麼啦?是為了生存的需要相邀相約地出去覓食,還是服從某種自然現象不祥的警報預感?
各種動物又怎麼知道何地集結,何時啟程?是誰在統一指揮?在漫漫的旅途中它們憑什麼辨別方向認識路線?又是什麼使它們不顧危險,勇往直前?這是揭開遷徙之謎的關鍵。
位於坦尚尼亞北部的塞倫格提國家動物園,真可以說是野生動物的極樂世界——在這13000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生息著約有35萬頭角馬、50萬頭羚羊以及大量斑馬、象、獅、犀牛等珍稀動物。
品種如此繁多、數量如此龐大的獸群的存在,為塞倫格提天然動物園錦上添花,而其中引人注目的角馬大遷徙運動更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觀。
每上7月底或8月初,來自四面八方的角馬,彙集成群。由小到大,最後形成綿延長達數十公里的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由塞倫格提平原向北挺進。
這就是著名的角馬大遷徙。在遷徙中,有時也有羚羊夾雜在角馬群中,它們似乎在為角馬的遷徙助威,身著美麗服裝的斑馬尾隨於角馬群后,表示歡送鄰居的遠征;飛翔在空中的鳥群,也在為角馬歡唱。此時此刻,天上地下遙相呼應,異常壯觀。
從塞倫格提平原到馬臘平原大約500多公里,歷時一個月才可以走完全程。這個遷徙的過程也是角馬團聚重逢的開始。來自平原各處的角馬聚攏在一起,這是它們一年一度最歡樂的時節,同時在遷徙過程中,交配期也開始了。
其間儘管要涉過許多河流險灘和克服峽谷的重重阻攔,但它們肩負著繁衍後代的使命,並不怕付出高昂的代價。
而緊緊追逐在角馬群后面的非洲雄獅和非洲豹,總在等待時機捕獲獵物。角馬中的“老弱病殘”者、趕不上同伴的掉隊者,往往要成為它們的美食,被它們吞噬,到處可以看到猙獰的餓獅與角馬搏鬥的慘景。
角馬的性格溫順而又堅毅,它們沒有被洶湧的江河和暴發的山洪所嚇倒。
在它們涉河時,河馬和鱷魚不時向它們襲來;洪水暴發時,往往有成百頭的角馬被洪水吞沒。但它們義無反顧,毫不氣餒,反而更加迅速地奔向目的地——馬臘平原。
而到了12月份,角馬又開始返回它的故鄉塞倫格提平原。它們似乎已精疲力竭,返回後,就完成了一年一度的大遷徙。
到來年二三月時角馬開始產仔,撫養到六七月時,仔駒長成健壯的角馬,這就又為新的遷徙做好了準備。
對於這種令人難以理解的執著的遷徙,專家們說是屬於一種季節性移動。每年的上半年,角馬生活在塞倫格提平原上,這裡氣候乾燥、涼爽,降雨極少,枯萎的野草、新生的青草都是角馬的天然飼料。
當6月底進入暴風雨季節時,角馬就被迫向北面的馬臘平原遷徙,以圖尋找與塞倫格提平原上半年相同的氣候。
在角馬看來,這氣候如此重要,為此它們在遷徙過程中體現的那種嚴格的組織性以及那種前赴後繼、義無反顧、不畏重重艱難險阻的精神,使人類感嘆不已。
此外,在西伯利亞和美洲棲息的大批水鳥,每到秋天來臨之際,便彙集在歐洲北部的海岸。
隨後有一半的鳥成群結隊地飛往大西洋南岸的特里斯坦——達庫里尼里亞群島。次年春天,又成群地飛回原棲息地。這樣遙遠漫長的遷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它們又怎麼能夠做到準確地往返於兩地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這僅僅是動物的繁殖需要,長途遷徙是為了尋找適應的氣候條件便於繁殖。這種說法引起了人們另一個疑問,為什麼只是一部分鳥兒進行遷徙,而另外一半的鳥兒卻任憑氣候如何寒冷也終年不離開故鄉?
