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職場也要有人設

    瀉藥

    “百無一用是書生”出自黃景仁的《雜感》中“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整首是這樣的: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泣,泥絮招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作者想表達的是因為自己身世飄零悽苦,明明自己很有才華卻無人賞識,仕途始終不順(6次鄉試不中對一個自詡有才的人確實是很大的打擊),隨後怒極反笑,自嘲到百無一用是書生,黃景仁是清朝人,年少成名,9歲有詩名,16歲在3000人中取得童子試的第一名,是“乾隆六十年第一人”,這樣的人都不能取得功名,所以很是憤慨。

    再加上一句,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讀書只為考取功名,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需要去學習,那麼你讀的書就非常有用。

    不是讀書無用,是隻讀書無用,讀書這件事並不能創造價值。

    於個人於社會,讀書都是為了更好的創造價值,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就是在不斷的瞭解這個世界瞭解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們要說,力學篤行方堪用,莫怪學問不建功!

  • 2 # 冷漠的大娛樂家

    周星馳《中國產007》說:哪怕是一條內褲,都有他的用處。

    黃仲則就是這個意思。哪怕百無一用是書生,咱做個春鳥秋蟲,也可以發出鳴聲嘛。

  • 3 # 宋德山357

    書生意氣,說當年,文章嘮嗑一大篇。體力不支只靠嘴,賺錢能力比農工商差,沒米下鍋夗天下,天生我才,錢不知以何來!

  • 4 # 娛民土逗

    ”百無一用是書生”,意思是書生一點用處都沒有,應該指的是眼高手低,認為滿腹經綸卻有志難伸的現象。

  • 5 # 使用者6044430665

    謝黑虎君邀

    “百無一用是書生”句,出自清乾隆年間的青年知識分子黃景仁的七律《雜感》。在文字獄尤盛的“乾隆盛世”,能有抗爭的文字出現,既顯現出詩人的無畏,也透露出詩人的無奈。

    清朝的書生寄希望於習舉業以入仕。在累試不中的境遇下,在窮困潦倒的境遇中,心中鬱結的塊壘,凝成憤世嫉俗的“不平鳴”。這也揭示了古代知識分子思維和行為的侷限性。

    “百無一用是書生”雖是詩人的牢騷,但也給後人以警醒:知識易知而不易別。理論不與實際聯絡則不思變通進而百無一用。要融入社會,培養自身的能力,搞好人際關係使自己的才能有所發揮。不至於成為時代的傻子。

  • 6 # I南郭居士I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很容易被我們掛在嘴邊,但大多數人在引用這句話的時候常說“古人說”,卻並不知道這句出在何處,是誰說的。 對讀書人,中國一直存在著兩種評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和“ 百無一用是書生”。但中國傳統主流文化對讀書一直是帶有崇高敬意的。古人認為文字是有靈魂的,不能隨便焚燒,還因此建了敬字亭。但在現實生活中,書生相對於其他人來說,生活能力上還是有一些弱勢和不足的,特別是當一個人事業和生活處於低谷時,往往會想到“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而掛在嘴邊,用以自嘲。 那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到底出自何處,又有什麼來歷呢?我們看看下面這首詩就知道了。

    雜感 清 · 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裡一個叫黃景仁的人開始走進我們的視線。 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人,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清代詩人,文學家。詩負盛名,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卻終因命途多蹇,畢生落落寡合,以高潔傲世之身淪於熙熙紅塵,憤世嫉俗而英年早逝,徒留“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之悲鳴。著有《兩當軒集》、《西蠡印稿》。 黃景仁的身世的確令人感嘆,他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為縣丞,兩年後便病逝了,時年僅三十四歲。

    《雜感》這首詩,作者想表達的是因自己身世飄零悽苦,雖然很有才華卻無人賞識,仕途不順,6次鄉試不中,對一個自詡有才的人來說確實打擊很大,於是怒極而笑,自嘲自己百無一用。黃景仁年少就已成名,9歲有詩名,16歲在三千人中取得童子試第一名,是“乾隆六十年第一人”,這樣的人都不能取得功名,不由得便發出“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悲嘆。 雖然“百無一用是書生”是一個恃才傲物的少年郎自嘲自諷的話,也算是一時氣話,但也表現了古代讀書人生活的窘境和求取功名的艱難。陸游也曾說自己“此身合是詩人未”,蘇東坡亦痛感“人生識字憂患始” ,杜甫更是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呼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他寧願為此“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在當今這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偉大時代,我們要抱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態度,讓“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益於社會的人。

