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綱為: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五常為:愛之仁,正之義,君之禮,哲思智,情同信.
5
回覆列表
  • 1 # 楊朱學派

    三綱五常,前者是法家思想,後者是儒家思想。

    《韓非子-忠孝》有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韓非子甚至提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張:主而誅臣,焉有過!君叫臣死,臣焉能不死!

    而儒家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暴君,必須誅殺。孔子歌頌湯武革命,孟子歌頌湯武誅獨夫。

    五常是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

    法家的三綱思想是糟粕,儒家的五常思想是精華。三綱五常是以孔聖人哄天下,以韓非子治天下的集中體現。

    外儒內法最典型的帝王是漢武帝,最典型的王朝是明清。明清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統治,孕育了華人根深蒂固的奴性。

    梁啟超稱,華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法家思想是民主、法治、憲政的頭號死敵。法家思想不滅,中華民族不興!

  • 2 # 浸淫之辭

    覺得很好?哪裡好呢?

    三綱就是儒家把自己放在中間,挑唆社會矛盾的言論!

    先是給所有上位者的強行干涉洗白,接著為所有下位者的背叛洗白,洗來洗去,洗出了兩千年的社會矛盾!

    五常就是所謂聖人所定義,效忠君主奴役百姓的言論!

    五個看似美好的字眼,放在儒家君主專制主張的前提下,變得無比的醜陋。所以說儒家不光毀了華夏正統,還毀了很多美好的文字……

  • 3 # 草色青青春意新

    三綱五常,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看到沒,君得有本事讓臣心甘情願。君能成綱,什麼不好談?

    這裡的君和臣都是良君良臣。是對好人說的,對君子說的。

    君不正,吸引的就是小人,人家也能賣力但不賣命,人家是以利結群,良臣是可以叛國的。起義的就是良民。

    那子事父,妻事夫都順利成章,父不父,不孝順就是好兒子,夫不夫,會反抗敢離婚的就是好妻子。誰會不要好父親好丈夫,又不是腦殘心盲。就算有孽子和潑婦,做了一家人,那就是父和夫的責任,可以管教的,就是打。

    父和夫的權利接近無限,但義務也是接近無限的。三綱五常的崩潰是很多人只想權利不想義務耍流氓,自然就土崩瓦解了。

    公道自在人心,三綱五常是教男孩子怎麼做男人的。而不是現在,天天教男生怎麼變基友。

    男不男才有女不女,先後關係不要搞錯。

    感覺答了一道初中題目,也是醉了。

  • 4 # 無知先生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是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的關鍵詞。

    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種關係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係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

    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

    “五常之道”實際上是“三綱”的具體化。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董仲舒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答案是否定的。

    實際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三綱”最早見於《韓非子·忠孝篇》,韓非子在此篇中稱:“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這段話正是體現了法家的君本位思想。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也正是韓非子所說:主而誅臣,焉有過!君叫臣死,臣焉能不死!

    而“五常”則是引用於孔子思想裡的“仁、義、禮、智、信”。

    故而董仲舒正是借用了法家的“骨”,卻批著儒家的“皮”。

    而後世之人卻因為儒家的“皮”而批判、反對儒家,卻不知道其內在真正的本質!

    把“外儒內法”用得最好的恰恰卻是滿清的歷代統治者們!

    他們不把漢族人民當人看, 好比現在的西方國家對有色人種的種族歧視。

    因為滿族人少,漢族人太多。他們恐懼有一天被漢族人推翻自己的統治。

    所以,他們想方設法地把漢族人民培養成不能反抗的奴隸,即透過不斷地灌輸各種奴性思想、用盡各種高壓手段(肉體消滅、文化纂改、思想灌輸)。

    最終,經過幾百年的努力,他們成功了。

    自此,滿清幾百多年的統治,孕育出了根深蒂固的奴性。直到幾百年之後的現代了,還揮之不去。你看現代還有那麼多的“海外精英”覺得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國外的空氣比較香、國外的東西比較好、外華人說的全是對……。

  • 5 # 君不見子不語

    三綱五常是中國古代社會倫理道德架構的基礎。是儒家倡導的禮樂的地基和樑柱。

    在建國初期,推到壓在華人身體、思想上三座大山: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的時候,三綱五常被當做封建思想的餘毒和糟粕被嫌棄、被踐踏、被推翻。那時候所有屬於強權的都被打倒,不分優劣,不分好壞。十年浩劫中尤其如此,三綱五常提都不敢提。

    最近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學熱興起。三綱五常重新被提起,但是儒學本身是有些東西不符合中國現狀的,比如重男輕女,比如愚忠中庸的思想。

    所以綱常倫理作為社會公德的建構被重新繼承的時候,應該以新形式,新內容,新表達方式才可以。

  • 6 # 旅客69

    主要是電力和石油興起,男性的力氣開始越來越無用,而女性經濟地位崛起,以前女性依賴男性生活的物質基礎已經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水溫突然增高為什麼?