還有,為什麼這些水鳥對遷徙的時間和物件劃定得十分準確?有些鳥類繁殖時寧可甘冒嚴寒瀕臨死亡也不遷徙,而另一些鳥類棲息的環境很適合它們的生息和繁殖,但它們每年還要不辭勞苦地按時遷徙呢?
在哈薩克共和國外伊犁山區,曾經發生過多起群蛇搬家遷徙現象。由於哈薩克南部出現長時期不尋常的酷熱,導致群蛇“避暑”遷往深山,多條蛇首尾相接,形成寬20米、長達1公里的“群蛇陣”,公路交通因之阻塞。
蛇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群體,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蛇結集一起,統一行動,如同具有統一意志一樣?它們是怎樣達成共識,是靠什麼聚攏到一起的?
1981年春天,在中國西藏墨脫,一夜之間,不知從哪裡來了那麼多老鼠,鋪天蓋地,成群結隊地聚集在江邊的一個拐彎處,面對江岸懸崖,繼續向前挺進,結果都掉進江裡,剎那間,江面漂滿了密密麻麻的老鼠。是遷徙,是自殺?人們不得而知。
其他小動物遷徙的事,更是層出不窮。蝗蟲結隊遷徙,一天可以飛10多公里,所過之處,莊稼立刻被吃光,形成蝗災。蜻蜓結隊遷徙,甚至從山村飛往城市,在鋪天蓋地的“小直升機”面前,居民們驚恐萬狀,不知所措。
青蛙結隊遷徙,一路鼓譟,大搖大擺地霸佔公路,引起交通阻塞……
如果說前面談到的動物現象尚可以理解的話,那麼下面的一個事例就更具有不可思議的神秘意味了。
在希臘西法羅尼亞島上,每年8月6日至15日,數以千計的毒蛇從山崖樹洞裡爬出來,紛紛往海島上兩座教堂爬去,它們盤結在教堂的聖像下面,逗留約10天左右,然後悄悄地離去。
這是一些有劇毒的蛇,不過它們出現在教堂的那段時間從不傷害人。
毒蛇每年一次出現的時間,正與希臘重要的宗教節日相同。8月6日是希臘人紀念上帝的節日,8月15是紀念聖女的日子。更使人驚奇的是,這些毒蛇的頭上,都有個像十字架形狀的記號。
傳說在許多年前,一群海盜劫掠西法羅尼亞島,並且把島上24名修女禁錮起來。手無寸鐵的修女無力抵抗,任憑海盜侮辱。聖母得知這一情況,就把24名修女變成蛇,等海盜來到時,發現修女院空無一人,只有24條蛇。
從此,每逢8月6日到15日,毒蛇必然來臨。
海島上一位神父說:“這件事確實無法解釋,我親眼見到那些毒蛇爬到教堂,它們自動往聖母像爬去,盤結在聖像下,動作一致。”
毒蛇在教堂盤結的10天之內,數以千計的居民湧到這裡,他們有的是看奇景,有的甚至用手摸它們,相信毒蛇有驅邪治病的神力。
正因為有了蛇群這一奇觀,每年一到8月6日,西法羅尼亞海島的居民就雀躍起來,這對島民來說,無疑是一個盛大節日的開始。人們一早就聚在教堂前一塊岩石附近。教堂鐘聲一響,蛇就從各方爬來,直奔教堂。
許多居民還把毒蛇出現的數目與島上居民對上帝的虔誠聯絡起來,毒蛇越多,表示上帝越知道他們的誠心,毒蛇出現少,則表明他們的虔誠還不夠。這些動物們它們得到了誰的啟示?它們怎麼啦?是為了生存的需要相邀相約地出去覓食,還是服從某種自然現象不祥的警報預感?
各種動物又怎麼知道何地集結,何時啟程?是誰在統一指揮?在漫漫的旅途中它們憑什麼辨別方向認識路線?又是什麼使它們不顧危險,勇往直前?這是揭開遷徙之謎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