    最後,筆者填詞一首,以表達對這位古代失意文人的紀念。

    【漁歌子】千古一嘆黃景仁

    南郭居士

      誰將殘卷付長秋,醉與痴心共東流。歇餘恨,飲多愁。百無一用嘆未休。   漫作佳篇重山丘,悄立危欄望西樓。弄清影,寫從頭。且擲奇句萬古留。   *[漁歌子詞譜(上下闋同):中中中中仄中平(韻)。中中平中仄中平 (韻) 。中中仄、仄平平(韻)。中中中中仄中平(韻)。]

    作者簡介:南郭居士,本名郭軍,男,漢族,籍貫甘肅徽縣。中國詩歌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狗尾草詩人原創藝術團隊主創人員。有數百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及網路平臺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

  • 7 # 正覺奇門與科學預測

    這是斷章取義。

    文摘: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些被人斷章取義的名言。“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其中一例。事實上,華人歷史上一直將耕讀傳家奉為至上家風,這種“讀書無用論”卻是如何演變出來的?最早出自誰之口?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我們應當回到當時的語境及背景下去看,正本清源。

    這句詩的作者黃仲則是清代乾隆年間詩人,翻開《清史稿》,才知他幼時喪父,少年喪兄,詩負盛名卻屢試不第,為謀生計,一生顛沛流離,懷才不遇,35歲就客死他鄉。錢鍾書寫《圍城》還不忘提一提他所代表的乾嘉習氣。

    也許是因為自幼坎坷,黃仲則比同齡人要早熟。這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出自他17歲時候的一篇習作《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首聯和頷聯都表達了一個意思,滿腹才華卻考不上功名,情緒低落,獨自飄零。17歲的Sunny少年對未來充滿夢想,但現實中內心充滿悲苦,於是寫詩抒發胸中不平之氣。發完一通牢騷之後開始說“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說穿了,這是一個恃才傲物的少年郎自嘲自諷的話,也就是一時氣話。陸游也曾說自己“此身合是詩人未”,蘇東坡更是痛感“人生識字憂患始”。你敢說蘇軾和陸游百無一用嗎?

    黃仲則能為歷史銘記,功力全在尾聯——“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鳥可以鳴春,蟲可以鳴秋。沒人聽我唱歌,我做我自己的觀眾。貌似頹唐其實灑脫。

       中國傳統主流文化對讀書一直是帶有崇高敬意的。古人認為文字是有靈魂的,不能隨便焚燒,因此建了敬字亭。據《淮南子》記載,當年倉頡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

    中國歷史上勸人讀書的文章典故浩如煙海。《顏氏家訓》勉學篇說,自古賢王聖帝還需勤奮學習,更何況是普通百姓呢?三國時孫權勸大將呂蒙平常多看看書,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忙為由推脫,孫權說你忙得過我嗎,我都抽出時間來看看書。

      華人習慣自謙,尤其文人,黃仲則之流平常飽讀詩書,偶爾“撒嬌賣萌”說“讀書沒用”那也是“情緒話”,不能當真,最後還不是繼續著述文章嘛。試問,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書也沒讀幾本,又有什麼資格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呢!

  • 8 # 寂寞梧挏

    過去古人勸讀人常說的一句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聖賢書。“此話的意思就是告訴讀書人,你只要把聖賢留下古書典籍讀懂了吃透了,你就會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致於外面的發生的認何事情都與你無關,那怕天塌下來,你也不應終斷學習,你的任務除了吃飯,就是讀書。這句話聽起來好象很有正面意義,是讓人努力學習發憤讀書,考取功名,為國建功立業好成就自己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目標。追求這個目的,確實應該給以理解,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此激勵人讀書的格言名句,卻忽略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那就是讓讀書人整天把自己關在“寒窗“裡,埋在書海中。不與外界勾通交流,一些治國安幫之道,待人接物的處事方法,以及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識都在書本中及取,按步就班的原封不動搬到現實中來並應用他,以致於這些讀死書,死讀書的人變成了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成了孔乙己一類的人。有的甚致連生活自理都費心思,讀書讀的把自己生生讀成了廢人。而且這些讀書都比較認死理,凡事不懂變通,有的甚致玩固不化,冥玩不靈。不管碰到認何事,都要把書裡聖人名言拿出進行衡量,如果符合書中的道理就認為合理合法,理所應當。反之就認為不合規矩,難符理法。向來只考慮處事方法,從不考慮事情的結果。正是太頑固了,太叫條了,不能變通,往往把簡單事辦複雜了,把好事辦成了壞事。中國還有句老話“叫秀才造反,三年不收“ ,為啥有這句話的出現呢,也正是因為書生們讀的是聖賢之書,滿腦子都是仁義道德,忠君愛國的理想。當然對於仁君明主,有這種思想是對的更是應該的。如果碰上昏君混蛋 ,你還被這種思想所支配,那你就是肋紂為虐,為虎做倀了。但恰恰歷史這樣愚忠的讀書人還真不少,歷朝歷代都有。既使有的讀書人翻然悔悟 ,不在助紂為虐了,有的甚致揭杆而起,反抗暴政,但讀書人的前怕狼,後怕虎,考慮太多,猶豫不決的性格也讓他住往難以成功 ,不信從古致今可以查查史藉 ,還真沒有一個真正的讀書人造反成功 ,成為開國君主的,(當然除了近代偉大領秀的毛主席以外,當然毛主席絕對不是讀死書,更不是死讀書的人,他是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實踐的,再加上豐富淵博的知識才讓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開國偉人)所以古人又說,讀萬卷書 ,需行萬里路。就是說讀書需實踐,只有把書本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中,才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否則你就是裝了滿腦袋知識的弱智低能兒。古代大多數人讀書人基本都屬於這類人,所以說書生百無一用。

  • 9 # 子羽的文庫

    百無一用是書生,指的不是讀書的人,而是死讀書的人。

    讀書,貴在把書裡的知識學以致用,發揮出思維的創新。

    如果你只是把書裡的東西死記硬背,那你只能一直走別人的路,最終被淘汰出去。

    所以,書,自然是無罪的,無用的,只能是人。

    當你把書真的讀懂,能舉一反三,那就不是百無一用。

    而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多多。

  • 10 # 陳小墨的胖爸爸

    這句話出自於黃仲則17歲時寫的一首詩《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分析這首詩,我們會知道詩人在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沒有考中,又四方奔波,窮困潦倒。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裡不是黃仲則痛恨天下人讀書的人,而是一個讀書人的自嘲。大文豪蘇東坡還寫過“我為聰明誤一生”呢,別太當回事,就是發點小牢騷。

    所以用今天的話來簡單翻譯一下,就是:

    這一次我還是沒考上啊,真是想開心都開心不起來啊;沒車沒房,居無定所,四處漂泊,到處碰壁;我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學了這麼多東西,如今混成這個樣子,讀書還有什麼用啊,糟心啊,難受啊,太慘啦啊。。。。。。但是:既然鳥兒可以鳴春,蟲兒也能鳴秋,何況我還是一個大寫的人呢,我不能因為詩卷而發愁,還是要找到願意傾聽我的人啊,即使一個人也沒有,我也要做我自己的觀眾。

    黃仲則雖然最後成了詩壇大家,他在不得志的時候感嘆一句“讀書無用”,直到今天仍然被後人拿來當作對讀書的鄙薄,實在是被誤用了。

    華人習慣自謙,尤其文人,偶爾撒撒嬌,賣賣萌,吐槽一下“讀書無用”,實在是正常,吐槽過後,該寫文章還不是繼續寫文章嘛。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想到“讀書無用”。但認真地思考一下,我還是覺得讀好書是有用的,時間會證明的,或長或短。

  • 11 # 紫氣東來阿林

    古時候是冷兵器時代,而且戰爭極其頻繁,武力過人,熟讀兵書的將領是當時維持國家政權的最主要的力量,相比之下,讀書人雖然能靠科舉考試等途徑如朝為官,但是在他們看來,在朝中,民間掌握的權力地位似乎總是要低武將一籌,所以有些不得志的讀書人便吟出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地球沒有引力,將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